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是一种直肠恶性肿瘤术后的控便装置。 直肠恶性肿瘤病人,仅在中国存活的就有500万左右。他们中的大部人都做了直肠手术,其中约80%以上的病人做了假肛成形术,将肠的断端缝植在腹部造处。正常人的大便主要靠肛门括约肌和大脑联合控制。肠癌病人因肛门括约肌完全或大部被切除而大便失禁。病人只能在假肛处带一粪袋接收大便,病人生活上极大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造一种能代替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装置,可以控制大便的排出。
本发明的是这样这现的:
本发明这种控制大便排出的控便器由肛塞、压力转动系统、塞底盘和警报系统所组成,以代替正常肛门的功能,肛塞适合于塞入直肠或结肠的匆合口,能阻止粪便流出,当肠内粪便积累到一定数量,使附于控便器上的压力传动系统将信号传给警报系统发出要求排便的警号,拔出控便器即可排便。塞底盘起支承肛塞、压力传动系统及警报系统作用,也便于塞入和拔出控便器。
使用本发明控便器以后,传统的粪袋可不再使用,以后直肠恶性肿瘤手术,即使手术位置较低也不必做假肛。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明显的。
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具体的实施例。
附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附图2是本发明地第二实施例。
附图3是本发明的控便器塞底盘的剖面图。
图中(1)塞头,(2)塞杆,(3)肛塞,(4)弹簧,(5)肛塞凹,(6)软质弹性垫物,(7)接点,(8)塞套,(9)塞孔,(10)底盘环突,(11)塞底盘,(12)电池,(13)音响电路,(14)音响器,(15)固定袋,(16)环突,(17)塞杆下段,(18)塞杆定位件。
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肛塞(3)是一个园柱形物体,中间有塞孔(9)可供塞杆(2)在其内滑动,二者间间隙同时应使不渗漏粪水,肛塞(3)下部连有塞底盘(11),其中央有与肛塞塞孔(9)一样的孔,但在下口部出口处该口径缩小成与塞杆下段(17)一致,在该出口处安置警报系统所属的接点(7),塞底盘(11)之上外表面为符合人体肛门部生理解剖特点的贝壳形状,所述上外表面之四周边缘有环状突起(10),塞底盘(11)两端可接一固定袋(15),用做固定塞底盘以防止肛塞(3)和塞头(1)脱落到体外,塞底盘(11)内腔可放置警报系统所属的音响电路(13),电池(12)和音响器(14);压力传动系统包括塞头(1),塞杆(2),塞杆下段(17),弹簧(4)及塞杆定位件(18),塞杆下段(1)较塞杆(2)稍细,外周面上套弹簧(4),塞头(1)上表面形状为半球形、园形及椭园形中之一种,塞头(1)受粪水压迫下移,使塞杆下段(17)触压接点(7)而报警。塞杆定位件(18)是在塞杆穿出底盘孔后安装的零件,以阻止塞杆向上脱出,此定位件(18)可以是开口肖、螺母或其等同物。
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比较有如下不同:肛塞(3)的下半部与塞底盘(11)连接处的上部分的直径比它的上半部稍细,形成一段肛塞凹(5),在其外围包围有软质弹性垫物(6)后变得与肛塞的上半部一样粗细,这样的结构可使塞入直肠时,肛门口和肛管部较为舒适,也有利于密封。
以上二种实施例所表示的控便器肛塞,塞头、塞杆、塞底盘的材质均可是塑料、橡胶、胶木、木料、非金属成形材料或金属中至少一种。在肛塞外周面上可加设环状突起(16),该环突(16)的突起高度可以是0.1~1厘米。为了使用方便和卫生,控便器的全部外表面上可加套一个塞套(8),以保持控便器不受粪便污染,这是一胶套,该胶套在排便时即可取下丢弃或清洗后备用,另换一新套。所述肛塞(3),包括肛塞凹(5)和塞底盘(11)也可以制成一体,以简化工艺。同样塞头(1),塞杆(2),塞杆下段也可以制成一体。
在肛塞(3)或塞头(1)的外表可与人体直肠接触的部位可设一对电极(图中未示出),该电极通过导线引到能产生电刺激脉冲的电路上。为了加强肠管的收缩力,可在肛塞和塞头拔出前先给于一定量的电刺激,使肠管蠕动增强,以加强排便的效果。
本发明控便器的具体尺寸可在以下范围内选取:肛塞(3)连同塞头(1)在内共高1~15厘米,直径0.5~7厘米,肛塞凹(5)段高0.5~14.5厘米,凹深0.1~3厘米。
本发明控便器适用于已经手术并在腹部造口的假肛病人,也适用于直肠术后保留肛门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