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弯矩钢绞线穿束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绞线穿束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弯矩钢绞线穿束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在我国公路、市政等基础设施中广泛使用。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具有施工方便、受力合理、整体性好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在建高速公路的首选方案。
在连续段负弯矩施工时,往往采用手工穿束施工,即首先将钢绞线穿入一端负弯矩预留槽口,然后由连续段梁体一端穿出,再穿入连续段梁体的另一端,最后由另一端的负弯矩预留槽口穿出,直到两端钢绞线预留长度满足图纸设计要求。但是,由于连续段施工过程中,两侧梁体预留钢筋比较繁多,在进行钢绞线穿束过程中,工人需要时刻注意周围的预留钢筋,避免划伤,该过程对造成人身伤害的可能性加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加大劳动强度。
当前人工费用的不断提高,采用传统穿束将大大增加人工成本,同时将加大工人施工过程中安全危险系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弯矩钢绞线穿束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弯矩钢绞线穿束装置,包括控制杆,控制杆一端设有把手,且其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口钢筋和第二卡口钢筋,把手、第一卡口钢筋和第二卡口钢筋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控制杆,把手位于控制杆一侧,第一卡口钢筋和第二卡口钢筋位于控制杆另一侧。
优选的,控制杆为长度40-50cm,直径15-17mm的螺纹钢筋。
优选的,把手为长度14-16cm,直径15-17mm的螺纹钢筋。
优选的,第一卡口钢筋和第二卡口钢筋均为长度3-5cm,直径15-17mm的螺纹钢筋。
优选的,第一卡口钢筋和第二卡口钢筋之间的间距为2-2.5cm。
一种负弯矩钢绞线穿束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截取一根长度为60cm,直径为16mm的螺纹钢筋;
2)将截取的螺纹钢筋从其距一端15cm处折弯,形成15cm长把手和45cm长控制杆;
3)在控制杆上远离把手一侧的端部垂直焊接第一卡口钢筋,在控制杆上距离第一卡口钢筋2-2.5cm垂直焊接第二卡口钢筋,且第一卡口钢筋和第二卡口钢筋位于控制杆同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控制杆上第一卡口钢筋和第二卡口钢筋组成的卡口卡住钢绞线,尽可能避免工人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人身伤害,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危险系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负弯矩钢绞线穿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负弯矩钢绞线穿束装置,包括控制杆1,控制杆1一端设有把手2,且其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口钢筋3和第二卡口钢筋4,把手2、第一卡口钢筋3和第二卡口钢筋4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控制杆2,把手2位于控制杆1一侧,第一卡口钢筋3和第二卡口钢筋4位于控制杆1另一侧。
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控制杆1为长度40-50cm,直径15-17mm的螺纹钢筋。把手2为长度14-16cm,直径15-17mm的螺纹钢筋。第一卡口钢筋3和第二卡口钢筋4均为长度3-5cm,直径15-17mm的螺纹钢筋。第一卡口钢筋3和第二卡口钢筋4之间的间距为2-2.5cm。
一种负弯矩钢绞线穿束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截取一根长度为60cm,直径为16mm的螺纹钢筋。
2)将截取的螺纹钢筋从其距一端15cm处折弯,形成15cm长把手2和45cm长控制杆1。
3)在控制杆1上远离把手2一侧的端部垂直焊接第一卡口钢筋3,在控制杆1上距离第一卡口钢筋32-2.5cm垂直焊接第二卡口钢筋4,且第一卡口钢筋3和第二卡口钢筋4位于控制杆1同一侧。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负弯矩钢绞线穿束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工人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施工场地现成的螺纹钢筋制作,将一根长钢筋一端折弯形成把手2,另一端焊接第一卡口钢筋3和第二卡口钢筋4形成卡口穿束装置,利用卡口穿束装置上的卡口卡住钢绞线,来替代人手握住钢绞线穿束,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降低施工中人身伤害的危险系数及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