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071971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68008.8

申请日:

2015.06.29

公开号:

CN105031322A

公开日:

2015.11.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5062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21/00; A61P19/08; A61K35/36(2015.01)N; A61K35/586(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李青

发明人:

李青; 吴德顺

地址:

251400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新元大街7号济阳县人民医院骨外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以预防骨化性肌炎发生。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1)将苏梗、娑罗子、葱白、橘核、山海螺、一叶萩粗粉提取挥发油,药渣备用;(2)将面根藤、黄明胶粉碎成细粉备用;(3)将露水草、珍珠风子、麦斛、龟甲和步骤1所得药渣煎煮,滤过,滤液浓缩,喷雾干燥,得初料;(4)将步骤1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3所得初料中,加入步骤2中所得细粉混匀,过60目筛,即得。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预防骨化性肌炎具有效果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药为露水草、娑罗子、珍珠风子、麦斛、橘核、苏梗、山海螺、面根藤、一叶萩、龟甲、葱白、黄明胶,制备方法为:(1)将苏梗、娑罗子、葱白、橘核、山海螺、一叶萩粗粉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后混合备用,药渣备用;(2)将面根藤、黄明胶粉碎过150目筛,成细粉备用;(3)将露水草、珍珠风子、麦斛、龟甲和步骤1所得药渣混匀加5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得清膏,清膏喷雾干燥,得初料;(4)将步骤1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3所得初料中,加入步骤2中所得面根藤、黄明胶细粉混匀,过60目筛,即得。

说明书

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myositisossificans,MO)是一种由外伤引起的,以纤维性、软骨或骨性化生为特征的局部反应性病变。其发病具体机理并不清楚,X线摄片可见到骨化影:开始呈云雾状环形钙化,以后逐渐轮廓清楚,中央透亮。一般伤后5~6个月成熟,成熟后外周骨化明显致密,其内为骨小梁。与邻近骨之间常有一透亮分界线。而血清检测中,血清碱性磷酸酶会有阳性改变,在肿块未成熟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升高,因此推论血清碱性磷酸酶参与了早期成骨改变。关于兔骨折愈合过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基础研究表明:2w、4w骨折对照组、MO模型组的ALP明显高于术前(P<0.05),6w时骨折对照组ALP水平下降与术前相仿,而6w、8w时MO模型组的ALP依旧持续增高(P<0.05),8w时X线片出现明显骨化影。因此,在骨折愈合的中后期,ALP增高是MO一个核心表现。现有治疗有两种不同的学说:西医治疗主张一旦形成骨化,应等待其成熟之后才能手术切除,过早切除会导致复发,非手术治疗多选择放疗,但放射治疗可促使骨骺早闭,因此骨骺未闭者禁用。而目前中医治疗则方向与之相反,主要选择活血化瘀药物外用。中医治疗的理论基础在于“气滞血瘀,经脉闭阻,骨节凝滞粘连,关节僵硬强直”。但实际上,动物实验(《活血化瘀中药对鸡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骨痂钙盐沉积的影响》)表明:使用活血化瘀(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血竭、土元、黄芪、川续断、骨碎补、乳香、没药、丹参、自然铜、大黄)药物会增加局部血管新生,促进ALP活性,骨痂钙盐沉积。以上作用虽然有助于骨折愈合,但是更会加剧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因此,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方法进行治疗,往往适得其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效果肯定且副作用小的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肘部骨折后预防骨化性肌炎发生的外用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露水草10~30份、珍珠风子3~12份、橘核12~20份、苏梗12~20份、娑罗子12~20份、山海螺6~12份、面根藤12~20份、麦斛12~20份、龟甲3~12份、一叶萩1~5份、葱白3~12份、黄明胶1~5份。

本发明中药可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将黄明胶粉碎过150目筛,备用;

(2)将露水草、娑罗子、珍珠风子、麦斛、橘核、苏梗、山海螺、面根藤、一叶萩、龟甲、葱白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8~1.40(50℃)得清膏,清膏喷雾干燥,即得干膏粉,加入步骤2中所得黄明胶细粉混匀,过60目筛,即得。

其中所述的:

露水草,为鸭跖草科植物蛛丝毛蓝耳草CyanotisarachnoideaC.B.Clarke的根。性味辛;微苦;温。功能主治:通络止痛;利湿消肿。

珍珠风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紫珠CallicarpabodinieriLevl.的果实。性味辛;温。归肺经。功能主治:发表散寒。

娑罗子,为七叶树科植物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Bge.、浙江七叶树AesculuschinensisBge.var.chekiangensis(HuetFang)Fang或天师栗Aesculuswilsonii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温。归肝、胃经。功可理气宽中,和胃止痛。

橘核,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的种子。有油性。气微,味微苦。性味平苦;归肝、肾经。功可理气,散结,止痛。

苏梗,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茎。性味辛,温。归肺、脾经。功可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山海螺,为桔梗科植物羊乳的根。味甘;辛;性平。归脾;肺经。功可益气养阴;解毒凉血;排脓;散结;通乳。

葱白,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葱的假茎,功可发表通阳,解毒杀虫。

面根藤,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Wall.的全草或根。性味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可健脾;利湿;调经。

麦斛,为兰科石豆兰属植物麦斛BulbophylluminconspicuumMaxim.,以全草入药。性味甘;辛;凉;无毒。归肺;胃经。功可清热滋阴;润肺止咳。

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性味咸、甘,微寒。归肝、肾、心经。功可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

一叶萩,为大戟科植物叶底珠Securinegasuffruticosa(Pal1.)Rehd.的嫩枝叶或根。味辛;苦;性微温。归肝;肾;脾经。功可祛风活血;益肾强筋。

黄明胶,为黄明胶为牛科动物黄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的皮制成的胶。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功可滋阴润燥;养血止血;活血消肿;解毒。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方中取露水草、珍珠风子为君,露水草辛温苦降,驱经络内湿气,珍珠风子走动性强,但是又不会如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药物般有动血之虞,实验证实:露水草:珍珠风子=3:1的混合水提物浸膏外敷,用于兔膝关节骨折4w模型,可以降低ALP活性(10.28±2.72),与模型组(15.21±3.59)差异明显(P<0.05),继而降低局部非细胞坏死性钙释放。

2、方中取苏梗、娑罗子辅助露水草祛湿散寒;橘核、山海螺辅助珍珠风子走动行气散结。

3、方中取面根藤则既可以利湿,又同时有通络作用,发明人多年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外用药物中加入面根藤,可以降低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4、方中取麦斛清热滋阴、龟甲滋阴软坚,散中有补;葱白通阳,在阴有所养、阳有所化的情况下,具有行气作用,且不会耗气伤正。

5、方中取黄明胶增加药物的粘附性,通过与面根藤的配合起到促进药物吸收的药剂学作用。

6、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如:常规剂量的山海螺(15~60g)作用主要在于入肺经解毒凉血排脓,但由于过为寒凉,有凝脉之虞,因此选其小剂量(6~12g)通络散结即可;一般剂量下(6~9g)一叶萩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因此选用小剂量(1~5g)保留其补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露水草20g、珍珠风子6g、橘核15g、苏梗15g、娑罗子15g、山海螺6g、面根藤15g、麦斛15g、龟甲12g、葱白12g、黄明胶2g、一叶萩2g。

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露水草10g、珍珠风子3g、橘核12g、苏梗12g、娑罗子12g、山海螺12g、面根藤12g、麦斛12g、龟甲3g、葱白3g、黄明胶1g、一叶萩1g。

实施例1~2的制备方法是:

(1)将黄明胶粉碎过150目筛,备用;

(2)将露水草、娑罗子、珍珠风子、麦斛、橘核、苏梗、山海螺、面根藤、一叶萩、龟甲、葱白混合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8~1.40(50℃)得清膏,清膏喷雾干燥,即得干膏粉,加入步骤1中所得黄明胶细粉混匀,过60目筛,即得。

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露水草20份、珍珠风子8份、橘核15份、苏梗15份、娑罗子15份、山海螺12份、面根藤15份、麦斛15份、龟甲12份、葱白12份、黄明胶2份、一叶萩2份。

实施例4,原料药重量配比:露水草30份、珍珠风子12份、橘核20份、苏梗20份、娑罗子20份、山海螺6份、面根藤20份、麦斛20份、龟甲12份、葱白12份、黄明胶2份、一叶萩5份。

实施例3~4的中药可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将苏梗、娑罗子、葱白、橘核、山海螺、一叶萩粗粉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后混合备用,药渣备用;

(2)将面根藤、黄明胶粉碎过150目筛,成细粉备用;

(3)将露水草、珍珠风子、麦斛、龟甲和步骤1所得药渣混匀加5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8~1.40(50℃)得清膏,清膏喷雾干燥,得初料;

(4)将步骤1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3所得初料中,加入步骤2中所得面根藤、黄明胶细粉混匀,过60目筛,即得。

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有效达到预防肘关节外伤后骨化性肌炎发生率之目的,且不会影响骨折愈合进程。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病例选择:2011年7月~2014年2月诊断为肘关节骨折合并脱位后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85例,其中男性病患为60例,女性病患为25例,年龄在13~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05岁,排除心肝脾肺脏功能不全、或伴有精神病等不能配合者的病患。

1.1.2分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A组28例和B组30例。三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入组患者骨折伴脱位,手术切开复位后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长臂管型石膏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术后4周开始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使用舒筋活血散(当归5钱,赤芍3钱,乳香3钱,没药(去油)3钱,西红花2钱,血竭2钱,木瓜5钱,川续断4钱,田三七5钱)醋调后患处局部调敷。A组以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得药粉醋调后患处局部调敷。B组以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得药粉醋调后患处局部调敷。三组用药均为两日换药一次,用药周期为4周。

1.2.2观察指标: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发生情况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其中,骨折愈合情况的观察采用肘关节X线片,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评分标准。

1.2.3骨折愈合判定标准:参照第8版《外科学》中的骨折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②局部无纵向叩击痛。③局部活动无异常。④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⑤解除外固定后,肢体能承受以下要求者:上肢向前平伸持重1公斤达1分钟者;下肢(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行走3分钟者。⑥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者。

1.2.4骨化性肌炎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病种规范诊断标准:(1)有明确创伤或手术史。(2)局部肿胀疼痛,受累关节僵硬、挛缩、畸形和功能障碍。(3)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见软组织内不规则骨化影,最初呈云雾状环形钙化或棉絮样模糊阴影,以后逐渐轮廓清楚中间透亮。(4)除外骨肿瘤及软组织肿瘤。

1.2.5统计学分析: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三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对85例患术后随访,随访结果显示,三组患者骨折愈合率100%,愈合时间分别为:对照组7.6±0.7周,A组7.9±1.0周,B组7.3±1.3周,三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2.2术后6个月时肘关节功能比较:根据Mayo评分标准,对照组评分(67.1±10.2)分,A组(80.5±11.3)分,B组(78.6±12.4)分。A、B两组Mayo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6个月内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率44.44%(12/27),A组发生率17.86%(5/28),B组发生率20.00%(6/30);A、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55,P<0.05;χ2=3.92,P<0.05)。

2.4不良反应及耐受性:对照组3例出现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3/27),A组和B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前者明显高于后二者(P<0.05)。证实A、B组药物安全性比对照组高。

3.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肘关节骨折合并脱位后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4周开始应用本发明组方药物4周后,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证实本发明组方对骨折愈合时间无影响;而A、B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骨化性肌炎发生率A组、B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外用药物在肘部骨折后创伤性肌炎的预防方面拥有效果肯定、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肘部外伤后干预药物的制备方法,以预防骨化性肌炎发生。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1)将苏梗、娑罗子、葱白、橘核、山海螺、一叶萩粗粉提取挥发油,药渣备用;(2)将面根藤、黄明胶粉碎成细粉备用;(3)将露水草、珍珠风子、麦斛、龟甲和步骤1所得药渣煎煮,滤过,滤液浓缩,喷雾干燥,得初料;(4)将步骤1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3所得初料中,加入步骤2中所得细粉混匀,过60目筛,即得。临床实验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