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07222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3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9102536.7

申请日:

1989.04.18

公开号:

CN1038008A

公开日:

1989.12.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01C11/02

主分类号:

A01C11/02

申请人: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玉井利男; 盐崎孝秀; 长谷喜八郎; 清家理伯

地址:

日本爱媛县松山市

优先权:

1988.04.18 JP 94979/88; 1988.06.13 JP 145482/88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黄依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中的插栽部框架的构造。通过在该框架的中央部分设置前后贯通的空间,使液压阀操作用等钢丝索不必绕过传动箱的侧部,而可以贯穿过该空间,从而可缩短钢丝索长度,减少零件数量及相应地减轻重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插秧机,其特征为,在支承栽苗台、插栽装置等的插栽部的框架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前后贯通的空间。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中的插栽部框架的构造。

    在插秧机的插栽作业部设有兼作传动箱的框架,在该框架上,安装有使载有秧苗的载苗台左右往复运动的横动装置,及把载苗台的秧苗插栽到大田上的插栽装置等。同时,通过传动箱内的传动机构,把来自发动机侧的动力传递给上述横动装置及插栽装置。上述现有的插秧机的传动箱,形成向横动装置传递的传动部分和向插栽装置传递的传动部分被设置成一体的单箱形状。

    因此,上述现有的插秧机必需将离合器操作用钢丝索或液压阀操作用钢丝索等绕过传动箱的侧部而设置,这不仅在空间方面设计受到限制,而且存在需要大量的引导钢丝索用的导向件,因而零件数和重量增加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构成如下。

    即,本发明涉及的插栽部框架的构造特征在于,在其中央部分设有前后贯通的空间。

    因为在兼作作业部传动箱地框架的中央部分,设有前后贯通的空间,所以,操作用钢丝索可在该空间内贯穿设置,可缩短钢丝索的长度,且不再需要钢丝索用的导向件。

    图1是本发明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2是其俯视图。图3、图4是其重要部分的后视剖面图和侧视图。图5、图6是不同的重要部分的后视图和侧视图。图7、图8是构成互不相同的配管系统图。图9是阀装置的剖面图。图10是油缸的剖面图。又,图11是与上述不同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2是其俯视图。图13、图14是其液压元件的说明图。图15是机罩的说明图,图16是其配管系统图。

    图中,1……插秧机,1a……插栽作业部,7……索引车轮,10…插栽部框架,11……载苗台,13……横动装置,14……插栽装置,22……插秧机船体,26……空间,28……钢丝索。

    以下对附图中出现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以下的各图中所示的农业机械是插两行的步行式插秧机1,在变速箱2的前部配置发动机3,突出设置在变速箱2的侧旁的转动覆筒5、5的顶端部分装有链条箱6、6,该链条箱6被设置成后方稍向上,在该链条箱的后端部,安装有支承机体的接地轮即牵引车轮7、7。从变速箱2的后部起,设有向后方延伸的、后端部呈弓状地向上反翘的中心框架9。在该中心框架9的中部,设有兼作插栽作业部1a的框架的传动箱10,该传动箱上安装有载苗台11的托板12,载苗台的横动装置13,以及插栽装置14。又,在中心框架9的后端部,安装有俯视为U字形的手柄杆15。上述载苗台11通过设于中心框架9后部的导轨16和设于手柄杆15的支承架17,可左右向自由滑动地被支承着,在其下部,设有将秧苗移送至下方用的传送带式的移送装置18。还有,在这些机体的下方设有高度可调的插秧机船体22,该插秧机船体22后部通过支承轴20可自由摆动地被支承,前部通过伸缩连杆21被支承。

    传动箱10是把内设横动装置13的驱动部的上部壳体10a和内设插栽装置14的驱动部的下部壳体10b通过左右一对的中空连接部10c、10d相连而构成的,由这上下壳体和左右连接部围成的中央部分形成前后贯通的空间26。还有,在下部壳体10b的上面,并列设有多个钢丝索保持座27,其中保持着操作用钢丝索28、28……。因为,设在手柄杆15上的操作杆与后述的液压式升降装置71的阀装置72通过钢丝索,俯视成直线状地被连接着,所以,能将引导钢丝索用的导向件的数量减到极少。又,图示的装置是在左右的连接部10c、10d的下部,被分割成上部壳体侧和下部壳体侧。为了减轻重量,也可以上部壳体侧用树脂形成,下部壳体侧用铝合金形成。因为传动箱10成上、下两个箱体形状,所以能方便地进行上述的轻量化。

    在下部壳体10b内,支承着插栽轴34,该轴34的旋转动力是从传动轴32经伞齿轮30、31被传递过来的。在插栽轴34与伞齿轮31之间装有定位置停止离合器35,从而当传动轴32的旋转一旦停止,插栽轴34便在规定位置停止。在插栽轴34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安装着曲轴37,通过该曲轴37和安装于下部壳体10b上的连杆38,支承着插栽杆40。由该曲轴37、连杆38及插栽杆40,构成联杆机构,一旦插栽轴34旋转,插栽杆40的插栽爪40a便沿着规定的轨迹上下运动。

    另外,在上部壳体10a内,横向设置着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被支承、外周部设有右旋或左旋的螺旋状导槽42、42′的导向凸轮轴43,以及其伸出壳体外的两端部与栽苗台11的底部两侧部相固定、可轴向自由滑动的移动轴44。在移动轴44的中间部分,安装着套装在导向凸轮轴43上、内部有与导槽42、42′钩合的导爪46的导向金属件47。又,在上部壳体10a的下侧,设有由连接部10c的轴支承部50和上部壳体10a的轴支承突起51所支承着的中间轴52。该中间轴52通过由链轮54、55而张设于连接部10c内的链条56,从插栽轴34被传递到转动动力,再通过齿轮58、59,把转动动力传递给上述导向凸轮轴43。通过改变中间轴的齿轮58与导向凸轮轴的齿轮59的齿轮比,能改变栽苗台11的移送速度。

    在设有中间轴52一侧的相反侧,设有向栽苗台11上的上述移送装置18传动的传动机构60。该传动机构60具体是,在导向凸轮轴43和移动轴44的中间部分,设有周向可自由转动、轴向可自由移动的从动凸轮轴62,该从动凸轮轴62上,安装有一对从动凸轮63、63′,同时在导向凸轮轴43上,安装有与上述从动凸轮63、63′配合的驱动凸轮64。

    从动凸轮63、66′设置成可在轴向移动,其移动范围因滚针66、66′而受到限制,并通过介于两者之间的弹簧67,使两者互相分离。在从动凸轮轴62的外端部,固定着使移送装置18动作用的臂68。在移动轴44的端部安装着固定金属件69。

    一旦导向凸轮轴43旋转,导爪46便沿导槽42(42′)移动,所以移动轴44向左右方向移动。一旦移动轴44到达左右行程的端部,例如当到达图3所示的左右行程的右端时,因为固定金属件69将从动凸轮轴62向右侧推,所以驱动凸轮64与从动凸轮63结合,使从动凸轮轴62转动1周,使移送装置18的传递带在向下的进给方向仅转动移动正好1列秧苗的量。而当移动轴44到达左右行程的左端时,由于导向金属件47将从动凸轮轴62向左侧推,所以这次变为驱动凸轮64与从动凸轮63′结合,与上述一样,使传送带向规定方向正好转动移动规定的量。

    该插秧机1具有如下构成的升降用液压装置71。也就是,在变速箱2的上部装有阀装置72,变速箱2的侧部装有液压泵73。在阀装置72的背面下部,面向后方地固定设有作业机体升降用的纵摇缸74,在该纵摇缸的后端部,左右水平地安装着连接板75,该连接板的左右两端部通过连接杆76、76,与突出设置在转动覆筒5、5上面的摇臂78(L、R)相连。在上述连接杆76(L、R)中左侧的连接杆76(L)上,在中间部装有作业机体左右斜动用的横摇缸79。又,因为液压泵73是由发动机3的动力驱动的,所以其排出能力与发动机转速相应地发生变动。在上述阀装置72内,设有纵摇用切换阀81、横摇用切换阀82、单稳分流阀83、单向阀84及溢流阀85、86。在图7所示的构成中,溢流阀85的二次侧与油箱相连,而在图8所示的构成中,溢流阀85的二次侧与横摇用切换阀81的回流油路相连。又,图中的P、P是泵侧的输入口,T、T是油箱侧的回油口。如图9所示,在单稳分流阀83的上、下侧,以夹住阀83的形式分别横向并列设置横摇用切换阀82和纵摇用切换阀81的同时,各阀以与其共用的阀体72a装配成一体的状态,功能性地配置设置,所以阀装置72变得小型紧凑。单稳分流阀83的阀柱83a,通过螺栓式的旋塞87,可自由装卸地嵌装在阀体72a内。

    在从阀装置72的上部向斜上方(图示例子是右方)突出设置的支承架89上,可左右向自由摇动地安装着检测机体的左右倾斜用的倾斜传感器即振子90。在该振子的杆90a的上部连接着横摇用切换阀82的阀柱82a,横摇用切换阀82根据振子相对机体的左右方向的振摆进行切换。因为横摇用切换阀82被设置在阀装置72的最上部,所以能增加振子90的有效长度L,可获得检测精度高的倾斜传感器。图中的94是横摇锁定轴,通过操纵横摇锁定杆95,使该轴插入杆的孔96内,便使振子90固定在中立位置,从而能使之例如在装秧苗或在路上行走时等,不进行水平控制。

    另一方面,插秧机船体22上安装的检测杆97,与纵摇用切换阀的阀柱81a上安装的检测杆98相连,因而纵摇用切换阀81根据插秧机船体22的上下运动相应地进行切换。

    如图10所示,在横摇?9的缸体79a的基部,设有带有液压控制单向阀99a和节流阀99b的止回阀99。这些阀也可以设置在配管管子104中,但如果这样设置,缸整体的直径便变大。与此相比,用本实施例的构成,缸79整体的直径小,成小型紧凑的装置。

    在水田中作业时,如果耕地左右方向有高低,用倾斜传感器即振子90可检测出此时机体的倾斜。如果机体向左上倾斜,则因为振子90相对机体向右摆动,所以横摇用切换阀82切换成横摇缸79伸长的方向。于是,左侧的链条箱6向上转动,左侧的车轮7(L)向上运动,因此,机体恢复水平状态。相反,如果机体向左下倾斜,则因为振子90相对机体向左摆动,所以横摇切换阀82切换成横摇缸79收缩的方向。即使从液压泵73送来的工作液压随着发动机的转速而发生变动,由于单稳分流阀83和溢流阀85的作用,作用于横摇切换阀82的也是一定压力的工作油。另外,由于带有液压控制单向阀99a和节流阀99b的止回阀99的作用,作业机体向倾斜调整用车轮7(L)侧倾斜时,可防止猛烈下降的同时其动作变缓,所以,能防止因作业机体的自重而发生过度的倾斜动作。

    另一方面,当前后方向有高低时,插秧机船体22相对机体上下运动,纵摇用切换阀81被切换,一旦纵摇缸74发生伸缩,左右的水田车轮7、7便相对机体同时同量地上下运动,其结果,作业机体相对耕田作升降,使插栽深度保持一定。因为横摇用切换阀82的回油口T2和纵摇用切换阀81的进油口P1是相连通的,所以,从单稳分流阀83被分流过来的油和来自横摇用切换阀82的回流油合并在一起,被提供给纵摇用切换阀81。

    该升降用液压装置71,由于供给横摇切换阀的工作油压始终保持一定,所以作业机体斜动用的横摇缸的动作稳定,能防止斜动控制时的波动,而进行稳定的斜动控制。通过使来自横摇切换阀的回流油与来自液压泵的进给油合流后提供给纵摇缸,纵摇缸的动作时间能稳定,同时液压泵能实现小型化。

    下面,图11至图16图示了与上述不同的实施例,在该插秧机1′的机体的上部,设有燃料箱121和肥料箱122。肥料箱122内的肥料通过输送装置123,被输送到输送管124,从该输送管的下端部供给给大田。机体的上部用机罩(机体盖)125覆盖,再在其上侧设置预备栽苗台126。图15图示机罩125的安装部的结构,其构成为,在燃料箱121的前方的空间部分,棒状的结合钩125a、125a被固定设置在机框上,并使钩合板125b、125b固定在机罩的里侧面,安装机罩125时,使两者互相钩合。因此,在运转中,机罩125很少向左右晃动。又,在机体的下侧,插秧机船体129通过支承轴127,可自由转动地被轴支承着。插秧机船体129的前部由兼作浮动连杆的油阻尼器128所支承。

    接着对该步行式插秧机1′的液压式作业机体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3、12所示,在行驶部变速箱102的上方,设有把油缸和多个控制阀组装成一体的液压元件130。该液压元件的油缸131是机体升降用的纵摇缸,从液压元件的根部起向后方延伸。在该油缸的活塞杆131a的后端部上,嵌装着通过弹簧被施加了向后作用力的滑动体134,在该滑动体134上,左右水平地安装着连接板135。连接板135的左右两端部通过连接杆136(L、R),连接在与传动箱106、106一体转动的摇臂138、138上,在左侧的连接杆136(L)的中间部分,夹装着机体左右倾斜调整用的横摇缸139。

    在液压元件130中,作为控制阀,设有纵摇缸131的切换阀140,横摇缸的切换阀141,以及把泵送来的油分配供给这些切换阀140、141的分流阀142等。在设于纵摇切换阀的阀轴140a上的臂144上,连接着安装于插秧机船体129的检测杆145的上端部。又,从液压元件的上部起向斜上方,突出设有支承架147,机体的左右倾斜检测用的振子148可左右自由摆动地安装在该支承架147上。在该振子的杆148a上,连接着上述横摇切换阀的阀柱141a。图中的149是当横摇控制中止时,使振子148固定而不发生振摆的可装卸的横摇轴。

    该液压元件130的上述切换阀140、141及分流阀142设置在靠近与油缸131的基部左右相反一侧,可用图14中A-A所示的截面,把液压元件130分成油缸部130a和阀部130b。在设于行驶部变速箱102上面的凸缘150上,用螺栓151固定着油缸部130a的下部。该液压元件的回流油管153垂直设置于油缸部130a的下面,通过把它插入设于变速箱102上面的开口部154,从而与兼作油箱的行驶部变速箱102相连。

    又,在垂直设置于纵摇缸131的缸体上的支承件160、160,和突出设于插栽部变速箱110的上部的支承件161之间,可自由滑动地嵌装有防止活塞杆131a转动的构件即导杆162。导杆162的后端部通过螺栓161a,被安装在支承件161上。又,导杆162设置在行驶部变速箱102的背部上高低不一地设置在左右一对侧离合器臂165、165的上方。因为油缸作伸缩动作时,导块163沿导杆162移动,所以活塞杆131a进退自由。通过做成如上构成,活塞杆131a成双支承结构,能提高抗弯强度。又因为活塞杆131a不绕轴旋转,所以连接杆136上无扭力等作用。

    接着对控制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通过安装于插秧机船体129的检测杆145检测大田地面的高度,纵摇切换阀140据此进行切换,纵摇缸131作伸缩动作。于是,经过连接杆136(L、R),迫使摇臂138、138前后摇动,左右的推进车轮107、107相对机体同时同量地上下运动,所以结果是,机体作升降,使插栽深度保持一定。

    另外,通过振子148检测出机体左右方向的倾斜,横摇切换阀140与此相应地进行切换,横摇缸139进行伸缩动作。于是,左侧的摇臂138被迫作摆动,仅左侧的推进车轮107(L)相对机体作上下运动,从而修正机体的左右倾斜。

    当进行液压装置的修理、调整时,只要取下螺栓151和161a,每根导杆162向上地卸下液压元件130即可。因为具有的不是侧离合器臂165、165而是导杆162,所以装卸时,两者不会互相钩挂住。又因为通过使回流油管153插入兼作油箱的行驶部变速箱102的开口部154内,从而可方便地进行安装,而且因为该管子作为定位用的定位管起作用,所以安装方便。

    液压装置的故障大多是由控制阀引起的,在上述的情况下,可以沿上述A-A截面仅卸下液压元件的阀部130b进行检查。

    该插秧机1′,因为把机体升降用油缸和控制阀组装成一体的液压元件能方便地相对机体进行装卸,所以维修方便。又因为把行驶用变速箱也用作为液压元件的油箱,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油箱。还有,因为通过设计,也可以制成单单把液压元件的阀部分拆下的结构,所以调试、检修方便。

    从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涉及的插栽部框架,因为在兼作作业部传动箱的该框架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前后贯通的空间,所以能很好地配置操作用钢丝索等,结构能简化,钢丝索长度可缩短,同时零件数可减少,因而重量也可相应减轻。

插秧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插秧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插秧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插秧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秧机.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中的插栽部框架的构造。通过在该框架的中央部分设置前后贯通的空间,使液压阀操作用等钢丝索不必绕过传动箱的侧部,而可以贯穿过该空间,从而可缩短钢丝索长度,减少零件数量及相应地减轻重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