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和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50211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93750.9

申请日:

2015.09.17

公开号:

CN105155690A

公开日:

2015.12.1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61申请日:20150917|||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61; E04B5/02

主分类号:

E04B1/61

申请人: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定球; 刘斌; 李昌州

地址:

410205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港路30号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综合楼300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5

代理人:

肖战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和与第一预制板连接的第二预制板,在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件通过现浇混凝土注成一体。如此,预制板拼合处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节点,将钢筋制作成钢筋骨架,因预制板拼合处为小尺寸现浇,如采用现场制作则耗费大量人工成本,而采用预制骨架,则可以在车间机械化批量制作,有利于保证骨架与设计尺寸相符,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浇筑现浇混凝土后,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和与第一预制板连接的第二预制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件通过现浇混凝土注成一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免撑模,所述免撑模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折边,所述钢筋骨架固定在免撑模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为钢板,所述折边为弹性伸缩面,或者所述模板本体为竹胶板、木胶板或者塑胶板。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伸缩面,所述弹性伸缩面为钢板边部压缩成褶皱而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泌浆小孔。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钢筋固定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固定件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或所述钢筋固定件为塑料件;或所述塑料件一端为钢筋嵌口,另一端为止回销;或所述钢筋固定件为钢筋定位槽。

8.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凸肋;或所述凸肋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凸肋与 模板本体分体成型且所述凸肋固定在模板本体上;或所凸肋上设置有钢筋定位槽。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为通长钢筋,横向钢筋为连接钢筋,所述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纵横布置并固定成为钢筋骨架,所述连接钢筋设置有至少两处转折;或所述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通过焊接连接成钢筋骨架;或所述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通过绑扎连接成钢筋骨架;或所述连接钢筋端部设置有连接装置;或所述连接装置为设置于连接钢筋端部的螺纹;或所述连接钢筋或/和通长钢筋的端部设置有墩头;或所述连接钢筋两端设置折弯段;或所述连接钢筋为折弯后交叉而成;或所述连接钢筋的折弯角度范围为20°-60°;或所述连接钢筋或/和通长钢筋为螺纹钢筋制作而成;或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或第二预制板为空心预制板或预应力预制板;或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或第二预制板的连接端设置有梯级平台,钢筋骨架中有通长钢筋设置于梯级平台上,连接钢筋部分伸入梯级平台中,现浇混凝土在预制板之间浇筑形成T形叠合连接整体;或梯级平台中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垂直面或者斜面,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斜面,预制板内有钢筋或/和钢绞线纵向设置;或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上设置有与板体平行的凹槽;或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或第二预制板的连接端设置有V型槽口或V型坡口。

10.
  一种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在预制板的拼合处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铺设预制板;
(2)在预制板的拼合处,铺设钢筋骨架;
(3)在预制板的拼合处,浇筑混凝土;
(4)养护即得拼合预制板。

说明书

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和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和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中,其楼板和墙板等构件通常采用在工厂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将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通过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为了加强楼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叠合楼板,虽然叠合楼板的整体性较好,但是现场湿作业较多,环境污染较大,而且需要大量的模板和支撑,施工效率较低。目前,也有施工单位采用全预制楼板,一般的做法是,在相邻两预制板之间现浇混凝土,靠混凝土将预制板连成整体,这种结构的楼板,施工效率高,现场湿作业非常少,但是整体性较差,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板之间连接不牢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在大量减少现场湿作业的前提下,还能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效率。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在大量减少现场湿作业的前提下,还能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和与第一预制板连接的第二预制板,在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件通过现浇混凝土注成一体。如此,预制板拼合处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节点,在预制板拼合处加设钢筋骨架,且预制板拼合处为小尺寸现浇,因此现场湿作业非常少;另外,钢筋骨架如采用现场制作则耗费大量人工成本,而采用预制骨架,则可以在车间机械化批量制作,有利于 保证骨架与设计尺寸相符,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现浇混凝土后,在钢筋骨架与现浇混凝土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因此,在大量减少现场湿作业的前提下,还能大大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免撑模,所述免撑模包括模板本体,所述模板本体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折边,所述钢筋骨架固定在免撑模上。如此,预制板拼合处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节点,其中采用了集成的连接件,在其模板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折边后,在所述免撑模应用过程中,折边可和预制板紧密接触闭合,折边后形成的板面可以和预制板的表面形成面接触,能够有效地防止其在浇筑过程中漏浆,如果将折边折成与模板本体呈90°至135°之间的夹角,则可以进一步扩大结合紧密度,同时,其折边后形成的板面可以搁置在预制板的拼合面上,在施工荷载的作用下,将免撑模与预制板压紧防止漏浆。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模板本体为钢板,所述折边为弹性伸缩面。如此,模板本体为钢板,所述折边为弹性伸缩面时,折边具有伸缩空间,所述免撑模应用到预制板拼合过程中,可以弥补预制板之间的设置距离误差,可防止预制板的拼合连接漏浆。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模板本体为竹胶板、木胶板或者塑胶板。如此,当模板本体为上述材质时,具有成本低,来源广泛,特别是采用塑胶板时,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能,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模板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伸缩面,所述弹性伸缩面为钢板边部压缩成褶皱而成。如此,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伸缩面,所述弹性伸缩面为钢板边部压缩成褶皱而成时,模板加工工艺简单易行,折边具有伸缩空间,所述免撑模应用到预制板拼合过程中,可以弥补预制板之间的设置距离误差,可防止预制板的拼合连接漏浆,且应用后,相对应地模板下部也具有相对应的褶皱,大幅度提高了其下部的粉刷涂层结合面,可防止粉刷层脱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泌浆小孔。如此,在模板本体上设置有泌浆小孔,所述免撑模应用到预制板的拼合 过程中,现浇砼浇入后,少量浆体可从泌浆小孔中泌出,从而在拼合部位的下表面形成粗糙面,大幅度提高了其下部的粉刷涂层结合力,可防止粉刷层脱落;另外,泌浆小孔的存在,还能防止节点处的现浇部位由于空气形成的空鼓,减小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钢筋固定件。如此,在模板本体上设置有钢筋固定件,所述免撑模在应用到预制板的拼合过程中,拼合部位的钢筋可以通过钢筋固定件与免撑模连接,可以充分保证钢筋的现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同时,也可以将模板牢牢的与钢筋连接,防止其在现浇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因施工荷载的施加而跌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钢筋固定件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如此,当钢筋固定件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时,只需要通过冲压即可将钢筋固定件制出,大幅度降低了钢筋固定件的制作难度和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钢筋固定件为塑料件。如此,当采用塑料件作为钢筋固定件时,钢筋固定位置可调,而且钢筋固定件可通过批量制作来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塑料件一端为钢筋嵌口,另一端为止回销。如此,当塑料件一端为钢筋嵌口,另一端为止回销,所述钢筋固定件应用时,可将钢筋卡入钢筋嵌口内固定钢筋,止回销插入模板上开设的孔洞中止回固定,施工工艺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钢筋固定件为钢筋定位槽。如此,在模板本体上设置有钢筋定位槽,所述免撑模在应用到预制板的拼合过程中,拼合部位的钢筋可以通过钢筋定位槽与免撑模连接,可防止钢筋移位,安装固定方便,同时,也可以将模板牢牢的与钢筋连接,防止其在现浇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因施工荷载的施加而跌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模板本体上设置有凸肋。如此,在模板本体上设置有凸肋后,模板本身的刚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可以降低模板的厚度,同时,还可以防止模板变形,此外,凸肋如果横向设置,还可以作为钢筋垫块使用,可以充分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凸肋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凸肋与模板本体分体成型且所述凸肋固定在模板本体上。如此, 当凸肋与模板本体一体成型时,如采用钢板制作模板,则可以将钢板压制成型,制作工艺方便简单,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凸肋上设置有钢筋定位槽。如此,在凸肋上设置有钢筋定位槽后,在应用过程中,将钢筋置于钢筋定位槽中,可防止钢筋移位,如果在钢筋定位凹槽槽口设置约束装置,则可以将钢筋牢牢固定在钢筋定位凹槽中,进一步防止钢筋移动,可有效保证现浇结构的内部力学性能与设计吻合。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为通长钢筋,横向钢筋为连接钢筋,所述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纵横布置并固定成为钢筋骨架,所述连接钢筋设置有至少两处转折。如此,将钢筋制作成钢筋骨架,因预制板拼合处为小尺寸现浇,如采用现场制作则耗费大量人工成本,而采用预制骨架,则可以在车间机械化批量制作,有利于保证骨架与设计尺寸相符,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而在连接钢筋上设置有至少两处转折,浇筑现浇混凝土后,可通过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将相邻预制板连接形成整体刚性板,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通过焊接连接成钢筋骨架。如此,当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通过焊接连接成钢筋骨架时,钢筋骨架的生产效率高,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连接稳固可靠,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通过绑扎连接成钢筋骨架。如此,当通长钢筋和连接钢筋通过绑扎连接成钢筋骨架时,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局部钢筋位置,以便于设置其他管道或者不见预埋,方便了施工作业。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钢筋端部设置有连接装置。如此,连接钢筋端部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钢筋骨架应用到预制板拼合处时,连接钢筋端部的连接装置可和预制板中预留外露的钢筋互相连接,之后浇筑混凝土后,相邻预制板通过连接处的钢筋骨架及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整 体刚性板,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装置为设置于连接钢筋端部的螺纹。如此,当连接装置为设置于连接钢筋端部的螺纹,所述钢筋骨架应用时,可将设置有螺纹的端部插设于预制板上预留的孔洞中,浇筑混凝土后,可将连接钢筋锚固于预制板中,进而,将相邻预制板通过连接处的钢筋骨架及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整体刚性板,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钢筋或/和通长钢筋的端部设置有墩头。如此,当连接钢筋或/和通长钢筋的端部设置有墩头,所述钢筋骨架应用时,可将设置有墩头的端部插设于预制板上预留的孔洞中,或者将墩头通过锁具将预制板上预埋外露的钢筋连接,浇筑混凝土后,可将通长钢筋或/和连接钢筋锚固于预制板中,进而,将相邻预制板通过连接处的钢筋骨架及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整体刚性板,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钢筋两端设置折弯段。如此,连接钢筋两端设置折弯段,所述钢筋骨架应用到预制板的拼合部位时,浇筑现浇混凝土后,折弯端可形成良好的锚固。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钢筋为折弯后交叉而成。如此,连接钢筋为折弯后交叉而成,所述钢筋骨架应用至预制板拼合处,浇筑混凝土后,一方面增大了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和与混凝土的结合力,达到连接强度增强的作用;另一方面,采用交叉连接筋,可有效调节连接筋的弯折角度,转折角度的减少可有效保证连接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试验表明,交叉式连接筋的转折角度越小,板的整体性能越强。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钢筋的折弯角度范围为20°-60°。如此,连接钢筋为折弯后交叉而成,所述钢筋骨架应用至预制板拼合处,浇筑混凝土后,一方面增大了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和与混凝土的结合力,达到连接强度增强的作用;另一方面,采用交叉连接筋,可有效调节连 接筋的弯折角度,转折角度的减少可有效保证连接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试验表明,交叉式连接筋的转折角度越小,板的整体性能越强。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连接钢筋或/和通长钢筋为螺纹钢筋制作而成。如此,采用螺纹钢筋制作骨架,螺纹钢筋具有良好的锚固性能,可提高预制板拼合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抗折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或第二预制板为空心预制板或预应力预制板。如此,采用空心预制板可降低楼板的重量,节省材料,同时,可大幅度提高楼板的隔音隔热性能,而采用预应力预制板,则可以提高楼板的抗变形能力和荷载能力。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或第二预制板的连接端设置有梯级平台,钢筋骨架中有通长钢筋设置于梯级平台上,连接钢筋部分伸入梯级平台中,现浇混凝土在预制板之间浇筑形成T形叠合连接整体。如此,可通过现浇T形结构将预制板连接成整体结构,且预制板内的钢筋或/和钢绞线纵向设置,可以通过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上的现浇混凝土共同形成整体受力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梯级平台中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垂直面或者斜面,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斜面,预制板内有钢筋或/和钢绞线纵向设置。如此,梯级平台中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垂直面或者斜面,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斜面,可以让现浇混凝土满浇密实,不易形成蜂窝空鼓,有利于提高现浇T形结构的浇筑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上设置有与板体平行的凹槽。如此,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上设置有与板体平行的凹槽,浇筑现浇混凝土后,现浇混凝土在凹槽中形成嵌入结构,在地震灾害过程中,即使预制板破坏断裂,因嵌入结构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断裂的预制板跌落,提高了楼板的抗震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第一预制板和/或第二预制板的连接端设置有V型槽口或V型坡口。如此,第一预制板和/或第二预制板的连接端设置有V型槽口或V型坡口,浇筑现浇混凝土后,现浇混凝土在V型槽口或V型坡口中形成嵌入结构,在地震灾害过程中,即使预制板破坏断裂,因嵌入结构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断裂的预制板跌落,提高了楼板的抗震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在预制板的拼合处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1)铺设预制板;
(2)在预制板的拼合处,铺设钢筋骨架;
(3)在预制板的拼合处,浇筑混凝土;
(4)养护即得拼合预制板。
如此,通过上述步骤,可得到一种由预制板拼合而成、具有良好的双向刚度的预制拼合板,而且,施工工艺简单易行,其下部不需要采用竹木模板或者钢模板等高能耗、高成本模板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预制拼合双向楼板因其在预制板拼合处设置有钢筋骨架及现浇混凝土连接,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表示本专利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制板连接节点的大样图;
图2-图8为表示本专利另几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制板连接节点的大样图;
图9为表示本专利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预制板连接节点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模板本体2折边3泌浆小孔4钢筋固定件
21通长钢筋22连接钢筋
110第一预制板120第二预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 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如下,请参见图1至图9所示,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110和与第一预制板110连接的第二预制板120,在所述第一预制板110和第二预制板120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预制板110、第二预制板120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件通过现浇混凝土注成一体。如此,预制板拼合处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节点,将钢筋制作成钢筋骨架,因预制板拼合处为小尺寸现浇,如采用现场制作则耗费大量人工成本,而采用预制骨架,则可以在车间机械化批量制作,有利于保证骨架与设计尺寸相符,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浇筑现浇混凝土后,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因此,所述预制板连接节点,其施工效率,且施工方便、成本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9所示,所述连接件还可以包括免撑模,所述免撑模包括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折边2,所述钢筋骨架固定在免撑模上。如此,预制板拼合处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节点,其中采用了集成的连接件,在其模板本体1的侧面设置有折边2后,在所述免撑模应用过程中,折边2可和预制板紧密接触闭合,折边2后形成的板面可以和预制板的表面形成面接触,能够有效地防止其在浇筑过程中漏浆,如果将折边2折成与模板本体1呈90°至135°之间的夹角,则可以进一步扩大结合紧密度,同时,其折边2后形成的板面可以搁置在预制板的拼合面上,在施工荷载的作用下,将免撑模与预制板压紧防止漏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模板本体1可以为钢板,所述折边2为弹性伸缩面。如此,模板本体1为钢板,所述折边2为弹性伸缩面时,折边2具有伸缩空间,所述免撑模应用到预制板拼合过程中,可以弥补预制板之间的设置距离误差,可防止预制板的拼合连接漏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板本体1为竹胶板、木胶板或者塑胶板。如此,当模板本体1为上述材质时,具有成本低,来源广泛,特别是采用塑胶板时,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能,有利于推广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模板本体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弹性伸缩面,所述弹性伸缩面为钢板边部压缩成褶皱而成。如此,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伸缩面,所述弹性伸缩面为钢板边部压缩成褶皱而成时,模板加工工艺简单易行,折边2具有伸缩空间,所述免撑模应用到预制板拼合过程中,可以弥补预制板之间的设置距离误差,可防止预制板的拼合连接漏浆,且应用后,相对应地模板下部也具有相对应的褶皱,大幅度提高了其下部的粉刷涂层结合面,可防止粉刷层脱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模板本体1上可以设置有泌浆小孔3。如此,在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泌浆小孔3,所述免撑模应用到预制板的拼合过程中,现浇砼浇入后,少量浆体可从泌浆小孔3中泌出,从而在拼合部位的下表面形成粗糙面,大幅度提高了其下部的粉刷涂层结合力,可防止粉刷层脱落。此外,所述泌浆小孔3可以设置多个,并均匀分布在所述模板本体1上。优选的,在所述折边2上,也可以设置有泌浆小孔3,从而在拼合部位的下表面整体都能形成粗糙面,大幅度提高了其下部的粉刷涂层结合力,可防止粉刷层脱落。另外,所述泌浆小孔3,可以为圆孔、半圆孔、方孔、星形孔或多边形孔,可以通过在模板本体1上直接冲压形成泌浆小孔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模板本体1上可以设置有钢筋固定件4。如此,在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钢筋固定件4,所述免撑模在应用到预制板的拼合过程中,拼合部位的钢筋可以通过钢筋固定件4与免撑模连接,可以充分保证钢筋的现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同时,也可以将模板牢牢的与钢筋连接,防止其在现浇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因施工荷载的施加而跌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固定件4与模板本体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如此,当钢筋固定件4与模板本体1一体成型时,只需要通过冲压即可将钢筋固定件4制出,大幅度降低了钢筋固定件4的制作难度和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固定件4可以为塑料件。如此,当采用塑料件作为钢筋固定件4时,钢筋固定位置可调,而且钢筋固定件4可通过批量制作来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塑料件一端可以为钢筋嵌口,另一端为止回销。如此,当塑料件一端为钢筋嵌口,另一端为止回销,所述钢筋固定件4应用时,可将钢筋卡入钢筋嵌口内固定钢筋,止回销插入模板上开设的孔洞中止回固定,施工工艺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固定件4可以为钢筋定位槽。如此,在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钢筋定位槽,所述免撑模在应用到预制板的拼合过程中,拼合部位的钢筋可以通过钢筋定位槽与免撑模连接,可防止钢筋移位,安装固定方便,同时,也可以将模板牢牢的与钢筋连接,防止其在现浇混凝土的过程中模板因施工荷载的施加而跌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板本体1上还可以设置有凸肋。如此,在模板本体1上设置有凸肋后,模板本身的刚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可以降低模板的厚度,同时,还可以防止模板变形,此外,凸肋如果横向设置,还可以作为钢筋垫块使用,可以充分保证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肋与模板本体1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凸肋与模板本体1分体成型且所述凸肋固定在模板本体1上。如此,当凸肋与模板本体1一体成型时,如采用钢板制作模板,则可以将钢板压制成型,制作工艺方便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肋上还可以设置有钢筋定位槽。如此,在凸肋上设置有钢筋定位槽后,在应用过程中,将钢筋置于钢筋定位槽中,可防止钢筋移位,如果在钢筋定位凹槽槽口设置约束装置,则可以将钢筋牢牢固定在钢筋定位凹槽中,进一步防止钢筋移动,可有效保证现浇结构的内部力学性能与设计吻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钢筋骨架可以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为通长钢筋21,横向钢筋为连接钢筋22,所述通长钢筋21和连接钢筋22纵横布置并固定成为钢筋骨架,所述连接钢筋22设置有至少两处转折。如此,将钢筋制作成钢筋骨架,因预制板拼合处为小尺寸现浇,如采用现场制作则耗费大量人工成本,而采用预制骨架,则可以在车间机械化批量制作,有利于保证骨架与设计尺寸相符,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而在连接钢筋22上设置有至少两处转折,浇筑现浇混凝土后,可通过通长钢筋21和连接钢筋22将相邻预制板连接形成整体刚 性板,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钢筋22可以为多根,并均匀分布,与通长钢筋21纵横布置并固定成为钢筋骨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长钢筋21和连接钢筋22可以通过焊接连接成钢筋骨架。如此,当通长钢筋21和连接钢筋22通过焊接连接成钢筋骨架时,钢筋骨架的生产效率高,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连接稳固可靠,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通长钢筋21和连接钢筋22也可以通过绑扎连接成钢筋骨架。如此,当通长钢筋21和连接钢筋22通过绑扎连接成钢筋骨架时,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灵活调整局部钢筋位置,以便于设置其他管道或者不见预埋,方便了施工作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筋22端部可以设置有连接装置。如此,连接钢筋22端部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钢筋骨架应用到预制板拼合处时,连接钢筋22端部的连接装置可和预制板中预留外露的钢筋互相连接,之后浇筑混凝土后,相邻预制板通过连接处的钢筋骨架及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整体刚性板,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可以为设置于连接钢筋22端部的螺纹。如此,当连接装置为设置于连接钢筋22端部的螺纹,所述钢筋骨架应用时,可将设置有螺纹的端部插设于预制板上预留的孔洞中,浇筑混凝土后,可将连接钢筋22锚固于预制板中,进而,将相邻预制板通过连接处的钢筋骨架及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整体刚性板,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筋22或/和通长钢筋21的端部也可以设置有墩头。如此,当连接钢筋22或/和通长钢筋21的端部设置有墩头,所述钢筋骨架应用时,可将设置有墩头的端部插设于预制板上预留的孔洞中,或者将墩头通过锁具将预制板上预埋外露的钢筋连接,浇 筑混凝土后,可将通长钢筋21或/和连接钢筋22锚固于预制板中,进而,将相邻预制板通过连接处的钢筋骨架及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整体刚性板,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筋22两端还可以设置折弯段。如此,连接钢筋22两端设置折弯段,所述钢筋骨架应用到预制板的拼合部位时,浇筑现浇混凝土后,折弯端可形成良好的锚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钢筋22可以为折弯后交叉而成。如此,连接钢筋22为中部两处折弯后交叉而成,所述钢筋骨架应用至预制板拼合处,浇筑混凝土后,一方面增大了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和与混凝土的结合力,达到连接强度增强的作用;另一方面,采用交叉连接筋,可有效调节连接筋的弯折角度,转折角度的减少可有效保证连接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试验表明,交叉式连接筋的转折角度越小,板的整体性能越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筋22的折弯角度范围可以为20°-60°。如此,连接钢筋22为折弯后交叉而成,所述钢筋骨架应用至预制板拼合处,浇筑混凝土后,一方面增大了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和与混凝土的结合力,达到连接强度增强的作用;另一方面,采用交叉连接筋,可有效调节连接筋的弯折角度,转折角度的减少可有效保证连接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试验表明,交叉式连接筋的转折角度越小,板的整体性能越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筋22或/和通长钢筋21可以为螺纹钢筋制作而成。如此,采用螺纹钢筋制作骨架,螺纹钢筋具有良好的锚固性能,可提高预制板拼合处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抗折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5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预制板110和/或第二预制板120可以为空心预制板或预应力预制板。如此,采用空心预制板可降低楼板的重量,节省材料,同时,可大幅度提高楼板的隔音隔热性能,而采用预应力预制板,则可以提高楼板的抗变形能力和荷载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预制板110和/或第二预制板120的连接端可以设置有梯级平台, 钢筋骨架中有通长钢筋21设置于梯级平台上,连接钢筋22部分伸入梯级平台中,现浇混凝土在预制板之间浇筑形成T形叠合连接整体。如此,可通过现浇T形结构将预制板连接成整体结构,且预制板内的钢筋或/和钢绞线纵向设置,可以通过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上的现浇混凝土共同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另外,优选地,第一预制板110和/或第二预制板120的梯级平台的表面为粗糙面,特别是梯级平台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锚固槽,加强新旧混凝土在板面方向上的锚固强度,进一步增强楼板的整体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梯级平台中的竖向截面形状可以为垂直面或者斜面,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斜面,预制板内有钢筋或/和钢绞线纵向设置。如此,所述梯级平台中的竖向截面形状可以为垂直面或者斜面,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斜面,可以让现浇混凝土满浇密实,不易形成蜂窝空鼓,有利于提高现浇T形结构的浇筑质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上可以设置有与板体平行的凹槽。如此,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上设置有与板体平行的凹槽,浇筑现浇混凝土后,现浇混凝土在凹槽中形成嵌入结构,在地震灾害过程中,即使预制板破坏断裂,因嵌入结构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断裂的预制板跌落,提高了楼板的抗震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预制板110和/或第二预制板120的连接端可以设置有V型槽口或V型坡口。如此,第一预制板110和/或第二预制板120的连接端设置有V型槽口或V型坡口,浇筑现浇混凝土后,现浇混凝土在V型槽口或V型坡口中形成嵌入结构,在地震灾害过程中,即使预制板破坏断裂,因嵌入结构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断裂的预制板跌落,提高了楼板的抗震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可以第一预制板110和/或第二预制板120的连接端设立槽键,这样可以增大新旧混凝土直接的结合面,增大横向和竖向传播的剪力。另外,可以将现有技术中单向受力叠合预制板中的横向构造钢筋改为受力钢筋伸出预制板边,这样可以利用预制板侧拼缝及后浇层混凝土实现横向传力,从而增大全预制楼板横向刚度。预制板连接节点处所述连接钢筋22采用折弯后交叉而成,一方面增大了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和与混凝土的结合力,达到连接强度增强的作用;另一方面,采用交叉连接筋, 可有效调节连接筋的弯折角度,转折角度的减少可有效保证连接筋有足够的锚固长度。连接钢筋受力后,对周边混凝土产生斜向挤压力,其水平分力使混凝土轴向受拉、剪,径向的分力使混凝土产生环向的锥形应力,使应力在横向有效传播。转折角度的减少,钢筋的水平分力增大,在满足竖向剪力的要求下,使来自两侧板中应力能够平稳地过渡。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高了一种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在预制板的拼合处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板连接节点,其包括以下步骤
(1)铺设预制板;
(2)在预制板的拼合处,铺设钢筋骨架;
(3)在预制板的拼合处,浇筑混凝土;
(4)养护即得拼合预制板。
如此,通过上述步骤,可得到一种由预制板拼合而成、具有良好的双向刚度的预制拼合板,而且,施工工艺简单易行,其下部不需要采用竹木模板或者钢模板等高能耗、高成本模板材料,降低了成本,而且,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预制拼合双向楼板因其在预制板拼合处设置有钢筋骨架及现浇混凝土连接,大幅度提高预制拼合楼板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使其在地震灾害的作用下,不会导致中部断裂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和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和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和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和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和拼合预制板的施工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预制板连接节点,包括第一预制板和与第一预制板连接的第二预制板,在所述第一预制板和第二预制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钢筋骨架,所述第一预制板、第二预制板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件通过现浇混凝土注成一体。如此,预制板拼合处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节点,将钢筋制作成钢筋骨架,因预制板拼合处为小尺寸现浇,如采用现场制作则耗费大量人工成本,而采用预制骨架,则可以在车间机械化批量制作,有利于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