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存储机构及带该食材存储机构的自动下料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智能烹饪食材存储下料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食材存储机构及带该
食材存储机构的自动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智能烹饪系统中,单一食材的存储一般由单一碟盘或单一盒子个体存放。
这种存储方式具有消耗平面空间大,易摆放凌乱,及人力在智能烹饪过程中更新食材繁琐
等缺点。
在目前已有智能烹饪系统中,食材的下料装置中具有存储单位量小,食材品种单
一,下料不能实现全程菜式多种类和多数量自动连续烹饪等缺点。同时对单个烹饪系统中,
用于烹饪的炒锅数量只能实现一个炒锅的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食材存储量大、存储
品种多样、可提高食材存储整洁性和美观性、能实现食材的自动下料和食材自动更新的食
材存储机构及带该食材存储机构的自动下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材存储机构,包括食材箱,所述食材箱内腔沿高度方向依次叠放有多个与食材
箱腔壁接触的食材盒,食材箱于前端底部开设有用于出料的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处装设有
受食材推力打开的旋转前盖,食材箱于后端开设有用于食材盒进入叠放的进盒口,所述进
盒口底部设有推料口,所述推料口上方设有与食材箱插接的后盖板,推料口处装设有可拆
卸的后堵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食材盒设置为凹型盒,各个凹型盒沿食材箱内腔高度方向依次叠放,位于最顶层
的凹型盒顶部放置有配重块,位于最底层的凹型盒的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与下料口和推料口
对应。
所述食材箱于下料口处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面与凹型盒的前开口底部
平齐。
所述食材箱于进盒口两侧设有与后盖板配合插接的插槽,食材箱于推料口上方设
有用于承载后盖板的承载台。
一种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推料拉盒机构和上述的食材存储机构,所述推料拉盒机
构包括食材驱动缸和食材推杆,所述食材推杆装设在食材驱动缸的伸缩杆端部并与所述推
料口对接,所述食材推杆两侧装设有在食材推杆推出食材后弹出并扣住食材盒前端的锁
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还包括食材框,所述食材框于前后端分别开设有出箱口和进箱口,所述出箱口两侧设
有定位板,所述食材箱滑设在食材框内腔,所述定位板上装设有用于防止食材箱脱出并驱
使其复位的防脱复位组件,所述食材驱动缸的后端装设有用于推动食材箱到达下料位置的
推箱部件。
所述防脱复位组件包括导向轴、复位弹簧和复位条,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导向轴
上,所述导向轴前端穿设于定位板上,所述复位条固装在导向轴后端,所述食材箱两侧装设
有用于推压所述复位条的推压条。
所述推箱部件包括连接器、推箱杆和箱体驱动缸,所述箱体驱动缸的伸缩杆前端
与食材驱动缸后端连接,所述连接器固装在箱体驱动缸的伸缩杆上,所述推箱杆固装在连
接器前端、且在箱体驱动缸的带动下与食材箱后端接触。
所述食材框后端底部装设有用于防止食材箱从后端脱出的旋转卡件,所述旋转卡
件包括转轴、卡板和两块锁块,所述卡板固装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两端与食材框的两侧板
套接,两块所述锁块分别活动穿设于卡板的两端并能与食材框的两侧板插接。
所述食材框于内腔底部装设有流利轨道,所述流利轨道上装设有滚轮,所述食材
箱底部与所述滚轮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食材存储机构,在入锅烹饪前,可先将所需食材放置在食材盒内,再将盛装食
材的食材盒由食材箱的进盒口沿沿高度方向由下向上依次叠放,再将后盖板和后堵盖安装
好,使食材箱内腔形成空气腔,下料时,可将后堵盖取下,由推料口将底层的食材从下料口
推出,此时旋转前盖受力向上翻转,食材即可入锅烹饪,而后将底层食材盒从推料口拉出,
由于内腔形成了类似注射器原理的空气腔,故上部的食材盒受自重会沿食材箱内腔下降直
至底层,依次循环可完成多类多个食材的连续烹饪。较传统方式而言,本发明的食材存储机
构,充分利用了烹饪平台的上部空间,将多个食材盒沿高度方向有序叠放在食材箱内,食材
箱同样可配置多个,使得食材存储量大,存储品种多样,提高了食材存储的整洁性和美观
性,另外,利用食材箱形成的类似注射器原理的空气腔能实现全程菜式多种类和多数量的
自动连续烹饪,大大提高了更新食材的方便性。本发明的自动下料装置,包括推料拉盒机构
和上述的食材存储机构,因此具备上述食材存储机构相应的技术效果,同时,能实现食材的
自动下料和食材的自动更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食材存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食材存储机构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食材存储机构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1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9是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图10是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2中配料箱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3的使用状态图。
图12是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实施例4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食材箱;11、下料口;12、旋转前盖;13、进盒口;131、推料口;14、后盖板;15、后堵盖;
16、插槽;17、承载台;18、推压条;2、食材盒;3、配重块;4、限位板;5、推料拉盒机构;51、食材
驱动缸;52、食材推杆;53、锁舌;6、食材框;61、出箱口;62、进箱口;63、定位板;64、防脱复位
组件;641、导向轴;642、复位弹簧;643、复位条;65、旋转卡件;651、转轴;652、卡板;653、锁
块;66、流利轨道;67、滚轮;7、推箱部件;71、连接器;72、推箱杆;73、箱体驱动缸;8、烹饪机;
81、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2、液压伸缩杆;83、环形转台;84、伺服电机;85、光电编码器;86、止
动机;9、炒锅;10、配料箱;101、凸条;102、配料腔;103、出料口;104、螺旋推杆;105、步进电
机;106、垫块;20、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食材存储机构的一种实施例,该存储机构包括食材箱1,食
材箱1内腔沿高度方向依次叠放有多个与食材箱1腔壁接触的食材盒2,食材箱1于前端底部
开设有用于出料的下料口11,下料口11处装设有受食材推力打开的旋转前盖12,食材箱1于
后端开设有用于食材盒2进入叠放的进盒口13,进盒口13底部设有推料口131,推料口131上
方设有与食材箱1插接的后盖板14,推料口131处装设有可拆卸的后堵盖15。在入锅烹饪前,
可先将所需食材放置在食材盒2内,再将盛装食材的食材盒2由食材箱1的进盒口13沿沿高
度方向由下向上依次叠放,再将后盖板14和后堵盖15安装好,使食材箱1内腔形成空气腔,
下料时,可将后堵盖15取下,由推料口131将底层的食材从下料口11推出,此时旋转前盖12
受力向上翻转,食材即可入锅烹饪,而后将底层食材盒2从推料口131拉出,由于内腔形成了
类似注射器原理的空气腔,故上部的食材盒2受自重会沿食材箱1内腔下降直至底层,依次
循环可完成多类多个食材的连续烹饪。较传统方式而言,本发明的食材存储机构,充分利用
了烹饪平台的上部空间,将多个食材盒2沿高度方向有序叠放在食材箱1内,食材箱1同样可
配置多个,使得食材存储量大,存储品种多样,提高了食材存储的整洁性和美观性,另外,利
用食材箱1形成的类似注射器原理的空气腔能实现全程菜式多种类和多数量的自动连续烹
饪,大大提高了更新食材的方便性。
本实施例中,食材盒2设置为凹型盒,各个凹型盒沿食材箱1内腔高度方向依次叠
放,位于最顶层的凹型盒顶部放置有配重块3,位于最底层的凹型盒的前后两个开口分别与
下料口11和推料口131对应。该结构中,将食材盒2设置为凹型盒,一方面便于放置食材,另
一方面,便于从推料口131将食材从下料口11推出,其结构简单实用,而配重块3的设置则是
保证食材盒2不会自由落体式下跌的前提下,能使上部的食材盒2更为快捷的下降。
本实施例中,食材箱1于下料口11处装设有限位板4,限位板4的顶面与凹型盒的前
开口底部平齐。该限位板4的设置能防止在出料时将食材盒2带出,能对食材盒2起到很好的
限位作用并且不防碍正常出料。
本实施例中,食材箱1于进盒口13两侧设有与后盖板14配合插接的插槽16,食材箱
1于推料口131上方设有用于承载后盖板14的承载台17。该承载台17用于承载后盖板14,防
止后盖板14对推料形成干涉。
下料装置实施例1:
图5至图8示出了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该装置包括推料拉盒机构5和
上述的食材存储机构,推料拉盒机构5包括食材驱动缸51和食材推杆52,食材推杆52装设在
食材驱动缸51的伸缩杆端部并与推料口131对接,食材推杆52两侧装设有在食材推杆52推
出食材后弹出并扣住食材盒2前端的锁舌53。该结构中,下料时,可将后堵盖15取下,启动食
材驱动缸51,食材驱动缸51的伸缩杆驱使食材推杆52向前运动,食材推杆52由推料口131将
底层的食材从下料口11推出,此时旋转前盖12受力向上翻转,食材即可入锅烹饪,此过程
中,食材推杆52两侧的锁舌53先受食材盒2两侧壁压力向中间收缩,当食材推杆52完全伸出
食材盒2时,两侧的锁舌53回复到原位从而反向扣住食材盒2前端,在食材驱动缸51的伸缩
杆收缩时,即可将食材盒2拉出,上部的食材盒2自动下移,依此往复,从而实现了食材的自
动下料和食材的自动更新。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食材框6,食材框6于前后端分别开设有出箱口61和进箱口62,
出箱口61两侧设有定位板63,食材箱1滑设在食材框6内腔,定位板63上装设有用于防止食
材箱1脱出并驱使其复位的防脱复位组件64,食材驱动缸51的后端装设有用于推动食材箱1
到达下料位置的推箱部件7。由于在自动烹饪系统中,食材需要送至锅体上方,即食材箱1的
前端必须位于下料工位,该食材框6固定在烹饪平台上,食材箱1从进箱口62装入食材框6
内,启动推箱部件7,推箱部件7向前运动同时带动食材推杆52向前运动,推箱部件7先与食
材箱1接触推动其从出箱口61伸出到达下料工位,此时受定位板63和防脱复位组件64有反
作用力推箱部件7停止运动,食材驱动缸51启动,驱使食材推杆52向前运动和向后运动,实
现自动下料和食材的自动更新。通过设置食材框6和推箱部件7一方面进一步保证了食材下
料和更新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在下料时,食材箱1不会发生误动现象,即食材框6起到了
对食材箱1定点定位的效果,同时,食材框6的设置使得能够实现以食材箱1为单元进行一套
食材的整体更新。
本实施例中,防脱复位组件64包括导向轴641、复位弹簧642和复位条643,复位弹
簧642套装在导向轴641上,导向轴641前端穿设于定位板63上,复位条643固装在导向轴641
后端,食材箱1两侧装设有用于推压复位条643的推压条18。该结构中,当食材箱1向前运动
时,其推压条18会向前推压复位条643,复位条643通过导向轴641向前运动,此时复位弹簧
642收缩,当下料结束后,在复位弹簧642的作用下,复位条643反向作用于推压条18,从而带
动食材箱1回复到原位。
本实施例中,推箱部件7包括连接器71、推箱杆72和箱体驱动缸73,箱体驱动缸73
的伸缩杆前端与食材驱动缸51后端连接,连接器71固装在箱体驱动缸73的伸缩杆上,推箱
杆72固装在连接器71前端、且在箱体驱动缸73的带动下与食材箱1后端接触。该结构中,箱
体驱动缸73的伸缩杆带动食材驱动缸51和推箱杆72同步运动,当推箱杆72通过连接器71的
带动使食材箱1到达下料工位时,食材驱动缸51再运动实现下料拉盒。
本实施例中,食材框6后端底部装设有用于防止食材箱1从后端脱出的旋转卡件
65,旋转卡件65包括转轴651、卡板652和两块锁块653,卡板652固装在转轴651上,转轴651
的两端与食材框6的两侧板套接,两块锁块653分别活动穿设于卡板652的两端并能与食材
框6的两侧板插接。当食材箱1装入食材框6时,使卡板652向上翻转,卡板652的顶部会高出
食材框6的底面,此时向两端推动两块锁块653,两块锁块653会分别与食材框6的两侧板插
接完成锁定,能防止食材箱1在复位时从进箱口62脱出,当需要对食材箱1进行更换时,则将
两块锁块653向中间推动,再向下翻转卡板652,使其低于食材框6的底面,食材箱1从进箱口
62移出,其结构简单巧妙。
本实施例中,食材框6于内腔底部装设有流利轨道66,流利轨道66上装设有滚轮
67,食材箱1底部与滚轮67接触。通过设置流利轨道66和滚轮67,使得食材箱1的运动更为快
捷顺畅,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本实施的自动下料装置具体应用如下:
一口自动炒锅9,一格口字形食材框6,八个食材箱1(或使用两个食材箱1交替装载食
材)。根据上述配置,现需要制作八人所需菜式,将八份菜式所需食材,分别装入八个食材箱
1中(或两个食材箱1交替存储)。单个食材箱1中八层食材盒2,分别存放单道菜的所有主食
材和配料。现假设第一人所需菜式为:红萝卜炒肉。可如下存储食材。第一层食材盒2中存放
瘦肉,第二层食材盒2中存放红萝卜,第三层食材盒2存放姜丝或姜粒。第四层食材盒2中存放
大蒜子或大蒜叶。第五层食材盒2中存放葱花。多余三层可以拿出。
本实施自动下料装置的运行如下:将已装好红萝卜炒肉食材配方的食材箱1装入一
格口字形食材框3中,并锁扣食材框6的旋转卡件65。接着将食材框6(已包含食材箱1)固定
在烹饪机8中间位置。推箱部件7和推料拉盒机构5固定在烹饪机8后端位置,炒锅9固定在烹
饪机8前端位置。启动炒锅9,箱体驱动缸73启动,推箱杆72推动食材箱1向前移动至炒锅9上
方。食材驱动缸51启动,食材推杆52将食材箱1中的第一层食材盒2里的食材瘦肉推入锅中,
微机计时。同时箱体驱动缸73启动缩回,食材箱1在防脱复位组件64的推动下,随箱体驱动
缸73返回速度返回至食材框6的旋转卡件65处。接着食材驱动缸51启动缩回。锁舌53将食材
箱1第一层食材盒2拉出食材箱1并掉入收集箱20中整理收集。此时完成第一个主食材瘦肉
的下料程序。并且食材箱1中所有食材盒2已完成位置更新,炒锅翻炒。待由微机所设定瘦肉
食材所需烹饪时间到达。箱体驱动缸73和食材驱动缸51依次再次启动伸出,将此刻处于第
一层食材盒2中的红萝卜推入锅中,炒锅翻炒。依此重复,最后完成整道菜式的烹饪。按照上
述原理完成第二道菜、第三道菜、直至八道菜完毕。本应用适合家用或仅需少量菜式时。相
比于现有的家用智能烹饪技术。其可提供复杂配方菜式。单个菜式过程无需人力参与。整洁
干净。所需烹饪空间小。
下料装置实施例2: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该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区别仅在于:两口炒锅9,四格口字形型食材框6。三个食材箱1,一个配料箱10。根据上述配
置,现需要制作八人所需菜式。现将第一人所需菜式的两种主食材由烹饪顺序依次存储到
前两个食材箱1的第一层食材盒2中。将第二人所需菜式的两种主食材由烹饪顺序依次存储
到前两个食材箱的第二层食材盒2中。依此类推。将八人所需的两种主食材按照烹饪顺序分
别装到前两个八层食材箱1中,如八人所需配料食材相同。则只需要一个配料箱10(一个配
料食材箱可提供三种不同配料食材)。如八人所需配料不相同。则需要两个至三个配料箱10
(可提供六至九种不同配料食材)。现假设八人需要四味配料食材。可将第四味配料装入第
三个食材箱1中。八层食材盒2存储八份第四味配料。
本实施自动下料装置的组装如下:将四格口字形食材框6固定在步进电机丝杆滑
台81上。将第一种需要烹饪的食材箱1装入第一个食材框6中。将第二种需要烹饪的食材箱1
装入第二个食材框6中。将已装入第四味配料的食材箱1装入第三个食材框6中。将配料箱10
装入第四个食材框6中。推箱部件7和推料拉盒机构5固定在烹饪机8后端位置。两口炒锅9对
应两组推箱部件7以及推料拉盒机构5,成竖直直线布置。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固定在烹饪
机8中间位置。启动炒锅9。微机中置有炒锅9的固定坐标。并在微机控制下将食材框6复位至
坐标0处(坐标0可以为两炒锅9中间位置。也可为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最右端或左端,复位
后,食材框6中的食材箱1和配料箱10都有各自的所属起始坐标)。在微机控制下。步进电机
丝杆滑台81运行将食材框6中的一号食材箱1横移至一号炒锅9坐标处。在运动过程中,微机
实时更新三个食材箱1及配料箱10坐标(可以安装位置处理设备(如光电编码器)或使用微
机内部程序计数。此处应用为微机内部程序计数。位置到达后,一号推箱部件7和推料拉盒
机构5启动运行。将一号食材箱1中第一层食材盒2中的食材(第一人所需菜式的第一个主食
材)推入一号自动炒锅9中。后拉出食材箱1中第一层空食材盒2。接着,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
再次运行将食材框6中的一号食材箱1横移至二号炒锅9坐标处。此时微机依旧再次实时更
新三个食材箱1及配料箱10坐标。位置到达后,二号推箱部件7和推料拉盒机构5启动运行。
将一号食材箱1中第一层食材盒2中的食材(此时为第二人所需菜式的第一个主食材,最开
始的第一层食材正在一号炒锅9中翻炒)推入二号炒锅9中。并拉出食材箱1中第一层空食材
盒2(此食材盒为存储第二人所需第一道主食材所用)。以次类推,将两人所需的食材依次推
入,而后将三号食材箱1或配料箱10中的配料分别至一号和二号炒锅9中。至此一号和二号
人员所需的菜式已下料完成。依此步骤,依次自动烹饪余下六人所需菜式。此整个运行模式
可以在微机初始化中设定。本应用适合家用,也可作为饭店简易操作。如加多食材箱1的数
量。单个食材框6存储相同食材。通过多个食材箱1中的食材组合。可搭配实现几十种菜式。
同时菜数量提升。例如横向10口食材箱1。单个食材箱1中存储同种主食材。食材组合方式为
10选2。可连续炒出40道菜。可组合出2种主食材45种不同菜式。此方案可满足小型饭店热门
菜式的烹饪。节约顾客等待时间。减轻厨师劳动负荷。
本实施例中,配料箱10与各食材箱1共用食材框6,配料箱10两侧设有凸条101,用
于和复位条643配合,配料箱10内部为三道竖向的配料腔102,配料腔102底部前端开设有出
料口103,出料口103至配料箱10后端装设有螺旋推杆104,螺旋推杆104后端装设有步进电
机105,螺旋推杆104底部装设有垫块106,通过步进电机105带动螺旋推杆104使各配料腔
102中的配料定量从出料口103旋出。
下料装置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该装置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
仅在于:三口炒锅9,八格口字形食材框6。七个食材箱1,一个配料箱10。两个步进电机丝杆
滑台81,两台液压伸缩杆82。根据上述配置,有三种装配。其一,七个食材箱1。如果单食材箱
1存储同食材。七种主食材可以组合出22种不同菜式。其二,将其中两个食材箱1存储八人所
需主食材。其三,卸装配料箱10,装载食材箱1。成8个食材箱。每个食材箱1存储单个人的菜
式所需食材。现假设八人所需菜式为22种组合菜式中的一种。以第一种装配方式说明:将一
号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固定在食材框6横架凹槽中。后将八格口字形食材框6横向穿过横架
并固定在一号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上。单个食材箱1存储八份相同食材。单个配料箱10存储
三份不同配料。现将七个食材箱1及一个配料箱10依次装入上下布置的食材框6中(此处可
无烹饪循序装入,但需提前将食材箱1及炒锅9坐标置入微机中)。将横架左右两端分别连接
左右两侧的两台液压伸缩杆82上。两台液压伸缩杆82固定于所属机台。推箱部件7和推料拉
盒机构5固定在二号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上。并二号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固定于所属机台。
以液压伸缩杆82底面中心为圆心。横向为X轴。竖向为Y轴。每个炒锅9都有自己的固定坐标。
每个食材箱1及推箱部件7和推料拉盒机构5都有自己的起始坐标。上述组装完成后,复位并
启动炒锅9。在微机的控制下。两个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及液压伸缩杆82同时运行将第一人
所需菜式中第一个主食材的食材箱1到达指定一号炒锅9坐标。并微机更新所有食材箱1坐
标(更新方式为微机内部计数或使用位置传感器或位置计数器(光电编码器)数据传达)。其
运行原理为:一号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带动食材框6使第一人所需第一个主食材的食材箱1
运行至一号炒锅9X轴位置。二号步进电机丝杆滑台81带动推箱部件7和推料拉盒机构5移动
至一号炒锅9X轴位置。液压伸缩杆82推动食材框6移动至一号炒锅9Y位置。至此完成食材箱
定位。以此坐标原理为运行方式,三人一组(有3口自动炒锅9)。依次完成八人所需菜式的烹
饪。本应用可以通过增加横向食材箱1数量或增加竖向食材箱1排数。可以提高总体食材箱1
的数量。此结构在普通3米厨房范围内。可支持4排8个总数31个食材箱1和1个配料箱10。可
提供465种不同菜式,及可提供124道菜的食材下料。适用于普通餐馆全程烹饪行为。也可作
为酒店或酒楼辅助式烹饪设备。此结构简单。同时方便装卸食材箱1。
下料装置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自动下料装置的第四种实施例,该装置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
仅在于:四口炒锅9,十六个口字形食材框6,十五个食材箱1,一个配料箱10。设置一环形转
台83,环形转台83内侧装设有伺服电机84、光电编码器85和止动机86,十六个食材框6沿环
形转台83均匀间隔安装,四口炒锅9安装在环形转台83外侧下方,对应有四个推箱部件7和
推料拉盒机构5,十五个食材箱1和一个配料箱10分别对应安装在十六个食材框6内。上述组
装完成后,启动炒锅9。在微机的控制下。首先进行复位操作。伺服电机84启动,使环形转台
83转动,其装载在上方的食材箱1亦随之转动,光电编码器85精确计算位置变换,微机根据
光电编码器85传来的位置数据,实时更新所有食材箱1的位置坐标。待第一人所需菜式中第
一个主食材的食材箱1到达一号炒锅9所处坐标时,止动机86工作,止动环形转台83(鉴于环
形转台83带动十六个食材箱1转动惯性大,伺服电机84可以在食材箱1即将到达指定坐标之
前降低其工作速度)。一号推箱部件7和推料拉盒机构5启动伸出。将食材箱1中的第一层食
材盒2中的食材推入一号炒锅9中。随后一号推箱部件7和推料拉盒机构5启动缩回,将第一
层食材盒2拉出。至此完成一道主食材的投料。以此原理进行第二人的第一个主食材投料至
二号炒锅9中。以此类推。完成所有八人的菜式需求。本应用可以通过增加环形转台83直径
或可增加环形转台83的层数。以提高环形转台83总体食材箱1的数量。此结构在普通宽度3
米厨房范围内。可支持4层32个总数128个食材箱1和配料箱10(常规安装单个食材框所需弧
长20CM。高度35CM。)。可提供两种主食材8128种不同菜式,及可提供512道菜的食材下料。亦
可通过改善伺服电机84及止动机86的性能。加快环形转台83的转动速度,降低单次下料所
需的时间。所以可增加炒锅9的数量。实现同时烹饪更多道菜式的要求。本方案适用于普通
餐馆全程烹饪行为。也可作为酒店或酒楼辅助式烹饪设备。.在提供大烹饪量的前提下,此
结构所需空间小。结构简单。同时方便装卸食材箱1。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
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
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