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5118847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62009.9

申请日:

2017.01.29

公开号:

CN106717998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70129|||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B79/02; A01C21/00; C05F3/00; C05G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吕小萍

发明人:

吕小萍

地址:

5321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东门镇东门街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农业技术领域,解决了茎瘤芥的高产与质量的问题,其特征是按下面的种植步骤进行:一、土地酸碱调节:以7<PH<7.5之间为适宜;二、土地耕整和灭虫,耕作同时以5%辛硫磷拌砂粒撒入土地中,使辛硫磷拌埋均匀;三、播种前开畦,畦距10~15??cm,撒播密度以30~35粒/m2;五、播种5~7天后,喷洒杀虫剂吡虫琳;六、20天后可以定苗和培土;七、管理和补肥,定期观察虫害,提前喷洒农药预防,开花前补用磷肥30~40kg/亩,复合肥20~30??kg/亩,控制水分湿度25~30%;八、收获:在种植满两个月后可收获,收获应当在茎瘤突膨大停止时收获,以免纤维变韧性影响脆度。

权利要求书

1.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其特征是按下面的种植步骤进行:一、土地酸碱调节:取种
植地泥土样本稀释后用试纸进行PH值检测,以7<PH<7.5之间为适宜,不足的加施撒生石
灰补足,碱性有利于化解土地的板结;二、土地耕整和灭虫,耕整要细致,以85%以上的粉碎
泥颗粒介于0<直径<0.3cm为最宜,耕作同时以5%辛硫磷拌砂粒撒入土地中,使辛硫磷拌
埋均匀,辛硫磷用量:800~1000g/亩;三、播种量,播种前开畦,畦距10~15 cm,种粒撒播,合
适的密度有利于高产量和质量,撒播密度以30~35粒/ m2;撒播后施撒干燥粪肥,不能施撒
化学肥料,然后回覆土,稍作压平,表面喷洒禾灵除草剂;五、5~7天后,芽秆伸出地面,要喷
洒杀虫剂吡虫琳20g/亩或敌百虫200ml/亩,防止嫩芽蛀虫, 5~7天后再喷洒一次;六、定苗
和培土,20天后可以培土,培土前先定苗和除草,拔除密度较大的芥苗,手工清除杂草,几天
后可以施肥和培土,培土应在施肥后进行,培土以播种时反位置开畦沟取土压根部,施肥
量:尿素10~12 kg /亩、氯化钾8~9 kg /亩、磷肥肥15~20 kg /亩;七、管理和补肥,定期观
察虫害,提前喷洒农药预防,开花前补用磷肥30~40 kg /亩,复合肥20~30 kg /亩,控制水
分湿度25~30%;八、收获:在种植满两个月后可收获,收获应当在茎瘤突膨大停止时收获,以
免纤维变韧性影响脆度。

说明书

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茎瘤芥的种植技术,特别涉及茎瘤芥的旱地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茎瘤芥在植物分类上定位为: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科,芸苔属,芥菜种叶芥亚种,
大叶芥变种的变种。 其最初由野生芥菜(Brassica juncea)进化而来,其进化次序是野生
芥菜芥菜--大叶芥 ( Var.rugosa BaiLey)--笋子芥(Var.crassicauLis chen et ang)--
茎瘤芥。成熟的未抽薹以前的茎瘤芥,其地上部分高60至80 厘米, 地下部分主根长20至30
厘米,整株一般重2至4公斤。地上部分的下部为肥大的瘤茎,茎上长着十余片大叶;大叶的
叶柄基部长着瘤状的肉质茎,明显的瘤状凸起一般3到5个。瘤茎表皮青绿光滑,皮下肉质色
白而肥厚,质地嫩脆。瘤茎部分,即青菜头,一般每个重0.5公斤左右,大者1至1.5公斤。

清末以来,榨菜原料(农产品)与榨菜制成品(工业食品)的名称一般统称榨菜。虽
然20世纪40年代初农业科学工作者对榨菜原料曾有过植物学的拉丁文命名,但未确定出一
个准确的汉文名称。50年代以来,人们为便于区别,将榨菜原料称为青菜头,其制成品叫榨
菜。80年代前期,原涪陵地区和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杨以耕、陈材林等人经过进一
步的研究和鉴定,将榨菜原料的植物学名称定为茎瘤芥(Var.tumida Tsen et Lee),仍沿
用过去曾勉和李曙轩教授的拉丁文命名。

茎瘤芥属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叶芥亚种大叶芥变种的变种,其最初由野生芥菜
(Brassica juncea)进化而来,其进化次序是野生芥菜芥菜--大叶芥 ( Var.rugosa
BaiLey)--笋子芥(Var.crassicauLis chen et ang)--茎瘤芥。

成熟的未抽薹以前的茎瘤芥,其地上部分高60至80 厘米, 地下部分主根长20至
30厘米,整株一般重2至4公斤。地上部分的下部为肥大的瘤茎,茎上长着十余片大叶;大叶
的叶柄基部长着瘤状的肉质茎,明显的瘤状凸起一般3到5个。瘤茎表皮青绿光滑,皮下肉质
色白而肥厚,质地嫩脆。瘤茎部分,即青菜头,一般每个重0.5公斤左右,大者1至1.5公斤。
煮熟的青菜头拌上调料食用十分可口;其煮后的汤有一种鸡汤式的鲜味。用青菜头制成的
泡菜,显得嫩脆别致。现代科学化验证明,它的营养十分丰富,每500克青菜头含有蛋白质
20.5克、醣45 克、钙1400毫克、磷650毫克、铁33.5毫克。

茎瘤芥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组成。30日苗龄的幼苗主根长9至12厘米,侧根4
至6厘米,须根不发达。植株成长后,主根入土25至30厘米,侧、须根纵横分布在15至20厘米
的耕作层中。直播者主根入土较深;移栽者主根较短,侧、须根较发达。

茎瘤芥茎的发育有3个阶段。初期的苗龄阶段为缩短茎, 即子叶以上至最低膨大
叶的一段,俗称"鹦哥嘴"。中期,缩短茎上部与膨大叶茎部逐渐生长膨大,一般出现3层瘤状
或乳状突起,成为肥大的肉质茎。瘤茎呈淡绿色或绿色, 表皮有光泽或披灰白色蜡粉,茎皮
下肉质白色。皮肉之间有少量易剥去的纤维管束,俗名菜筋。后期留种用的植株叶心顶端在
2月下旬现蕾以后, 膨大茎逐渐延伸而成150厘米以上的薹茎。再由薹茎叶腋间的腋芽生出
一次分枝,再抽生二次分枝,以后依次抽生三次、四次分枝,直至开花。单株分枝总数及多次
分枝数随播种期的延迟而逐渐减少。

茎瘤芥叶的生长分4个阶段,即子叶、茎生叶、膨大叶和薹茎叶。 子叶两片呈肾脏
形,当出现3至4片真叶后,逐渐黄萎脱落。茎生叶生于缩短茎上,由5 个叶片互生成一个叶
环。叶身由短小渐变狭长,叶柄明显,但不肥大。膨大叶生于膨大茎上,叶柄和叶的中肋肥实
多肉;叶长60至80厘米、宽30至40厘米;叶形有椭圆、卵圆、倒卵圆等;叶色有绿、淡绿、黄绿、
暗紫红等;叶面平滑或绉皱;叶缘波状或锯齿状;叶背及中肋上常有蜡粉和疏软的刺毛。薹
茎叶叶身狭而短,生于薹茎和分枝上,是开花结实期的主要功能叶片。

茎瘤芥花萼及花瓣皆4片。雄蕊4长2短。雌蕊单生子房上位,密腺4个。开花在48小
时内进行,盛花和散粉10至16小时。果为斜生型长角果,果啄长0.4厘米至1厘米,果身长2.9
至3.9厘米,果柄长1.2至2.5厘米。角果由绿转黄即成熟。每个角果内生红褐色种子10至20
粒,千粒重1克左右。一般每株可收获果实10至18克。以薹茎中上部的一、 二次分枝着果和
着粒数最多,以一次分枝上的子粒最重。

发明内容

相对于其它蔬菜,高纤维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更高、营养物质含量更高,为了克服
一般性茎瘤芥种植只追赶高产而忽视高质量的缺点,本发明了一种茎瘤芥种植技术,这种
技术从播种、施肥等入手,不但追求高产,还追求高纤维、追求口感和脆甜度,创造一流的榨
菜生产原料。

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解决问题采取的方案是按下面的种植步骤进行:一、土地
酸碱调节:取种植地泥土样本稀释后用试纸进行PH值检测,以7<PH<7.5之间为适宜,不足
的加施撒生石灰补足,碱性有利于化解土地的板结;二、土地耕整和灭虫,耕整要细致,以
85%以上的粉碎泥颗粒介于0<直径<0.3cm为最宜,耕作同时以5%辛硫磷拌砂粒撒入土地
中,使辛硫磷拌埋均匀,辛硫磷用量:800~1000g/亩;三、播种量,播种前开畦,畦距10~15
cm,种粒撒播,合适的密度有利于高产量和质量,撒播密度以30~35粒/ m2;撒播后施撒干燥
粪肥,不能施撒化学肥料,然后回覆土,稍作压平,表面喷洒禾灵除草剂;五、5~7天后,芽秆
伸出地面,要喷洒杀虫剂吡虫琳20g/亩或敌百虫200ml/亩,防止嫩芽蛀虫, 5~7天后再喷洒
一次;六、定苗和培土,20天后可以培土,培土前先定苗和除草,拔除密度较大的芥苗,手工
清除杂草,几天后可以施肥和培土,培土应在施肥后进行,培土以播种时反位置开畦沟取土
压根部;施肥量:尿素10~12 kg /亩、氯化钾8~9 kg /亩、磷肥肥15~20 kg /亩;七、管理和
补肥,定期观察虫害,提前喷洒农药预防,开花前补用磷肥30~40 kg /亩,复合肥20~30 kg
/亩,控制水分湿度25~30%;八、收获:在种植满两个月后可收获,收获应当在茎瘤突膨大停
止时收获,以免纤维变韧性影响脆度。

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高茎瘤芥的种植技术从种植地的碱性调
节、撒播种粒的合适密度、开畦及施用的肥料、控制湿度、防蛀虫、防草、补肥、收获时间等进
行论述,使种植出的茎瘤芥纤维素和维生素含量高、脆甜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是按下面的种植步骤进行:一、土地酸碱调节:取
种植地泥土样本稀释后用试纸进行PH值检测,以7<PH<7.5之间为适宜,不足的加施撒生
石灰补足,碱性有利于化解土地的板结;二、土地耕整和灭虫,耕整要细致,以85%以上的粉
碎泥颗粒介于0<直径<0.3cm为最宜,耕作同时以5%辛硫磷拌砂粒撒入土地中,使辛硫磷
拌埋均匀,辛硫磷用量:800~1000g/亩;三、播种量,播种前开畦,畦距10~15 cm,种粒撒播,
合适的密度有利于高产量和质量,撒播密度以30~35粒/ m2;撒播后施撒干燥粪肥,不能施
撒化学肥料,然后回覆土,稍作压平,表面喷洒禾灵除草剂;五、5~7天后,芽秆伸出地面,要
喷洒杀虫剂吡虫琳20g/亩或敌百虫200ml/亩,防止嫩芽蛀虫, 5~7天后再喷洒一次;六、定
苗和培土,20天后可以培土,培土前先定苗和除草,拔除密度较大的芥苗,手工清除杂草,几
天后可以施肥和培土,培土应在施肥后进行,培土以播种时反位置开畦沟取土压根部,施肥
量:尿素10~12 kg /亩、氯化钾8~9 kg /亩、磷肥肥15~20 kg /亩;七、管理和补肥,定期观
察虫害,提前喷洒农药预防,开花前补用磷肥30~40 kg /亩,复合肥20~30 kg /亩,控制水
分湿度25~30%;八、收获:在种植满两个月后可收获,收获应当在茎瘤突膨大停止时收获,以
免纤维变韧性影响脆度。

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高产茎瘤芥的种植技术,农业技术领域,解决了茎瘤芥的高产与质量的问题,其特征是按下面的种植步骤进行:一、土地酸碱调节:以7PH7.5之间为适宜;二、土地耕整和灭虫,耕作同时以5%辛硫磷拌砂粒撒入土地中,使辛硫磷拌埋均匀;三、播种前开畦,畦距1015?cm,撒播密度以3035粒/m2;五、播种57天后,喷洒杀虫剂吡虫琳;六、20天后可以定苗和培土;七、管理和补肥,定期观察虫害,提前喷洒农药预防,开花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