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孔隐藏式锁具及一种锁胆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外把手和内把手的锁具,尤其涉及一种从外部不能观察到锁孔的锁
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锁胆,尤其涉及带有可伸缩传动杆的锁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时指纹门锁以及RFID卡门锁等电子锁具,即使相关的电子装置再先进,也需要配备机
械锁胆用作电子装置损毁或断电后开门之用。由于机械锁胆不常用,因此目前这些电子锁在
设计时都会将机械锁胆的锁孔隐藏起来。常规的做法是:1)锁孔设置在门锁面板上,用盖板
将锁孔遮盖;2)电子锁具设计成用装饰盖板来隐藏指纹操作面板,而锁孔是设置在指纹操作
面板上的,且再用一个盖板将锁孔遮盖。后一种做法即采用2层遮盖物来隐藏锁孔。
但是,这2种做法还是很容易就能被发现锁孔盖板的位置的,对锁具整体的美观性还是
有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孔隐藏式锁具,能实现免设置锁孔盖板,完全不影响锁具的外观。采
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锁孔隐藏式锁具,包括外把手、内把手、外面板、内面板、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
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和锁体;所述锁体上设有外转动块和内转动块;外转动块上形成有
外杆孔,内转动块上形成有内杆孔;第一传动杆的一端处在第一连接座的杆孔内,第一传动
杆的另一端处在外杆孔内;第二传动杆的一端处在第二连接座的杆孔内,第二传动杆的另一
端处在内杆孔内;
特别地,在第一连接座内还安装有锁芯,所述锁芯与第一传动杆构成螺旋传动;所述螺
旋传动为:锁芯的转动转换为第一传动杆的直线运动;所述螺旋传动令第一传动杆伸出于第
一连接座的长度至少保证第一传动杆的处在外杆孔内的一端可到达内杆孔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现有的内置离合器的锁体,外把手是依次通过第一连接座、第
一传动杆而向外转动块传递转矩的,而内把手是依次通过第二连接座、第二传动杆而向内转
动块传递转矩的。内转动块的转动将直接令锁体开锁,而外转动块在锁体内的离合器处在“合”
状态时,能带动内转动块转动从而实现对锁体开锁,而外转动块在锁体内的离合器处在“离”
状态时,仅会自己转动而不能带动内转动块转动,此时也就不能实现对锁体开锁了。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的锁芯是安装在第一连接座内的,外把手与第一连接座装配好以后,锁芯的锁孔
即被隐藏在外把手之内。正常情况下,通过电子装置的鉴权后,转动外把手即可开锁。当出
现电子装置损坏或鉴权不通过,或者离合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就可用机械钥匙通过锁芯来开
锁了。此时需要先将外把手从第一连接座上拆下,然后向锁芯插入正确的钥匙,然后连续转
动钥匙令第一传动杆向内转动块的方向作直线运动,直至第一传动杆的一部分伸入到内杆孔
内。此时第一连接座和第一传动杆将能够直接向内转动块传递转矩。于是此时继续转动钥匙
或者临时装回外把手并转动,都可以对锁体进行开锁。可见,本技术方案除非拆下外把手,
否则锁孔是不可见的,而这样结构的锁具能最大程度上隐藏锁孔,并且无需在面板上预留锁
孔的开孔位以及配置锁孔盖板。
以上所述的锁芯与第一传动杆构成螺旋传动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在锁
芯的非锁孔所在的一端上连接有一外螺纹件,该外螺纹件的中轴线与锁芯的转动轴线是共线
的;在第一传动杆的靠近锁芯的一端上制有一螺孔,所述外螺纹件旋入所述螺孔中且两者可
配合传动。另一种则是:在锁芯的非锁孔所在的一端上制有一螺孔,在第一传动杆的靠近锁
芯的一端上制有一外螺纹段,该外螺纹段的中轴线与螺孔的中轴线是共线的;所述外螺纹段
旋入所述螺孔中且两者可配合传动。后一种方式本质上是前一种方式的变形。这两种结构都
能实现将锁芯的转动转换为第一传动杆的直线运动。
应当说明的是,将锁芯的转动转换为第一传动杆的直线运动是本技术方案的中心构思,
在本构思的指导下而作出的其他螺旋传动的结构应视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由于用机械钥匙开锁时,第一传动杆将伸入到内杆孔内,在内杆孔没有多余空间的情况
下,第一传动杆会迫使第二传动杆退让一段距离,为防止第二传动杆完全退让出内杆孔,可
在第二传动杆上压制出受第二连接座阻挡的凸块,以限定第二传动杆的退让距离。另外,还
可在第二传动杆与第二连接座之间设置用于将第二传动杆推向内转动块的弹性件,以此令第
二传动杆在第一传动杆退出内杆孔后复位。
本发明的锁具具有结构简单,锁孔隐藏效果好,结构紧凑等优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锁胆装置,包括:连接座、锁芯和传动杆;所述锁芯处在连接座内;
传动杆的一端也处在连接座内;所述传动杆不能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但可相对所述连接座
沿传动杆自身的中轴线作直线运动;特别地,在锁芯的非锁孔所在的一端上连接有一外螺纹
件,所述外螺纹件的中轴线与锁芯的转动轴线是共线的;在第一传动杆的靠近锁芯的一端上
制有一螺孔,所述外螺纹件旋入所述螺孔中且两者可配合传动。
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锁胆装置,包括:连接座、锁芯和传动杆;所述锁芯处在连接座内;
传动杆的一端也处在连接座内;所述传动杆不能相对所述连接座转动,但可相对所述连接座
沿传动杆自身的中轴线作直线运动;特别地,在所述锁芯的非锁孔所在的一端上制有一螺孔,
在传动杆的靠近锁芯的一端上制有一外螺纹段,该外螺纹段的中轴线与螺孔的中轴线是共线
的;所述外螺纹段旋入所述螺孔中且两者可配合传动。
以上所述的两种锁胆装置,可分别作为一件组合体产品而直接用于现有锁具的改装,以
令现有锁具的锁孔得以深度隐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附图说明:1-外把手;2-内把手;3-外面板;4-内面板;5-第一连接座;6-第二连接座;
7-第一传动杆;8-第二传动杆;9-锁体;10-锁芯;11-弹性件;91-外转动块;92-内转动块;
911-外杆孔;921-内杆孔;101-插销;102-外螺纹件;71-螺孔;81-凸块;
1’-连接座;2’-锁芯;3’-传动杆;4’-插销;5’-外螺纹件;6’-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关于本发明的锁具。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锁具包括:外把手1、内把手2、外面板3、内面板4、
第一连接座5、第二连接座6、第一传动杆7、第二传动杆8、锁体9和锁芯10。锁体9上设
有外转动块91和内转动块92。外转动块91上形成有外杆孔911,内转动块92上形成有内杆
孔921。第一传动杆7和第二传动杆8是常用的方杆式样。第一传动杆7的一端处在第一连
接座5的杆孔内,第一传动杆7的另一端处在外杆孔911内。第二传动杆8的一端处在第二
连接座6的杆孔内,第二传动杆8的另一端处在内杆孔921内。
如图2所示,外把手1依次通过第一连接座5、第一传动杆7而向外转动块91传递转矩。
内把手2依次通过第二连接座6、第二传动杆8而向内转动块92传递转矩。内转动块92的
转动将直接令锁体开锁,而外转动块91在锁体内的离合器处在“合”状态时,能带动内转动
块92转动从而实现对锁体开锁,而外转动块91在锁体内的离合器处在“离”状态时,仅会
自己转动而不能带动内转动块92转动,此时也就不能实现对锁体开锁。
如图2所示,将锁芯10安装在第一连接座5内,并且令锁芯10与第一传动杆7构成螺
旋传动。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在锁芯10的非锁孔所在的一端上通过插销101而连接一外
螺纹件102,该外螺纹件102的中轴线与锁芯10的转动轴线是共线的。在第一传动杆7的靠
近锁芯10的一端上加工出一螺孔71,将外螺纹件102旋入螺孔71中。当插入正确的钥匙并
连续转动锁芯10,如图3所示,则通过外螺纹件102与螺孔71的配合,锁芯10的转动将转
换为第一传动杆7的直线运动,令第一传动杆7处在外杆孔911内的一端可到达内杆孔921
内。此后临时装回外把手并转动,就可以对锁体进行开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杆7是会迫使第二传动杆8退让一段距离的,为防
止第二传动杆8完全退让出内杆孔921,如图1所示,在第二传动杆8上压制有受第二连接
座6阻挡的凸块81,以限定第二传动杆8的退让距离。另外,如图1、图2、图3所示,还
在第二传动杆8与第二连接座6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第二传动杆8推向内转动块92的弹性件
11,以此令第二传动杆8在第一传动杆7退出内杆孔921后复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关于本发明的一种锁胆装置。
如图4、图5、图6所示,包括:连接座1’、锁芯2’和传动杆3’。锁芯2’处在连接
座1’内,在插入正确的钥匙后,锁芯2’可相对连接座1’转动。传动杆3’的一端也处在
连接座1’内,传动杆3’不能相对连接座1’转动,但可相对连接座1’沿传动杆3’自身
的中轴线作直线运动。在锁芯2’的非锁孔所在的一端上通过插销4’连接有一外螺纹件5’,
外螺纹件5’的中轴线与锁芯2’的转动轴线是共线的;在传动杆3’的靠近锁芯2’的一端
上制有一螺孔6’,外螺纹件5’旋入螺孔6’中且两者可配合传动。
本实施例的锁胆装置是一件组合体产品,该产品可以应用于现有的锁具中,从而令现有
锁具的锁孔可被深度隐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关于本发明的另一种锁胆装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将实施例2中的外螺纹件5’和螺孔6’的制作位置/
形成位置进行交换。
本说明书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思路下所做的等
同技术变换,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