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8830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13 CN 102488306 A *CN102488306A* (21)申请号 201110362709.2 (22)申请日 2011.11.16 A24B 3/00(2006.01) A24B 3/16(2006.01) A24B 9/0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地址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枫杨街 2 号 (72)发明人 张玉海 刘斌 刘朝贤 席建平 邓国栋 王兵 陈良元 易浩 毛伟俊 魏新亮 张辉 吴文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 41110 代理人 姜振东 (54) 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 艺 (57) 摘要 一种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 艺, 包括一级打叶、 二级打叶、 烟片风分、 烟片复 烤、 打包环节, 其特征在于 : 根据测定烟叶力学特 性指标, 将烟叶分为类烟叶和类烟叶, 类烟 叶在一、 二级打叶环节之间增加热风润叶环节, 并 对一级打叶和二级打叶及之后的各工艺环节所生 产的烟片分别复烤, 降低类烟叶进入一级打叶 之前的烟叶含水率, 对一级打叶后所生产的烟片 施行低强度复烤 ; 类烟叶按现有的打叶复烤工 艺流程进行打叶复烤。本发明基于烟叶力学特性 的差异, 为解决烟叶在加。
3、工过程中的压油板结提 供了一种较为完整、 可行的打叶复烤工艺流程及 控制技术, 此打叶复烤工艺流程及控制技术的采 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打叶复烤加工技术水平和片烟 综合质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艺, 包括一级打叶、 二级打叶、 烟片风 分、 烟片复烤、 打包环节, 其特征在于 : 根据测定烟叶粘附力和拉力两项力学特性指标, 将 烟叶分为类烟叶和类烟叶, 类烟叶在一级打叶和二级打。
4、叶环节之间增加热风润叶环 节, 并对一级打叶和二级打叶及之后的各工艺环节所生产的烟片分别复烤, 降低类烟叶 进入一级打叶之前的烟叶含水率, 对一级打叶后所生产的烟片施行低强度复烤 ; 类烟叶 按现有的打叶复烤工艺流程进行打叶复烤。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艺, 其特征在于 : 烟 叶力学特性指标包括粘附力和拉力两项指标, 粘附力 450g、 拉力 1.8N 的为类烟叶, 粘附力 450g、 拉力 1.8N 的为类烟叶。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艺, 其特征在于 : 类烟叶进入一级打叶之前的烟叶含水率调整为 15% 。
5、17%。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艺, 其特征在于 : 类烟叶在二级打叶前的热风润叶环节的烟叶含水率调整为 18% 20%。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艺, 其特征在于 : 一 级打叶环节所生产烟片的复烤温度为 : 70, 复烤时间为 : 3min ; 二级及以后各打叶环节所 生产烟片的复烤温度为 : 75 , 复烤时间为 : 4min。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88306 A 2 1/4 页 3 一种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烤新工艺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属于打叶复烤工艺技术领域, 具体。
6、是一种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 烤新工艺, 主要是根据烟叶粘附力等力学特性指标随烟叶含水率及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 在现有打叶复烤工艺一级打叶和二级打叶环节增加热风润叶环节, 并按照烟叶的粘附力制 定适宜的打叶复烤工艺技术参数, 进而实现在打叶复烤等烟叶加工过程中减少压油板结烟 叶的出现。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烟叶物理特性是其自身组织结构的一种直接反映, 它不仅与烟叶内在质量密切相 关, 同时还能体现烟叶加工性能, 并直接影响卷烟制造过程、 产品风格、 成本及其他经济因 素。 近年来, 随着卷烟加工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行业对烟叶物理特性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 究工作。 0005 烟叶。
7、在受到外力等因素影响下, 其细胞内液体或半液体物质会溢出, 由于其溢出 物及烟叶表面的分泌物具有一定的粘附性, 导致烟叶在烟包内结块, 使烟叶在外观上产生 油浸痕迹或斑块, 行业内称之为烟叶压油或出油。 它的存在是破坏烟叶原有品质, 降低使用 价值和等级合格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压油现象引起了烟草工商业的高度重视, 但由于 对烟叶压油与外界因素的关系, 以及烟叶自身结构对烟叶出油的影响等未进行系统研究等 原因, 此现象尚不能进行有效控制, 目前压油烟叶仍普遍存在。 0006 为减少压油板结烟叶的出现, 张玉海等人建立了烟叶粘黏强度的测定方法 (公开, 专利号 : 201010568489.4)。
8、 , 测定了不同等级烟叶的粘附力, 分析了真空回潮工序烟叶回透 率与烟叶粘附力的相关性, 研究了烟叶粘附力与其含水率、 环境温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烟 叶质量等级高, 其粘附力也较大, 且呈现出烟叶粘附力越大, 其在真空回潮工序的回透率越 低趋势” ,“相同等级烟叶在真空回潮工序回潮后, 松散开烟叶的粘附力要小于结块烟叶” 。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 烟叶粘附力是影响烟叶回透率以及造成烟叶压油板结的重要因素。同 时研究结果也表明 :“烟叶粘附力随含水率的升高, 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烟叶粘附 力随环境温度的升高, 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 综上表明 : 依据烟叶粘附力与其含水率、。
9、 环境温度的关系, 通过改变现有打叶复烤工艺流程, 制定适当的打叶复烤水分、 温度的控制 技术, 在烟叶加工过程中减少压油板结烟叶的出现是可行的。 0007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技术状况, 根据烟叶粘附力及其随烟叶含水率、 环境 温度的变化趋势, 设计了一种降低烟叶压油板结的打叶复烤工艺及控制技术。 说 明 书 CN 102488306 A 3 2/4 页 4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 一种基于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打叶复 烤新工艺, 包括一级打叶、 二级打叶、 烟片风分、 烟片复烤、 打包环节, 首先是根据测定烟叶 粘附力、 拉力等力学特性指标,。
10、 将烟叶分为类烟叶和类烟叶, 类烟叶在一级打叶和二 级打叶环节之间增加热风润叶环节, 并对一级打叶和二级打叶及之后的各工艺环节所生产 的烟片分别复烤, 降低类烟叶进入一级打叶之前的烟叶含水率, 对一级打叶后所生产的 烟片施行低强度复烤 ; 类烟叶按现有的打叶复烤工艺流程进行打叶复烤。 0010 所述烟叶粘附力力学特性指标包括粘附力和拉力两项指标, 粘附力 450g、 拉力 1.8N 的为类烟叶, 粘附力 450g、 拉力 1.8N 的为类烟叶。 0011 在本发明中, 类烟叶进入一级打叶之前的烟叶含水率调整到 15% 17%, 类烟 叶在二级打叶前的热风润叶环节的烟叶含水率调整到 18% 20。
11、%。 0012 一级打叶环节所生产烟片的复烤温度为 : 70, 复烤时间为 : 3min ; 二级及以后各 打叶环节所生产烟片的复烤温度为 : 75 , 复烤时间为 : 4min。 0013 本发明的打叶复烤工艺及控制技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打叶复烤工艺设计 现有打叶复烤工艺流程见图1, 在热风润叶环节将烟叶水分调节至1820%后, 进入一 级打叶环节, 合格烟片经风分后进入烟片复烤环节, 较大烟片和带梗烟片进入二级打叶环 节, 经风分后, 带梗烟片进入三级打叶环节, 依此顺序进行打叶, 直至叶梗完全分离, 各级打 叶环节所生产的烟片经烟片复烤环节, 使烟片含水率、 烟片温度达到 烟叶 打叶。
12、复烤 工 艺规范 的要求, 然后将烟片进行打包, 形成成品。 0014 随着打叶风分级数的增加, 烟叶在打分过程中的水分散失过多, 目前行业内打叶 复烤工艺一般在二级打叶风分后, 进入三级打叶前增加一次级间回潮工序, 将损失的水分 进行补偿。 0015 本发明在考虑不同等级烟叶力学特性差异的基础上, 在现有打叶复烤工艺的一级 打叶和二级打叶环节之间增加热风润叶环节, 并对一级打叶和二级打叶及之后各工艺环节 所生产的烟片分别复烤, 通过降低类烟叶进入一级打叶之前的烟叶含水率, 实现一级打 叶后所生产烟片的低强度复烤, 减少压油、 板结烟叶, 具体工艺流程见图 2。 0016 烟叶筛选 测定烟叶的。
13、粘附力等烟叶力学特性指标, 并根据烟叶力学特性的差异将烟叶分为两 类, 见表 1。类烟叶按照本发明中图 2 的工艺流程进行打叶复烤, 类烟叶按照现有的打 叶复烤工艺流程进行打叶复烤。 0017 表 1 类和类烟叶的烟叶力学特性的要求 烟叶分类 粘附力 (g)拉力 (N) 类烟叶 450 1.8 类烟叶 450 1.8 打叶复烤工艺参数的制定 根据不同等级烟叶粘附力随烟叶含水率的变化趋势, 在一级打叶之前的热风润叶环 节, 将类烟叶的含水率调整到 16% 左右, 实现低水分一级打叶 ; 一级打叶后的物料进行加 温加湿处理, 将烟叶含水率调节到 19% 左右, 减少烟叶的造碎, 实现叶梗分离。 0。
14、018 类烟叶按照现行工艺流程及打叶复烤工艺参数进行打叶复烤。 0019 烟片复烤 说 明 书 CN 102488306 A 4 3/4 页 5 一级打叶工艺环节打出的烟片单独复烤, 二级及二级之后的烟片混合后复烤 ; 复烤至 烟叶 打叶复烤 工艺规范 规定的水分后, 将两者混合, 装入烟片贮存柜。 0020 贮存柜烟片温度的控制 按照烟叶粘附力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 确定适宜的烟片温度, 在贮存柜中烟片温度 达到适宜的温度后, 进行打包入库。 0021 本发明采用该工艺流程的依据是 : 1、 烟叶筛选 烟叶粘附力是影响烟叶回透率以及造成烟叶压油板结的重要因素, 根据烟叶粘附力等 力学特性指标。
15、对烟叶进行分类, 可实现烟叶的精细化加工, 减少在打叶复烤环节压油、 板结 烟叶的出现, 提高烟叶的工业可用性。 0022 2、 低水分一级打叶 烟叶的粘附力与其油份呈相关性, 粘附力越大, 烟叶的油润性越好, 较低水分打叶能够 保证烟片结构的合格率。 0023 3、 单独复烤 低水分一级打叶所生产的烟片单独复烤可实现低强度复烤, 减少烟叶致香物质的损 失。 0024 4、 高水分二级打叶 在烟叶含水率为 18% 左右时, 叶、 梗较易分离, 同时可减少烟叶造碎, 提高大、 中片率。 0025 5、 贮存柜烟片温度的控制 烟叶的粘附力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降低打包烟片的温度。
16、可减 少压油、 板结烟叶的出现。 0026 本发明基于烟叶力学特性的差异, 为解决烟叶在加工过程中的压油板结提供了一 种较为完整、 可行的打叶复烤工艺流程及控制技术, 此打叶复烤工艺流程及控制技术的采 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打叶复烤加工技术水平和片烟综合质量。 0027 附图说明 0028 图 1 现行打叶复烤工艺流程设计图。 0029 图 2 本发明中设计的打叶复烤工艺流程图。 0030 两图中省略号表示为二级打叶之后各工艺环节。 003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发明通过以下具体实例作进一步描述, 但并不限制本发明。 0033 打叶复烤工艺流程设置 按照本发明中图 2 的工艺流程进行打叶复烤。。
17、 0034 烟叶粘附力等力学特性指标的测定 国内某产地烟叶, 等级为 C3F, 其粘附力等力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见表 2。 0035 由表 2 可知, 该等级烟叶的粘附力等力学特性指标符合本发明中对于类烟叶的 说 明 书 CN 102488306 A 5 4/4 页 6 要求。 0036 表 2 国内某产地 C3F 烟叶粘附力及抗拉强度指标 烟叶等级 粘附力 (g)拉力 (N) C3F567.4561.875 打叶环节烟叶的含水率 一级打叶烟叶含水率为 17%, 二级及以后各打叶环节烟叶含水率为 19%。 0037 烟片复烤工艺参数 一级打叶环节所生产烟片的复烤温度为 : 70, 复烤时间为 : 。
18、3min 。 0038 二级及以后各打叶环节所生产烟片的复烤温度为 : 75 , 复烤时间为 : 4min 。 0039 打包烟片的温度 根据该等级烟叶粘附力等力学特性指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将该等级烟片的温度降低 至 30时, 打包入库。 0040 烟片质量指标的测定 一级打叶所生产烟片的大中片率 : 93.285%, 出片率 : 67.985%。 0041 二级及以后各打叶环节所生产烟片的大中片率 : 91.347%。 0042 综上可以看出, 该等级烟叶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及控制技术, 所生产烟片的大 中片率符合 烟叶 打叶复烤 工艺规范 的要求, 与现行打叶复烤工艺及控制技术相比,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级打叶烟叶含水率下调了 2 个百分点, 一级打叶出片率有所提高, 复烤 温度以及复烤时间有所降低。 说 明 书 CN 102488306 A 6 1/1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88306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