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5071446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35412.X

申请日:

2015.08.27

公开号:

CN105029339A

公开日:

2015.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23L 1/226申请公布日:201511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L 1/226申请日:20150827|||公开

IPC分类号:

A23L1/226

主分类号:

A23L1/226

申请人:

北京味食源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刘滨; 王海丰; 王晓杰; 何强

地址:

101200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园平谷园兴谷A区兴谷西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赵青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包括植物油、黄灯笼椒辣酱、食用盐、白砂糖、味精、小米辣、精制牛油、食品用香精、鲜生姜、鲜大蒜,通过热加工工艺进行制作。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具有汤色黄亮、诱人食欲、酸辣适口、清爽解腻的特点。酸汤肥牛调味料秉承传统制作方法,将传统名肴酸汤肥牛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解决了餐饮产品方便化、标准化、工业化难题。本产品的一份就能达到并优于专业厨师费时费力烹调的风味,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快捷、营养和美味。此产品可应用于传统菜肴酸汤肥牛的烧制,也可用于餐饮面条、餐饮用粉丝汤、餐饮火锅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汤肥牛调味料,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
的原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酸汤肥牛调味料,其特征在于,其制作方法
为取配方量的原料经预处理、混合、加热,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酸汤肥牛调味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预处理包括清洗、斩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酸汤肥牛调味料,其特征在于,其制
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植物油30~40重量份,精制牛油2~6重量份,经第一炒制,再
加入鲜生姜1~2重量份,鲜大蒜1~2重量份,经第二炒制,停止加热,冷却,
制得爆香物料;
步骤2:在步骤1制得的所述爆香物料中加入黄灯笼椒辣酱11~20重量份,
小米辣2~6重量份,食品用香精9~13重量份,食用盐10~16重量份,白砂糖
7~11重量份,味精2~6重量份,混合,经第三炒制,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酸汤肥牛调味料,其特征在于,其制
作方法中所述第一炒制为升温至110~140℃,所述第一炒制的时间为0~6分
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酸汤肥牛调味料,其特征在于,其制
作方法中所述第二炒制为升温至110~120℃,所述第二炒制的时间为0~4分
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酸汤肥牛调味料,其特征在于,其制
作方法中所述第三炒制为升温至75~90℃,所述第三炒制的时间为20~40分
钟。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酸汤肥牛调味料,其特征在于,其制
作方法中步骤1或步骤2中所述冷却的温度为5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酸汤肥牛调味料在烧制酸汤肥牛、
餐饮面条、餐饮用粉丝汤、餐饮火锅中的应用。

说明书

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

背景技术

古人言,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人的饮食口味既追求本味,也需掩
饰腥膻、驱湿健脾,便有了调味料。其实,辛香料对人的口舌感官和精神的
刺激作用,以往注意并不多,辛香料又有一定提神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
调味料就带有更深的文化韵味。

酸汤肥牛,是很多川菜馆的常见汉族名菜,属于川菜。肥牛的品质自然是
第一要素,但入乡随俗以后,酸汤肥牛至关重要的是汤的调味,要酸辣得恰
到好处。在传统制作方法中,需要十多种原料进行制作,需要对原料分别加
工,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爆、炒、去渣、调味等多个操作步骤,制作方法复
杂,风味变化大。

随着消费者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消费者群体年轻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消费者越来越喜欢使用功能多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风味多样的调味品。
传统制作酸汤肥牛菜肴,对于消费者的烹饪技法有一定要求,在烹饪时间上
耗时较长,同时由于同类调味品质量等级不同,风味也会有不同的差异,这
就会造成不同消费者制作出来的酸汤肥牛菜肴很难标准化。同时中国有着很
多传统的美食,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被人们所淡忘,因此,提供一种适
用于工业化生产、风味独特的调味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
味料具有汤色黄亮、诱人食欲、酸辣适口、清爽解腻的特点。解决了餐饮产
品方便化、标准化、工业化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由如
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的制作
方法为取配方量的原料经预处理、混合、加热,即得。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的制作
方法中所述预处理包括清洗、斩泥。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的制作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取植物油30~40重量份,精制牛油2~6重量份,经第一炒制,再
加入鲜生姜1~2重量份,鲜大蒜1~2重量份,经第二炒制,停止加热,冷却,
制得爆香物料;

步骤2:在步骤1制得的所述爆香物料中加入黄灯笼椒辣酱11~20重量份,
小米辣2~6重量份,食品用香精9~13重量份,食用盐10~16重量份,白砂糖
7~11重量份,味精2~6重量份,混合,经第三炒制,冷却。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的制作
方法中所述第一炒制为升温至110~140℃,所述第一炒制的时间为0~6分钟。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的制作
方法中所述第二炒制为升温至110~120℃,所述第二炒制的时间为0~4分钟。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的制作
方法中所述第三炒制为升温至75~90℃,所述第三炒制的时间为20~40分钟。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的制作
方法中步骤1或步骤2中所述冷却的温度为50~60℃。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的制作方法为:

原料预处理:鲜生姜、鲜大蒜分别洗净,用斩拌机斩成细泥备用,黄灯
笼椒辣酱和小米辣,用斩拌机分别斩成细泥备用。

加工工艺:

植物油30~40重量份,精制牛油2~6重量份投入夹层锅中,边搅拌边升
温至110~140℃,保温0~6分钟,缓慢加入斩成细丁的鲜生姜1~2重量份,
鲜大蒜1~2重量份,升温至110~120℃,保温0~4分钟,立即停止加热,开启
冷却水冷却至50~60℃,取出投入带蒸汽加热层反应釜中。

反应釜中按先液后固的顺序投入斩好的黄灯笼椒辣酱11~20重量份,小
米辣2~6重量份,食品用香精9~13重量份,食用盐10~16重量份,白砂糖7~11
重量份,味精2~6重量份,边搅拌边升温至75~90℃,保温20~40分钟,立即
冷却至50~60℃,通过乳化泵放料包装即可。

分析传统酸汤肥牛汤料制法,了解原材料的范围及其在产品中的作用,
并结合一定量实验,本发明确定产品中相关原材料的大致用量。植物油对风
味的影响不大,用量为30~40重量份。食用盐、味精和白砂糖按正常食用的
添加比例使用就可以(考虑其它物料的含盐量对总含盐量的影响),食用盐用
量为10~16重量份、白砂糖用量为7~11重量份、味精用量为2~6重量份、鲜
生姜和鲜大蒜的比例和油炸温度对产品的香气会有一定影响,鲜生姜用量为
1~2重量份、鲜大蒜用量为1~2重量份,油炸温度控制在110℃~120℃,精制
牛油的用量直接影响成品的牛油味,精制牛油用量为2~6重量份,食品用香
精的用量影响产品的底味和酸味,食品用香精用量为9~13重量份,黄灯笼椒
辣酱和小米辣的用量对产品风味的影响最大。黄灯笼椒辣酱用量为11~20重
量份,小米辣用量为2~6重量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及其制作方法,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制
作方法及原料重量份配比为:植物油30~40重量份、黄灯笼椒辣酱11~20重
量份、食用盐10~16重量份、白砂糖7~11重量份、味精2~6重量份、小米辣
2~6重量份、精制牛油2~6重量份、食品用香精9~13重量份、鲜生姜1~2重
量份、鲜大蒜1~2重量份,通过热加工工艺进行制作。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
牛调味料具有汤色黄亮、诱人食欲、酸辣适口、清爽解腻的特点。酸汤肥牛
调味料秉承传统制作方法,将传统名肴酸汤肥牛实现现代工业化、标准化生
产,解决了餐饮产品方便化、标准化、工业化难题。本产品的一份就能达到
并优于专业厨师费时费力烹调的风味,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快捷、
营养和美味。此产品可应用于传统菜肴酸汤肥牛的烧制,也可用于餐饮面条、
餐饮用粉丝汤、餐饮火锅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
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
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
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
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
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中所用原料均可在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筛选试验

分析传统酸汤肥牛汤料制法,我们确定原材料的范围及其在产品中的作
用,初步设计一个基础配方,根据基础配方进行单因素试验,以感观评价的
分数为依据,以确定各组份的用量范围及最佳用量。

基础配方:植物油38重量份,牛油3重量份,加热至130℃,保温2分
钟,加入鲜生姜2重量份,鲜大蒜1重量份,加热至115℃,保温2分钟,冷
却至50℃。加入食用盐12重量份,黄灯笼椒辣酱15重量份,白砂糖7重量
份,味精5重量份,小米辣5重量份,食品用香精12重量份,加热至85℃,
保温30分钟,冷却至55℃,过乳化泵放料包装。

感官评价:10人,根据个人喜好度评分,满分100分,90-100分非常好,
80-90分较好,70-80分一般,60-70分较差,50-60分非常差。

1、植物油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植物油重量份数为25,30,35,40,45,50。

表1筛选试验1


2、生姜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生姜重量份数为0,1,2,3,4。

表2筛选试验2


3、大蒜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大蒜重量份数为0,1,2,3,4。

表3筛选试验3


4、第一炒制温度范围选择:

基础配方中原料组份不变,油温在100℃,110℃,120℃,130℃,140℃,
150℃,保温2分钟后,加入鲜生姜和鲜大蒜,油升温至115℃,保温2分钟,
立即冷却至50℃。

表4筛选试验4



5、第一炒制的时间范围选择

基础配方中原料组份不变,油温在130℃时保温炒制0分钟、2分钟、4
分钟、6分钟、8分钟后,再加入生姜和大蒜炒制。

表5筛选试验5


6、第二炒制温度范围选择:

基础配方中原料组份不变,第二炒制温度在100℃,110℃,115℃,120℃,
125℃,130℃时保温2分钟,停止加热,并立即冷却至50℃。

表6筛选试验6


7、第二炒制的时间范围选择

基础配方中原料组份不变,第二炒制油温在115℃时保温炒制0分钟、1
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后立即降温至50℃。

表7筛选试验7


8、精制牛油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精制牛油重量份数为0,2,4,6,8。

表8筛选试验8


9、食用盐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食用盐重量份数为8,10,12,14,16,18。

表9筛选试验9


10、白砂糖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白砂糖重量份数为5,7,9,11,13,15。

表10筛选试验10


11、味精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味精重量份数为0,2,4,6,8,10

表11筛选试验11



12、小米辣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小米辣重量份数为0,2,4,6,8,10。

表12筛选试验12


13、黄灯笼椒辣酱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黄灯笼椒辣酱重量份数为8,11,14,17,20,
23。

表13筛选试验13


14、食品用香精用量选择:

基础配方中其它组份不变,食品用香精重量份数为7,9,11,13,15,
17。

表14筛选试验14


15、确定第三炒制的温度及时间。

表15筛选试验15



16、通过单因素试验,我们得出精制牛油、黄灯笼椒辣酱、小米辣、食品用
香精对产品的影响较大,设计四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筛选,结果见表16。

表16筛选试验16


实施例2

植物油40重量份,精炼牛油2重量份,升温至110℃,保温6分钟,缓
慢加入鲜生姜2重量份,鲜大蒜2重量份,升温至120℃,保温0分钟,停止
加热并冷却至50℃。取出后投入反应釜中,再投入黄灯笼椒辣酱20重量份,
小米辣2重量份,食用盐10重量份,味精2重量份,白砂糖7重量份,食品
用香精13重量份,边搅拌边升温至75℃,保温40分钟,立即冷却至60℃,
通过乳化泵放料包装。

实施例3

植物油39重量份,精炼牛油5重量份,升温至140℃,保温0分钟,缓
慢加入鲜生姜1重量份,鲜大蒜1重量份,升温至110℃,保温4分钟,停止
加热并冷却至50℃。取出后投入反应釜中,再投入黄灯笼椒辣酱17重量份,
小米辣3重量份,食用盐11重量份,味精3重量份,白砂糖10重量份,食
品用香精10重量份,边搅拌边升温至85℃,保温30分钟,立即冷却至50℃,
通过乳化泵放料包装。得到汤色黄亮、酸味柔和、口感协调的酸汤肥牛调味
料产品。

实施例4

植物油37重量份,精炼牛油4重量份,升温至130℃,保温3分钟,缓
慢加入鲜生姜2重量份,鲜大蒜1重量份,升温至115℃,保温2分钟,停止
加热并冷却至60℃。取出后投入反应釜中,再投入黄灯笼椒辣酱14重量份,
小米辣4重量份,食用盐14重量份,味精4重量份,白砂糖9重量份,食品
用香精11重量份,边搅拌边升温至85℃,保温30分钟,立即冷却至55℃,
通过乳化泵放料包装。得到汤色黄亮、酸辣适口、风味较浓厚的酸汤肥牛调
味料产品。

实施例5

植物油37重量份,精炼牛油3重量份,升温至120℃,保温3分钟,缓
慢加入鲜生姜2重量份,鲜大蒜2重量份,升温至115℃,保温2分钟,停止
加热并冷却至55℃。取出后投入反应釜中,再投入黄灯笼椒辣酱11重量份,
小米辣5重量份,食用盐15重量份,味精5重量份,白砂糖8重量份,食品
用香精12重量份,边搅拌边升温至90℃,保温20分钟,立即冷却至60℃,
通过乳化泵放料包装。得到汤色黄亮、酸辣适口、脂香较突出的酸汤肥牛调
味料产品。

实施例6

植物油30重量份,精炼牛油6重量份,升温至120℃,保温0分钟,缓
慢加入鲜生姜2重量份,鲜大蒜2重量份,升温至120℃,保温0分钟,,停
止加热并冷却至50℃。取出后投入反应釜中,再投入黄灯笼椒辣酱12重量份,
小米辣6重量份,食用盐16重量份,味精6重量份,白砂糖11重量份,食
品用香精9重量份,边搅拌边升温至85℃,保温30分钟,立即冷却至60℃,
通过乳化泵放料包装。按此比例制作的产品,咸鲜味太重,酸辣强烈,色泽
深,口感太浓,刺激感太强。

实施例7应用试验

应用实验配料:酸汤肥牛调味料45重量份,肥牛片400重量份,水300
重量份,金针菇100重量份,绿豆芽100重量份,青辣椒10重量份,红辣椒
10重量份。

应用实验加方法:1、锅里加入清水,先将金针菇焯水30秒,立刻捞起
过凉水备用。剩余的水将绿豆芽也焯水,变的透明立刻捞起过凉水,焯好的
金针菇和绿豆芽挤干水,放入汤盆中。

2、肥牛卷软化后,加入适量盐、白胡椒粉和料酒腌10分钟。锅洗净再
放入清水烧开后,放入肥牛卷,倒入料酒,汆烫至肥牛变色,捞出控干水放
入金针菇和绿豆芽上。

3、锅中加开水300重量份,烧开,加入酸汤肥牛调味料,烧开关火,将
汤汁倒入肥牛卷上,撒上青红尖椒圈即可。

实施例8对比试验

传统酸汤肥牛菜肴制作

食材准备

肥牛400克、银芽100克、金针菇100克金黄冠辣椒酱半瓶、野山椒末20克、
青红尖椒圈20克、香芹段、香菜各15克、姜米、蒜米、精盐、花雕酒、胡
椒粉、鱼露、大红浙醋、味精、鲜汤、化鸡油各适量。

制作步骤

1、锅里加入清水,先将金针菇焯水30秒,立刻捞起过凉水备用。剩余
的水将绿豆芽也焯水,变的透明立刻捞起过凉水,焯好的金针菇和绿豆芽挤
干水,放入汤盆中。

2、肥牛卷软化后,加入适量盐、白胡椒粉和料酒腌10分钟。锅洗净再
放入清水烧开后,放入肥牛卷,倒入料酒,汆烫至肥牛变色,捞出控干水放
入金针菇和绿豆芽上。

3、净锅上火,放入鸡油烧热,投入姜蒜米爆香,接着下入金黄冠辣椒酱
和野山椒末稍炒,烹入花雕酒,掺入鲜汤,同时下入香芹段和香菜稍煮。

4、然后打去所有料渣不用,再调入精盐、胡椒粉、鱼露、味精和大红浙
醋,倒入氽熟的肥牛片,便可连汤带汁倒入装有银芽的玻璃盘中,最后撒入
新鲜的小青红尖椒圈即成。

感官评价

感官评定由31人小组进行,分色泽、外观状态、香气和滋味四个方面分
别对实施例2至实施例6制得酸汤肥牛调味料的应用样品和通过传统技法手
工制作的酸汤肥牛菜肴进行对比、评分,总分为100分,其中:

色泽满分为15分。正常14--15分,较正常12--13.9分,可以9.7--11.9分,
尚可7.5--9.6分,一般6--7.4分,稍差3--5.9分,差1--2.9分,很差0分。

外观状态满分为15分。正常14--15分,较正常12--13.9分,可以9.7--11.9
分,尚可7.5--9.6分,一般6--7.4分,稍差3--5.9分,差1--2.9分,很差0分。

香气满分为30分。无杂气、香气浓郁、纯正(或愉悦)29.3--30分;无杂气、
香气较浓郁、纯正(或愉悦)27--29.2分;无杂气、感觉可以24--26.9分;尚可21--23.9
分;及格18--20.9分;不及格18分以下。

滋味满分为40分。纯正、爽口39.1--40分,较纯正、适口36--39分,可以32--35.9
分,尚可28--31.9分,及格24--27.9分,不及格24分以下。

对上述5个实例中的标准化制作试样与手工制作标样进行感官评价,见表
17~表22。31人平均评价结果汇总见表23:

表17实施例2产品感官评价结果(31人评价结果)



表18实施例3产品感官评价结果(31人评价结果)



表19实施例4产品感官评价结果(31人评价结果)



表20实施例5产品感官评价结果(31人评价结果)



表21实施例6产品感官评价结果(31人评价结果)



表22实施例8产品感官评价结果(31人评价结果)



表23实施例产品感官评价对比结果(31人平均值)


实施例9品质检测

一、产品执行标准号:Q/PGWSQ0003-2013

二、品质检测

表24实施例2检测结果



表25实施例3检测结果



表26实施例4检测结果



表27实施例5检测结果



表28实施例6检测结果



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GB2760的规定。

综合上述检测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符合《食品安全
企业标准风味酱》Q/PGWSQ0003-2013的规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
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酸汤肥牛调味料。包括植物油、黄灯笼椒辣酱、食用盐、白砂糖、味精、小米辣、精制牛油、食品用香精、鲜生姜、鲜大蒜,通过热加工工艺进行制作。本发明提供的酸汤肥牛调味料具有汤色黄亮、诱人食欲、酸辣适口、清爽解腻的特点。酸汤肥牛调味料秉承传统制作方法,将传统名肴酸汤肥牛实现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解决了餐饮产品方便化、标准化、工业化难题。本产品的一份就能达到并优于专业厨师费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