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结构的变换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对称结构的变换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4322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84322A21申请号201410469892X22申请日20140915H02M3/155200601H02M1/1420060171申请人盐城工学院地址224051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9号72发明人姚志垒徐静陆广平朱晓琴阚加荣胡国文陈荣54发明名称一种对称结构的变换器57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对称结构的变换器装置,包括2个输入电源V1、V2,1个输入电容C1并在其两端产生调节电压UC,1个输出电容C2并在其两端产生输出电压VO,2个储能电感L1、L2和3个开关管,该直流变换器通过第一第三开关管的接通和关断,在输入。
2、电容C1上产生的调节电压UC,并且所述调节电压UC与输入电源V1产生的输入电流I1和输入电压V2产生的输入电流I2共同作用产生输出电流IC到输出电容C2,且不同的开关组合可使输出电流IC增大或减小。本发明的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纹波较小,有利于延长输入电源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所需开关器件较少,损耗小,效率高,能有效提高了变换器的性能和降低成本,且输出电流可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4322ACN104184322A1/1页21一种对称结构的直流变换器,。
3、包括输入电源V1、V2,输入电容C1并在其两端产生调节电压UC,输出电容C2并在其两端产生输出电压VO,储能电感L1、L2和第一第三开关管S1、S2、S3,该直流变换器采用对称结构设置,具体拓扑结构为输入电源V1的负极连接输入电容C1的下端,输入电源V1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一端,输入电源V2的正极连接输入电容C1的上端,输入电容C1的上端连接第一储能电感L1的一端,输入电容C1的下端连接第二储能电感L2的一端,第一储能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另一端,且该连接点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一端,第二储能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另一端,且该连接点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一端,第三。
4、开关管S3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源V2的负极,输出电容C2正端连接输入电源V1的正极,输出电容C2的负端连接输入电源V2的负极,第一第三开关管均具有反并联二极管;该直流变换器通过第一第三开关管的接通和关断,在输入电容C1上产生的调节电压UC,并且所述调节电压UC与输入电源V1产生的输入电流I1和输入电压V2产生的输入电流I2共同作用产生输出电流IC到输出电容C2,且不同的开关组合可使输出电流IC增大或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结构的直流变换器,所述第一第三开关管为IGBT或MOSFE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结构的直流变换器,所述输入电源V1、V2同为蓄电池、燃料电池或光伏电池等新型储能。
5、电源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结构的直流变换器,所述输入电源V1为蓄电池、输入电源V2为光伏电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结构的直流变换器,所述输入电源V1、V2分别为蓄电池、燃料电池或光伏电池三种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权利要求书CN104184322A1/3页3一种对称结构的变换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换器,尤其是一种对称结构的直流变换器。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能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许多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能都是电压较低的直流电,而向电网送电需要电压较高的直流电,因此需要直流直流变换。
6、器把低电压直流电转换为适合并网的高电压直流电。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领域中,往往需要将电池提供的低压单一的直流电转换为不同电压值的高压直流电,这就在DCDC转换中的效率和输出直流电压的稳定性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低输出电压纹波、高增益、高效率的变换器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和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应用领域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将光伏或燃料电池阵列的电压提升到并网逆变器所需直流母线电压,通常将光伏或燃料电池阵列进行串联,然后采用BOOST或两相交错并联BOOST电路进行升压,这两种结构变换器的升压变比相等,当输入电压较低时,为了达到较高的输出电压,其开关导通占空比就会接近于1,这样一方面会降低变换器的效率。
7、,同时开关频率也不易进一步提高。为了达到更高的升压变比,也有文献提出将两个BOOST变换器直接级联作为前级变换器,这样增加了系统的级数和控制的复杂性,不利于系统效率的提高和性能的改善,因此研究新型高性能且具有更大升压变比的直流直流变换器来满足后级并网逆变器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0003如公开文献CN102223068B公开的一种组合式直流直流变换器,包括两个直流输入电源VIN1、VIN21,可以是光伏电池或燃料电池、两个完全对称的升压变换器模块和组成。升压变换器模块由两个升压电感L1、L3、两个功率开关管Q1、Q3、四个单向整流二极管D1D4、两个中间储能电容C1、C3、一个输。
8、出滤波电容CO1组成;升压变换器模块由两个升压电感L2、L4、两个功率开关管Q2、Q4、四个单向整流二极管D5D8、两个中间储能电容C2、C4、一个输出滤波电容CO2组成。将Q1、Q2看作一组同步开关,用同一个驱动信号1驱动,Q3、Q4为一组同步开关,用一个驱动信号2驱动;采用驱动信号互补的方法控制两组开关管。但其结构、控制复杂,所需的开关器件较多,且输出电流不可调节,造成变换器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变换器结构的缺点,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所需开关器件较少的对称结构的直流变换器,且损耗较小,变换器转换效率高。0005本发明的对称结构的直流变换器包括。
9、2个输入电源V1、V2,1个输入电容C1并在其两端产生调节电压UC,1个输出电容C2并在其两端产生输出电压VO,2个储能电感L1、L2和3个开关管,其采用对称结构设置,具体拓扑结构为输入电源V1的负极连接输入电容C1的下端,输入电源V1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一端,输入电源V2的正极连接输入说明书CN104184322A2/3页4电容C1的上端,输入电容C1的上端连接第一储能电感L1的一端,输入电容C1的下端连接第二储能电感L2的一端,第一储能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另一端,且该连接点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一端,第二储能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另一端,且该连接点连接第三。
10、开关管S3的一端,第三开关管S3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源V2的负极,输出电容C2正端连接输入电源V1的正极,输出电容C2的负端连接输入电源V2的负极,第一第三开关管均具有反并联二极管,该直流变换器通过第一第三开关管的接通和关断,在输入电容C1上产生的调节电压UC,并且所述调节电压UC与输入电源V1产生的输入电流I1和输入电压V2产生的输入电流I2共同作用产生输出电流IC到输出电容C2,且不同的开关组合可使输出电流IC增大或减小。0006当调节电压UC为上正下负时,第二开关管S2导通,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关断,输入电容C1、第一储能电感L1、第二储能电感L2形成环流,并在第一储能电感L1上。
11、产生第一储能电流IL1,在第二储能电感L2上产生第二储能电流IL2。在第二开关管S2关断的情况下,第一开关管S1和第三开关管S3导通,储存在第一储能电感和第二储能电感中的储能电流IL1、IL2经过第一开关管S1和第三开关管S3流向输出电容C2,与此同时,输入电流I1和输入电流I2也从输入电源V1、V2直接流向输出电容C2,达到输出电压的目的,此时流向输出电容的电流量IC将由于IL1和IL2的分流相应的增加。0007当调节电压UC为上负下正时,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导通,第二开关管S2关断,与调节电压UC上正下负时候相比,在输入电源V1、V2和输入电容C1的作用下将在第一储能电感L1上产。
12、生相反的第一储能电流IL1和在第二储能电感L2上产生相反的第二储能电流IL2,并存储于储能电感L1、L2中,接下来,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关断,第二开关管S2导通时候,在第一储能电流IL1和在第二储能电感L2中存储的储能电流IL1和IL2经过第二开关管S2流向输入电容C1,与此同时,输入电流I1和输入电流I2从输入电源V1、V2直接流向输出电容C2,达到输出电压的目的,此时流向输出电容的电流量IC将由于IL1和IL2的分流相应的减少。0008第一第三开关管可为IGBT或MOSFET等大功率开关器件。输入电源V1、V2同为蓄电池、燃料电池或光伏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源中的一种或所述输入电源V1。
13、为蓄电池、输入电源V2为光伏电池或者所述输入电源V1、V2为蓄电池、燃料电池或光伏电池三种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0009本发明的直流变换器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纹波较小,有利于延长输入电源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所需开关器件较少,损耗小,效率高,能有效提高了变换器的性能和降低成本,且输出电流可控。附图说明0010图1现有的对称结构的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图;0011图2本发明的对称结构的直流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由图2可知,本申请的直流变换器包括2个输入电源V1、V2,1个输入电容C1并在其两端产生调节电压UC,1个输出电容C2并在其两端产生输出电压VO,2个储能电感L1、说明书CN1。
14、04184322A3/3页5L2和3个开关管,其采用对称结构设置,具体拓扑结构为输入电源V1的负极连接输入电容C1的下端,输入电源V1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一端,输入电源V2的正极连接输入电容C1的上端,输入电容C1的上端连接第一储能电感L1的一端,输入电容C1的下端连接第二储能电感L2的一端,第一储能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另一端,且该连接点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一端,第二储能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另一端,且该连接点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一端,第三开关管S3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电源V2的负极,输出电容C2正端连接输入电源V1的正极,输出电容C2的负端连接输入电源V2的负。
15、极,第一第三开关管均具有反并联二极管,第一第三开关管可为IGBT或MOSFET等大功率开关器件。输入电源V1、V2为蓄电池、燃料电池或光伏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源。0013本申请的直流变换器通过第一第三开关管的接通和关断,在输入电容C1上产生的调节电压UC,并且配合输入电源V1产生的输入电流I1和输入电压V2产生的输入电流I2输出到输出电容C2。0014当调节电压UC为上正下负时,第二开关管S2导通,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关断,输入电容C1、第一储能电感L1、第二储能电感L2形成环流,并在第一储能电感L1上产生第一储能电流IL1,在第二储能电感L2上产生第二储能电流IL2。在第二开关管S2关。
16、断的情况下,第一开关管S1和第三开关管S3导通,储存在第一储能电感和第二储能电感中的储能电流IL1、IL2经过第二开关管S2和第三开关管S3流向输出电容C2,与此同时,输入电流I1和输入电流I2也从输入电源V1、V2直接流向输出电容C2,达到输出电压的目的,此时流向输出电容的电流量IC将由于IL1和IL2的分流相应的增加。0015当调节电压UC为上负下正时,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导通,第二开关管S2关断,与调节电压UC上正下负时候相比,在输入电源V1、V2和输入电容C1的作用下将在第一储能电感L1上产生相反的第一储能电流IL1和在第二储能电感L2上产生相反的第二储能电流IL2,并存储于。
17、储能电感L1、L2中,接下来,第一开关管S1、第三开关管S3关断,第二开关管S2导通时候,在第一储能电流IL1和在第二储能电感L2中存储的储能电流IL1和IL2经过第二开关管S2流向输入电容C1,与此同时,输入电流I1和输入电流I2从输入电源V1、V2直接流向输出电容C2,达到输出电压的目的,此时流向输出电容的电流量IC将由于IL1和IL2的分流相应的减少。0016第一第三开关管可为IGBT或MOSFET等大功率开关器件。输入电源V1、V2同为蓄电池、燃料电池或光伏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源中的一种或所述输入电源V1为蓄电池、输入电源V2为光伏电池或者所述输入电源V1、V2为蓄电池、燃料电池或光伏电池三种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说明书CN104184322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8432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