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1736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81736A21申请号201410377321322申请日20140801G02F1/1343200601G02F1/133320060171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015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72发明人李明超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代理人申健54发明名称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57摘要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涉及显示领域,能够改善暗态漏光,提高器件的显示品质。本发明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有蓝相液晶层;以及,用于在暗态时驱动所述。
2、蓝相液晶层的驱动电极,每组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两个异性电极,且,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所述蓝相液晶层产生的电场于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所述第一方向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1736ACN104181736A1/1页2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有蓝相液晶层;以及,用于在暗态时驱动所述蓝相液晶层的一组或多组驱动电极,每组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两个异性电极,且,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所述蓝相液晶层处产生的电场于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所述第一方向。
3、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所述蓝相液晶层产生的电场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所成夹角为A,A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上还设置有取向层;所述蓝相液晶层设置在所述取向层之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蓝相液晶层之下。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为狭缝状电极,相邻的两个狭缝状电极分别为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两个异性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一个异性电极为板状电极,另一个异性电极为狭缝状电。
4、极。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其中,所述对向基板上设置有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9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形成蓝相液晶层的工序;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所述驱动电极用于在暗态时驱动所述蓝相液晶层,每组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两个异性电极,且,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所述蓝相液晶层产生的电场于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所述第一方向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形成取向层。
5、的工序;该制造方法在形成取向层的工序之前,进行形成蓝相液晶层的工序。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先进行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然后进行形成蓝相液晶层的工序,最后进行形成取向层的工序。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具体包括形成狭缝状电极,相邻的两个狭缝状电极分别为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两个异性电极,或者,所述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具体包括形成板状电极,所述板状电极为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一个异性电极;在所述板状电极上形成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形成狭缝状电极,所述狭缝状电极作为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另一个异性电极。权利要求书CN104。
6、181736A1/6页3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背景技术0002高级超维场开关技术ADVANCEDSUPERDIMENSIONALSWITCHING,简称ADS通过同一平面内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边缘所产生的平行电场以及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间产生的纵向电场形成多维电场,使液晶盒内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之间、像素电极或公共电极正上方所有取向液晶分子都能够产生旋转转换,从而提高了平面取向系液晶工作效率并增大了透光效率。高级超维场开关技术可以提高TFTLCD画面品质,具有高透过率、宽视角、高开口率、低色差、低响应时间、无挤压。
7、水波纹PUSHMURA等优点。0003为进一步提高响应时间,目前在现有AD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上下双基板均设置驱动电极的方案,具体如图1所示一种上下双基板驱动的ADS显示装置,包括液晶盒,由上基板10与下基板20夹设液晶30形成;上偏振片13,设置在液晶盒的上方;下偏振片23,设置在液晶盒的下方;其中,上基板10上设置有公共电极11和像素电极12,下基板20也设置有公共电极11和像素电极12,液晶30在这些电极形成电场的共同作用下偏转。实际制造中发明人发现,限于工艺水平不可避免会出现取向层局部取向不一致或对位偏差等不良,这些均可能导致暗态漏光,影响器件的显示品质。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实。
8、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改善暗态漏光,提高器件的显示品质。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有蓝相液晶层;以及,用于在暗态时驱动所述蓝相液晶层的驱动电极,每组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两个异性电极,且,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所述蓝相液晶层产生的电场于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所述第一方向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0007优选地,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所述蓝相液晶层产生的电场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所成夹角为A,A45。0008优选地,所述显示基板上还设置有取向层;所述蓝相液晶层设置在所述取向层之下。0009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蓝。
9、相液晶层之下。0010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极为狭缝状电极,相邻的两个狭缝状电极分别为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两个异性电极。0011可选地,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一个异性电极为板状电极,另一个异性电极为狭缝状电极。001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说明书CN104181736A2/6页40013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其中,所述对向基板上设置有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0014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形成蓝相液晶层的工序;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所述驱动电极用。
10、于在暗态时驱动所述蓝相液晶层,每组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两个异性电极,且,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所述蓝相液晶层产生的电场于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所述第一方向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0015优选地,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形成取向层的工序;该方法在形成取向层的工序之前,进行形成蓝相液晶层的工序。0016可选地,该制造方法先进行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然后进行形成蓝相液晶层的工序,最后进行形成取向层的工序。0017可选地,所述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具体包括形成狭缝状电极,相邻的两个狭缝状电极分别为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两个异性电极,或者,0018所述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具体包括形成板状电极,所述板状电极为一组所述驱动电极。
11、中的一个异性电极;在所述板状电极上形成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形成狭缝状电极,所述狭缝状电极作为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另一个异性电极。0019对于平面场显示装置,入射光如背光的偏振方向与暗态时液晶盒内的液晶分子长轴排列方向一致,容易存在暗态漏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有蓝相液晶层以及用于在暗态时驱动蓝相液晶层的驱动电极,因蓝相液晶加电场时呈现各向异性,入射光的偏振方向经过蓝相液晶层后的偏振方向会发生改变,与液晶盒内的液晶分子长轴排列方向成一定夹角,因而能够改善暗态漏光,提高器件的显示品质。附图说明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12、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0021图1为一种现有上下双基板驱动的ADS显示装置;00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驱动电极产生的电场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的示意图;0023图3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上下双基板驱动的ADS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一;00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上下双基板驱动的ADS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002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示意图一;00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流程。
13、图二。0027附图标记002810上基板,11公共电极,12像素电极,13上偏振片,14绝缘层,002920下基板,21异性电极,22异性电极,23下偏振片,003024绝缘层,25蓝相液晶层,27取向层,30液晶。说明书CN104181736A3/6页5具体实施方式00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0032实施例一003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上设置有蓝相液晶层;以及,用于在暗态时驱动所述蓝相液晶层的驱动电极,每组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两个异性电极,且,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所述蓝相液晶层产生的电场于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所述。
14、第一方向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003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适用于平面场显示装置,此处所述的平面场显示装置指其驱动液晶偏转进行显示的电场为平行于基板的平行电场,目前主要有平面转换技术INPLANESWITCHING,简称IPS,高级超维场开关技术ADVANCEDSUPERDIMENSIONALSWITCHING,简称ADS。对于平面场显示装置,液晶分子的旋转则属于平面内的旋转XY轴,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只是在加电/常规状态下分子的旋转方向有所不同。暗态时液晶盒内的液晶分子长轴排列方向沿取向层的取向,即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下偏振片的起振方向一致与暗态时液晶盒内的液晶。
15、分子长轴排列方向一致,容易存在暗态漏光。00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上,额外形成有蓝相液晶薄层以及驱动蓝相液晶的驱动电极,可解决这一问题。蓝相液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KERR效应,具体如下在外加电场以垂直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的电场为例作用下,蓝相液晶就变成光学上单轴晶体,其光轴方向与电场方向平行,当线偏振光以垂直于电场的方向通过蓝相液晶时将分解为两束线偏振光,一束的光矢量沿着电场方向,另一束的光矢量与电场垂直,他们的折射率分别称为正常折射率N0与反常折射率NE。蓝相液晶是正或负双折射物质,取决于NENO的值为正或负,NENOKE2。其中,是入射光的波长,K是KERR常数,E是外加电场。NENO。
16、随外加电场的平方而增加,透过的光强度也随之增加,利用蓝相液晶的KERR效应,可达到用外电场调光的目的。0036就本实施例所述蓝相液晶层而言,亮态时,驱动电极不产生电场,蓝相液晶的表现如同一个各向同性介质,蓝相液晶层对入射的偏振光背光呈现透明;暗态时,驱动电极产生电场,电场垂直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蓝相液晶层就变成光学上单轴晶体,各向异性,因电场方向垂直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偏振光经过蓝相液晶层后的偏振方向会发生改变,结果与暗态时液晶盒内液晶分子长轴的排列方向成一定夹角,因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液晶层液晶取向方向垂直,所以入射光不能透过液晶盒,因而可改善暗态漏光,提高器件的显示品质。0037为便于理解,。
17、上述叙述中的仅考虑了电场垂直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的情况,实际上,此处,因蓝相液晶层的工作原理是基于KERR效应,因此要求本实施例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蓝相液晶层处产生的电场以下简称驱动电极产生的电场在垂直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即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就能达到上述的效果。0038但具体实施时,两个异性电极在蓝相液晶处产生的电场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所成夹角A,夹角A优选为45度A45,因为A为45时,各向异性的蓝相液晶分子长轴与短轴传递光线能力最强,入射光经过蓝相液晶层后光的偏振方向改变最大,再经过取向层、说明书CN104181736A4/6页6液晶盒内的液晶后,入射光透过率最低,因此A45时,对暗态漏光的。
18、改善效果也最好。其中,对于平面场显示装置,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取向层一致、也与暗态时液晶盒内的液晶分子长轴排列方向一致。0039具体到显示器中,背光是垂直于基板入射的,但经过偏光片之后,垂直的光线转换成特定方向与偏光片偏振方向一致的偏振光线,要使驱动电极在蓝相液晶层处产生的电场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所成夹角为A,A0且,A180,组成驱动电极的两个异性电极最好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例如,如图2所示,将驱动电极设置为狭缝状电极,下基板20上相邻的两个狭缝状电极分别为一组驱动电极中的两个异性电极,即图中的异性电极21和异性电极22,工作时二者的电性相反。其中,图2箭头B的方向代表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如果要增强。
19、电场,每组驱动电极可以做得很靠近。0040上述图2中组成驱动电极的两个异性电极设置在同一层,当然也可以位于不同层,其中之一异性电极为狭缝状电极,另一异性电极为板状电极,二者之间设置绝缘层,如同ADS模式中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一样。0041进一步地,对于现有平面场显示装置中的阵列基板而言,其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这时,组成所述驱动电极的两个异性电极可由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分别充当,这时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具体图形的设计除应满足其作为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要求外,还应满足其作为驱动电极的要求,即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暗态时在蓝相液晶层处产生的电场于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除此之外具体制作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
20、具体工作时,采用分时驱动,暗态时,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分别充当所述驱动电极的两个异性电极,亮态时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加载显示信号进行显示。004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能够改善暗态漏光,提高器件的显示品质。因蓝相液晶层及驱动电极的具体位置及实现方式并不影响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意实现方式。0043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改善双基板显示器件或单基板显示器件的暗态漏光,下面以双基板显示器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0044如图3和图4所示,为符合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上下双基板驱动的ADS显示装置,包括相互对盒的上基板10和下基板20,其中,。
21、上基板10上设置有公共电极11、绝缘层14和像素电极12,下基板20上设置有异性电极21、绝缘层24和异性电极22,异性电极22为狭缝状电极,异性电极22为板状电极,异性电极22上设置有取向层27,本实施例所述蓝相液晶层25设置在取向层27之下。上基板10上设置的公共电极11和像素电极12驱动液晶30进行显示;下基板20上设置的异性电极21和异性电极22在暗态时驱动蓝相液晶层25,改善暗态漏光。0045具体制造时,完成下基板20的其他工序后,制备取向层27之前,涂覆蓝相液晶形成蓝相液晶层25,然后形成取向层27。下基板20上形成其他层如绝缘层、异性电极层等的工序,往往需要在恶劣环境中,或者高温。
22、,或者需要进行刻蚀,或者气体冲击,因此将蓝相液晶层25设置在取向层27之下的好处是,蓝相液晶层25形成后,只需经历形成取向层27的工序,不会再经历恶劣环境,从而避免蓝相液晶层25受损。0046基于同样的理由,驱动电极也要设置在蓝相液晶层25之下。进一步优选地,还可省去图3中异性电极21所在层,将异性电极21与异性电极22同层设置,具体如图2所示,说明书CN104181736A5/6页7从而达到节省工序、降低下基板厚度的目的。0047图3中ADS显示装置处于亮态,驱动电极不产生电场,蓝相液晶的表现如同一个各向同性介质,蓝相液晶层对入射的偏振光背光呈现透明;图4中ADS显示装置暗态时,驱动电极产生。
23、电场,电场垂直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蓝相液晶层就变成光学上单轴晶体,各向异性,会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方向。004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适用于平面场显示装置,制造涂覆PI取向层常用材料前先涂覆一层蓝相液晶,基本不需要额外增加工序,即可达到改善暗态漏光提高器件的显示品质的目的。004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装置因改善了暗态漏光,从而可获得更高的显示品质。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0050进一步地,对于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基板相对设。
24、置的对向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基板和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其中,所述对向基板上设置有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可以为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相应地,所述对向基板为彩膜基板或阵列基板。0051实施例二005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如图5所示,该基板制造方法还包括0053101、形成蓝相液晶层的工序;0054102、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所述驱动电极用于在暗态时驱动所述蓝相液晶层,每组所述驱动电极包括两个异性电极,且,所述两个异性电极在所述蓝相液晶层产生的电场于第一方向上的分量不为零,所述第一方向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005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造方法。
25、,在原有工序基础上,额外增加形成蓝相液晶层和驱动电极的工序101和102,达到改善了暗态漏光,获得更高的显示品质的目的。其中,蓝相液晶层和驱动电极的具体形成位置、方式本实施例不做限定,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编号101和102并不表明先后顺序,仅在于区分工序。0056优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形成取向层的工序;该方法在形成取向层的工序之前,进行形成蓝相液晶层的工序,避免形成的蓝相液晶层因再经历恶劣环境而损坏。0057可选地,具体如图6所示该方法先进行形成显示基板的其他工序除取向层之外的常规膜层,然后进行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102,进行形成蓝相液晶层的工序101,最后进行形成取向层的工序103。0058其中。
26、,需要说明的是,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102,具体包括形成板状电极,作为一组驱动电极中的一个异性电极;在所述板状电极上形成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形成狭缝状电极,作为一组驱动电极中的另一个异性电极,如图3所示。与现有平面场显示装置中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形成方法大致相同。0059或者,形成驱动电极的工序102,具体包括形成狭缝状电极,相邻的两个狭缝状电极分别为一组所述驱动电极中的两个异性电极,如图2所示。与现有狭缝状电极形成方法大致相同,但图形不同。说明书CN104181736A6/6页8006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制造方法,涂覆PI前先涂覆一层蓝相液晶,除此之外,基本不需要额外增加或改变工序,即。
27、可达到改善暗态漏光提高器件的显示品质的目的。006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项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前提下,可任意组合使用。006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006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说明书CN104181736A1/3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81736A2/3页10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81736A103/3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81736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