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5072332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1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13127.0

申请日:

2015.07.14

公开号:

CN105028478A

公开日:

2015.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9/20申请日:20150714|||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9/20; A01P1/00; A01N37/02(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59/20

申请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发明人:

宋顺华; 吴萍; 宫国义; 耿丽华; 孟淑春; 李丽; 马连平

地址:

100097北京市海淀区板井彰化路50号2443信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代理人:

刘春成; 王蔚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所述处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体积-体积比的原料:氯氧化铜1-5,乙酸0.2-2,水500-3000。所述氯氧化铜来自于王铜可湿性粉剂,优选为50%王铜可湿性粉剂;所述乙酸来自于食醋,优选为白醋。本发明采用氯氧化铜和乙酸作为有效成分,二者协同作用,共同提高了杀菌率,既适用于干种子,也适用于湿种子,可以减少瓜类种子的带菌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剂包
括以下质量-体积-体积比的原料:
氯氧化铜1-5,乙酸0.2-2,水500-3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子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氯氧化铜来自于王
铜可湿性粉剂,优选为50%王铜可湿性粉剂;所述乙酸来自于食醋,优选为白
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种子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剂包括以下质
量-体积-体积比的原料:
王铜可湿性粉剂2-10,食醋5-50,水500-30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种子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在所述水中加入所述食醋,得到食醋稀释液;再将所述王铜可湿性粉剂溶
解于所述食醋稀释液中,得到所述种子处理剂。

说明书

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
理剂。

背景技术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FruitBlotch)是葫芦科作物的重要病害,属于
世界范围的检疫性病害,最早于1965年由Webb等首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现,
并对症状进行了描述[1],种子带菌为该病的主要侵染源[2]。

近几年来,随着集约化育苗工厂的迅速发展,西甜瓜工厂化嫁接育苗的规
模越来越大,由于工厂化育苗的高密度和育苗环境的高温高湿,为细菌性果斑
病在育苗期的扩散和大规模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导致嫁接育苗工厂损失
惨重,尤其对无籽西瓜的嫁接苗危害最为严重,这样对西瓜种子的健康质量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西瓜种子健康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很多,药剂处理仍然是防止种子带菌
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大部分的药剂处理后都需要充分的清洗种子,清洗不彻底
很容易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田间成苗率,而且很多药剂会对人、畜产生危害,
不适合没有一定防护设施的农户使用。研究表明,种子快速干燥可以阻止病原
菌在种子表面的进一步繁殖,降低种子的带菌率[3],种子经销商集中处理种子,
种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历二次干燥过程,这无疑会增加病原菌繁殖的机会。

因此,目前的科研和实践中,需要一种操作简便、安全,适合制种农户采
后处理西瓜种子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方法,从而减少瓜类种子的带菌率,
为生产上提供健康无菌的西瓜种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

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体积-体积比的原
料:氯氧化铜1-5,乙酸0.2-2,水500-3000。

上述种子处理剂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氯氧化铜来自于王铜可湿性粉
剂,优选为50%王铜可湿性粉剂;所述乙酸来自于食醋,优选为白醋。

上述种子处理剂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体积-体积
比的原料:王铜可湿性粉剂2-10,食醋5-50,水500-3000。

上述种子处理剂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在所述水
中加入所述食醋,得到食醋稀释液;再将所述王铜可湿性粉剂溶解于所述食醋
稀释液中,得到所述种子处理剂。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氯氧化铜和乙酸作为有效成分,二者协同作用,共同提高了
杀菌率,既适用于干种子,也适用于湿种子,可以减少瓜类种子的带菌率。

2、本发明与大多数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药剂相比,本发明不
需要清洗种子,也不影响种子质量,符合高效节水的原则。

3、本发明操作简便、安全,防治效果好,适合制种农户采后处理瓜类种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体积-体积比的原
料:

氯氧化铜1-5,乙酸0.2-2,水500-3000。

上述质量-体积-体积比的含义为:上述氯氧化铜的质量(g):乙酸的体积(ml):
水的体积(ml)。

示例性地,上述氯氧化铜、乙酸、水的质量-体积-体积比可以为:2:2:3000、
1:1.5:1000、5:0.2:1000、3.5:1.5:500、1.5:2:2500。

上述种子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上述配比称取和量取氯氧化铜、乙酸、
和水,混合后得到种子处理剂。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

上述氯氧化铜来自于王铜可湿性粉剂,优选为50%王铜可湿性粉剂,其中氯
氧化铜的质量百分比为50%;该50%王铜可湿性粉剂由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
生产;上述乙酸来自于食醋,优选为白醋,其中乙酸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为4.0%;
该白醋的为龙门白醋,由北京六必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

上述种子处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体积-体积比的原料:

50%王铜可湿性粉剂2-10,食醋5-50,水500-3000。

示例性地,上述50%王铜可湿性粉剂、食醋、水的质量-体积-体积比可以为:
2:5:3000、10:5:500、5:50:1000、7.5:50:3000、3:45:2500。

上述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在水中加入食醋,得到食醋稀释液;再将该50%王铜可湿性粉剂溶解于该
食醋稀释液中,得到种子处理剂。

该种子处理剂中,王铜可湿性粉剂中的有效成分为氯氧化铜,氯氧化铜不溶
于水而溶于稀释过的弱酸性溶液中,起到杀菌的作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本发
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
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
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含有以下重量比的原料:

50%王铜可湿性粉剂4g(其中含有氯氧化铜2g),食醋15mL(其中含有
乙酸0.6mL),水1L。

其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配比,在水中加入食醋,得到食醋稀释液;再将50%王铜可湿性粉
剂溶解于该食醋稀释液中,搅拌均匀,即得到种子处理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含有以下重量比的原料:

50%王铜可湿性粉剂2g(其中含有氯氧化铜1g),食醋15mL(其中含有乙
酸0.6mL),水1L。

上述种子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配比,在水中加入食醋,得到食醋稀释液;再将50%王铜可湿性粉
剂溶解于该食醋稀释液中,搅拌均匀,即得到种子处理剂。

参照以下对比例中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的种子处理剂在人工接种Ac菌的
干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1%,相对防治效果为84.6%;
在对西瓜湿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2.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含有以下重量比的原料:

50%王铜可湿性粉剂10g(其中含有氯氧化铜5g),食醋20mL(其中含有
乙酸0.8mL),水1L。

上述种子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配比,在水中加入食醋,得到食醋稀释液;再将50%王铜可湿性粉
剂溶解于该食醋稀释液中,搅拌均匀,即得到种子处理剂。

参照以下对比例中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的种子处理剂在人工接种Ac菌的
干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0.5%,相对防治效果为92.3%;
在对西瓜湿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1.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含有以下重量比的原料:

50%王铜可湿性粉剂5g(其中含有氯氧化铜2.5g),食醋10mL(其中含有
乙酸0.4mL),水1L。

上述种子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配比,在水中加入食醋,得到食醋稀释液;再将50%王铜可湿性粉
剂溶解于该食醋稀释液中,搅拌均匀,即得到种子处理剂。

参照以下对比例中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的种子处理剂在人工接种Ac菌的
干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0.75%,相对防治效果为88.5%;
在对西瓜湿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1.5%。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含有以下重量比的原料:

50%王铜可湿性粉剂8g(其中含有氯氧化铜4g),食醋10mL(其中含有乙
酸0.4mL),水1L。

上述种子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配比,在水中加入食醋,得到食醋稀释液;再将50%王铜可湿性粉
剂溶解于该食醋稀释液中,搅拌均匀,即得到种子处理剂。

参照以下对比例中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的种子处理剂在人工接种Ac菌的
干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0.5%,相对防治效果为92.3%;
在对西瓜湿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1.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含有以下重量比的原料:

50%王铜可湿性粉剂5g(其中含有氯氧化铜2.5g),食醋20mL(其中含有
乙酸0.8mL),水1L。

上述种子处理剂的制备方法为:

按照上述配比,在水中加入食醋,得到食醋稀释液;再将50%王铜可湿性粉
剂溶解于该食醋稀释液中,搅拌均匀,即得到种子处理剂。

参照以下对比例中的操作方法,本实施例的种子处理剂在人工接种Ac菌的
干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0%,相对防治效果为100%;
在对西瓜湿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方面,平均发病率为0.7%。

对比例:

本对比例中,将实施例1的种子处理剂(即本对比例中的JY-W杀菌剂)与
盐酸溶液、福尔马林溶液、杀菌剂1号溶液对于感染Ac菌的干种子和湿种子的
杀菌效果加以比较。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Ac菌悬液的制备

供试菌株为Pslbtw20,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提供。挑取保存的供
试菌株在YDC斜面培养基上活化培养24h,加无菌水配成菌悬液,在紫外分光
光度计600nm波长下测量菌悬液的OD值,用无菌水调整OD值至0.1左右(菌
液浓度约为1×108cfu/mL),再稀释至4×105cfu/mL,备用。

1.1.2供试药剂

选用4种杀菌剂,以不处理种子作为对照:1.5%盐酸,福尔马林100倍液,
杀菌剂1号200倍液(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所),JY-W(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
菜研究中心自配)。

1.1.3供试种子

瓜类品种包括西瓜,甜瓜和南瓜,其种子均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
中心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干种子处理

不同种子处理药剂的比较:用浓度为4×105cfu/ml的Ac(中文名:瓜类细
菌性果斑病,病原拉丁学名Acidovoraxcitrulli,Ac)菌悬液(供试菌株为Pslbtw20)
浸泡商品种子30min,自然晾干。

以此为材料,选用4种杀菌剂(1.5%的盐酸溶液,1%的福尔马林溶液稀释
了100倍液,0.5%的杀菌剂1号,JY-W杀菌剂(实施例1))处理种子,以未
处理的种子作对照(CK)。处理方法如表1。

表1不同种子处理的方法


对不同瓜类作物的处理:以自然带菌的商品种子(京欣2号,大籽京欣2
号,伊丽莎白甜瓜,西瓜砧2-南瓜)为材料,选用实施例1的种子处理剂处理
每一个品种。处理方法为:处理种子30min,为防止种子漂浮起来,适当加重
物压在种子上,适当搅动使种子充分接触药液,控干水分后晒干或晾干。每一
个品种均以不处理种子作为对照。

1.2.2湿种子处理

从没有发现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发生的西瓜生产大田取种,充分清洗干净后,
分3种处理:Ⅰ.马上晾干,作为阴性对照;Ⅱ.取种后马上用浓度为4×105cfu/ml
的Ac菌悬液(供试菌株为Pslbtw20)浸泡30min,部分种子自然晾干作为阳
性对照;Ⅲ.另一部分菌悬液浸泡后的种子马上用实施例1的种子处理剂,处理
种子30min,自然晾干。

1.2.3防治效果的检测

采用幼苗生长试验,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播种试验种子,出苗后每天观
察幼苗上的BFB可疑症状,直到21天时间,统计各处理发病的幼苗数,并计算
发病率,以此来评估试验各处理的结果。

2.结果与分析

比较不同杀菌剂对人工感染Ac菌的西瓜干种子的处理效果,其检测结果表
明:未处理的对照幼苗发病率为6.5%,采用4种杀菌剂处理的种子幼苗发病率
在0~0.25%,相对防治效果在96.2~100%(表2),4种杀菌剂处理的效果相
当。

表2:不同药剂处理人工接种Ac菌的干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1的种子处理剂(即:JY-W)处理了4个自然感染Ac菌的葫芦科
作物商品种子,涉及到西瓜、南瓜和甜瓜三个种类。检测结果表明:自然带菌
的干种子经药剂处理后,其幼苗均没有发生BFB,而对照的幼苗BFB发病率在
0.1~0.7%之间(表3),不同品种间种子的带菌率存在差异。

表3:JY-W处理不同品种自然携带Ac菌的干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


新鲜的西瓜湿种子中,人工接种Ac菌的湿种子经药剂处理后,幼苗BFB
的发病率为0.6%,而未接种Ac菌的湿种子生长的幼苗没有BFB的发生,人工
接种Ac菌的湿种子不进行药剂处理,其幼苗BFB的发病率为11.2%(表4)。

表4:JY-W处理西瓜湿种子对BFB的防治效果


注:*Ⅰ为未接种Ac菌的湿种子;Ⅱ为没有进行药剂处理人工接种Ac菌的
湿种子;Ⅲ为经药剂处理人工接种Ac菌的湿种子。

3.讨论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典型的种传病害,带菌种子是该病在西甜瓜生产
区发生发展的主要初侵染源,因此采取方便有效的种子处理方法是提高种子健
康质量,从源头控制该病害在田间发生流行的主要措施[4]。

以上4种杀菌剂对瓜类种子携带Ac菌的处理效果,其结果表明,JY-W(即
实施例1的种子处理剂)对4个自然带菌瓜类品种的处理防治效果为100%,而
4种杀菌剂对人工接种Ac菌的西瓜种子处理后幼苗发病率仍为0.25~0.6%。分
析认为,与自然带菌种子比较,人工接菌的种子上携带的病原菌数量多,种子
的带菌率高,杀菌处理的效果不如带菌率低的种子。结果说明有针对性的种子
处理措施能提高种子的健康质量,但是如果种子的带菌率过高,是不能通过种
子处理来达到完全防治病害的目的,应该采取更加谨慎的措施。目前由于生产
上普遍进行西瓜的工厂化嫁接育苗,其环境条件很适合细菌病害的快速传播,
0.01%的种子传带即可导致田间果斑病的大规模爆发。这些也都说明了生产上尽
管普遍采取严格的种子处理措施,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还是没有得
到完全控制。本对比例中人工接种Ac后,西瓜商品种子幼苗的果斑病发病率低
(6.5%),而大田取种的种子幼苗果斑病发病率高(11.2%),推测有可能是商
品种子为F1种子,种子的遗传质量和生理质量均好于大田废弃瓜果上的F2种子,
因而抗病力较强。

目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措施很多[5-9],大多数药剂处理种子
后都需要充分的清洗种子,以防止影响种子质量。本发明对幼苗BFB的防治效
果显著,处理种子后不需要清洗种子,对种子的质量没有任何影响(数据未显
示)。目前西瓜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制种模式,农户没有安全防护设施,不具
备安全操作处理种子的条件,大多数种子都是生产者收回种子后集中进行处理。
研究表明[3],种子干燥的过程中,病原菌在种子表面会进一步的繁殖,如果种子
采收后不及时进行杀菌处理,无疑又增加了病原菌繁殖的机会。因此从安全性
和处理程序上考虑,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和节约用水的特点,适合于农户采后
及时处理种子,更为实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WebbRE,GothRW.Aseedbornebacteriumisolatedformwatermelon[J].
PlantDisease,1965,49:812-818.

[2]HopkinsDL,ThompsonCM.SeedtransmissionofAcidovoraxavenae
subsp.citrulliincucurbit[J].HortScience,2002,37:924-926

[3]宋顺华,吴萍,孟淑春,等.种子处理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瓜菜,2013,26(3):5-9.

[4]许勇,张兴平,宫国义,等.细菌性果斑病与类作物健康种子生产及检
测技术(上).中国西瓜甜瓜,2003(6):36-37.

[5]ChengA.H.,HsuY.L.,HuangT.C.,WangH.L.Susceptibilityofcucurbits
toAcidovoraxavenaesubsp.citrulliandcontroloffruitblotchonmelon[J].Plant
Pathol.Bull.,2000,9(4):151-156.

[6]Hopkins,D.L.,Cucuzza,J.D.,andWatterson,J.C.Wetseedtreatmentsfor
thecontrolofbacterialfruitblotchofwatermelon[J].Plantdisease,1996,80(5):
529-532.

[7]Hopkins,D.L.,Lovic,B.,Hilgren,J.,andThompson,C.M.Wetseed
treatmentwithperoxyaceticacidforthecontrolofbacterialfruitblotchandother
seedbornediseasesofwatermelon[J].Plantdisease,2003,87:1495-1499.

[8]洪日新,何毅,李文信,等.种子酸化处理防治西瓜嫁接育苗细菌性果
腐病研究[J].中国瓜菜,2006,(5):4-8.

[9]冯建军,陈坤杰,金志娟,等.种子引发处理对无籽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和对细菌性果斑病菌消毒的效果[J].植物病理学报,2007,37(5):528-534.

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种子处理剂。所述处理剂包括以下质量-体积-体积比的原料:氯氧化铜1-5,乙酸0.2-2,水500-3000。所述氯氧化铜来自于王铜可湿性粉剂,优选为50王铜可湿性粉剂;所述乙酸来自于食醋,优选为白醋。本发明采用氯氧化铜和乙酸作为有效成分,二者协同作用,共同提高了杀菌率,既适用于干种子,也适用于湿种子,可以减少瓜类种子的带菌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