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防护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存在有非常多的各类边坡。在这些边坡中,有许多边坡是裸露
边坡。特别是对于道路而言,边坡,特别是裸露边坡极有可能由于边坡塌陷造成
滑坡,而导致重大的交通问题。因此,急需要对边坡进行加固。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道路边坡上设置防护网来加固边坡。然而,这种方式
仅能防止边坡表层土体滑落,并不能加固边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边坡防护结构。这种边坡防护结构包括,
边坡基体,沿边坡基体的坡面在边坡基体内设置多个增强体,相邻的增强体彼此
接触而形成边坡防护体,多个增强体的外露面形成了边坡防护体的防护面。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边坡防护结构,由于多个增强体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密实
度和较低的渗透系数,因此由各增强体构造而成的边坡防护体和防护面同样具有
较高的结构强度、密实度和较低的渗透系数。此外,增强体从边坡基体的内部延
伸到外部,这保证了从整体上提增强了边坡基体的抗剪切的能力和土体稳定性,
避免发生滑坡和水土流失。增强体的外露面形成的防护面不但完全防止了边坡表
层土体滑落,而且还能防止来自外界的对边坡基体的破坏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固
了边坡基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层增强体的外露面和底面均低于上层增强体的外露面和
底面,并且下层增强体具有与上层增强体相接触的重合区。通过将下层增强体和
上层增强体设置有重合区,可以彻底避免下层增强体与上层增强体交界处存在有
强度弱化区,从而整体边坡防护体不存在薄弱点。优选地,重合区与下层增强体
的长度之比在1/3到1/2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边坡增强体的形状都相同。这样,不仅给施工降低
了难度,同时,也使得各增强体能够承受同等的剪切力,即具有相同的抗剪强度。
从而保证该防护边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降低发生滑坡的机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增强体的外露面为斜面,多个斜面组成了边坡防护体的
倾斜的防护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倾斜的防护面上形成有多个凹陷。这些凹陷可以容纳
从坡顶滚落的小块物体,以避免这些小块物体落到处于边坡底部的道路上。在一
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各增强体的外露面还包括与斜面相连的横向延伸面以及与斜
面相连的纵向延伸面。下层增强体的横向延伸面与上层增强体的纵向延伸面衔接
而形成凹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增强体的外露面包括横向面和竖直面。下层增强体的横
向面与上层增强体的竖直面衔接而形成边坡防护体的阶梯型的防护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强化边坡基体的预定区域内的土体而形成增强体。在
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向预定区域内的土体内掺入强化材料或将预定区域内
的土体密实来实施强化。具体来说,强化材料可以为水泥、石灰或石英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边坡防护体和防护面同样具有
较高的结构强度、密实度和较低的渗透系数。(2)增强体从边坡基体的内部延
伸到外部,这保证了该边坡防护体具有较好的抗剪切的能力和较好的土体稳定
性,避免发生滑坡和水土流失。增强体的外露面形成的防护面不但完全防止了边
坡表层土体滑落,而且还能防止来自外界的对边坡基体的破坏作用,从而进一步
加固了边坡基体。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边坡防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边坡防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边坡防护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边坡防护结构100包括边坡基体1和增强体2。在本
申请的实施例中,该边坡基体1可为原生态坡体结构,构成边坡基体1的土体通
常可为黄土、素土、膨胀土或边坡土等。为了加固边坡基体1,沿边坡基体1的
坡面在其内部设置了多个增强体2。这些增强体2就形成了边坡基体1的防护体
4,并且增强体2的外露面形成了防护面3。
增强体2均具有比边坡基体1更好的结构强度、密实度和较低的渗透系数,
这样,由各增强体2构造而成的防护体4和防护面3同样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密实度和较低的渗透系数。此外,增强体2从边坡基体1的内部延伸到外部,这
从整体上提增强了边坡基体1的抗剪切的能力和土体稳定性。增强体2的外露面
形成的防护面3不但完全防止了边坡表层土体滑落,而且还能防止来自外界的对
边坡基体1的破坏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固了边坡基体1。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增强体2大体为纵向设置的柱状结构,并且从边坡
基体1的内部延伸到边坡基体1的外部,仅增强体2的斜面式顶面7处于边坡基
体1之外而形成增强体2的外露面。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增强体2也可为沿边
坡基体1的向远方延伸的方向(即,垂直于纸面向外或向内延伸的方向)的条状
结构。优选地,各增强体2的形状均相同。这样,不仅给施工降低了难度,同时,
也使得各增强体2能够承受同等的剪切力,即具有相同的抗剪强度。从而保证边
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降低发生滑坡的机率。从增强体2的纵截面来看(如图1),
其大体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增强体2的侧面,斜腰为顶面,直
角腰为底面。
从边坡防护结构100整体来看,相邻的增强体2的侧面彼此紧密接触,从而
相邻的增强体2的斜面式外露面也彼此衔接而形成倾斜的防护面3。防护面3的
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要求而确定。
为了避免相邻增强体2的交界处出现强度弱化区,将相邻的增强体2设置为
下层增强体具有与相邻的上层增强体的主体相接触的重合区。如图1所示,下层
增强体6的上部与相邻的上层增强体2的下部(例如,从纵截面看,直角梯形的
上层增强体2的较短的底边对应的部分)相接触而形成重合区5。优选地,重合
区5的长度L1与下层增强体6的长度L2的比值在1/3到1/2之间。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边坡防护结构100的第二实施例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
显示的结构与图1类似,这里仅描述两者的区别。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防
护面3上形成有多个凹陷21。凹陷21可用于容纳从坡顶滚落下来的小块物体22。
这对于道路边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保持道路清洁。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陷21可通过下面方式来实现。每个增强体2的外露面
不但包括上文所述的斜面7,还包括与斜面7相连的横向延伸面23和与斜面7相
连的纵向延伸面24。这样,下层增强体的横向延伸面与上层增强体的纵向延伸面
衔接就会形成凹陷21。凹陷21的尺寸可根据实际要求来确定。另外,还可以在
斜面7上直接构造出凹陷21,而无需由相邻的增强体拼接而成。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边坡防护结构100的第三实施例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
显示的结构与图1类似,这里仅描述两者的区别。在图3中,每个增强体2的外
露面包括为横向面式的顶面7和竖直面32。从增强体2的纵截面来看,其大体为
矩形。实际上,竖直面32是增强体2的侧面的一部分。由此,下层增强体的横
向面与上层增强体的竖直面衔接而形成边坡防护体的阶梯型的防护面。
增强体2可通过向预定区域内的土体内掺入强化材料或预定区域内的土体密
实构造而成。优选地,增强体2的硬度为边坡基体1的硬度的1.5倍至2倍。
增强体2可借助于机械振动器将密实度较低的土体(或边坡基体1内)捣实
而形成。也可以了向土体内注入水硬性凝胶材料而形成。水硬性凝胶材料可为水
泥、石灰或石英砂。水泥、石灰或石英砂的粘结性很强,在其与土体混合后会在
短的时间内将土体粘结。粘结后的土体的强度会大大提高。另外,水泥的干缩性
较小,并且抗裂性很好。在土体内掺入水泥后,会大大提高土体的抗裂强度。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
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
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
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的所有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