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柱吊装就位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工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地,特别涉及一种
钢结构工业厂房中钢柱吊装就位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大型钢结构工业厂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圆柱或H
型柱钢柱100作为支撑柱,基础采用独立基础或杯口基础200。因杯口基础
200允许施工误差,位置可调整且与钢柱100锚固牢固,大型厂房基础一般均
采用杯口基础200,钢柱100吊装施工的主要工艺是:通过吊车将钢柱100吊
入杯口基础200,用钢楔3背紧,然后用千斤项4根据柱中心线与杯口上中心
线找正就位,最后用细石砼灌浆。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存在问题主要有:
第一,钢柱100比杯口基础200小许多,校正困难,校正时反复松动钢
楔3,用千斤顶4侧顶钢柱100的外缘,钢柱100易倾覆,钢柱100的根部易
变型,影响受力和美观;
第二,现有技术只是将钢柱100放入杯口基础200内,二次找正、就位
和提高标高都需要人工调校,不仅时间长,也易在夹紧钢柱100用千斤顶4
移动时破坏钢柱100,即,现有的钢柱吊装就位方法不仅效益低,也不利于成
品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不需要侧顶柱、避免柱根变型、快速就位的钢柱吊装就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柱吊装就位方法,包括:在钢柱
柱脚底面焊接大于钢柱尺寸的柱脚底板,所述柱脚底板的中心也是钢柱底面
的中心;在柱脚底板上钢柱柱脚外侧相对于钢柱底面轴线对称的位置钻设多
个定位孔;在钢柱除了底面和顶面外的至少两个侧面的垂直轴线上标注柱面
十字线;杯口基础找平;在杯口基础底面弹射十字线标注其中心,在与标注
有柱面十字线的钢柱侧面对应的杯口基础顶面上标出柱对中插入控制点,即,
在杯口基础顶面上标出靠近上述钢柱所述侧面的边的中点;在杯口基础底面
钻与柱脚底板定位孔对应的多个孔,其中,所述孔与杯口基础底面的中心距
与所述定位孔到柱脚底板的中心距相等,所述孔的直径不大于上述定位孔的
直径;在杯口基础底面的多个孔内植筋作为定位筋,定位筋一端外漏于杯口
基础底面,另一端插入杯口基础底面以下,且定位筋的顶面采用十字线标注
定位筋的中心;将钢柱吊起,下放至钢柱侧面的柱面十字线的交叉点与杯口
基础顶面的柱对中控制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调整柱面十字线的交叉点与柱对
中控制点在与该侧面垂直的同一轴线上;继续下放钢柱,到达定位筋的上方,
将柱脚底板定位孔的十字线与定位筋顶部的十字线重合,定位筋插入定位孔,
下放钢柱到位,灌浆固定。
上述钢柱吊装就位方法,通过柱脚底板的定位孔和杯口基础底面的定位
筋固定钢柱到杯口基础内,且利用杯口基础上的柱对中插入点与钢柱对应侧
面上的柱面十字线的交叉点位,调整钢柱的水平度,利用杯口基础底面定位
筋上的十字线与柱脚底板定位孔十字线,调整钢柱的垂直度,使得钢柱无需
采用千斤顶和钢楔即可完成钢柱的垂直度和水平度的调整,柱根不会因此发
生变形,并能够快速将钢柱吊装就位到杯口基础内。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本发明的其它目的
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钢柱吊装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钢柱吊装就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钢柱吊装就位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钢柱吊装就位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在杯口基础底面植筋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在杯口基础底面植筋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
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
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图2是本发明钢柱吊装就位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本发明钢柱吊装就位
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钢柱吊装就位的示意图,如图2至4所示,所
述钢柱吊装就位方法包括:
首先,在步骤S210中,在钢柱100柱脚底面焊接大于钢柱尺寸的柱脚底
板110,所述柱脚底板110的中心也是钢柱底面的中心。
在步骤S220中,在柱脚底板110上钢柱柱脚外侧相对于钢柱100底面轴
线对称的位置钻设多个定位孔111,其中,当钢柱100为圆柱时,在柱脚底板
110上钻至少三个定位孔111,三个定位孔111位于钢柱底面的同心圆上,将
该同心圆三均分;当钢柱100是H型柱时,在柱脚底板110上钻至少四个定
位孔111,四个定位孔111组成的四边形的中心为柱脚底板110的中心。
然后,在步骤S230中,在钢柱100除了底面和顶面外的四个侧面的至少
两个侧面120的垂直轴线上标注柱面十字线121,优选地,在钢柱100除了底
面和顶面的四个侧面上均标注柱面十字线。
在步骤S240中,杯口基础200找平,在杯口基础底面210上铺设细石混
凝土找平,使得杯口基础底面210的水平度和杯底基础200的高度达到设计
要求。
在步骤S250中,在杯口基础底面210弹射十字线标注其中心,在与标注
有柱面十字线121的钢柱侧面120对应的杯口基础顶面220上标出柱对中插
入控制点,即,在杯口基础顶面220上标出靠近上述钢柱所述侧面120的边
的中点,优选地,在杯口周围四侧的顶面上均标出柱对中控制点,例如可以
采用全站仪在杯口基础的顶面上标出所述柱对中插入控制点,另外,优选地,
如图3所示,在杯口基础顶面220至少两侧的顶面220上标注十字线222,十
字线222的交点与柱对中控制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十字线222可作为柱
对中控制线,其交点可以作为柱对中控制点。
在步骤S260中,在杯口基础底面210钻与柱脚底板定位孔对应的多个孔
211,其中,所述孔211与杯口基础底面210的中心距与所述定位孔111到柱
脚底板110的中心距相等,所述孔211的直径不大于上述定位孔111的直径,
所述孔211的深度(锚固深度)不小于200mm,当在杯口基础200内安装的
钢柱100为圆柱时,在杯口基础底面210距离其中心的距离大于圆柱半径的
圆上钻三个孔211,所述圆以杯口基础底面中心为圆心,以所述定位孔111到
柱脚底板110的中心距为半径,所述孔211将所述圆三均分;当在杯口基础2
内安装的钢柱100为H型柱柱时,在杯口基础底面210画大于H型柱柱尺寸
的同心矩形,所述矩形与H型柱柱柱脚底板110的定位孔111中心连线组成
的矩形相同,以矩形的四个端点或者每个边的中心点为圆心钻四个孔211。
杯口基础底面210钻与柱脚底板110定位孔111对应的多个孔211以后,
在步骤S270中,在杯口基础底面210的多个孔211内植筋作为定位筋212,
定位筋212一端外漏于杯口基础底面210,另一端插入杯口基础底面210以下,
且定位筋212的顶面采用十字线标注定位筋的中心。
在步骤S280中,将钢柱100吊起,下放至钢柱100的侧面120柱面十字
线121的交叉点与杯口基础顶面的柱对中控制点221与在同一水平面上,调
整柱面十字线121的交叉点与柱对中控制点221在与该侧面120垂直的同一
轴线上。
在步骤S290中,继续下放钢柱100,到达定位筋212的上方,将柱脚底
板110定位孔111的十字线与定位筋212顶部的十字线重合,下放钢柱100
到位,然后灌浆固定。
上述钢柱吊装就位方法通过在柱脚底板110和杯口基础底面210设置对
应的定位孔111和定位筋212,控制了钢柱100吊装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实现
了精确定位,极大提高了钢柱100校正效益,且定位筋212插入定位孔111
后钢柱根部已半固定,提高了安全性。另外该方法不需要侧顶钢柱100,避免
柱根变形,不影响受力和美观。
图5是本发明在杯口基础底面植筋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在杯口
基础底面植筋的示意图,如图5和6所示,所述在杯口基础底面210植筋的
方法包括:
首先,在步骤S510中,将三根钢筋水平焊接在一起,其中,中间钢筋300
用于植筋,两侧钢筋310垫起钢柱100和控制柱标高,中间钢筋300的长度
长于两侧钢筋310的长度,两侧钢筋310底面距离中间钢筋300底面的距离
不大于200mm,两侧钢筋310的顶面距离中间钢筋300顶面的距离不小于
80mm,优选地,两侧钢筋310的长度不小于50mm,可以使得钢柱下留有足
够灌浆层,另外,优选地,两侧钢筋310的顶面距离中间钢筋300顶面的距
离在80mm至130mm范围内。
在步骤S520中,将上述中间钢筋300插入杯口基础底面210的孔211
内,采用环氧树脂植筋在所述孔211内植筋形成定位筋212,其中,杯口基础
底面210的每一个孔211内插有一根所述中间钢筋300。
优选地,所述在杯口基础底面210植筋的方法还包括
在杯口基础2内壁弹射距离杯口基础底面的标高线;
调整两侧钢筋310与杯口基础200内壁上设计要求的标高线在同一水平
面上,然后再植筋,优选地,设计要求的标高线在距离杯口基础底部50mm
至100mm范围内。
优选地,两侧钢筋的长度可以根据钢柱柱长和杯底标高调整,钢柱柱长
越长,两侧钢筋的长度越长,杯底标高越高,两侧钢筋的长度也越长。
优选地,所述柱脚底板110上的定位孔111直径和所述中间钢筋300的直
径差根据钢柱定位精度要求确定,钢柱定位精度要求越高,所述直径差越小。
另外,优选地,柱脚底板110上的定位孔111直径为Φ30mm,所述中间
钢筋300的直径为Φ25mm,所述杯口基础底部210孔211的直径为Φ27mm。
另外,优选地,所述柱脚底板110上的定位孔111直径和所述中间钢筋
300的直径差不大于钢柱定位精度的0.5倍,例如,钢柱定位精度为20mm,
所述定位孔的直径为Φ30mm,所述中间钢筋的直径为Φ25mm,当所有定位
孔与定位筋插入跑偏时,最大的钢柱定位误差为10mm,因此能够保证钢柱定
位误差在10mm范围内。
上述在杯口基础底面植筋的方法中,两侧钢筋310将钢柱100垫起使得
钢柱100下面能够预留出50mm灌浆层。
本发明所述钢柱吊装就位方法中,通过控制柱脚底板110定位孔111和杯
口基础底部210的中间钢筋300的直径差,可以进一步提高钢柱定位精度。
尽管前面公开的内容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
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这
里描述的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以任何
特定顺序执行。此外,尽管本发明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是
也可以设想多个,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