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504207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12304.6

申请日:

2015.06.10

公开号:

CN104894986A

公开日:

2015.09.0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F 5/00申请日:20150610|||公开

IPC分类号:

E01F5/00

主分类号:

E01F5/00

申请人: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五局集团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勇; 吕茂丰; 赵艳; 李忠; 胡爱珍

地址:

550003贵州省贵阳市枣山路2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代理人:

吴无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其结构为:在已浇筑好箱涵底板混凝土(1)上,按照步距要求安装底托(2)、立杆(3)、横杆(4)、剪刀撑(5)连接形成整体支架;支架两端及中部底横杆(4)上设滚轮(6);顶部横杆(4)上设分配钢管(7),在分配钢管(7)上安装内模板(8),底横杆(4)下方设油压千斤顶(9),横杆(4)上设丝杆(10),形成整体移动式箱涵内模系统。该设备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施工阶段各工况的受力要求;在下节涵洞施工时无需重新安装,支架及模板移动迅速,施工过程简单快捷,大大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已浇筑好箱涵底板混凝土(1)上,按照步距要求安装底托(2)、立杆(3)、横杆(4)、剪刀撑(5)连接形成整体支架;支架两端及中部底横杆(4)上设滚轮(6);顶部横杆(4)上设分配钢管(7),在分配钢管(7)上安装内模板(8),底横杆(4)下方设油压千斤顶(9),横杆(4)上设丝杆(10),形成整体移动式箱涵内模系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底托(2)采用直径40mm,高500mm可调底托。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其特征在于:立杆(3)、横杆(4)、剪刀撑(5)、分配钢管(7)均采用φ48*3.5mm钢管,杆件连接采用碗扣式扣件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滚轮(6)采用十寸实心橡胶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其特征在于:内模板(8)采用组合钢模,拼装在支架顶级两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其特征在于:油压千斤顶(9)采用5吨千斤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其特征在于:丝杆(10)采用直径30mm正反丝杆。

说明书

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箱型涵洞施工中采用的内模板及支架整体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铁路、公路、市政道路建设大潮中,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环境友好型理念越来越受重视。在保证结构稳定和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箱型构造物因结构形式能较大发挥材料的各性能而被普遍使用,尤其是基础处于软弱地质区域更能体现其优越性。目前箱型构造物以箱型涵洞居多,主要的施工方法为满堂支架法,但是用此法施工存在支架、模板的搭设拆卸等工序多、施工场地狭小等原因而导致的施工进度缓慢,支架、模板消耗量大,人员投入大等缺点,而采用本发明所用的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支架、模板的搭设拆卸等工序多、施工场地狭小等原因而导致的施工进度缓慢,支架、模板消耗量大,人员投入大等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在已浇筑好箱涵底板混凝土上,按照步距要求安装底托、立杆、横杆、剪刀撑连接形成整体支架;支架两端及中部底横杆上设滚轮;顶部横杆上设分配钢管,在分配钢管上安装内模板,底横杆下方设油压千斤顶,横杆上设丝杆,形成整体移动式箱涵内模系统。
底托采用直径40mm,高500mm可调底托。
立杆、横杆、剪刀撑、分配钢管均采用φ48*3.5mm钢管,杆件连接采用碗扣式扣件连接。
滚轮采用十寸实心橡胶轮。
内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拼装在支架顶级两侧。
油压千斤顶采用5吨千斤顶.
丝杆采用直径30mm正反丝杆。
在本发明的方案中,将箱涵节段施工分为底板、墙身及顶板两个部分,沉降(伸缩)缝为每节段的施工分界线,把箱涵分成n节。首先,根据最长节段长度和净空界面尺寸,在已浇筑好的箱涵底板混凝土上,搭设碗扣式钢管架作为支架,支架底部安装底托,便于调整支架高度,顶部安装通长钢管作为分配梁,便于箱涵内模板受力均匀与拼装平整;其次,把箱涵内模板拼装在支架上形成一个整体的内模板及支架体系。再次,在支架的两端及中部安装滚轮。待第1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通过油压千斤顶使支架与内模板脱模,采用人工或机械外力前后排同时推动(机械拉动)支架,支架在外力作用下由滚轮的滚动来实现移动。模板移动至下节箱涵施工位置后,使用用千斤顶快速升降整体支架至合适位置,并安装全部的底托使模板及支架稳定至设计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支架支立状态里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支架支立状态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支架行走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计算结果,已浇筑好箱涵底板混凝土1上,按照步距要求安装底托2、立杆3、横杆4、剪刀撑5形成整体支架,底托2、立杆3、横杆4、剪刀撑5采用扣件连接;支架两端及中部底横杆4上设滚轮6;顶部横杆4上设分配钢管7,根据箱涵截面尺寸在分配钢管7上安装内模板8,底横杆4下方设油压千斤顶9来调整支架及内模板标高,横杆4上设丝杆10调整侧模位置,形成整体移动式箱涵内模系统。底托2采用直径40mm,高500mm可调底托,与底板混凝土1共同作用,承受来自涵身、顶板混凝土的自重荷载、模架荷载、施工荷载以及附加荷载;立杆3、横杆4、剪刀撑5、分配钢管7均采用工地常用φ48*3.5mm钢管,杆件连接采用碗扣式扣件连接;滚轮6采用十寸实心橡胶轮,安装在底部横杆4上;内模板8采用工地常用的组合钢模,拼装在支架顶级两侧;油压千斤顶9采用5吨千斤顶,安装在底横杆下方;丝杆10采用直径30mm正反丝杆。
待第1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通过油压千斤顶9使支架与内模脱落混凝土面完成脱模,收拢两侧箱涵内模板8,并固定在支架上,采用人工或机械外力前后排同时推动整体支架,整体支架受外力作用下由实心橡胶轮8的滚动把整体支架移动至下节涵洞施工位置,箱涵内模和整体支架移动至下节箱涵施工位置后,使用油压千斤顶9快速升降整体支架至合适位置,并安装全部的底托2使箱涵内模板8及支架高度稳定至设计位置,再通过丝杆10调整侧模就位。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整体移动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系统;内模板采用小块模板先拼装成大块并形成整体化,在重复利用的过程消除模板接缝错台、漏浆和大面平整度差等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内箱模板的安装拆卸是通过整体式支架底部的手摇千斤顶和底托来控制模板及支架的升降,安装方便、快捷;内箱模板及支架脱离混凝土面是由手摇千斤顶和底托上下调整来控制,支架及模板移动至下节涵身位置是通过支架底部安装的滚轮的滚动来实现,下节涵身施工时无需大量人力来安拆模板及支架,并且整体模板能有效防止模板拼装的质量通病反复出现,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也得以保证;模板及支架使用的材料在工地上比较常见且通用性比较强,无需专门加工或购买;相比较传统的满堂支架法施工,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投入,节约时间。并且模板可重复利用,生产速度明显提升,操作简单、方便,质量可把控性强。

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移动式箱型涵洞内模设备,其结构为:在已浇筑好箱涵底板混凝土(1)上,按照步距要求安装底托(2)、立杆(3)、横杆(4)、剪刀撑(5)连接形成整体支架;支架两端及中部底横杆(4)上设滚轮(6);顶部横杆(4)上设分配钢管(7),在分配钢管(7)上安装内模板(8),底横杆(4)下方设油压千斤顶(9),横杆(4)上设丝杆(10),形成整体移动式箱涵内模系统。该设备结构安全可靠满足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