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262041.2
2015.05.22
CN106260875A
2017.01.04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L 1/212申请日:20150522|||公开
A23L1/212; A23L1/29
A23L1/212
张飞
211700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太和村孙庄组26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配方组分及各自重量为:红枣500克,红糖250克,生姜250克,胡椒粉10克。本发明是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适用于症状轻重不同的患有脾胃虚寒的患者,本配方的调治原理是健脾祛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疗调理,可全面扭转脾胃虚寒的状况。
1.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组分及各自重量为:红枣500克,红糖250克,生姜250克,胡椒粉10克。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其特征在于本配方中的各组分为1天的用量,将本配方中的各组分拌匀成泥状,每天3次,同饭一起吃,每餐吃一些,不拘数,坚持即可,7天为一个疗程。
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疗保健配方,具体涉及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背景技术脾胃虚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包括脾阳虚和胃阳虚,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胃阳虚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适用于症状轻重不同的患有脾胃虚寒的患者,本配方的调治原理是健脾祛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疗调理,可全面扭转脾胃虚寒的状况。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所述配方组分及各自重量为:红枣500克,红糖250克,生姜250克,胡椒粉10克。 本配方中的各组分为1天的用量,将本配方中的各组分拌匀成泥状,每天3次,同饭一起吃,每餐吃一些,不拘数,坚持即可,7天为一个疗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是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适用于症状轻重不同的患有脾胃虚寒的患者,本配方的调治原理是健脾祛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疗调理,可全面扭转脾胃虚寒的状况。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所述配方组分及各自重量为:红枣500克,红糖250克,生姜250克,胡椒粉10克。 本配方中的各组分为1天的用量,将本配方中的各组分拌匀成泥状,每天3次,同饭一起吃,每餐吃一些,不拘数,坚持即可,7天为一个疗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疗保健配方,具体涉及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
背景技术
脾胃虚寒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包括脾阳虚和胃阳虚,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胃阳虚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适用于症状轻重不同的患有脾胃虚寒的患者,本配方的调治原理是健脾祛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疗调理,可全面扭转脾胃虚寒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所述配方组分及各自重量为:红枣500克,红糖250克,生姜250克,胡椒粉10克。
本配方中的各组分为1天的用量,将本配方中的各组分拌匀成泥状,每天3次,同饭一起吃,每餐吃一些,不拘数,坚持即可,7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是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适用于症状轻重不同的患有脾胃虚寒的患者,本配方的调治原理是健脾祛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疗调理,可全面扭转脾胃虚寒的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pdf(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配方组分及各自重量为:红枣500克,红糖250克,生姜250克,胡椒粉10克。本发明是一种治脾胃虚寒的食疗配方,适用于症状轻重不同的患有脾胃虚寒的患者,本配方的调治原理是健脾祛湿,和胃畅中,芳香化浊,消胀除满,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疗调理,可全面扭转脾胃虚寒的状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