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方丘陵地带坡地生态养殖草鱼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方丘陵地带坡地生态养殖草鱼的方
法。
背景技术
草鱼是一种淡水生物,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
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
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南方丘陵地带水源丰富,但是平地较少,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以及社会的发展,越
来越多的平地被用于建造房屋和工厂,随着征地的范围越来越广,农业用地逐渐减少,草鱼
的生产范围也逐渐减小;同时,草鱼喜欢生活在比较干净的水域里,普通的鱼塘养殖需要经
常清理鱼塘内的杂质,这也给养殖者增加了负担;因此,提供一种新的养殖方式生产高质量
草鱼取代原有的一部分在平原湖泊养殖的草鱼已经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南方丘陵地带坡地生态养殖草鱼的方法,它不仅
能够利用坡地进行养殖,还可以不用清理鱼塘内的杂质,并且干净无公害,肉质滑嫩爽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南方丘陵地带坡地生态养殖
草鱼的方法,所述南方丘陵地带坡地生态养殖草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址:选择南方丘陵地带具有不断流小溪的坡地;
S2、建塘:建造若干长8米,宽2米,深1.6米的水泥池,若干所述水泥池呈阶梯状分
布,长边与高地势指向低地势的方向平行,从最高的水泥池开始计算,以相邻两水泥池为一
组,同组内相对位置高的水泥池为草鱼池,相对位置低的水泥池为处理池;
位置最高的草鱼池一端从小溪引流,其余的草鱼池一端从上一组的处理池引流,
另一端设置有吸水管、防洪管和引流管;所述吸水管垂直设置,底端距离池底5cm,顶端与所
述防洪管连接;所述防洪管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顶部开设有开口,一端与所述吸水管连
接,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管连接;所述开口低于所在水泥池的顶面;所述引流管一端与所述防
洪管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同组的处理池之上2.5m处;所述草鱼池内养殖有水葫芦;水葫芦使
用围栏圈养,占所述草鱼池水域面积的20%;
所述处理池一端从同组的草鱼池引流,另一端设置有L型管;所述L型管一端朝上,
另一端从所述处理池侧壁伸出并设置在下一组的草鱼池之上2.5m;所述处理池池底覆盖有
30~50cm泥土,并养殖有浮萍和泥鳅;
S3、消毒:每年在投放鱼苗前使用消毒剂对水泥池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后进行换水
处理;每月投放生石灰进行消毒,投放生石灰时所述草鱼池与所述处理池错开日期投放;
S4、养殖:鱼苗的投放时间选择在4、5月,投放鱼苗的重量为不小于200克,每一草
鱼池初期投放130~150尾,2个月后留50~55尾,多余的鱼捞出分塘或者销售处理;每天按
鱼重量的1.8~2.5%投放合成饲料,并且每天按鱼重量的0.3%~1.0%投放嫩竹叶或者皇
竹草以及按鱼重量的0.1%投放浮萍;投放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4点;所述合成饲料由
如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蚕豆3~7份,玉米40~55份,蚯蚓12~18份,虾粉2~3份,米糠5~7
份,麦麸3~6份,鱼腥草全草8~12份,贝壳粉1~2份;所述饲料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比例
重量份称取材料,然后使用粉碎机粉碎混合,再使用烘干机烘干;在制作合成饲料时,根据
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蚯蚓的比例。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池还设置有排洪管;所述排洪管一端高于所在草鱼池的开口
或者所在处理池的L型管,并低于池顶,另一端与小溪的下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所述防洪管、所述引流管为DN100的PVC管,所述排洪管为
DN300的PVC管,所述L型管的管径为100mm。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的直径为100mm。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设置在所述草鱼池一角;所述草鱼池底板倾斜设置,从相对
于所述吸水管的远端到近端逐渐倾斜向下,倾斜角为5°。
进一步地,投放鱼苗半个月内,所述合成饲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蚕豆5份,
玉米48份,蚯蚓18份,虾粉3份,米糠6份,麦麸5份,鱼腥草全草10份,贝壳粉2份;投放鱼苗半
个月到两个月,所述合成饲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蚕豆5份,玉米48份,蚯蚓15份,虾
粉3份,米糠6份,麦麸5份,鱼腥草全草10份,贝壳粉2份;投放鱼苗两个月后,所述合成饲料
由如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蚕豆5份,玉米48份,蚯蚓12份,虾粉3份,米糠6份,麦麸5份,鱼腥
草全草10份,贝壳粉2份。
进一步地,所述小溪的瞬时流量常年不小于0.005立方米每秒。
进一步地,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每天投放的合成饲料逐渐减小,每天投放的嫩竹
叶或者皇竹草的逐渐增加。
进一步地,养殖1个月内,每天按鱼重量的2.5%投放合成饲料,并且每天按鱼重量
的0.3%投放嫩竹叶或者皇竹草;养殖1个月到3个月,每天按鱼重量的2.2%投放合成饲料,
并且每天按鱼重量的0.6%投放嫩竹叶或者皇竹草,养殖3个月到6个月,每天按鱼重量的
2.0%投放合成饲料,并且每天按鱼重量的0.8%投放嫩竹叶或者皇竹草;养殖6个月后,每
天按鱼重量的1.8%投放合成饲料,并且每天按鱼重量的1.0%投放嫩竹叶或者皇竹草。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坡地设置若干呈阶梯状排列的长8米、宽2米、深1.6米的水泥池,并
以相邻的两水泥池为一组,每一组水泥池分为一草鱼池和一处理池,所述草鱼池用于养殖
草鱼,所述处理池用于处理喂养草鱼产生的废料;同时,最高一级的水泥池还引入了溪流,
溪水流经一级水泥池向下一级水泥池落下时经过2.5米的落差补充了新鲜空气,不用人工
进行补氧,能够在坡地大量养殖草鱼;同时,每天投放的饲料经过大量的实践配成,使鱼的
肉质滑嫩爽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水泥池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草鱼池1
处理池2
吸水管3
防洪管4
开口41
引流管5
L型管6
排洪管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南方丘陵地带坡地生态养殖草鱼的方
法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当中,一种南方丘陵地带坡地生态养殖草鱼的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S1、选址:选择南方丘陵地带具有不断流小溪的坡地。优选地,所述小溪的瞬时流
量常年不小于0.005立方米每秒。
S2、建塘:如图1,建造若干长8米,宽2米,深1.6米的水泥池,若干所述水泥池呈阶
梯状分布,长边与高地势指向低地势的方向平行,从最高的水泥池开始计算,以相邻两水泥
池为一组,同组内相对位置高的水泥池为草鱼池1,相对位置低的水泥池为处理池2;
位置最高的草鱼池1一端从小溪引流,其余的草鱼池1一端从上一组的处理池2引
流,另一端设置有吸水管3、防洪管4和引流管5;所述吸水管3垂直设置,底端距离池底5cm且
设置有孔径10mm的滤网,顶端与所述防洪管4连接;所述防洪管4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顶部
开设有开口41,一端与所述吸水管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引流管5连接;所述开口41低于所在
水泥池的顶面,并设置有孔径5mm的滤网;所述引流管5一端与所述防洪管4连接,另一端设
置在同组的处理池2之上2.5m处;所述草鱼池1内养殖有水葫芦;水葫芦使用围栏圈养,占所
述草鱼池1水域面积的20%;优选地,所述吸水管3设置在所述草鱼池1一角;所述草鱼池1底
板倾斜设置,从相对于所述吸水管3的远端到近端逐渐倾斜向下,倾斜角为5°。
所述处理池2一端从同组的草鱼池1引流,另一端设置有L型管6;所述L型管6一端
朝上,另一端从所述处理池2侧壁伸出并设置在下一组的草鱼池1之上2.5m;所述处理池2池
底覆盖有30~50cm泥土,并养殖有浮萍和泥鳅。
优选地,所述水泥池还设置有排洪管7;所述排洪管7一端高于所在草鱼池1的开口
41或者所在处理池2的L型管6,并设置有10mm孔径的滤网,还低于池顶,另一端与小溪的下
游连通。
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吸水管3、所述防洪管4、所述引流管5为DN100的PVC管,所述
排洪管7为DN300的PVC管,所述L型管6的管径为100mm,所述开口41的直径为100mm。
S3、消毒:每年在投放鱼苗前使用消毒剂对水泥池进行杀菌消毒,消毒后进行换水
处理;每月投放生石灰进行消毒,投放生石灰时所述草鱼池1与所述处理池2错开日期投放;
S4、养殖:鱼苗的投放时间选择在4、5月,投放鱼苗的重量为不小于200克,每一水
泥池初期投放130~150尾,2个月后留50~55尾,多余的鱼捞出分塘或者销售处理。
每天按鱼重量的1.8~2.5%投放合成饲料,并且每天按鱼重量的0.3%~1.0%投
放嫩竹叶或者皇竹草;投放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4点。优选地,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
每天投放的合成饲料逐渐减小,每天投放的嫩竹叶或者皇竹草的逐渐增加。在本实施例中,
养殖1个月内,每天按鱼重量的2.5%投放合成饲料,并且每天按鱼重量的0.3%投放嫩竹叶
或者皇竹草;养殖1个月到3个月,每天按鱼重量的2.2%投放合成饲料,并且每天按鱼重量
的0.6%投放嫩竹叶或者皇竹草,养殖3个月到6个月,每天按鱼重量的2.0%投放合成饲料,
并且每天按鱼重量的0.8%投放嫩竹叶或者皇竹草;养殖6个月后,每天按鱼重量的1.8%投
放合成饲料,并且每天按鱼重量的1.0%投放嫩竹叶或者皇竹草。
所述合成饲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蚕豆3~7份,玉米40~55份,蚯蚓12~18
份,虾粉2~3份,米糠5~7份,麦麸3~6份,鱼腥草全草8~12份,贝壳粉1~2份。
所述饲料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比例重量份称取材料,然后使用粉碎机粉碎混合,
再使用烘干机烘干。
在制作合成饲料时,根据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蚯蚓的比例。优选地,投放鱼苗半个
月内,所述合成饲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蚕豆5份,玉米48份,蚯蚓18份,虾粉3份,米
糠6份,麦麸5份,鱼腥草全草10份,贝壳粉2份;投放鱼苗半个月到两个月,所述合成饲料由
如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蚕豆5份,玉米48份,蚯蚓15份,虾粉3份,米糠6份,麦麸5份,鱼腥草
全草10份,贝壳粉2份;投放鱼苗两个月后,所述合成饲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蚕豆5
份,玉米48份,蚯蚓12份,虾粉3份,米糠6份,麦麸5份,鱼腥草全草10份,贝壳粉2份。
当草鱼养殖在所述草鱼池1时,草鱼的排泄物及未吃完的食物残渣随溪流移动向
所述吸水管3底部,所述吸水管3、所述防洪管4、所述引流管5根据虹吸原理将排泄物及残渣
吸入所述处理池2,所述处理池2设置的L型管6一端朝上设置,使高于所述L型管6的水流入
下一组的草鱼池1,而草鱼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则留在所述处理池2,所述处理池2内养殖的
以水葫芦、泥鳅以及溪水中的浮游生物对排泄物和食物残渣进行联合处理,避免了水体富
营养化,保证了水的干净,进而给多级草鱼池1提供了良好的水质条件。
给草鱼投放浮萍时,可以在所述L型管6的顶部上设置一漏斗,使用笊篱捞起所述
处理池内的浮萍投入漏斗,然后从所述L型管6流入草鱼池中。
本发明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增加蚕豆以及具有抗菌杀毒的鱼腥草,能够改变草鱼的
肉质并且能够预防肠炎,使草鱼的肉滑嫩爽口,提升草鱼的口感;经过多年实践,按本发明
的步骤饲养的草鱼未发现过得肠炎的迹象。
本发明通过在坡地设置若干呈阶梯状排列的长8米、宽2米、深1.6米的水泥池,并
以相邻的两水泥池为一组,每一组水泥池分为一草鱼池1和一处理池2,所述草鱼池1用于养
殖草鱼,所述处理池2用于处理喂养草鱼产生的废料;同时,最高一级的水泥池还引入了溪
流,溪水流经一级水泥池向下一级水泥池落下时经过2.5米的落差补充了新鲜空气,不用人
工进行补氧,能够在坡地大量养殖草鱼;同时,每天投放的饲料经过大量的实践配成,使鱼
的肉质滑嫩爽口,并且可以预防肠炎。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
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