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及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5354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85354A21申请号201410142387422申请日20140410H05H1/2420060171申请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地址102211北京市昌平区昌平镇超前路9号301室申请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72发明人李江王光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代理人胡彬韩国胜54发明名称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及系统,属于等离子体激励器领域,为解决现有装置壁面射流速度低的问题而设计。本发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
2、体激励器至少包括介质体、设置在介质体表面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介质体内部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相互平行;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能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第三电极用于提升壁面射流速度。本发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系统包括至少两组相同的上述的激励器。本发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及系统对等离子体产生和气动激励既进行独立控制又有机统一,提升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动控制性能。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机翼/发动机流动控制领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53。
3、54ACN104185354A1/1页21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器至少包括介质体(1)、设置在所述介质体(1)表面的第一电极(11)、以及设置在所述介质体内部的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所述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相互平行;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1,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D2;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12)之间能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所述第三电极(13)用于提升壁面射流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D1。
4、小于所述第二间距D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1)的宽度W1所述第二电极(12)的宽度W2所述第三电极(13)的宽度W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体(1)为绝缘材料;所述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由金属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1)和所述第三电极(13)接至同一交流电压源;所述第二电极(12)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1)接至第一交流电压源。
5、,所述第三电极(13)接至第二交流电压源,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源和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源频率相同、相位相反;所述第二电极(12)接地。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1)接至第一交流电压源,所述第三电极(13)接至第二交流电压源,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源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源的频率,所述第二电极(12)接地。8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组相同的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激励器。权利要求书CN104185354A1/3页3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及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以。
6、及由至少两个相同的该激励器组成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系统。背景技术0002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是一种前沿的主动流体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机翼和动力装置的气动特性,达到增升/减阻的目的。0003现有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基本单元的主要结构是双电极单段式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具体的,包括平行布置的两条金属电极,一条电极埋入在绝缘性能良好的电介质内部,该电极接地;另一条电极布置在绝缘材料表面,裸露在环境大气之中,通过该电极输入交流高压。两条电极之间的空气放电,在绝缘介质表面产生低温等离子体。0004这种双电极单段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所产生的壁面射流的速度较低,难于应用于机翼的流。
7、动控制。虽然提高输入电压可以提升壁面射流的速度,但过高的输入电压会影响绝缘介质的性能和寿命,甚至破坏激励器。发明内容0005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该激励器能够有效提升壁面射流速度、提升激励器性能及寿命。具体方案如下0006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所述激励器至少包括介质体,设置在所述介质体表面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介质体内部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相互平行;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D1,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D2;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能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所述第。
8、三电极用于提升壁面射流速度。0007特别是,所述间距D1小于所述间距D2。0008特别是,所述第一电极的宽度W1所述第二电极的宽度W2所述第三电极的宽度W3。0009特别是,所述介质体为绝缘材料;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由金属制成。0010特别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接至同一交流电压源;所述第二电极接地。0011特别是,所述第一电极接至第一交流电压源,所述第三电极接至第二交流电压源,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源和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源频率相同、相位相反;所述第二电极接地。0012特别是,所述第一电极接至第一交流电压源,所述第三电极接至第二交流电压源,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源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源的。
9、频率,所述第二电极接地。0013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14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两组相同的上述的激励器。0015本发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在介质体的表面和内部相互平行地设置有说明书CN104185354A2/3页4三条电极,形成三电极两段式结构,对等离子体产生和气动激励既进行独立控制又有机统一,提升了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动控制性能。优化了激励器的控制参数,获得更高的壁面射流速度,提高气动激励效果,更有效地进行流动控制。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机翼/发动机流动控制领域。0016本发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系统包括至少两组相同的上述的激励器,可以诱导。
10、更高的壁面射流速度,获得更好的流动控制效果。附图说明0017图1是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中标记为00191、介质体;2、等离子体;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3、第三电极。具体实施方式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0021优选实施例一0022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如图1所示,激励器至少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介质体1、设置在介质体1表面的第一电极11、以及设置在介质体1内部的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相互平行。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
11、的高频高压交流电作用下气体放电产生高密度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在第三电极13形成的强切向电场作用下获得切向速度,离子通过碰撞将能量传递给气体分子,从而提升壁面射流速度。上述高密度等离子体优选为密度高于1012CM3。0023其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构成第一段,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构成第二段,总体形成三电极两段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提升了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动控制性能。0024为了有效产生等离子体2,在激励器的第一段中,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的间距D1取值较小,间距D102MM,优选05MM、1MM和12MM。为了提高激励器的气动激励效果、能承受较高电压幅值并获得更。
12、大的切向电场强度,在激励器的第二段中,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之间的间距D2大于间距D1,间距D258MM,优选55MM、6MM、65MM、7MM和75MM。0025第一电极11的宽度W1第二电极12的宽度W2第三电极13的宽度W3;宽度W115MM,宽度W215MM,宽度W3510MM。0026介质体1的材料优选使用耐高压的绝缘材料,更优选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它具有相对介电常数较小(R34)、抗击穿场强高(276KV/MM)、耐高温(300)等优点。由于聚酰亚胺的抗击穿场强很高,覆盖在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上的介质厚度H可以较小,H0103MM,优选02MM。0027。
13、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由铜制成。但电极的材质不限于铜,能满足导电性能良好、二次电子发射系数高、热传导性好、成本低等条件的其它材料亦可。0028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的长度L10200CM;第一电极11、第二说明书CN104185354A3/3页5电极12和第三电极13的厚度HE00103MM。0029电源配置方式采用单电源配置方式,电源输出极性为正负极性的交流高压电,第一电极11和第三电极13接至该交流电压源;第二电极12接地。此时在激励器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形成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的交流高压。0030该电源配置方式的激励器结构简单、效率高。因激励器两段电压同。
14、步反相,第一段中产生的电荷可以同步地从第二段的切向电场获得动量从而产生气动激励,提高了能量耦合效率。0031优选实施例二0032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其结构与优选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激励器至少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介质体、设置在介质体表面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介质体内部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相互平行。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第一段,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构成第二段。0033不同之处在于电源的配置方式为同频率反相位双电源。第一电极接至第一交流电压源,第三电极接至第二交流电压源,第一交流电压源和第二交流电压源频率相同、相位相反;第二电极接地。003。
15、4该电源配置方式的激励器效率高,能独立地控制激励器两段的输入电压幅值。提高第二段的输入电压幅值,可以获得更好的气动激励效果。0035优选实施例三0036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其结构与优选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激励器至少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介质体、设置在介质体表面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介质体内部的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相互平行。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第一段,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构成第二段。0037不同之处在于电源的配置方式为双电源双频率。第一电极接至高频的第一交流电压源,第三电极接至频率低于第一交流电压源的第二交流电压源,第二电极接地。第一交流电压源的频率优选值为1050KHZ;第二交流电压源的频率优选值为110KHZ。0038该电源配置方式的激励器两段电源频率和电压可独立调节,保证激励器获得最优的气动激励效果。由于第一段的频率较高,产生的等离子体平均密度更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带电粒子参与气动激励过程。0039优选实施例四0040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两组相同的如优选实施例一至三任一所述的激励器。可以诱导更高的壁面射流速度,获得更好的流动控制效果。说明书CN104185354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8535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