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桩基检测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建筑及地基基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桩基加载检
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采用桩基的工程越来越多,随着桩基的
广泛使用,因地基、桩身质量等原因引起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
生。为了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桩基
检测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
桩基竖向抗压、抗拔静载检测方法有:堆载法、普通锚桩法、深
井原位测试法、自锚法、自平衡法和抱箍法。各种检测方法均有各自
的优点,但也各自均存在不足。
如传统的堆载法需静载配重体大量重、配重平台和支架大而笨重
以至运输、安装、拆除工作量巨大,检测人员劳动强度大,检测时间
长、费用高且受限于场地的自然条件而无法随意进行检测。普通的锚
桩法必须在待检测工程桩周围再挖二到四根锚桩,很大幅度的增加了
工程检测费用。深井原位检测法只能检测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桩径、
桩混凝土强度和桩身质量情况进行理论推算,无法直观检测到桩的竖
向抗压承载力,也不能用于桩的抗拔检测。而抱箍法只能用于管桩的
抗拔检测,且在管桩外侧施加正压力,使抱箍与管桩壁产生摩擦力的
抱箍与加压设备加工困难,同时易因局部受压过大而使桩头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原理简单、加载时外
部环境条件简单、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高效低成本的桩基自反力
平衡检测方法。
自反力平衡测桩法是一种基于在桩基内部寻求加载反力的间接
的静载荷试验方法。近年来,随着基桩承载力检测用的自反力平衡荷
载箱的广泛应用,大量工地使用自反力平衡荷载箱检测代替原堆载检
测。当传统静载试验方法遇到“难桩”时,自反力法将间接地试验进
行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检测步骤为:
A)准备阶段:
根据检测桩基的具体情况,以及实验目的的具体要求,确定加载
位置、加载方案、位移测量结构、后补浆补强工艺、端庄处理、传感
器埋设方案等。
B)加载检测阶段:
对桩基进行分段逐级加载荷载箱,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方可
加载下一级荷载,直到预定检测最大荷载值,利用BOTDR分布式光
纤检测技术对钻孔灌注桩的桩身轴力、侧摩阻力、端承力以及桩身的
浇注质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小波分析对BOTDR检测数据频谱进行处
理,通过小波变换把原始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并将其准确记录。根
据记录数据通过ANSYS仿真分析,建立基于应变模态的缺陷分析数
学模型,进行空间中的缺陷定位和程度判定。
C)卸载阶段:
待加载到最大值时保压一段时间开始分级卸载到零,后又对荷载
箱进行补载到桩基承载力特征值,保证基桩一直处于稳定承压状态。
所述的新型桩基检测方法中加载检测检测阶段,其特征在于:采
用BOTDR分布式光纤检测技术对钻孔灌注桩的浇注质量进行检测,
是通过从桩端开始到桩顶“定点粘结”方式,将传感光纤固定在主筋
上,实现应变的分布式测量,检测范围覆盖整个桩身。
所述的新型桩基检测方法中加载检测检测阶段,其特征在于:采
用小波分析对BOTDR检测数据频谱进行处理,是通过小波变换把原
始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并设定合理的阈值,对小波分解中的高频系
数用阈值处理,最后根据小波分解的底层低频系数和各层高频系数进
行一维小波重构,该方法除噪后曲线清晰,高频信号得到了有效抑制,
除噪效果明显,提高检测精度。
所述的新型桩基检测方法中加载检测检测阶段,其特征在于:记
录检测数据后通过建立ANSYS仿真分析,建立了基于应变模态的缺
陷分析数学模型,采用模态分析和混凝土自身收缩两种方式使桩基内
部形成应变场,提取实体模型截面上的应变分布状态,并运用缺陷位
置指标法和缺陷程度指标法,进行空间中的缺陷定位和程度判定,无
需检测人员携带仪器进行实地检测分析,同时有效减少检测盲区的出
现。
所述的新型桩基检测方法中加载检测检测阶段,其特征在于:采
用嵌入式加载模式,压力单元的缸体(外壁)完全嵌入一部分桩体,
且荷载箱加载过程中,以断桩分型面为界,缸体整体随一部分桩体同
步位移,活塞整体随另一部分状体同步位移。
所述的新型桩基检测方法中加载检测检测阶段,其特征在于:多
种原理的荷载箱压力单元,包括传统的千斤顶和CLED囊式压力单元
等,采用相应的正确的综合技术,都可以采用嵌入式加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荷载箱采用中低压加载,工作压力一般在20MPa左右即可满足
试验吨位,可以有效保证桩体完整性,提高试验的成功率及其工程桩
的使用安全性。采用BOTDR分布式光纤检测技术,解决了传统透射
波检测在长距离检测时必须事先埋设测管将导致检测费用的增加和
检测周期的延长的问题,同时避免了透射波检测过程中桩身中存在部
分检测不到的“盲区”,弹性波无法覆盖全部桩身的问题。小波分析
对BOTDR检测数据频谱进行处理,提高了整体检测的精度,通过建
立了基于应变模态的缺陷分析数学模型,对空间中的缺陷进行定位和
缺陷程度做出判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桩基嵌入式加载模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桩基检测装置图。
其中1-基准梁;2-测量仪;3-光纤传感器;4-顶位移杆;5-上位
移杆;6-下位移杆;7-液压站;8-荷载箱;9-唯一段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
明。
A)加载准备:以预估计极限值的50%为试验加载极限值,分为
10级加载,每一级为加载极限值的十分之一。
B)加载检测:采用加载分级进行,逐级等量加载,其中第一级
取分级荷载的2倍。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
一级荷载。相对稳定的标准是:每一小时内的桩顶位移量不超过
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每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由三次
或三次以上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当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
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稳
定标准时,停止加载。
加载数据记录,每级加载后再第1h内内观察第5、15、30、45、
60min的位移值,以后每隔30min观察一次,以判断稳定状态。同时
电脑监控系统自动同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记录。
C)卸载:卸载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
逐级等量卸载。对卸载数据的记录时,每级荷载维持1h,卸载后隔
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载
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读一次,同时电脑监控系统同
步分析记录残余位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