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503233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53053.9

申请日:

2015.05.18

公开号:

CN104896659A

公开日:

2015.09.0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1/00申请日:20150518|||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1/00; E04H5/08; A61L9/20

主分类号:

F24F11/00

申请人:

凤阳金小岗农林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訾庆顺

地址:

233100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将组培瓶苗放置于植物光独立组织培养洁净室建立组培室内,整个组培室用彩钢板分成组培间、准备间、缓冲间、设备间和工作参观间五部分,照明采用洁净专用灯具,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二氧化碳在线添加控制发生器、设有多级空气过滤器和温度控制器,上述部件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还连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对于组培室的洁净度进行检测。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布局合理,通过合理设置采样布局点,进行组培室洁净度的检测,同时在进行采样布局时通过智能系统控制,反应快速及时,同时在进入组培室时设有缓冲间,就更加确保了组培室的洁净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组培瓶苗放置于植物光独立组织培养洁净室建立组培室内,该洁净组织培养室,壁采用聚苯乙烯夹芯彩钢板做围护结构;顶棚采用同等彩钢板吊顶;观察窗采用全封闭式,配以专用铝合金型材与玻璃板结合,门采用彩钢板配以专用铝型材门框,周边嵌入橡胶密封条;墙与吊顶、墙与地面均采用半圆弧铝型材交接,整个组培室用彩钢板分成组培间、准备间、缓冲间、设备间和工作参观间五部分,照明采用洁净专用灯具,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二氧化碳在线添加控制发生器、设有多级空气过滤器和温度控制器,上述部件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还连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对于组培室的洁净度进行检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测试仪器为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点的数目:由于所在洁净组培室为非单向流洁净室,标准规定洁净度10万级的组培间、准备间面积对应的悬浮粒子最少采样点数目为2个;所述的紫外线灯光。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置的采样点数目分别为6个或5个,a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米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b)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距离地面0.8-1.5米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检查部分采样点数目组培间、准备间分别布置采样点15个、6个,另外,在组培间机房、准备间机房、工作参观间分别布置采样点2个、2个、4个作为对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样点的布置:组培间作为重要的生产区域,布置的采样点数目较多,分两层放置:第一层距离地面0.8米,共8个;第二层距离地面1.35米,共7个,准备间、组培间机房、准备间机房、工作参观间的采样点距离地面均为0.8米。

说明书

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组培即植物组织培养,又叫离体培养,广义上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例如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上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例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现有对于组培室的污染控制,采集不及时,数据不准确,致使组培室的组培瓶苗的污染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布局合理,通过合理设置采样布局点,进行组培室洁净度的检测,同时在进行采样布局时通过智能系统控制,反应快速及时,同时在进入组培室时设有缓冲间,就更加确 保了组培室的洁净度,提高组苗成活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将组培瓶苗放置于植物光独立组织培养洁净室建立组培室内,该洁净组织培养室,壁采用聚苯乙烯夹芯彩钢板做围护结构;顶棚采用同等彩钢板吊顶;观察窗采用全封闭式,配以专用铝合金型材与玻璃板结合,门采用彩钢板配以专用铝型材门框,周边嵌入橡胶密封条;墙与吊顶、墙与地面均采用半圆弧铝型材交接,整个组培室用彩钢板分成组培间、准备间、缓冲间、设备间和工作参观间五部分,照明采用洁净专用灯具,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二氧化碳在线添加控制发生器、设有多级空气过滤器和温度控制器,上述部件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还连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对于组培室的洁净度进行检测。
所述的检测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测试仪器为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点的数目:由于所在洁净组培室为非单向流洁净室,标准规定洁净度10万级的组培间、准备间面积对应的悬浮粒子最少采样点数目为2个;所述的紫外线灯光。
所述的布置的采样点数目分别为6个或5个,a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米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b)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距离地面0.8-1.5米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
所述的菌检查部分采样点数目组培间、准备间分别布置采样点15个、6个,另外,在组培间机房、准备间机房、工作参观间分别布 置采样点2个、2个、4个作为对比。
所述的采样点的布置:组培间作为重要的生产区域,布置的采样点数目较多,分两层放置:第一层距离地面0.8米,共8个;第二层距离地面1.35米,共7个,准备间、组培间机房、准备间机房、工作参观间的采样点距离地面均为0.8米。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合理设置采样布局点,进行组培室洁净度的检测,同时在进行采样布局时通过智能系统控制,反应快速及时,同时在进入组培室时设有缓冲间,就更加确保了组培室的洁净度,有效避免组培室组培瓶苗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将组培瓶苗放置于植物光独立组织培养洁净室建立组培室内,该洁净组织培养室,壁采用聚苯乙烯夹芯彩钢板做围护结构;顶棚采用同等彩钢板吊顶;观察窗采用全封闭式,配以专用铝合金型材与玻璃板结合,门采用彩钢板配以专用铝型材门框,周边嵌入橡胶密封条;墙与吊顶、墙与地面均采用半圆弧铝型材交接,整个组培室用彩钢板分成组培间、准备间、缓冲间、设备间和工作参观间五部分,照明采用洁净专用灯具,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二氧化碳在线添加控制发生器、设有多级空气过滤器和温度控制器,上述部件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还连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对于组培室的洁净度进行检测,所述的检测方法 采用计数浓度法,测试仪器为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点的数目:由于所在洁净组培室为非单向流洁净室,标准规定洁净度10万级的组培间、准备间面积对应的悬浮粒子最少采样点数目为2个;所述的紫外线灯光。
所述的布置的采样点数目分别为6个或5个,a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米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b)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距离地面0.8-1.5米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
所述的菌检查部分采样点数目组培间、准备间分别布置采样点15个、6个,另外,在组培间机房、准备间机房、工作参观间分别布置采样点2个、2个、4个作为对比。
所述的采样点的布置:组培间作为重要的生产区域,布置的采样点数目较多,分两层放置:第一层距离地面0.8米,共8个;第二层距离地面1.35米,共7个,准备间、组培间机房、准备间机房、工作参观间的采样点距离地面均为0.8米。
通过合理设置采样布局点,进行组培室洁净度的检测,同时在进行采样布局时通过智能系统控制,反应快速及时,同时在进入组培室时设有缓冲间,就更加确保了组培室的洁净度,有效避免组培室组培瓶苗的污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培瓶苗的污染控制方法,将组培瓶苗放置于植物光独立组织培养洁净室建立组培室内,整个组培室用彩钢板分成组培间、准备间、缓冲间、设备间和工作参观间五部分,照明采用洁净专用灯具,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灯、二氧化碳在线添加控制发生器、设有多级空气过滤器和温度控制器,上述部件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还连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对于组培室的洁净度进行检测。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