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带盒、墨带支座、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墨带盒、墨带支座、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pdf(5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80039895.3 (22)申请日 2013.11.25 2012-262101 2012.11.30 JP 2012-262098 2012.11.30 JP 2012-262099 2012.11.30 JP 2012-262100 2012.11.30 JP B41J 17/32(2006.01) B41J 2/325(2006.01) B41J 17/02(2006.01) B41J 17/24(2006.01) B41J 32/00(2006.01) B41J 33/16(2006.01) B41J 33/40(200。
2、6.01) (71)申请人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长野县 (72)发明人 太田惠治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 司 31100 代理人 沈捷 (54) 发明名称 墨带盒、 墨带支座、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 控制方法 (57) 摘要 提供一种印刷装置, 能简化结构且能在卷绕 墨带的供给辊与卷绕辊之间恰当地向两个方向运 送墨带。 印刷装置(1)具有供给辊(4)、 卷绕辊(5) 以及将驱动源 (30) 的动力传递到供给辊 (4) 和 卷绕辊 (5) 的动力传递机构 (31)。将卷绕辊 (5) 卷绕墨带 (3) 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 将供给辊 (4)卷绕墨带(3)的方。
3、向作为带回卷方向, 动力传 递机构 (31) 具有将驱动源 (30) 的带卷绕方向的 驱动力传递到卷绕辊(5)且隔断驱动源(30)的带 回卷方向的驱动力传递到卷绕辊 (5) 的单向离合 器、 以及将驱动源 (30) 的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传 递给供给辊(4)且隔断驱动源(30)的带卷绕方向 的驱动力传递到供给辊 (4) 的单向离合器。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5.01.27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3/081645 2013.11.25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4/084169 JA 2014.06.05 (。
4、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6页 说明书31页 附图1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50769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507695 A 1/6 页 2 1.一种墨带支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带支座具有 : 卷绕墨带的供给辊 ; 卷绕从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墨带的卷绕 辊 ; 以及将驱动源的动力传递给所述供给辊以及所述卷绕辊的动力传递机构, 将所述卷绕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 将所述供给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 向作为带回卷方向,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 将所述驱动源的所述带卷绕。
5、方向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卷绕辊 且隔断向所述卷绕辊传递所述驱动源的所述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的卷绕侧单向离合器 ; 以 及将所述驱动源的所述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供给辊且隔断向所述供给辊传递 所述驱动源的所述带卷绕方向的驱动力的供给侧单向离合器。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墨带支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 在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卷绕辊的动力传递路径中配置在所述 卷绕侧单向离合器与所述卷绕辊之间的卷绕侧扭矩限制器 ; 以及在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供 给辊的动力传递路径中配置在所述供给侧单向离合器与所述供给辊之间的供给侧扭矩限 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墨带支座, 其特征在。
6、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 与所述供给辊连接的供给侧连接部 ; 通过所述供给侧扭矩限 制器与所述供给侧连接部连接的供给侧旋转轴 ; 能够相对旋转地保持于所述供给侧旋转轴 的旋转部件 ; 用于以所述供给侧旋转轴为中心向所述带回卷方向对所述旋转部件施力的施 力部件 ; 限制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范围的旋转限制机构 ; 以及配置在所述供给侧旋转轴与 所述旋转部件之间, 将所述供给侧旋转轴的所述带卷绕方向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旋转部件 且隔断向所述旋转部件传递所述供给侧旋转轴的所述带回卷方向的旋转力的第二供给侧 单向离合器。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墨带支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 。
7、固定于所述供给侧旋转轴的第一带轮 ; 通过所述供给侧单向 离合器相互连接的第二带轮和供给侧齿轮 ; 以及架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的轮 带。 5.根据权利要求 2 至 4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墨带支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 通过所述卷绕侧单向离合器相互连接的卷绕侧旋转轴和卷绕 侧齿轮 ; 以及与所述卷绕辊连接的卷绕侧连接部, 所述卷绕侧旋转轴与所述卷绕侧连接部通过所述卷绕侧扭矩限制器连接。 6.一种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 : 权利要求 1 至 5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墨带支座 ; 以及主体部, 所述墨 带支座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具有 : 。
8、搬送印刷介质的介质搬送路 ; 加热从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墨带且 在通过所述介质搬送路的所述印刷介质上转印所述墨带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热敏头 ; 所述 驱动源 ; 以及通过所述驱动源的动力而旋转, 从而运送所述墨带的带运送辊。 7.一种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 : 搬送印刷介质的介质搬送路 ; 加热墨带且在通过所述介质搬送路 的所述印刷介质上转印所述墨带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热敏头 ; 卷绕向所述热敏头供给的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507695 A 2 2/6 页 3 述墨带的供给辊 ; 卷绕通过所述热敏头在所述印刷介质上转印油墨之后的所述墨带的卷绕 辊 ; 用于使所述供。
9、给辊以及所述卷绕辊旋转的驱动源 ; 以及将所述驱动源的动力传递给所 述供给辊以及所述卷绕辊的动力传递机构, 将所述卷绕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 将所述供给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 向作为带回卷方向,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 向所述卷绕辊传递所述驱动源的所述带卷绕方向的驱动力且 隔断向所述卷绕辊传递所述驱动源的所述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的卷绕侧单向离合器 ; 以及 向所述供给辊侧传递所述驱动源的所述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且隔断向所述供给辊传递所 述驱动源的所述带卷绕方向的驱动力的供给侧单向离合器。 8.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带运送辊, 该带运送辊通过所。
10、述驱动源的动力而旋转, 从而运送所 述墨带,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 在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卷绕辊的动力传递路径中配置在所述 卷绕侧单向离合器与所述卷绕辊之间的卷绕侧扭矩限制器 ; 以及在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供 给辊的动力传递路中配置在所述供给侧单向离合器与所述供给辊之间的供给侧扭矩限制 器。 9.根据权利要求 6 至 8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为带运送用马达, 若所述带运送用马达向一个方向旋转, 则所述墨带被向所述带卷绕方向运送, 若所述 带运送用马达向另一个方向旋转, 则所述墨带被向所述带回卷方向运送。 10.一种墨带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带盒包括 : 卷绕。
11、墨带的供给辊 ; 卷绕从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墨带的卷绕辊 ; 以及具有覆盖卷绕于所述卷绕辊的所述墨带的大致整体的卷绕侧外罩部且收纳所述卷绕 辊的壳体, 将所述卷绕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 将所述供给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 向作为带回卷方向, 所述墨带盒具有 : 设置在所述卷绕辊的轴向的一端侧且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向所述带 回卷方向旋转的第一旋转防止机构 ; 设置在所述卷绕辊的轴向的另一端侧且至少防止所述 卷绕辊向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第二旋转防止机构 ; 以及对所述卷绕辊向该卷绕辊的轴向 的一端侧施力的第一施力部件, 所述第一旋转防止机构具有 : 设置在所述卷绕辊侧的第一辊侧卡合部 ; 以。
12、及设置在所 述壳体侧, 与所述第一辊侧卡合部卡合而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向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第 一壳体侧卡合部, 所述第二旋转防止机构具有 : 设置在所述卷绕辊侧的第二辊侧卡合部 ; 以及设置在所 述壳体侧, 与所述第二辊侧卡合部卡合而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向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第 二壳体侧卡合部, 将所述第一辊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侧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作为第一卡合状态, 将所 述第一辊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侧卡合部间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作为第一卡合解除状态, 将所述第二辊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侧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作为第二卡合状态, 将所述第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507695 A 3 3/6 页。
13、 4 二辊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侧卡合部间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作为第二卡合解除状态, 通过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 维持所述第一卡合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卡合解除状态, 从而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向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 若所述卷绕辊抵抗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向所述卷绕辊的轴向的另一端侧移动, 则 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一状态是指呈所述第一卡合解除状态以及所述第 二卡合解除状态而所述卷绕辊能够向所述带卷绕方向以及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状态, 所 述第二状态是指呈所述第一卡合解除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卡合状态而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 向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墨带盒, 其。
14、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防止机构为棘轮机构, 通过所述第一施力部件的施力维持所述第一卡合状态以及所述第二卡合解除状态时, 所述卷绕辊能够向所述带卷绕方向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 10 或 11 所述的墨带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带盒具有 : 设置在所述供给辊的轴向的一端侧且至少防止所述供给辊向所述带 卷绕方向旋转的第三旋转防止机构 ; 设置在所述供给辊的轴向的另一端侧且至少防止所述 供给辊向所述带卷绕方向旋转的第四旋转防止机构 ; 以及对所述供给辊向该供给辊的轴向 的一端侧施力的第二施力部件, 所述壳体具有供给侧外罩部, 该供给侧外罩部覆盖卷绕于所述供给辊的所述墨带的大 致整体, 所述供给。
15、辊收纳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第三旋转防止机构具有 : 设置在所述供给辊侧的第三辊侧卡合部 ; 以及设置在所 述壳体侧, 与所述第三辊侧卡合部卡合而至少防止所述供给辊向所述带卷绕方向旋转的第 三壳体侧卡合部, 所述第四旋转防止机构具有 : 设置在所述供给辊侧的第四辊侧卡合部 ; 以及设置在所 述壳体侧, 与所述第四辊侧卡合部卡合而至少防止所述供给辊向所述带卷绕方向旋转的第 四壳体侧卡合部, 将所述第三辊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壳体侧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作为第三卡合状态, 将所 述第三辊侧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壳体侧卡合部间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作为第三卡合解除状态, 将所述第四辊侧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壳体侧卡合部卡合的状态。
16、作为第四卡合状态, 将所述第 四辊侧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壳体侧卡合部间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作为第四卡合解除状态, 通过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施力, 维持所述第三卡合状态以及所述第四卡合解除状态, 从而至少防止所述供给辊向所述带卷绕方向旋转, 若所述供给辊抵抗所述第二施力部件的施力而向所述供给辊向的轴向的另一端侧移 动, 则在第三状态与第四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第三状态是指呈所述第三卡合解除状态以及 所述第四卡合解除状态而所述供给辊能够向所述带卷绕方向以及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 状态, 所述第四状态是指呈所述第三卡合解除状态以及所述第四卡合状态而至少防止所述 供给辊向所述带卷绕方向旋转的状态。 13.一种墨带支。
17、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带支座具有 : 权利要求 10 至 12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墨带盒 ; 以及支座主体部, 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507695 A 4 4/6 页 5 述墨带盒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支座主体部, 所述支座主体部具有卷绕侧卡合部, 该卷绕侧卡合部从所述卷绕辊的轴向的一端侧与 所述卷绕辊卡合, 且用于使所述卷绕辊旋转, 若所述墨带盒安装于所述支座主体部, 所述卷绕侧卡合部与所述卷绕辊卡合, 则所述 墨带盒呈所述第一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墨带支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主体部具有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向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第五旋转防止机 构。 15.一种。
18、墨带支座,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带支座具有 : 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墨带盒 ; 以及支座主体部, 所述墨带盒可装卸 地安装于所述支座主体部, 所述支座主体部具有供给侧卡合部, 该供给侧卡合部从所述供给辊的轴向的一端侧与 所述供给辊卡合, 且用于使所述供给辊旋转, 若所述墨带盒安装于所述支座主体部, 所述供给侧卡合部与所述供给辊卡合, 则所述 墨带盒呈所述第三状态。 16.一种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有 : 权利要求 13 至 15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墨带支座 ; 以及主体部, 所述 墨带支座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具有 : 搬送印刷介质的介质搬送路 ; 以及加热从。
19、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墨 带且在通过所述介质搬送路的所述印刷介质上转印所述墨带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热敏头。 17.一种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 : 具有卷绕墨带的供给辊和卷绕从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墨带的卷 绕辊的墨带支座 ; 以及主体部, 所述墨带支座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将所述卷绕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 将所述供给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 向作为带回卷方向, 所述墨带支座包括 : 用于使所述卷绕辊旋转的卷绕侧旋转部 ; 用于使所述供给辊旋转 的供给侧旋转部 ; 具有覆盖卷绕于所述卷绕辊的所述墨带的大致整体的外罩部的壳体 ; 以 及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向所述带回卷方向。
20、旋转的旋转防止机构, 所述旋转防止机构具有 : 设置在所述卷绕侧旋转部侧的第一卡合部 ; 以及与所述第一 卡合部卡合而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向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第二卡合部, 所述主体部具有 : 装设部, 所述墨带支座从上侧装设于所述装设部 ; 以及盖部, 该盖部 从上侧覆盖装设于所述装设部的所述墨带支座, 在从所述主体部卸下所述墨带支座时, 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在所述装设部和所述盖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卡合解除部, 在将所述墨带支座安装到 所述主体部时, 所述卡合解除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接触而解除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 卡合部间的卡合。 18.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印刷装置,。
2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部形成有所述卡合解除部。 19.根据权利要求 17 或 18 所述的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507695 A 5 5/6 页 6 所述旋转防止机构具有一个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卡合部。 20.根据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防止机构具有两个所述第二卡合部, 在所述装设部以及所述盖部分别形成有所述卡合解除部, 形成于所述装设部的所述卡合解除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卡合 部接触, 从而解除一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间的卡合, 形成于所述盖部的所述卡合解除部与两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另一。
22、个所述第二卡合 部接触, 从而解除另一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间的卡合。 21.根据权利要求 17 至 20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防止机构为棘轮机构, 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时, 所述卷绕辊能够向所述带卷绕方向旋 转。 22.根据权利要求 17 至 21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部为齿轮, 所述第二卡合部为与所述齿轮卡合的爪部件, 所述旋转防止机构具有 : 将所述爪部件支承为能够转动的固定轴 ; 以及对所述爪部件 向以所述固定轴为中心的转动方向的一方侧施力的施力部件, 所述爪部件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施力而与所述齿轮。
23、卡合, 若所述卡合解除部与所述爪部件接触, 则所述爪部件向以所述固定轴为中心的转动方 向的另一方侧转动, 从而解除所述齿轮与所述爪部件间的卡合状态。 23.一种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 : 具有卷绕墨带的供给辊以及卷绕从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墨带的 卷绕辊的墨带支座 ; 框体, 所述墨带支座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框体 ; 用于在所述供给辊与 所述卷绕辊之间运送所述墨带的带运送机构 ; 以及加热从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墨带, 在 印刷介质上转印所述墨带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热敏头, 所述墨带支座包括壳体, 该壳体具有覆盖卷绕于所述卷绕辊的所述墨带的大致整体的 外罩部, 将所述卷绕辊卷绕所述。
24、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 将所述供给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 向作为带回卷方向, 在通过所述热敏头印刷一张所述印刷介质之后, 所述带运送机构向所述带卷绕方向运 送所述墨带, 直到所述墨带的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印刷时转印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油墨的 剥离痕迹进入所述外罩部中为止, 在印刷下一张所述印刷介质时, 所述带运送机构以前一 张所述印刷介质的印刷结束之后的运送量以下的运送量向所述带回卷方向运送所述墨带。 24.根据权利要求 23 所述的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将印刷一张所述印刷介质所需要的所述墨带的区域作为 1 画面区域, 在印刷一张所述印刷介质之后, 所述带运送机构以一个以上的所述 1 画面区域。
25、的运送 量向所述带卷绕方向运送所述墨带, 在印刷下一张所述印刷介质时, 所述带运送机构以该 印刷介质的基准位置与所述 1 画面区域的基准位置对齐的方式向所述带回卷方向运送所 述墨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507695 A 6 6/6 页 7 25.根据权利要求 24 所述的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印刷下一张所述印刷介质时, 所述带运送机构以该印刷介质的基准位置与印刷前一 张所述印刷介质时使用的所述1画面区域的下一个未使用的所述1画面区域的基准位置对 齐的方式, 向所述带回卷方向运送所述墨带。 26.根据权利要求 23 至 25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带。
26、支座具有 : 用于使所述卷绕辊旋转的卷绕侧旋转部 ; 用于使所述供给辊旋转 的供给侧旋转部 ; 以及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向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旋转防止机构, 所述旋转防止机构具有 : 设置在所述卷绕侧旋转部侧的第一卡合部 ; 以及与所述第一 卡合部卡合而至少防止所述卷绕辊向所述带回卷方向旋转的第二卡合部, 在从所述框体卸下所述墨带支座时, 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若将墨带支座安装于所述框体, 则能够解除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间的卡 合。 27.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 : 具有卷绕墨带的供给辊以及卷绕从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墨带的 卷绕辊的墨带支座 ; 框体。
27、, 所述墨带支座可装卸地安装于所述框体 ; 用于在所述供给辊与 所述卷绕辊之间运送所述墨带的带运送机构 ; 以及加热从所述供给辊供给的所述墨带, 在 印刷介质上转印所述墨带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热敏头, 所述墨带支座包括壳体, 该壳体具有覆盖卷绕于所述卷绕辊的所述墨带的大致整体的 外罩部, 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卷绕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 将所述供给辊卷绕所述墨带的方 向作为带回卷方向, 所述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 在通过所述热敏头印刷一张所述印刷介质之后, 向所述带卷绕方向运送所述墨带, 直 到所述墨带的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印刷时转印在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油墨的剥离痕迹进入 所。
28、述外罩部中为止的带顺送步骤 ; 以及 在印刷下一张所述印刷介质时, 以所述带顺送步骤中的运送量以下的运送量向所述带 回卷方向运送所述墨带的带逆送步骤。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507695 A 7 1/31 页 8 墨带盒、 墨带支座、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卷绕墨带的供给辊和卷绕辊的墨带支座以及具有该墨带支 座的印刷装置。 0002 并且,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墨带支座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上的主体部的印刷装置, 且涉及一种具有墨带支座和该墨带支座可拆卸地安装在其上的框体的印刷装置。并且, 本 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墨带支座和该墨带支座可拆卸地安装在。
29、其上的框体的印刷装置的控制 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以往 , 公知一种对在卡片搬送路上搬送的卡片转印被加热的墨带的油墨而进行 打印的热敏打印式的打印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打印装置具有 墨带支座和主体部, 其中, 墨带支座包括供给墨带的供给辊以及卷绕墨带的卷绕辊, 墨带支 座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部上。 在该打印装置中, 墨带支座不具有覆盖卷绕辊的外罩, 在从主 体部卸下的状态下的墨带支座中, 卷绕在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露出到外部。 并且, 该主 体部具有由配置在上侧的第一框体和配置在下侧的第二框体构成的框体。 第一框体可转动 地保持在安装于第二框体的固定轴上, 且第。
30、一框体相对于第二框体能够旋转。 0004 在该打印装置中, 主体部具有加热墨带然后将墨带的油墨转印到卡片上的热敏 头、 将墨带从供给辊送向卷绕辊的带搬送辊以及驱动带搬送辊的马达。马达也与卷绕辊连 接, 卷绕辊通过马达的动力而旋转。 即, 在该打印装置中, 若马达旋转, 则带搬送辊以及卷绕 辊旋转, 从而墨带被从供给辊送向卷绕辊。 0005 并且, 在如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打印装置一样的热敏打印式的印刷装置中, 由于 与印刷在卡片上的的图像的形状相同的油墨从墨带剥离, 因此在印刷后的墨带 ( 使用完毕 的墨带 ) 上会留下与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的形状相同的油墨的剥离痕迹。因此, 若观察该 剥离痕。
31、迹, 则能够容易地知道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因此, 从安全角度考虑, 在从主体部卸 下的状态的墨带支座中, 优选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不向外部露出。 因此, 曾有一 种具有支座主体的墨带支座, 即使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 该支座主体也以使 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不向外部露出的方式收纳墨带 (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2)。 0006 并且, 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 即使使用完毕的墨带不向外部露出, 若 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能够容易地被从支座本体抽出, 则也能够容易地知道印刷 在卡片上的图像。因此, 专利文献 2 中记载的墨带支座构成为即使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卸 下。
32、的状态下, 也不能够容易地从支座主体抽出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 0007 具体地说, 在该墨带支座中, 在呈圆筒状形成的卷绕辊的内周面形成有多个肋, 且 在肋的卷绕辊轴向的一端部形成有向朝向卷绕辊的旋转方向的一方倾斜的倾斜部。并且, 该墨带支座具有在卷绕辊沿轴心相对于盒主体可相对移动的防逆转部件、 以及对防逆转部 件向卷绕辊施力的施力部件。 在防逆转部件形成有向与形成在卷绕辊的肋的倾斜部的倾斜 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对置倾斜部。 说 明 书 CN 104507695 A 8 2/31 页 9 0008 在该墨带支座中, 在没有将墨带支座安装于印刷装置的主体部时, 在施力部件的 作用力下,。
33、 卷绕辊的倾斜部与防逆转部件的对置倾斜部相卡合, 因而卷绕辊只能向卷绕墨 带的方向旋转。并且, 在该墨带支座中, 若将墨带支座安装于印刷机的主体部, 则能够通过 构成主体部的旋转轴的末端部按压防逆转部件来解除卷绕辊的倾斜部与防逆转部件的对 置倾斜部间的卡合状态, 使卷绕辊能够向两个方向旋转。 0009 如此, 在专利文献 2 中记载的墨带支座中, 若不用旋转轴的末端部按压防逆转部 件使卷绕辊的倾斜部与防逆转部件的对置倾斜部间的卡合状态解除, 则不能使卷绕辊向从 卷绕辊抽出墨带的方向旋转, 因此, 即使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被卸下的状态下, 也不能够容 易地从支座主体抽出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
34、。 0010 并且, 在该打印装置中, 若覆盖第二框体的上侧的第一框体向一个方向旋转, 则能 够从框体朝向上侧卸下墨带支座。 并且, 在该打印装置中, 在使覆盖第二框体的上侧的第一 框体向一个方向旋转且从上侧将墨带支座安装于第二框体之后, 若使第一框体向另一个方 向旋转且从上侧覆盖墨带支座, 则可将墨带支座安装在框体中。 0011 如此, 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打印装置中, 能够从打印装置的上侧相对于主体部 装卸墨带支座。 因此, 在该打印装置中, 即使以在打印装置的侧方与该打印装置相邻的方式 配置其他装置, 也能够容易地装卸墨带支座。 因此, 例如在该打印装置被装设在上位装置而 使用的情况。
35、下, 能够提高打印装置在该上位装置处的布局的自由度。另外, 在该打印装置 中, 墨带支座不具有覆盖卷绕辊的外罩, 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 卷绕于卷绕辊 的使用完毕的墨带向外部露出。 0012 另一方面, 在如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打印装置那样的热敏打印式的印刷装置中, 由于与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的形状相同的油墨从墨带上剥离, 因此在印刷后的墨带 ( 使用 完毕的墨带 ) 上残留有与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的形状相同的油墨的剥离痕迹。因此, 若观 察该剥离痕迹, 则能够容易地知道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因此, 从安全角度考虑, 优选在墨 带支座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 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不。
36、向外部露出。 因此, 曾有 一种具有支座主体的墨带支座, 即使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 该支座主体也以 使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不向外部露出的方式收纳墨带 (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2)。 0013 专利文献 1 : 特开 2008-105291 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 2 : 特开 2004-243727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5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0016 在专利文献 1 记载的打印装置中, 驱动带搬送辊的马达与卷绕辊连接, 但不与供 给辊连接。因此, 在该打印装置中, 能够将墨带从供给辊送向卷绕辊, 但是不能将墨带从卷 绕辊送向供给辊。 0017 因此, 本发明的第一课。
37、题为提供一种墨带支座以及具有该墨带支座的印刷装置, 所述墨带支座能够简化所安装的印刷装置的结构, 且在该印刷装置中能够在供给辊与卷绕 辊之间恰当地向两个方向运送墨带。 并且,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印刷装置, 该印刷装置 能够简化结构, 且能够在供给辊与卷绕辊之间恰当地向两个方向运送墨带。 0018 并且, 在专利文献 2 记载的墨带支座中, 若通过规定的部件代替旋转轴按压防逆 说 明 书 CN 104507695 A 9 3/31 页 10 转部件, 来解除卷绕辊的倾斜部与防逆转部件的对置倾斜部间的卡合状态, 则在从主体部 拆卸下墨带支座的状态下能够从支座主体抽出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
38、。因此, 不 能说该墨带支座的安全性高。 0019 因此, 本发明的第二课题为提供一种墨带盒, 该墨带盒在从印刷装置的主体部卸 下的状态下比以往不易从覆盖卷绕于卷绕辊的墨带的大致整体的卷绕侧外罩部抽出使用 完毕的墨带。并且,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具有该墨带盒的墨带支座以及具有该墨带支 座的印刷装置。 0020 并且, 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印装置中使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墨带支座, 则在 专利文献 1 记载的打印装置中, 即使在墨带支座从主体部卸下的状态下, 也能够防止容易 地从支座主体抽出卷绕于卷绕辊的使用完毕的墨带。 0021 但是, 专利文献 2 中记载的墨带支座能够从卷绕辊的轴向相对于。
39、主体部进行装 卸。即, 该墨带支座能够从打印装置的侧方相对于主体部进行装卸。因此, 在专利文献 1 记 载的打印装置中使用专利文献 2 记载的墨带支座的情况下, 在装设有该打印装置的上位装 置中, 需要在打印装置的侧方设置用于更换墨带支座的空间, 因而打印装置的布局的自由 度下降。 0022 因此, 本发明的第三课题为提供一种印刷装置, 该印刷装置在从印刷装置的主体 部卸下墨带盒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容易地从覆盖卷绕于卷绕辊的墨带的大致整体的外罩部 抽出使用完毕的墨带, 且能够在所装设的上位装置中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0023 并且, 若将专利文献2记载的墨带支座用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印装置中, 则即。
40、使 是在墨带支座被从框体卸下的状态下, 也能够防止从残留于使用完毕的墨带的剥离痕迹容 易地取得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 但是, 在该打印装置中, 墨带支座有可能在残留于使用完毕 的墨带的剥离痕迹配置在供给辊与卷绕辊之间的状态下 ( 即, 没有将残留在使用完毕的墨 带的剥离痕迹收纳在支座主体的状态下 ) 被从框体卸下。此时, 由于残留在使用完毕的墨 带的剥离痕迹露出到支座主体的外部, 因此能够从残留于使用完毕的墨带的剥离痕迹取得 印刷在卡片上的图像。 0024 因此, 本发明的第四课题为提供一种印刷装置, 该印刷装置在墨带支座从印刷装 置的框体卸下的状态下能够防止从残留于使用完毕的墨带的油墨的剥离痕。
41、迹取得印刷在 印刷介质上的图像。 并且,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该控制方法能够 在墨带支座从印刷装置的框体卸下的状态下防止从残留于使用完毕的墨带的油墨的剥离 痕迹取得印刷于印刷介质的图像。 0025 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6 为了解决上述的第一课题, 本发明的墨带支座的特征在于, 其具有卷绕墨带的供 给辊、 卷绕从供给辊供给的墨带的卷绕辊、 以及将驱动源的动力传递给供给辊以及卷绕辊 的动力传递机构, 将卷绕辊卷绕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 将供给辊卷绕墨带的方向作 为带回卷方向, 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向卷绕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卷绕方向的驱动力且隔断向卷 绕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回卷方向。
42、的驱动力的卷绕侧单向离合器、 以及向供给辊传递驱动源的 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且隔断向供给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卷绕方向的驱动力的供给侧单向离 合器。 0027 本发明的墨带支座具有将驱动源的动力向供给辊以及卷绕辊传递的动力传递机 说 明 书 CN 104507695 A 10 4/31 页 11 构。因此, 在本发明中, 即使安装有墨带支座的印刷装置只具有一个驱动源, 也能够在供给 辊与卷绕辊之间向两个方向运送墨带。 因此, 在本发明中, 能够简化安装有墨带支座的印刷 装置的结构, 且在该印刷装置中能够在供给辊与卷绕辊之间两个方向运送墨带。 0028 并且, 在本发明中, 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向卷绕辊传递。
43、驱动源的带卷绕方向的驱动 力且隔断向卷绕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的卷绕侧单向离合器、 以及向供给辊 传递驱动源的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且隔断向供给辊传递带卷绕方向的驱动力的供给侧单 向离合器。因此, 在本发明中, 在卷绕辊卷绕墨带时, 能够隔断向供给辊传递驱动源的驱动 力, 且使供给辊随着卷绕辊的旋转而旋转。并且, 在供给辊卷绕墨带时, 能够隔断向卷绕辊 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 且使卷绕辊随着供给辊的旋转而旋转。因此, 在本发明中, 在供给辊 与卷绕辊之间向两个方向运送墨带时, 能够防止墨带过度张紧或过度松弛。 其结果是, 在本 发明中, 能够在供给辊与卷绕辊之间恰当地向两个方向运送墨带。 。
44、0029 在本发明中, 优选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在从驱动源到卷绕辊的动力传递路径中配置 在卷绕侧单向离合器与卷绕辊之间的卷绕侧扭矩限制器、 以及在从驱动源到供给辊的动力 传递路径中配置在供给侧单向离合器与供给辊之间的供给侧扭矩限制器。如此构成时, 例 如在安装有墨带支座的印刷装置如专利文献 1 记载的打印装置一样具有与驱动源连接的 带搬送辊的情况下, 即使供给辊以及卷绕辊卷绕墨带的卷绕速度比带搬送辊运送墨带的运 送速度快, 也能够通过卷绕侧扭矩限制器和供给侧扭矩限制器调整供给辊以及卷绕辊卷绕 墨带的卷绕速度和带搬送辊运送墨带的运送速度之间的差。因此, 能够防止在供给辊与卷 绕辊之间运送的墨带的松弛。
45、, 且能够防止墨带的过度张紧。 0030 在本发明中, 优选动力传递机构具有与供给辊连接的供给侧连接部、 通过供给侧 扭矩限制器与供给侧连接部连接的供给侧旋转轴、 能够相对旋转地保持于供给侧旋转轴的 旋转部件、 用于对旋转部件以供给侧旋转轴为中心向带回卷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限制旋 转部件的旋转范围的旋转限制机构、 以及配置在供给侧旋转轴与旋转部件之间的向旋转部 件传递供给侧旋转轴的带卷绕方向的旋转力且隔断向旋转部件传递供给侧旋转轴的带回 卷方向的旋转力的第二供给侧单向离合器。 0031 如此构成时, 通过施力部件和旋转部件能够防止卷绕辊卷绕墨带时的供给辊处的 墨带的松弛。并且, 如此构成时,。
46、 即使在从印刷装置卸下墨带支座时产生墨带松弛的状况, 也能够通过施力部件和旋转部件消除墨带的松弛。 因此, 能够抑制墨带的损伤等, 并且能够 容易地使用墨带支座。 并且, 如此构成时, 由于在第二供给侧单向离合器的作用下供给侧旋 转轴的带回卷方向的旋转力不传递到旋转部件, 因此在供给辊卷绕墨带时施力部件不会成 为障碍。 0032 在本发明中, 例如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固定在供给侧旋转轴的第一带轮、 通过供给 侧单向离合器相互连接的第二带轮以及供给侧齿轮、 以及架设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轮 带。 并且, 在本发明中, 例如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通过卷绕侧单向离合器相互连接的卷绕侧旋 转轴以及卷绕侧齿轮、 。
47、以及与卷绕辊连接的卷绕侧连接部, 卷绕侧旋转轴与卷绕侧连接部 通过卷绕侧扭矩限制器连接。 0033 本发明的墨带支座能够用于具有墨带支座可装卸地安装于其上的主体部的印刷 装置。 在该印刷装置中, 例如主体部具有搬送印刷介质的介质搬送路、 加热从供给辊供给的 墨带且在通过介质搬送路的印刷介质上转印墨带的油墨来进行印刷的热敏头、 驱动源、 以 说 明 书 CN 104507695 A 11 5/31 页 12 及通过驱动源的动力旋转且运送墨带的带运送辊。 在该印刷装置中, 能够简化装置的结构, 并能够在供给辊与卷绕辊之间向两个方向恰当地运送墨带。 0034 并且,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 本发明的印。
48、刷装置的特征在于, 其具有搬送印刷介质 的介质搬送路、 在加热墨带且在通过介质搬送路的印刷介质上转印墨带的油墨来进行印刷 的热敏头、 卷绕向热敏头供给的墨带的供给辊、 卷绕通过热敏头在印刷介质上转印油墨之 后的墨带的卷绕辊、 用于使供给辊以及卷绕辊旋转的驱动源、 以及将驱动源的动力向供给 辊以及卷绕辊传递的动力传递机构, 将卷绕辊卷绕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卷绕方向, 将供给辊 卷绕墨带的方向作为带回卷方向, 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向卷绕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卷绕方向的 驱动力且隔断向卷绕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的卷绕侧单向离合器、 以及向供 给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且隔断向供给辊传递驱动源的带。
49、卷绕方向的驱动 力的供给侧单向离合器。 0035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有将驱动源的动力向供给辊以及卷绕辊传递的动力传递机 构。因此, 在本发明中, 即使只有一个驱动源, 也能够在供给辊与卷绕辊之间向两个方向运 送墨带。因此, 在本发明中, 能够简化印刷装置的结构, 且能够在供给辊以及卷绕辊之间向 两个方向运送墨带。 0036 并且, 在本发明中, 动力传递机构具有向卷绕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卷绕方向的驱动 力且隔断向卷绕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的卷绕侧单向离合器、 以及向供给辊 传递驱动源的带回卷方向的驱动力且隔断向供给辊传递驱动源的带卷绕方向的驱动力的 供给侧单向离合器。因此, 在本发明中, 在卷绕辊卷绕墨带时, 能够隔断向供给辊传递驱动 源的驱动力, 且使供给辊随着卷绕辊的旋转而旋转。并且, 在供给辊卷绕墨带时, 能够隔断 向卷绕辊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 且使卷绕辊随着供给辊的旋转而旋转。因此, 在本发明中, 在供给辊与卷绕辊之间向两个方向运送墨带时, 能够防止墨带过度张紧或过度松弛。其结 果是, 在本发明中, 能够在供给辊与卷绕辊之间向两个方向恰当地运送墨带。 0037 在本发明中, 优选印刷装置具有通过驱动源的动力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