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610073183.5
2006.04.10
CN101053478A
2007.10.17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47G21/10(2006.01)
A47G21/10
龙信良;
龙信良
台湾省台中县大里市公教街60巷113号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李本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筷子,其包括有筷体及座体所组成,其中该筷体的两端系可分为握把部及夹持部,且该筷体的左筷体及右筷体的适当处则系呈连结不分开状;又,该筷体另一适当处亦可与座体间呈连结不分开状,且使筷体与座体间的连结处则会形成折断槽;再者,该座体的表面上形成有承接部,以供筷体的夹持部能置放于其上之用;另,该座体的另一侧面则形成有限位部,以作为不使用筷子时的收藏之用。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筷子,包括有筷体及座体,其中该筷体的两端可分为握把部及夹持部,且该筷体之左筷体及右筷体的适当处则呈连结不分开状,其特征在于:该筷体另一适当处与座体间呈连结不分开状,且使筷体与座体间的连结处则会形成折断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表面上形成有承接部,以供筷体之夹持部能置放于其上之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另一侧面则形成有限位部,以作为不使用筷子时的收藏之用者。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该承接部为凹槽、弧槽、凸粒、凸肋、凹弧状、咬花或平面。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为凹槽、孔、弹性槽。
说明书一种筷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筷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筷子构造,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该筷子1则可由左筷体10及右筷体11所组成,且该左筷体10及右筷体11的两端则分别形成握把部101、111及夹持部102、112,并使左筷体10之握把部101及右筷体11之握把部111的适当处形成连结成一体状; 当坊间居家式所自办的流水席或是自助餐的餐桌上使用时,消费者必需先将筷子1外侧的包装纸给予撕开剔除后,即可将筷子1取出,且会将包装纸给予丢掉;此时,由于筷子1之左筷体10及右筷体11系连结在一起的,因此,消费者必需要用二手将筷子1之左筷体10及右筷体11给予往不同方向使力,直至左筷体10及右筷体11的连结处受力分开后,方能使左筷体10及右筷体11被完全扳开而形成独立状,如此,即可开始使用筷子1夹持食物食用;此时,若欲休息片刻不用餐时,则会产生如下的困扰: 1.当将筷子直接平放于桌面上,则往往会在不小心的情况下,而使筷子的夹持部踫触到不洁的桌面或食用过的残渣上,而造成细菌或有害病菌或杂质等均能藉由不洁的筷子的夹持部而进入至人体内,而形成“病从口入”的现象发生为其困扰。 2.当筷子短暂不使用时,也有消费者利用折迭后的卫生纸或包装纸来作为筷子暂时置放支撑的依据,但是,其在使用时,往往会因已位于夹持部上的汤汁或油份,而使得卫生纸或包装纸的表面被水份或油份给予渗透而形成脏兮兮的现象,而影响到食欲外,同时,也会因外在的风力大而直接将卫生纸或包装纸给予吹走,而造成无法再次支撑的现象为其另一困扰。 是故,如何开发出一种在筷子的使用之初就配有置放支撑的作用,且能提供在食用中欲短暂不使用筷子下而具有较佳卫生的置放设计,并能提供在完全不使用下亦具有收藏或置放的功效者,此乃为消费者所一致企盼的,更是业者所急需努力研发改进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可由筷体另一适当处与座体间呈连结不分开状,且使筷体与座体间的连结处则会形成折断槽,并能使座体的表面上形成有承接部及其另一侧面则形成有限位部的筷子。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筷子,包括有筷体及座体,其中该筷体的两端可分为握把部及夹持部,且该筷体之左筷体及右筷体的适当处则呈连结不分开状,该筷体另一适当处与座体间呈连结不分开状,且使筷体与座体间的连结处则会形成折断槽。 进一步地,该座体的表面上形成有承接部,以供筷体之夹持部能置放于其上之用。 进一步地,该座体的另一侧面则形成有限位部,以作为不使用筷子时的收藏之用者。 进一步地,该承接部为凹槽、弧槽、凸粒、凸肋、凹弧状、咬花或平面。 进一步地,该限位部为凹槽、孔、弹性槽。 本发明有如下优点:不但可使座体及筷体均能在同一场合中出现,且亦能提供在用餐中作短暂置放时有较佳卫生的置放作用,并能使座体更稳固的置于桌面上,以避免不小心将筷体之夹持部踫触到不洁的桌面上,而可降低“病从口入”的现象外,同时,亦能在不使用时,将筷子给予确实的收藏之,以作为再次重复使用的准备。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筷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折断作动时的组合图; 图4为图2在应用时的立体状态图; 图5为图4清洗后不在使用时的组合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的筷子,其至少包括有筷体2及座体3所组成,其中该筷体2的两端系可分为握把部201、211及夹持部202、212,且该筷体2的左筷体20及右筷体21的适当处则系呈连结不分开状,又,该筷体2另一适当处亦可与座体3呈连结不分开状,且使筷体2与座体3间的连结处则会形成折断槽25;而上述之筷体2与座体3的连结处则系指其至少位于筷体2的左筷体20或右筷体21的前端或后端或侧方; 该座体3的表面上形成有承接部30,以供筷体2的夹持部202、212能短暂置放于其上,以避免筷体2的夹持部202、212踫触到不洁桌面之用;又,该座体3的另一侧面则形成有限位部31,以致使完全不使用筷子2或清洗后准备再次重复使用前的收藏之用。而上述承接部30可为凹槽、弧槽、凸粒、凸肋、凹弧状、咬花、平面..等为之;而上述限位部31亦可为凹槽、孔、弹性槽..等。 当欲使用时,仅需先将包覆于筷体2外侧的包装袋(图中未示)给予先行去除后,即可将筷体2从包装袋内向外侧取出,且使呈现出筷体2及座体3系连结成一体状态;此时,仅需先将筷体2右侧及座体3左侧同时往下使力弯折,即会使得筷体2及座体3会从其连结处的折断槽25处形成断裂开来,直至筷体2及座体3间完全分离状为止;如此,即可将已被分离开的座体3置于桌面4上,以作为短暂置放支撑筷体2之夹持部202、212之用(如图4);最后,再使力将左筷体20之夹持部202及右筷体21的夹持部212往不同方向使力之,直至左筷体20及右筷体21不再呈连结状(即完全分离分开者),如此之下,方可使座体3及筷体2均能在同一场合中出现,且亦能提供在用餐中作短暂置放时有较佳卫生的置放支撑作用,并能使座体3更稳固的置于桌面4上,以避免不小心将筷体2的夹持部202、212踫触到不洁的桌面4上,而可降低“病从口入”的现象; 当用餐完毕后不再使用时,仅需先将已使用过后的筷体2在清洗后,即可将筷体2之夹持部202、212分别插置于座体3之限位部31内,此时,由于夹持部202、212系呈锥状,且该限位部31之直径则系位于夹持部202、212的最小直径至最大直径之间,因此,恰能使得筷体2之夹持部202、212能顺利挤入至座体3之限位部31内,且受限位部31本身的弹性变形力加以夹持之(如图5),如此,即可达到将清洗后不再使用的筷体2给予置于限位部31内,以致使筷体2能确实的被收藏之,以作为再次重复使用的依据; 请参阅图6,其乃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座体3系连结于筷体2末端处的位置改变为座体3系连结位于筷体2之左筷体20的后侧方,且于座体3及左筷体20的连结处间形成有折断槽25者;是故,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故不在此赘述之。 请参阅图7,其乃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座体3系连结于筷体2末端处的位置改变为座体3系连结位于筷体2的前端上,且于座体3及左筷体20的连结处间形成有折断槽25者;是故,其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故不在此赘述之。
《一种筷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筷子.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筷子,其包括有筷体及座体所组成,其中该筷体的两端系可分为握把部及夹持部,且该筷体的左筷体及右筷体的适当处则系呈连结不分开状;又,该筷体另一适当处亦可与座体间呈连结不分开状,且使筷体与座体间的连结处则会形成折断槽;再者,该座体的表面上形成有承接部,以供筷体的夹持部能置放于其上之用;另,该座体的另一侧面则形成有限位部,以作为不使用筷子时的收藏之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