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贴附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051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60512 A (21)申请号 201210343499.7 (22)申请日 2012.09.17 B32B 37/12(2006.01) (71)申请人 鸿富锦精密工业 (深圳) 有限公司 地址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油 松第十工业区东环二路 2 号 申请人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兆勇 郭俊秀 (54) 发明名称 贴附装置 (57) 摘要 一种贴附装置, 其包括本体及安装于本体上 的支撑架。本体上形成有承载物件并定位物件的 第一承载件, 该贴附装置还。
2、包括安装于支撑架上 的抵压组件、 安装于本体内并可相对于本体移动 的第二承载件及安装于本体内的驱动组件。第二 承载件承载贴附件。第一承载件开设有供所述贴 附件外露出本体的第一开口, 第一承载件具有围 成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抵压组件抵压物件于第 一承载件上。承载于第二承载件上的贴附件位于 第一开口内, 侧壁限制贴附件在平行于第二承载 件的方向上移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 向靠近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 使得贴附件外露 出所述第一开口与物件接触并贴附于物件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
3、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60512 A CN 103660512 A 1/2 页 2 1. 一种贴附装置, 其包括本体及安装于本体上的支撑架, 其特征在于 : 本体上形成有 承载物件并定位物件的第一承载件, 该贴附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架上的抵压组件、 安装 于本体内并可相对于本体移动的第二承载件及安装于本体内的驱动组件, 第二承载件承载 贴附件 ; 该第一承载件开设有供所述贴附件外露出本体的第一开口, 该第一承载件具有围 成所述第一开口的侧壁 ; 该抵压组件抵压物件于第一承载件上 ; 承载于第二承载件上的贴 附件位于第一开口内, 所述侧壁限制贴附。
4、件在平行于第二承载件的方向上移动 ; 该驱动组 件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向靠近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 使得贴附件外露出所述第一开口与 物件接触并贴附于物件上。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贴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抵压组件包括驱动部件及压合板, 该 压合板可移动地固定于支撑架上 ; 该驱动部件的固定端固定于支撑架上, 驱动部件的自由 端与压合板固定连接 ; 该驱动部件的自由端驱动压合板相对于支撑架向靠近本体的方向移 动, 使得压合板抵压于物件上。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贴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抵压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杆及第二导 杆, 驱动部件的自由端与压合板的中部固定连接, 该第一导杆。
5、的中部及第二导杆的中部分 别贯穿压合板的两端, 第一导杆的两端及第二导杆的两端均固定于支撑架上, 该驱动部件 的自由端是为驱动压合板相对于第一导杆及第二导杆向靠近本体的方向移动。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贴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压合板包括基板、 加强板及接触板, 该第一导杆的中部及第二导杆的中部分别贯穿基板的两端, 基板具有第一侧面及与第一侧 面相背的第二侧面, 第一侧面远离本体, 第二侧面靠近本体 ; 基板之第一侧面的中部与驱动 部件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 加强板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基板之第二侧面的中部, 加强板的自 由端自加强板的固定端延伸而出 ; 接触板固定于加强板的自由端, 接触。
6、板与物件接触并抵 压物件于第一承载件上, 该加强板的强度大于接触板的强度。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贴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加强板为铝板, 该接触板为塑料板。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贴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贴附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本体内的固 定座, 该第二承载件可移动地固定于固定座上 ; 该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固定于固定座, 该驱动 组件的自由端与第二承载件固定连接 ; 该驱动组件的自由端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相对于固 定座向靠近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贴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固定座包括底板及凸设于底板上的 四个第三导杆, 该底板固定于本体内, 该驱。
7、动组件的固定端固定于底板上, 该第二承载件开 设有四个第一通孔, 四个第三导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分别贯穿四个第一通孔, 该驱动组件的 自由端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相对于该四个第三导杆移动。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贴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承载件凸设有第一阻挡部及第 二阻挡部, 该本体上凸设有第三阻挡部, 该第一阻挡部、 第二阻挡部及第三阻挡部分别从三 个不同的方向限制物件移动并共同对物件进行定位。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贴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阻挡部、 第二阻挡部及第三阻挡 部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向限制物件在平行于本体的方向上移动, 该抵压组件限制物件在垂 直于本体的方向上。
8、移动。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贴附装置, 其特征在于 : 该本体还开设有第二开口, 该贴附装 置还包括真空发生器, 该第二承载件上承载贴附件的承载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该第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0512 A 2 2/2 页 3 承载件与驱动组件连接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吸气孔, 该真空发生器的吸管穿过第二开口 后进入本体内并与至少一个吸气孔连接, 该真空发生器用于产生负压以将外部空气依次吸 入多个通气孔、 至少一个吸气孔及吸管, 并产生吸附力将贴附件吸附于第二承载件上, 以限 制贴附件在垂直于第二承载件的方向上移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0512 A 。
9、3 1/4 页 4 贴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贴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最初的工业生产中, 通常是采用人工的方式将贴附物贴附于目标对象上, 贴附物 的贴附表面具有粘胶, 因此在人工施加的外力作用下, 贴附物可牢固地贴合于目标对象上。 然而, 采用人工方式来完成上述贴附作业, 其作业效率很低, 不满足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 ; 并且采用人工方式将贴附物贴附于目标对象上, 也可能弄脏贴附物的粘胶面甚至由于操作 不当而损坏贴附物。 0003 后来, 逐渐出现了自动化贴附装置, 然而, 在使用自动化贴附装置将贴附物贴附于 目标对象上时, 由于承载目标对象的机台上没有设置定位装置, 。
10、导致贴合精度不高。 或者承 载贴附物的贴附设备上只是将贴附物吸附于其上, 而没有设置定位装置, 导致贴合精度不 高。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贴合精度较高的贴附装置。 0005 一种贴附装置, 其包括本体及安装于本体上的支撑架。本体上形成有承载物件并 定位物件的第一承载件, 该贴附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架上的抵压组件、 安装于本体内并 可相对于本体移动的第二承载件及安装于本体内的驱动组件。第二承载件承载贴附件。第 一承载件开设有供所述贴附件外露出本体的第一开口, 第一承载件具有围成所述第一开口 的侧壁。抵压组件抵压物件于第一承载件上。承载于第二承载件上的贴附件位于第一开 口内。
11、, 侧壁限制贴附件在平行于第二承载件的方向上移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承载件 向靠近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 使得贴附件外露出所述第一开口与物件接触并贴附于物件 上。 0006 上述贴附装置由于第一承载件承载物件并定位物件, 第一承载件本身就可限制物 件在平行于第一承载件的方向上移动 ; 同时抵压组件抵压物件于第一承载件上, 进一步地 限制了物件向垂直于第一承载件的方向移动。又由于第二承载件可承载贴附件, 且贴附件 位于第一承载件的第一开口内, 同时围成第一开口的侧壁限制贴附件在平行于第二承载件 的方向上移动, 也即实现了对贴附件的定位。因此将贴附件贴附于物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 中的自动化贴附设备。
12、的贴合精度要高。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贴附装置之第一状态的立体图, 该贴附装置包括第二承 载件及真空发生器。 0008 图 2 为图 1 所示贴附装置的分解图。 0009 图 3 为图 1 所示贴附装置之第二状态的立体图。 说 明 书 CN 103660512 A 4 2/4 页 5 0010 图 4 为图 1 所示第二承载件的立体图。 0011 图 5 为图 1 所示第二承载件与真空发生器相连接的立体图。 001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贴附装置100 本体10 第二开口120 底座12 盖体14 支撑架20 第一承载件30 第一开口31 第一阻挡部32 第二阻挡部34。
13、 第三阻挡部36 侧壁38 抵压组件40 驱动部件42 固定端420 自由端422 压合板44 基板440 加强板442 接触板444 第一导杆46 第二导杆48 第一侧面450 第二侧面452 物件200 贴附件300 电控模组400 固定座50 底板52 第三导杆54 驱动组件60 固定端62 自由端64 第二承载件80 第一通孔82 通气孔87 吸气孔89 真空发生器500 吸管5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请参阅图 1 及图 2, 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贴附装置 100 包括本体 10 及支撑架 20, 支 撑架 20 安装于本体 10 上。
14、。本体 10 上形成有第一承载件 30, 第一承载件 30 承载并定位物 件 200。第一承载件 30 开设有第一开口 31, 第一承载件 30 具有围成所述第一开口 31 的侧 壁 38。本体 10 包括底座 12 及与底座 12 相盖合的盖体 14, 支撑架 20 安装于盖体 14 上, 第 说 明 书 CN 103660512 A 5 3/4 页 6 一承载件 30 形成于盖体 14 上。 0014 贴附装置 100 还包括抵压组件 40、 固定座 50、 驱动组件 60 及第二承载件 80。抵压 组件 40 安装于支撑架 20 上, 抵压组件 40 的作用是将物件 200 抵压于第一承。
15、载件 30 上, 以 限制物件 200 在垂直于本体 10 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 3 所示。 0015 固定座 50、 驱动组件 60 及第二承载件 80 均位于本体 10 的内部。固定座 50 包括 底板 52, 底板 52 固定于底座 12 内。驱动组件 60 的固定端 62 固定于底板 52 上, 驱动组件 60 的自由端 64 与第二承载件 80 固定连接。第二承载件 80 承载贴附件 300, 承载于第二承 载件 80 上的贴附件 300 位于第一开口 31 内, 侧壁 38 限制贴附件 300 在平行于第二承载件 80 的方向移动。驱动组件 60 可驱动第二承载件 80 向靠近第一。
16、承载件 30 的方向移动, 使得 贴附件 300 外露出第一开口 31 与物件 200 接触并贴附于物件 200 上。在本实施方式中, 物 件 200 为碟片盖, 贴附件 300 为防尘垫圈, 驱动组件 60 为汽缸。 0016 具体地, 第一承载件 30 凸设有第一阻挡部 32 及第二阻挡部 34, 本体 10 的盖体 14 上凸设有第三阻挡部 36。当物件 200 放置于第一承载件 30 上时, 第一阻挡部 32、 第二阻挡 部 34 及第三阻挡部 36 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方向限制物件 200 在平行于本体 10 的方向上移 动并共同对物件 200 进行定位。第一承载件 30 包括第三阻挡部。
17、 36, 因此第一承载件 30 可 承载物件 200 并对物件 200 进行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 物件 200 以碟片盖为例进行说明。 0017 抵压组件 40 包括驱动部件 42 及压合板 44, 压合板 44 可移动地固定于支撑架 20 上 ; 驱动部件 42 的固定端 420 固定于支撑架 20 上, 驱动部件 42 的自由端 422 与压合板 44 固定连接。 当物件200放置于第一承载件30上时, 驱动部件42的自由端422用于驱动压合 板 44 相对于支撑架 20 向靠近本体 10 的方向移动, 使得压合板 44 抵压于物件 200 上。在 本实施方式中, 驱动部件 42 为汽缸。
18、。 0018 具体地, 抵压组件 40 还包括第一导杆 46 及第二导杆 48, 压合板 44 包括基板 440、 加强板 442 及接触板 444。第一导杆 46 的中部及第二导杆 48 的中部分别贯穿基板 440 的 两端, 第一导杆 46 的两端及第二导杆 48 的两端均固定于支撑架 20 上。基板 440 具有第一 侧面 450 及与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 452, 第一侧面 450 远离本体 10, 第二侧面 452 靠近 本体 10。基板 440 之第一侧面 450 的中部与驱动部件 42 的自由端 422 固定连接, 加强板 442 的固定端固定安装于基板 440 之第二侧面 4。
19、52 的中部, 加强板 442 的自由端自加强板 442 的固定端延伸而出 ; 接触板 444 固定于加强板 442 的自由端, 接触板 444 与物件 200 接 触并抵压物件 200 于第一承载件 30 上。 0019 加强板442的强度大于接触板444的强度, 其目的在于 : 由于接触板444直接与物 件 200 接触并且接触板 444 的强度小于加强板 442 的强度, 接触板 444 可提供一定的缓冲 力, 可有效地防止接触板 444 压伤物件 200。在本实施方式中, 加强板 442 为铝板 ; 接触板 444 为塑料板。 0020 固定座 50 还包括有四个第三导杆 54, 四个。
20、第三导杆 54 均凸设于底板 52 上。第二 承载件 80 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 82。四个第三导杆 54 远离底板 52 的一端分别贯穿四个第 一通孔 82, 使得驱动组件 60 的自由端 64 可驱动第二承载件 80 相对于四个第三导杆 54 移 动。 0021 使用时, 首先, 可使用机械臂 (图未示) 将贴附件 300 放置于第一承载件 30 上的第 一开口 31 内, 使得贴附件 300 承载于第二承载件 80 上。 说 明 书 CN 103660512 A 6 4/4 页 7 0022 其次, 机械臂 (图未示) 将物件 200 承载于第一承载件 30 上。 0023 再次, 启动驱。
21、动部件 42, 使驱动部件 42 的自由端 422 驱动基板 440 相对于第一导 杆 46 及第二导杆 48 向靠近本体 10 的方向移动, 使得接触板 444 接触物件 200 并抵压于物 件 200 上。 0024 最后, 启动驱动组件 60, 使得驱动组件 60 的自由端 64 驱动第二承载件 80 相对于 四个第三导杆 54 向靠近第一承载件 30 的方向移动, 使得贴附件 300 穿过第一承载件 30 的 第一开口 31 与物件 200 接触并贴附于物件 200 上。由于贴附件 300 远离第二承载件 80 的 表面具有粘胶, 因此贴附件 300 可牢固地贴附于物件 200 上。 。
22、0025 其中, 驱动部件 42 及驱动组件 60 的控制由安装于本体 10 内部的电控模组 400 控 制。 0026 本体 10 还开设有第二开口 120, 请一并参阅图 4 及图 5, 贴附装置 100 还包括真空 发生器 500, 第二承载件 80 上承载贴附件 300 的承载表面开设有多个通气孔 87, 第二承载 件 80 与驱动组件 60 的自由端 64 固定连接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吸气孔 89。真空发生器 500 的吸管 502 穿过第二开口 120 后进入本体 10 内并与至少一个吸气孔 89 连接, 真空发 生器 500 用于产生负压以将外部空气依次吸入多个通气孔 87、 至。
23、少一个吸气孔 89 及吸管 502, 并产生吸附力将贴附件 300 吸附于第二承载件 80 上, 可以限制贴附件 300 在垂直于第 二承载件 80 的方向上移动。 0027 贴附装置 100 由于第一承载件 30 可承载物件 200 并定位物件 200, 第一承载件 30 可限制物件 200 在平行于第一承载件 30 的方向上移动 ; 同时抵压组件 40 抵压物件 200 于 第一承载件 30 上, 进一步地限制了物件 200 向垂直于第一承载件 30 的方向上移动。又由 于贴附件 300 位于第一开口 31 内, 并且围成第一开口 31 的侧壁 38 限制了贴附件 300 在平 行于第二承。
24、载件 80 的方向上移动, 而且真空发生器 500 可提供吸附力将贴附件 300 吸附于 第二承载件 80 上, 进一步地限制了贴附件 300 向垂直于第二承载件 80 的方向上移动。因 此, 贴附装置 100 将贴附件 300 贴附于物件 200 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贴附设备的 贴合精度要高。 0028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 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 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 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 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660512 A 7 1/5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0512 A 8 2/5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0512 A 9 3/5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0512 A 10 4/5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0512 A 11 5/5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0512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