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穗大、秆粗、抗性强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种植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穗大、秆粗、抗性强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种植方法,属于水稻种
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
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
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
学的主要成就之一。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
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
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
杂交水稻。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
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梦寐以求的
愿望。但是,水稻属自花授粉植物,雌雄蕊着生在同一朵颖花里,由于颖花很小,而且每朵花
只结一粒种子,因此很难用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的第一代杂变种子,所以长期
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
如何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而目前技术仅限
对优良品种的培育,它包括杂交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分别以优良品种的提高及通过制种技
术手段而达到高产,水稻的基因技术研究尚取在初级阶段 (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
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
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目前,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新华两优9号具有高产、穗大、秆粗、抗
性强籼型等特点,但由于目前的种植方法不科学、管理不恰当,导致影响水稻新华两优9的
产量、稻穗、秆粗及抗性。为此,需要改进一种科学的水稻种植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
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穗大、秆粗、抗性强籼型杂交水稻
新品种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实现科学分配、科学种植水稻,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稻
穗大小、秆粗及具有抗性强的特点,满足实际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穗大、秆粗、抗性强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将选育好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新华两优9号用盐水浸泡8-10小时,自然脱干
后,再晾晒2天;
步骤(2):往水稻种植的大田中喷洒适量石灰水及盐水进行初步处理,然后放水至水量
淹没田表层1-2cm浸泡16小时后,将剩余水量人工落干,并放置晒田1-2天;
步骤(3):对水稻种植大田的土壤进行碎土、平铺处理;
步骤(4):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机械打碎后撒在水稻种植的大田中,每亩400-500Kg,
然后机耕翻土,机耕深度35-40cm,每亩将尿素900-150Kg、农家肥80-120Kg、有机质240-
280Kg洒在大田里,再次机耕混匀,洒水至翻起的土壤含水量在75-80%,放置晒田5-7天;
步骤(5):往步骤(1)所述的大田中放水至水量淹没田表层7-9cm,水耕大田使土壤细
化,放水后放置1-2天微微风干,然后将含水量在60-80wt%的河底淤泥与固化添加剂按40:1
的比例混合后平刷在大田里,厚度为1.2-1.8cm,完成后风干3-4天,然后再给大田上水,漫
水深度在6-8cm;
步骤(6):每块大田纵向分割,40-50cm宽度一长排用作父本种植,父本间隔1.5-2.5m宽
度用作母本,交替排列,每亩将尿素8-10Kg、过磷酸钙15-25Kg、硫酸锌1-2Kg混合后施在父
本田块上,然后将父本秧苗按30-32cm的行株距种植在父本田块上,父本种植20天后,每亩
将碳酸氢铵25-35Kg、过磷酸钙30 -40Kg和氯化钾8-10Kg混合施于母本上,耙平后3天栽植
母本水稻秧苗,保持16-20cm的行株距;
步骤(7):返青期保持3.3cm的水层,保温保湿5-7天,分蘖期每5-7天亩施尿素8-10Kg,
进入烤田阶段后防水晒田至田间土壤出现细裂纹,加水3.3-3.5cm,反复2-3次,育穗期保持
浅水3-3.6cm,自然落干后加水;
步骤(8):做好田间的除杂工作,防止杂种污染,开花期人工用长竹竿辅助推送授粉,做
到轻推、慢摇、快收手,每天3-4次,收割时先收割父本,所得母本水稻既是所需杂交种子,其
它未提及水肥管理均按常规水稻种植要求实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4)所述的有机质是将重量份为单位的海藻粉6-
10、花生饼20-30、牧草秸秆15-20、蚯蚓土15-20、凹凸棒粉5-10、腐植酸钾6-8、粗制氨基酸
溶液20-25、山芋渣55-70混合,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45-55%,喷洒10倍稀释的酵素剂2-3,堆
积发酵6-8天,然后加水球磨至匀浆态,最后烘干得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5)中所述固化添加剂是先将重量份为单位的酚
醛环氧树脂15-20放入反应釜中,加入水80和溶剂丙醇5-8,加热至60-80℃搅拌溶解,然后
加入三羟甲基丙烷2-4和环氧丙醇4-7,保温80℃并在300-350r/min的转速下搅拌复配1.5-
2h成为水相,然后另备容器,混合菜籽油20-25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5,同时加入混合的水
泥10-15、熟石灰4-8和草木灰2-5,高速搅拌,发散均匀成油相,最后缓慢加入至前述水相
中,高速间歇式剪切机剪切30-40min,充分混匀后成均匀的乳剂得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穗大、秆粗、抗性强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实
现科学分配、科学种植水稻,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此外,本发明的四大特点为:第一特征是采用盐水对育种进行处理()消除育种表
面的菌种,提高育种自身的抗病性能;
第二特征是采用石灰水和盐水配合对种植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
第三采用荷塘淤泥、河底淤泥或是城市淤泥作为主体,加入一定量的固化添加剂,使得
淤泥具备一定的固化能力,使软化、细腻的淤泥彼此交联而不结块,密闭细微空洞的作用,
有效减缓水分渗透,在后续的水分调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特征是利用秸秆的弹性制造松软土层,直接将小麦和玉米秸秆通过收割机打碎散
布在大田里,此法有效防止燃烧对空气的污染,然后机耕翻土与底土混合,为了防止秸秆腐
烂较慢,加入一定量尿素,加速秸秆分解,类似秸秆的氨化作用,秸秆的立体结构实现土壤
分布疏松,孔隙较大的特点,有利于水稻根部的呼吸作用和营养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一种穗大、秆粗、抗性强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将选育好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新华两优9号用盐水浸泡8小时,自然脱干后,
再晾晒2天;
步骤(2):往水稻种植的大田中喷洒适量石灰水及盐水进行初步处理,然后放水至水量
淹没田表层1cm浸泡16小时后,将剩余水量人工落干,并放置晒田1-2天;
步骤(3):对水稻种植大田的土壤进行碎土、平铺处理;
步骤(4):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机械打碎后撒在水稻种植的大田中,每亩400Kg,然后
机耕翻土,机耕深度35cm,每亩将尿素90Kg、农家肥80Kg、有机质240Kg洒在大田里,再次机
耕混匀,洒水至翻起的土壤含水量在75%,放置晒田5天;
步骤(5):往步骤(1)所述的大田中放水至水量淹没田表层7cm,水耕大田使土壤细化,
放水后放置1-2天微微风干,然后将含水量在60wt%的河底淤泥与固化添加剂按40:1的比例
混合后平刷在大田里,厚度为1.2cm,完成后风干3-4天,然后再给大田上水,漫水深度在
6cm;
步骤(6):每块大田纵向分割,40cm宽度一长排用作父本种植,父本间隔1.5m宽度用作
母本,交替排列,每亩将尿素8Kg、过磷酸钙15Kg、硫酸锌1Kg混合后施在父本田块上,然后将
父本秧苗按30cm的行株距种植在父本田块上,父本种植20天后,每亩将碳酸氢铵25Kg、过磷
酸钙30 Kg和氯化钾8Kg混合施于母本上,耙平后3天栽植母本水稻秧苗,保持16cm的行株
距;
步骤(7):返青期保持3.3cm的水层,保温保湿5-7天,分蘖期每5-7天亩施尿素8Kg,进入
烤田阶段后防水晒田至田间土壤出现细裂纹,加水3.3cm,反复2-3次,育穗期保持浅水3cm,
自然落干后加水;
步骤(8):做好田间的除杂工作,防止杂种污染,开花期人工用长竹竿辅助推送授粉,做
到轻推、慢摇、快收手,每天3-4次,收割时先收割父本,所得母本水稻既是所需杂交种子,其
它未提及水肥管理均按常规水稻种植要求实施。
具体地,步骤(4)所述的有机质是将重量份为单位的海藻粉6、花生饼20、牧草秸秆
15、蚯蚓土15、凹凸棒粉5、腐植酸钾6、粗制氨基酸溶液20、山芋渣55混合,适量加水调节含
水量45%,喷洒10倍稀释的酵素剂2,堆积发酵6天,然后加水球磨至匀浆态,最后烘干得到。
更具体地,步骤(5)中所述固化添加剂是先将重量份为单位的酚醛环氧树脂15放
入反应釜中,加入水80和溶剂丙醇5,加热至60℃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羟甲基丙烷2-4和环
氧丙醇4-7,保温80℃并在300r/min的转速下搅拌复配1.5h成为水相,然后另备容器,混合
菜籽油20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同时加入混合的水泥10、熟石灰4和草木灰2,高速搅拌,发
散均匀成油相,最后缓慢加入至前述水相中,高速间歇式剪切机剪切30min,充分混匀后成
均匀的乳剂得到。
本发明实现了科学分配、科学种植水稻,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满足实际使用要
求。
此外,本发明的四大特点为:第一特征是采用盐水对育种进行表面初步灭菌处理,
提高育种自身的抗病性能;
第二特征是采用石灰水和盐水配合对种植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
第三采用荷塘淤泥、河底淤泥或是城市淤泥作为主体,加入一定量的固化添加剂,使得
淤泥具备一定的固化能力,使软化、细腻的淤泥彼此交联而不结块,密闭细微空洞的作用,
有效减缓水分渗透,在后续的水分调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特征是利用秸秆的弹性制造松软土层,直接将小麦和玉米秸秆通过收割机打碎散
布在大田里,此法有效防止燃烧对空气的污染,然后机耕翻土与底土混合,为了防止秸秆腐
烂较慢,加入一定量尿素,加速秸秆分解,类似秸秆的氨化作用,秸秆的立体结构实现土壤
分布疏松,孔隙较大的特点,有利于水稻根部的呼吸作用和营养吸收。
实施例2
一种穗大、秆粗、抗性强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将选育好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新华两优9号用盐水浸泡9小时,自然脱干后,
再晾晒2天;
步骤(2):往水稻种植的大田中喷洒适量石灰水及盐水进行初步处理,然后放水至水量
淹没田表层1.5cm浸泡16小时后,将剩余水量人工落干,并放置晒田1-2天;
步骤(3):对水稻种植大田的土壤进行碎土、平铺处理;
步骤(4):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机械打碎后撒在水稻种植的大田中,每亩450Kg,然后
机耕翻土,机耕深度37-38cm,每亩将尿素120Kg、农家肥100Kg、有机质260Kg洒在大田里,再
次机耕混匀,洒水至翻起的土壤含水量在75%,放置晒田6天;
步骤(5):往步骤(1)所述的大田中放水至水量淹没田表层8cm,水耕大田使土壤细化,
放水后放置1-2天微微风干,然后将含水量在60-80wt%的河底淤泥与固化添加剂按40:1的
比例混合后平刷在大田里,厚度为1.5cm,完成后风干3-4天,然后再给大田上水,漫水深度
在7cm;
步骤(6):每块大田纵向分割,40-50cm宽度一长排用作父本种植,父本间隔2.0m宽度用
作母本,交替排列,每亩将尿素9Kg、过磷酸钙20Kg、硫酸锌1.5Kg混合后施在父本田块上,然
后将父本秧苗按30-32cm的行株距种植在父本田块上,父本种植20天后,每亩将碳酸氢铵
30Kg、过磷酸钙35Kg和氯化钾9Kg混合施于母本上,耙平后3天栽植母本水稻秧苗,保持16-
20cm的行株距;
步骤(7):返青期保持3.3cm的水层,保温保湿5-7天,分蘖期每5-7天亩施尿素9Kg,进入
烤田阶段后防水晒田至田间土壤出现细裂纹,加水3.4cm,反复2-3次,育穗期保持浅水
3.3cm,自然落干后加水;
步骤(8):做好田间的除杂工作,防止杂种污染,开花期人工用长竹竿辅助推送授粉,做
到轻推、慢摇、快收手,每天3-4次,收割时先收割父本,所得母本水稻既是所需杂交种子,其
它未提及水肥管理均按常规水稻种植要求实施。
具体地,步骤(4)所述的有机质是将重量份为单位的海藻粉8、花生饼25、牧草秸秆
17-18、蚯蚓土17-18、凹凸棒粉7-8、腐植酸钾7、粗制氨基酸溶液22-23、山芋渣62-63混合,
适量加水调节含水量50%,喷洒10倍稀释的酵素剂2.5,堆积发酵6-8天,然后加水球磨至匀
浆态,最后烘干得到。
更具体地,步骤(5)中所述固化添加剂是先将重量份为单位的酚醛环氧树脂17-18
放入反应釜中,加入水80和溶剂丙醇6-7,加热至70℃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羟甲基丙烷2-4
和环氧丙醇4-7,保温80℃并在325r/min的转速下搅拌复配1.7-1.8成为水相,然后另备容
器,混合菜籽油22-23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同时加入混合的水泥12-13、熟石灰6和草木灰
3-4,高速搅拌,发散均匀成油相,最后缓慢加入至前述水相中,高速间歇式剪切机剪切
35min,充分混匀后成均匀的乳剂得到。
本发明实现了科学分配、科学种植水稻,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满足实际使用要
求。
此外,本发明的四大特点为:第一特征是采用盐水对育种进行灭菌处理,提高育种
自身的抗病性能;
第二特征是采用石灰水和盐水配合对种植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
第三采用荷塘淤泥、河底淤泥或是城市淤泥作为主体,加入一定量的固化添加剂,使得
淤泥具备一定的固化能力,使软化、细腻的淤泥彼此交联而不结块,密闭细微空洞的作用,
有效减缓水分渗透,在后续的水分调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特征是利用秸秆的弹性制造松软土层,直接将小麦和玉米秸秆通过收割机打碎散
布在大田里,此法有效防止燃烧对空气的污染,然后机耕翻土与底土混合,为了防止秸秆腐
烂较慢,加入一定量尿素,加速秸秆分解,类似秸秆的氨化作用,秸秆的立体结构实现土壤
分布疏松,孔隙较大的特点,有利于水稻根部的呼吸作用和营养吸收。
实施例3
一种穗大、秆粗、抗性强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将选育好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新华两优9号用盐水浸泡10小时,自然脱干后,
再晾晒2天;
步骤(2):往水稻种植的大田中喷洒适量石灰水及盐水进行初步处理,然后放水至水量
淹没田表层2cm浸泡16小时后,将剩余水量人工落干,并放置晒田1-2天;
步骤(3):对水稻种植大田的土壤进行碎土、平铺处理;
步骤(4):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机械打碎后撒在水稻种植的大田中,每亩500Kg,然后
机耕翻土,机耕深度40cm,每亩将尿素150Kg、农家肥120Kg、有机质280Kg洒在大田里,再次
机耕混匀,洒水至翻起的土壤含水量在80%,放置晒田7天;
步骤(5):往步骤(1)所述的大田中放水至水量淹没田表层9cm,水耕大田使土壤细化,
放水后放置1-2天微微风干,然后将含水量在80wt%的河底淤泥与固化添加剂按40:1的比例
混合后平刷在大田里,厚度为1.8cm,完成后风干3-4天,然后再给大田上水,漫水深度在
8cm;
步骤(6):每块大田纵向分割,50cm宽度一长排用作父本种植,父本间隔2.5m宽度用作
母本,交替排列,每亩将尿素10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锌2Kg混合后施在父本田块上,然后
将父本秧苗按30-32cm的行株距种植在父本田块上,父本种植20天后,每亩将碳酸氢铵
35Kg、过磷酸钙40Kg和氯化钾10Kg混合施于母本上,耙平后3天栽植母本水稻秧苗,保持
20cm的行株距;
步骤(7):返青期保持3.3cm的水层,保温保湿5-7天,分蘖期每5-7天亩施尿素10Kg,进
入烤田阶段后防水晒田至田间土壤出现细裂纹,加水3.5cm,反复2-3次,育穗期保持浅水
3.6cm,自然落干后加水;
步骤(8):做好田间的除杂工作,防止杂种污染,开花期人工用长竹竿辅助推送授粉,做
到轻推、慢摇、快收手,每天3-4次,收割时先收割父本,所得母本水稻既是所需杂交种子,其
它未提及水肥管理均按常规水稻种植要求实施。
具体地,步骤(4)所述的有机质是将重量份为单位的海藻粉10、花生饼30、牧草秸
秆20、蚯蚓土20、凹凸棒粉10、腐植酸钾8、粗制氨基酸溶液25、山芋渣70混合,适量加水调节
含水量55%,喷洒10倍稀释的酵素剂3,堆积发酵8天,然后加水球磨至匀浆态,最后烘干得
到。
更具体地,步骤(5)中所述固化添加剂是先将重量份为单位的酚醛环氧树脂20放
入反应釜中,加入水80和溶剂丙醇8,加热至80℃搅拌溶解,然后加入三羟甲基丙烷2-4和环
氧丙醇4-7,保温80℃并在350r/min的转速下搅拌复配2h成为水相,然后另备容器,混合菜
籽油25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同时加入混合的水泥15、熟石灰8和草木灰5,高速搅拌,发散
均匀成油相,最后缓慢加入至前述水相中,高速间歇式剪切机剪切40min,充分混匀后成均
匀的乳剂得到。
本发明实现了科学分配、科学种植水稻,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满足实际使用要
求。
此外,本发明的四大特点为:第一特征是采用盐水对育种进行灭菌处理,提高育种
自身的抗病性能;
第二特征是采用石灰水和盐水配合对种植土壤进行了灭菌处理;
第三采用荷塘淤泥、河底淤泥或是城市淤泥作为主体,加入一定量的固化添加剂,使得
淤泥具备一定的固化能力,使软化、细腻的淤泥彼此交联而不结块,密闭细微空洞的作用,
有效减缓水分渗透,在后续的水分调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特征是利用秸秆的弹性制造松软土层,直接将小麦和玉米秸秆通过收割机打碎散
布在大田里,此法有效防止燃烧对空气的污染,然后机耕翻土与底土混合,为了防止秸秆腐
烂较慢,加入一定量尿素,加速秸秆分解,类似秸秆的氨化作用,秸秆的立体结构实现土壤
分布疏松,孔隙较大的特点,有利于水稻根部的呼吸作用和营养吸收。
附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各步骤中的参数可根据具体需求或所需达到的产量等
来设置。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
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
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