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炭化湿性或干性含炭纤维废渣的炭化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炭化湿性或干性含炭纤维废渣的炭化窑.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5063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1.23 CN 102250632 A *CN102250632A* (21)申请号 201110154004.1 (22)申请日 2011.05.26 C10B 53/02(2006.01) C10B 1/00(2006.01) (71)申请人 王顺秦 地址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待王镇郭 张弓村 108 号 申请人 桑金全 (72)发明人 王顺秦 桑金全 (54) 发明名称 用于炭化湿性或干性含炭纤维废渣的炭化窑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炭化湿性含炭纤维废渣 的炭化窑, 包括窑壁(1)和由。
2、窑壁(1)围成的窑体 (4), 该窑体 (4) 的窑壁 (1) 镶嵌在地土本体 (2) 内, 该窑体 (4) 的上部露天, 该窑体 (4) 的窑底是 由若干窑底耐火砖 (5) 单层并排铺成, 所述若干 窑底耐火砖 (5) 底面是由若干支撑耐火砖 (6) 支 撑, 所述窑壁 (1) 外侧有一风道 (7) 连接地面上 空和窑底下侧若干支撑耐火砖 (6) 之间通道, 所 述风道 (7) 的地面出口处连接一个引风机 ; 该炭 化窑的气流设计是下抽式, 且气流流动在底部均 匀排布, 因此炭化效果好, 能够将湿性含炭纤维废 渣, 直接进行炭化, 减少了炭化前的干燥过程, 降 低了炭化的能源消耗, 炭化效果。
3、更优。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CN 102250634 A1/1 页 2 1. 一种用于炭化湿性或干性含炭纤维废渣的炭化窑, 包括窑壁 (1) 和由窑壁 (1) 围成 的窑体(4), 其特征在于, 该窑体(4)的窑壁(1)镶嵌在地土本体(2)内, 该窑体(4)的上部 露天, 该窑体 (4) 的窑底是由若干窑底砖 (5) 单层并排铺成, 所述若干窑底砖 (5) 之间有透 气缝隙, 所述若干窑底砖 (5) 底面是由若干支撑砖 (6) 支撑, 该若干相邻支撑砖 (6) 呈品字 形分布在窑底。
4、下侧, 所述若干支撑砖 (6) 的支撑端面与若干窑底砖 (5) 之间的透气缝隙不 相重合, 所述窑壁 (1) 外侧有一风道 (7) 连接地面上空和窑底下侧若干支撑砖 (6) 之间通 道, 所述风道 (7) 的地面出口处连接一个引风机。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炭化湿性或干性含炭纤维废渣的炭化窑, 其特征在于, 该炭化窑的引火点 3 位于窑体中部, 该炭化窑的气流 (9) 走向经由地面上空、 窑体 (4) 内 部、 窑底砖 (5) 之间的透气缝隙、 支撑砖 (6) 之间通道、 风道 (7) 至引风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50632 A CN 102250634 A1/3。
5、 页 3 用于炭化湿性或干性含炭纤维废渣的炭化窑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炭化窑, 尤其是一种炭化湿性或干性含炭纤维废渣的炭化窑。 背景技术 0002 炭化窑或者炭化炉在炭化过程中, 首先需要经过原料干燥过程, 即将被炭化的物 质进行干燥, 再采用隔绝空气的方式加热脱水, 完成炭化过程。因此, 目前窑体只能炭化干 性的含炭纤维废渣, 如锯末, 而对于湿性含炭纤维废渣如糠醛渣、 甘蔗渣和木糖渣, 按照现 有技术条件, 必须经过干燥后, 才能进入炭化窑进行炭化, 其生产工艺复杂, 生产成本高, 也 不利于湿性含炭纤维废渣的回收利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不。
6、经过原料干燥过程、 将湿性含炭纤维废渣且也 能够将干性含炭纤维废渣直接炭化的问题。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炭化湿性或干性含炭纤维废渣的炭 化窑, 包括窑壁和由窑壁围成的窑体, 该窑体的窑壁镶嵌在地土本体内, 该窑体的上部露 天, 该窑体的窑底是由若干窑底砖单层并排铺成, 所述若干窑底砖之间有透气缝隙, 所述若 干窑底砖底面是由若干支撑砖支撑, 该若干相邻支撑砖呈品字形分布在窑底下侧, 所述若 干支撑砖的支撑端面与若干窑底砖之间的透气缝隙不相重合, 所述窑壁外侧有一风道连接 地面上空和窑底下侧若干支撑砖之间通道, 所述风道的地面出口处连接一个引风机。 0005 进一。
7、步, 该炭化窑的引火点位于窑体中部, 该炭化窑的气流走向经由地面上空、 窑 体内部、 窑底砖之间的透气缝隙、 支撑砖之间通道、 风道至引风机。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0007 1、 本发明所提供的炭化窑底部采用砖并排平铺的方式, 巧妙利用了砖之间缝隙, 作为透气缝隙, 并且下侧支撑砖采用品字形排布, 可以允许从底部砖透气缝隙流经的气流 在下侧形成四围贯通的气流通道, 保证了气流的流畅, 从而能较好的维持炭化窑内部温度。 0008 2、 本发明所提供的炭化窑的气流设计是下抽式, 且气流流动在底部均匀排布, 因 此炭化效果好, 能够将干性含炭纤维废渣, 如锯末、 干草, 也能将湿性含。
8、炭纤维废渣, 如糠醛 渣、 甘蔗渣和木糖渣不经干燥, 直接进行炭化, 减少了炭化前的干燥过程, 降低了炭化的能 源消耗, 炭化效果更优。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是本发明炭化窑结构示意图 ; 0011 图 2 是本发明炭化窑填充物料后的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3 是本发明炭化窑 A-A 剖视示意图。 0013 附图标记注释 : 说 明 书 CN 102250632 A CN 102250634 A2/3 页 4 0014 1、 窑壁 ; 2、 地土本体 ; 3、 引火点 ; 4、 窑体 ; 5、 窑底砖 ; 6、 支撑。
9、砖 ; 7、 风道 ; 8、 甘蔗 渣 ; 9、 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 1、 图 3 所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炭化湿性或干性含炭纤维的炭化窑, 包括 窑壁 1 和由窑壁 1 围成的窑体 4, 该窑体 4 的窑壁 1 镶嵌在地土本体 2 内, 该窑体 4 的上部 露天, 该窑体 4 的窑底是由若干窑底砖 5 单层并排铺成, 所述若干窑底砖 5 之间有透气缝 隙, 所述若干窑底砖 5 底面是由若干支撑砖 6 支撑, 该若干相邻支撑砖 6 呈品字形分布在窑 底下侧, 所述若干支撑砖6的支撑端面与若干窑底砖5之间的透气缝隙不相重合, 所述窑壁 1外侧有一风道7连接地面上空和窑底下侧若。
10、干支撑砖6之间通道, 所述风道7的地面出口 处连接一个引风机 ; 该炭化窑的引火点3位于窑体中部, 该炭化窑的气流9走向经由地面上 空、 窑体 4 内部、 窑底砖 5 之间的透气缝隙、 支撑砖 6 之间通道、 风道 7 至引风机。 0016 实施例 1 : 0017 如图 2 所示, 将甘蔗渣 8 倒置在窑体 4 内至窑体中部时停止倾倒, 在窑体中部将引 火点3点燃, 打开引风机, 气流9经由地面上空、 窑体4内部、 窑底砖5之间的透气缝隙、 支撑 砖 6 之间通道、 风道 7 至引风机 ; 之后, 再将甘蔗渣 8 继续倾倒入窑体内, 直至与地面平齐。 本发明炭化窑开始炭化工作, 炭化完毕后,。
11、 清除上层未炭化甘蔗渣, 取出已炭化甘蔗渣。 0018 实施例 2 : 0019 如图2所示, 将糠醛渣倒置在窑体4内至窑体中部时停止倾倒, 在窑体中部将引火 点 3 点燃, 打开引风机, 气流 9 经由地面上空、 窑体 4 内部、 窑底砖 5 之间的透气缝隙、 支撑 砖 6 之间通道、 风道 7 至引风机 ; 之后, 再将糠醛渣继续倾倒入窑体内, 直至与地面平齐。本 发明炭化窑开始炭化工作, 炭化完毕后, 清除上层未炭化糠醛渣, 取出已炭化糠醛渣。 0020 实施例 3 : 0021 如图2所示, 将木糖渣倒置在窑体4内至窑体中部时停止倾倒, 在窑体中部将引火 点 3 点燃, 打开引风机, 。
12、气流 9 经由地面上空、 窑体 4 内部、 窑底砖 5 之间的透气缝隙、 支撑 砖 6 之间通道、 风道 7 至引风机 ; 之后, 再将木糖渣继续倾倒入窑体内, 直至与地面平齐。本 发明炭化窑开始炭化工作, 炭化完毕后, 清除上层未炭化木糖渣, 取出已炭化木糖渣。 0022 实施例 4 : 0023 如图2所示, 将锯末或干草倒置在窑体4内至窑体中部时停止倾倒, 在窑体中部将 引火点 3 点燃, 打开引风机, 气流 9 经由地面上空、 窑体 4 内部、 窑底砖 5 之间的透气缝隙、 支撑砖6之间通道、 风道7至引风机 ; 之后, 再将锯末或干草继续倾倒入窑体内, 直至与地面 平齐。本发明炭化窑。
13、开始炭化工作, 炭化完毕后, 清除上层未炭化锯末或干草, 取出已炭化 锯末或干草。 0024 本发明窑体还适合与上述甘蔗渣、 糠醛渣和木糖渣性质相类似的湿性含炭纤维废 渣的炭化过程。 原因在于, 本发明炭化窑底部采用砖并排平铺的方式, 巧妙利用了砖之间缝 隙, 作为透气缝隙, 并且下侧支撑砖采用品字形排布, 可以允许从底部砖透气缝隙流经的气 流在下侧形成四围贯通的气流通道, 保证了气流的流畅, 从而维持炭化窑内部温度。 且能够 将湿性含炭纤维废渣, 如糠醛渣、 甘蔗渣和木糖渣不经干燥, 即可进行炭化。 0025 本发明窑体同样也适用于如花生茎杆等干性含炭纤维物质的炭化, 加工方式与上 说 明 书 CN 102250632 A CN 102250634 A3/3 页 5 述实施例 4 相同。 0026 本发明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凡是依据本发明技术原理所作的显而易见的 技术变形, 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2250632 A CN 102250634 A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50632 A CN 102250634 A2/2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50632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