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电源转换板.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511683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98290.8

申请日:

2014.03.18

公开号:

CN104052285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H02M 3/2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江苏中利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江苏中利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开发区通港路88号变更后:215500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常昆工业园区腾晖路1号9幢|||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M 3/24申请日:20140318|||公开

IPC分类号:

H02M3/24; H02M1/14

主分类号:

H02M3/24

申请人:

江苏中利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军; 刘吉安; 戴斌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开发区通港路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代理人:

王加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C电源转换板,包括:电源输入模块、第一芯片、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第二芯片和第二电压输出模块,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EMI滤波电路,EMI滤波电路设有高频输出端和低频输出端,高频输出端与第一芯片的输入端相连,低频输出端和第二芯片的输入端相连,第一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一电源转换电路,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二电源转换电路,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在一块电路板上以一种宽电压输入构成两种输出电压,减小了电路板尺寸和体积,且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DC电源转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模块、第一芯片、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第二芯片和第二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EMI滤波电路,所述EMI滤波电路设有高频输出端和低频输出端,所述高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低频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二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电源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采用KA3525,所述第二芯片采用MP1484。

3.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电源装换板,其特诊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变压单元、整流滤波单元和第一输出单元,所述变压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端,经变压单元变压后进入整流滤波单元,滤除整流后的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后,在从第一输出单元输出。

4.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电源装换板,其特诊在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包括:整流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整流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进整流单元整流后从第二输出单元以直流电输出。

说明书

DC电源转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信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C电源转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成为市场上或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众所周知,很多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均需要充电,而无论是直充还是座充,在充电过程中都要通过电源转换器,再由电源插座供电来实现充电,而在现有技术中,都是基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电源转换板,在当下小型化、集成化的技术发展趋势下,此类电源装换板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其主要缺陷为:只能单输入单输出,可用范围小,并且电源转换板尺寸、体积较大,静态功耗大,发热量也较大而导致系统运行时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DC电源转换板,本发明在一块电路板上以一种宽电压输入构成两种输出电压,减小了电路板尺寸和体积,且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DC电源转换板,包括:电源输入模块、第一芯片、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第二芯片和第二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EMI滤波电路,所述EMI滤波电路设有高频输出端和低频输出端,所述高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低频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二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片采用KA3525,所述第二芯片采用MP1484。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变压单元、整流滤波单元和第一输出单元,所述变压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端,经变压单元变压后进入整流滤波单元,滤除整流后的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后,在从第一输出单元输出。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包括:整流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整流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进整流单元整流后从第二输出单元以直流电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第一芯片KA3525和第二芯片MP1484当检测到电源处于空载转态时,会自动投入一个轻负载,电阻值较大,即能维持输出电压为给定值、本身功率损耗又较小,从而减少静态功耗和发热量;
2、在第一电压输出模块内的输出单元前添加有整流滤波单元,能够将高频电流中的脉动成分滤除,最终以直流电的方式输出,在第二电压输出模块内设有整流单元,也以直流电的方式输出,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于同一电路板上,使得在同一电路板上一种宽电压构成有两种不同的输出电压,减少了电路板的尺寸和体积。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第一电源转换输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第二电源转化输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各组件及附图标记分别为:1、电源输入模块,2、EMI滤波电路,3、第一芯片,4、第二芯片,5、第一电压输出模块,6、第二电压输出模块,51、变压单元,52、整流滤波单元,53、第一输出单元,61、整流单元,62、第二输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考图1-图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DC电源转换板,包括:电源输入模块1、第一芯片3、第一电压输出模块5、第二芯片4和第二电压输出模块6,所述电源输入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有EMI滤波电路2,所述EMI滤波电路2设有高频输出端和低频输出端,所述高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芯片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低频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芯片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芯片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5的输入端形成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芯片4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6的输入端形成第二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芯片3采用KA3525,所述第二芯片4采用MP1484,采用此两种芯片,可以当检测到电源处于空载转态时,会自动投入一个轻负载,电阻值较大,即能维持输出电压为给定值、本身功率损耗又较小,从而减少静态功耗和发热量。。
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5包括:变压单元51、整流滤波单元52和第一输出单元53,所述变压单元51连接在所述第一芯片3的输出端,经变压单元51变压后进入整流滤波单元52,滤除整流后的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后,在从第一输出单元53输出。
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6包括:整流单元61和第二输出单元62,整流单元61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4的输出端,经整流单元61整流后从第二输出单元62以直流电输出。
进一步说明,所述EMI滤波电路2为一个阻断低频信号,导通高频信号的控制电路,将、EMI滤波电路2中导通的高频信号输向第一芯片3内,而将EMI滤波电路2中滤除的低频信号通过低频输出端输向第二芯片4内。同时导通的高频信号电压较高,所以需要先进入变压单元51内变压至标准电压范围内,且高频信号内的脉动成分较多,所以在整流单元内需添加滤波单元,即所述的整流滤波单元52,最后再以直流电的方式从第一输出单元53内输出;而经过在阻断的低频信号中电压较低,频率较为稳定,因此只需要通过整流单元61后以直流电的方式直接从第二输出单元62内输出,从而能够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再进一步说明,通过将由第一芯片3、第一电压输出模块5构成的第一电源转换电路与第二芯片4、第二电压输出模块6构成的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于同一电路板上,并采用EMI滤波电路2进行控制高低频信号的流向,成功实现了在一块电路板上以一个宽电压输入构成两个不同的输出电压,减少电路板了的尺寸和体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DC电源转换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C电源转换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C电源转换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C电源转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C电源转换板.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2285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52285A21申请号201410098290822申请日20140318H02M3/24200601H02M1/1420060171申请人江苏中利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15500江苏省苏州市常熟经济开发区通港路88号72发明人赵军刘吉安戴斌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1代理人王加岭54发明名称DC电源转换板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C电源转换板,包括电源输入模块、第一芯片、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第二芯片和第二电压输出模块,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EMI滤波电路,EMI滤波电路设有高。

2、频输出端和低频输出端,高频输出端与第一芯片的输入端相连,低频输出端和第二芯片的输入端相连,第一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一电源转换电路,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二电源转换电路,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在一块电路板上以一种宽电压输入构成两种输出电压,减小了电路板尺寸和体积,且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2285ACN104052285A1/1页21。

3、一种DC电源转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输入模块、第一芯片、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第二芯片和第二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EMI滤波电路,所述EMI滤波电路设有高频输出端和低频输出端,所述高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低频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二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电源转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采用KA3525,所述第二芯片采用MP1484。

4、。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电源装换板,其特诊在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变压单元、整流滤波单元和第一输出单元,所述变压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端,经变压单元变压后进入整流滤波单元,滤除整流后的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后,在从第一输出单元输出。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C电源装换板,其特诊在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包括整流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整流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进整流单元整流后从第二输出单元以直流电输出。权利要求书CN104052285A1/3页3DC电源转换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信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C电源转换板。背景技术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

5、品成为市场上或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众所周知,很多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均需要充电,而无论是直充还是座充,在充电过程中都要通过电源转换器,再由电源插座供电来实现充电,而在现有技术中,都是基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电源转换板,在当下小型化、集成化的技术发展趋势下,此类电源装换板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其主要缺陷为只能单输入单输出,可用范围小,并且电源转换板尺寸、体积较大,静态功耗大,发热量也较大而导致系统运行时可靠性低。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DC电源转换板,本发明在一块电路板上以一种宽电压输入构成两种输出电压,减小了电路板尺寸和体积,且能够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0004为解。

6、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DC电源转换板,包括电源输入模块、第一芯片、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第二芯片和第二电压输出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EMI滤波电路,所述EMI滤波电路设有高频输出端和低频输出端,所述高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低频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形成第二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0005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片采用KA3525,所述第。

7、二芯片采用MP1484。0006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变压单元、整流滤波单元和第一输出单元,所述变压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端,经变压单元变压后进入整流滤波单元,滤除整流后的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后,在从第一输出单元输出。0007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包括整流单元和第二输出单元,整流单元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端,进整流单元整流后从第二输出单元以直流电输出。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第一芯片KA3525和第二芯片MP1484当检测到电源处于空载转态时,会自动投入一个轻负载,电阻值较大,即能维持输出电压为给定值、本身功率损耗又较小,从而减少。

8、静态功耗和发热量;2、在第一电压输出模块内的输出单元前添加有整流滤波单元,能够将高频电流中的脉动成分滤除,最终以直流电的方式输出,在第二电压输出模块内设有整流单元,也以直流电的方式输出,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说明书CN104052285A2/3页43、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于同一电路板上,使得在同一电路板上一种宽电压构成有两种不同的输出电压,减少了电路板的尺寸和体积。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模块示意图;图2为第一电源转换输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第二电源转化输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中各组件及附图标记分别为1、电源输入模块,2、EMI滤波电路,3、第一。

9、芯片,4、第二芯片,5、第一电压输出模块,6、第二电压输出模块,51、变压单元,52、整流滤波单元,53、第一输出单元,61、整流单元,62、第二输出单元。具体实施方式0010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11参考图1图3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DC电源转换板,包括电源输入模块1、第一芯片3、第一电压输出模块5、第二芯片4和第二电压输出模块6,所述电源输入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有EMI滤波电路2,所述EMI滤波电路2设有高频输出端和低频输出端,所述高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芯片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低频输出端和所述。

10、第二芯片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芯片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5的输入端形成第一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二芯片4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6的输入端形成第二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第一电源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在同一电路板上。0012其中所述第一芯片3采用KA3525,所述第二芯片4采用MP1484,采用此两种芯片,可以当检测到电源处于空载转态时,会自动投入一个轻负载,电阻值较大,即能维持输出电压为给定值、本身功率损耗又较小,从而减少静态功耗和发热量。0013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模块5包括变压单元51、整流滤波单元52和第一输出单元53,所述变压单元51连接在所述第一芯片3的输。

11、出端,经变压单元51变压后进入整流滤波单元52,滤除整流后的直流电中的脉动成分后,在从第一输出单元53输出。0014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模块6包括整流单元61和第二输出单元62,整流单元61连接在所述第二芯片4的输出端,经整流单元61整流后从第二输出单元62以直流电输出。0015进一步说明,所述EMI滤波电路2为一个阻断低频信号,导通高频信号的控制电路,将、EMI滤波电路2中导通的高频信号输向第一芯片3内,而将EMI滤波电路2中滤除的低频信号通过低频输出端输向第二芯片4内。同时导通的高频信号电压较高,所以需要先进入变压单元51内变压至标准电压范围内,且高频信号内的脉动成分较多,所以在整流单元内需添。

12、加滤波单元,即所述的整流滤波单元52,最后再以直流电的方式从第一输出单元53内输出;而经过在阻断的低频信号中电压较低,频率较为稳定,因此只需要通过整流单元61后以直流电的方式直接从第二输出单元62内输出,从而能够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0016再进一步说明,通过将由第一芯片3、第一电压输出模块5构成的第一电源转换电路与第二芯片4、第二电压输出模块6构成的第二电源转换电路集成于同一电路板上,并采说明书CN104052285A3/3页5用EMI滤波电路2进行控制高低频信号的流向,成功实现了在一块电路板上以一个宽电压输入构成两个不同的输出电压,减少电路板了的尺寸和体积。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052285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52285A2/2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5228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