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580051322.8
2005.08.17
CN101262806A
2008.09.10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47L9/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玄起卓; 孙永福; 郑景善; 金一中
韩国首尔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郑 立;林月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100),其集尘性能得到改善。为此,该集尘装置(100)包括:具有两个平行的初级气旋器(111,112)的初级气旋单元(110),用以通过气旋原理从导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以及次级气旋单元(120),其位于初级气旋器(111,112)的下游,用以通过气旋原理再次清洁空气。
权利要求书1.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包括:具有两个平行的初级气旋器的初级气旋单元,用以通过气旋原理从导入其中的空气中分离灰尘;以及次级气旋单元,其位于该初级气旋器的下游,用以通过气旋原理再次清洁空气。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初级气旋单元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初级气旋器之间的抽吸导向部,用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导引至所述初级气旋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抽吸导向部包括导向面,用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导引至所述初级气旋器的入口。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导向面具有连接至所述初级气旋器中的一个的入口边缘的一侧、连接于另一个初级气旋器的入口边缘的另一侧、以及向抽吸导向部内部突起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随着从所述一侧和另一侧越趋向中间部,越向抽吸导向部内部突起。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进一步包括具有所述初级气旋器的集尘容器和用以存储由所述初级气旋器分离的灰尘的初级灰尘存储部。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每个初级气旋器都位于集尘容器中,以致于其轴线位于上/下方向,其具有位于上部外侧圆周表面的入口,以及与所述初级灰尘存储部的底部以预定距离间隔的底端,且设计为通过每个初级气旋器的底部将灰尘排放至初级灰尘存储部。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每个初级气旋器具有顶端和外侧圆周表面,所述顶端连接到以可开启方式设置在所述集尘容器顶部上的上盖,所述外侧圆周表面邻近于所述集尘容器的内壁。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初级灰尘存储部的底面积大于所述初级气旋器的底面积。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集尘容器进一步包括分隔壁,用以将所述初级灰尘存储部划分成用于存储通过初级气旋器中的一个所分离的灰尘的部分,以及用于存储通过初级气旋器中的另一个所分离的灰尘的部分。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集尘容器包括吸入管,用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导引至所述初级气旋单元,其中所述吸入管具有从集尘容器外侧圆周表面的上部中央突起的入口,以及当从集尘容器上面观察时,穿过所述初级气旋单元中间部的轴线。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装置,进一步包括在每个初级气旋器内的空心空气排放构件,该空气排放构件与初级气旋器的出口相通,且具有位于外侧圆周表面的预定尺寸的通孔,用以排放空气。12.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初级气旋单元位于集尘容器的一侧,次级气旋单元包括位于集尘容器的另一侧的多个次级气旋器。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次级气旋器具有轴线和底部,所述轴线均沿上/下方向形成,所述底部均具有灰尘出口。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次级灰尘存储部设置在位于所述集尘容器的另一侧上的次级气旋器的下部,且与初级灰尘存储部分离,用以存储由次级气旋单元分离的灰尘。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集尘容器包括位于所述集尘容器的另一侧上的内部集尘容器,以环绕所述次级气旋器而形成所述次级灰尘存储部。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集尘容器具有可开启的底部,其形成所述初级灰尘存储部和所述次级灰尘存储部的底部。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集尘容器具有由可看透材料制成的外壁,以能够确定所述初级灰尘存储部和次级灰尘存储部内的灰尘量。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次级气旋器包括;具有位于顶部的入口的次级气旋器主体,以及位于次级气旋器主体内部的螺旋环流形成构件,用以在所述次级气旋器主体中形成螺旋环流。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螺旋环流形成构件包括位于所述次级气旋器主体的上部的至少一个叶片。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叶片位于空气排放管的外侧圆周表面上,所述空气排放管插入到所述次级气旋器主体的上部,用以从所述次级气旋器主体引导空气。21.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次级气旋器在所述集尘容器的一侧上至少排列成两排。22.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次级气旋器在预定区域内于集尘容器内部上沿集尘容器的圆周方向排列成一排。2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中所述初级气旋器以相同的尺寸并排设置在所述集尘容器的前侧,而所述次级气旋器位于所述集尘容器的后侧。
说明书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气旋原理来收集灰尘的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气旋集尘装置应用于真空吸尘器,用以从循环空气中分离杂质(例如灰尘),以收集灰尘。 气旋原理利用离心力的差异而从螺旋形循环空气中分离杂质(例如灰尘)。 目前,相比于将灰尘袋安放在气流通道上以收集灰尘的袋式集尘装置,由于气旋集尘装置具有集尘性能优异且易于移除灰尘的优点,因此通过采用气旋原理收集灰尘的气旋集尘装置普遍地应用于真空吸尘器。 参照图1,下面描述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的现有技术。 该现有技术的集尘装置提供主级气旋集尘单元10,用以吸入包含灰尘的污浊空气且从其中收集尺寸相对较大的灰尘粒子,以及位于主级气旋集尘单元10外部的次级气旋集尘单元20,用来收集尺寸相对较小的灰尘粒子。 主级气旋集尘单元10为底部与集尘装置的底部紧密接触的圆柱形容器,该主级气旋集尘单元10具有位于上部侧表面内的抽吸管11,用以沿主级气旋集尘单元的内壁的切线方向吸入包含杂质的污浊空气,以及位于顶部中央的排放口12,主要用于排放净化后的空气。 据此,主级气旋集尘单元10具有形成主气旋13的上部空间,用于通过离心力分离杂质;以及形成初级灰尘存储部14的下部空间,以存储通过离心力而分离的杂质。 同时,来自排放口12的空气被导入次级气旋集尘单元20,且在经过灰尘分离步骤后再次向上排出。 更详细地,次级气旋集尘装置20包括多个小尺寸的次级气旋器21,所述次级气旋器沿圆周方向设置在主级气旋集尘装置10的上部的周围;以及次级灰尘存储部22,用以存储在次级气旋集尘装置21处分离的灰尘。 次级灰尘存储部22位于围绕在初级灰尘存储部周围的次级气旋器21的下部。初级灰尘存储部14和次级灰尘存储部22通过主级气旋集尘单元10的外壁而分离。 然而,现有技术的集尘装置具有这样的问题:由于仅仅通过单独的初级气旋单元分离和收集例如灰尘此类的杂质,因此收集灰尘主要部分的主级气旋集尘单元的集尘性能很弱。 此外,现有技术的集尘装置还具有一些问题,即,由于抽吸管以基本上呈切线的方向连接到初级气旋单元的外壁,用以基本上沿主要气旋单元内壁的切线方向引导包含灰尘的空气,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集尘装置制造困难,结构复杂,且吸尘器和抽吸管之间的气密性较差。 此外,由于初级气旋单元的内径总体相同,位于初级气旋单元下部的灰尘存储部内的灰尘通过初级气旋单元的螺旋循环空气而飞到初级气旋单元的上部,因此导致集尘性能较弱。 此外,因为次级气旋单元位于初级气旋单元的四周,且次级灰尘存储部位于初级灰尘存储部的四周,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集尘装置具有这样的问题:即,集尘装置制造困难,且由于次级灰尘存储部的宽度比较小,从而造成次级灰尘存储部的清洁困难,以及确定初级灰尘存储部的灰尘累积量困难。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其具有改善的集尘性能。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得到实现,该集尘装置包括具有两个平行的初级气旋器的主级旋风单元,用以通过气旋原理从导入其中的空气中分离灰尘,以及次级气旋单元,其位于初级气旋器的下游,用以通过气旋原理再次清洁空气。 主级旋风单元进一步包括位于初级气旋器之间的抽吸导向部,用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导引至初级气旋器。 优选地,抽吸导向部包括导向面,用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导引至初级气旋器的入口。 导向面具有连接到初级气旋器中的一个的入口边缘的一侧、连接到初级气旋器中的另一个的入口边缘的另一侧、以及向抽吸导向部内部突起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随着从所述一侧和另一侧越趋向中间部,越向抽吸导向部内部突起。 集尘装置进一步包括具有初级气旋器的集尘容器和用以存储通过初级气旋器分离的灰尘的初级灰尘存储部。 每个初级气旋器位于集尘容器中,从而使其轴线位于上/下方向,其具有位于上部外侧圆周表面的入口,以及与初级灰尘存储部的底部以预定距离间隔的底端,且设计为通过每个初级气旋器的底部向初级灰尘存储部排放灰尘。 每个初级气旋器可以具有顶端,该顶端连接到以可开启方式设置在该集尘容器的顶部的上盖,以及邻近于集尘容器的内壁的外侧圆周表面。 初级灰尘存储部的底面面积大于初级气旋器的底面面积。 集尘容器可进一步包括分隔壁,用以将初级灰尘存储部分隔一部分以存储通过初级气旋器中的一个分离的灰尘,以及一部分以存储通过初级气旋器中的另一个分离的灰尘。 集尘容器包括用以引导包含灰尘的空气进入初级气旋单元的吸入管,其中该吸入管具有从集尘容器外侧圆周表面的上部中央突起的入口,以及当从集尘容器上面观察时,穿过初级气旋单元的中间部的轴线。 集尘容器可进一步包括在每个初级气旋器内的空心排气构件,该排气构件与初级气旋器的出口相通,且具有位于外侧圆周表面的预定尺寸的通孔,用以排放空气。 同时,优选地,初级气旋单元被设置于集尘容器的一侧,以及次级气旋单元包括位于集尘容器的另一侧的多个次级气旋器。 次级气旋器具有均沿上/下方向形成的轴线,以及均具有灰尘出口的底部。 次级灰尘存储部位于设置在位于集尘容器的另一侧上的次级气旋器的下部,且与初级灰尘存储部分离,用以存储由次级气旋单元分离的灰尘,并且,初级灰尘存储部的外侧壁的一部分构成集尘容器的外侧壁的一部分,且次级灰尘存储部的外侧壁的一部分构成集尘容器的外侧壁的一部分。 优选地,集尘容器包括位于集尘容器另一侧的内部集尘容器,用来环绕次级气旋器以形成次级灰尘存储部。 优选地,集尘容器包括可开启的底部,其形成初级灰尘存储部和次级灰尘存储部的底部。 每个次级气旋器包括:具有位于顶部的入口的次级气旋器主体,以及位于次级气旋器主体内部的螺旋循环形成构件,用以在次级气旋器主体内部形成螺旋循环。 螺旋循环形成构件可至少包括位于次级气旋器主体上部的一个叶片。 该至少一个叶片位于插入到次级气旋器主体上部的排气管的外侧圆周表面上,用以从次级气旋器主体引导空气。 次级气旋器在集尘容器的一侧上排列成至少两排,或在预定区域内于集尘容器内部上沿集尘容器的圆周方向排列成一排。 优选地,初级气旋器以相同尺寸并排设置于集尘容器的前侧,而次级气旋器位于集尘容器的后部。 有益效果 两个初级气旋器的平行排列改善了分离灰尘主要部分的初级气旋单元的集尘性能,总体上改善了集尘装置的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更深入理解,并阐述本发明的详细实施例,以及结合说明书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气旋集尘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从底侧观察图2中的集尘装置的上盖的透视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集尘装置的前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线A-A的截面图; 图6是图3中上盖的俯视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于集尘装置的左/右方向沿初级气旋单元的中央的纵断面图; 图8是沿图4中线B-B的纵断面图; 图9是从上侧观察图2中的集尘装置的上盖的透视图;以及 图10是本发明的集尘装置内的螺旋流动形成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中示出的实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只要有可能,相同的名称和参考数字将在整个附图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且将省略其重复的描述。 作为具有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述集尘装置的真空吸尘器的实施例,下面对罐型吸尘器进行描述。 真空吸尘器包括:吸嘴,用以在沿待清洁的地板移动时吸入包含杂质的空气;与吸嘴分离设置的吸尘器主体,以及连接于吸嘴和吸尘器主体之间、用以将污染空气从吸嘴引导至吸尘器主体的连接管。 吸嘴底部具有预定尺寸、底部开口的吸嘴,用以通过由吸尘器主体产生的空气吸引力从地板吸入灰尘。 在吸尘器主体内部,安装有用于控制真空吸尘器的电子单元,以及用以吸入空气的电扇组件。 更详细的,吸尘器主体具有:位于前上部中央的软管连接部,用以连接连接管;可旋转地安装在吸尘器主体后部的相对侧的轮子,用以在地板上平滑地移动吸尘器主体;以及位于吸尘器主体底部的前部的轮脚,用以改变吸尘器主体的方向。 同时,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吸尘器主体具有集尘装置,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吸尘器主体上,用以分离和收集杂质,如灰尘。 来自集尘装置的空气穿过位于吸尘器主体内的预定空气排放通路和电扇组件,被排放到吸尘器主体的外部。 集尘装置可以被安装吸尘器主体的后部或吸尘器主体的前部。 这样,吸尘器主体具有集尘装置安装部,用以安装集尘装置。 在软管连接部和集尘装置安装部之间,具有供吸尘器主体中间部通过的吸入流路。 参照集尘装置安装在吸尘器主体后部的情况,下面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集尘装置100。 图2是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集尘装置的俯视图。 参照图2和3,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集尘装置100包括初级气旋单元110,其具有平行排列的两个初级气旋器111和112;以及位于初级气旋器111和112下游的次级气旋单元120,用以最大化集尘性能。 初级气旋器111和112通过气旋原理从导入其中的空气中分离灰尘,而次级气旋单元120也通过气旋原理再次清洁空气。 在气旋原理中,杂质(例如灰尘)通过利用空气和灰尘之间的不同离心力而从螺旋循环空气流中分离出来。 参照图3到5,优选地,抽吸导向部113位于初级气旋器111和112之间,用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引导至初级气旋器111和112。 优选地,抽吸导向部113包括导向面113a,用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分别引导至初级气旋器的入口。 导向面113a具有:连接于初级气旋器中的一个的入口边缘的一侧;连接于初级气旋器中的另一个的入口边缘的另一侧;以及向抽吸导向部113的内部突起的中间部113b,所述中间部113b随着从所述一侧和另一侧越趋向中间部,越向抽吸导向部113内部突起。 此外,抽吸导向部113可以具有位于其内部的分离板(未示出),用以将由吸入引导部113引导且流向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气流分为两侧。 此外,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集尘装置100进一步包括具有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集尘容器140,以及位于其中的初级灰尘存储部130。 初级灰尘存储部130存储在初级气旋单元110处分离的灰尘。 初级气旋器111和112被安装在集尘容器140内,从而其轴线沿上/下方向布置。 优选地,初级气旋器111和112中的每个都具有位于上部外侧圆周表面的入口111a或112a,以及与初级灰尘存储部130的底部间隔预定距离的底部。 通过气旋原理在初级气旋器111和112中分离的杂质(例如灰尘)通过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底部排放到初级灰尘存储部130。 这样,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每个的底部是完全开启的,或者具有沿底部圆周形成的灰尘排放孔(未示出)。 更详细的,优选地,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每一个都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容器。基本上圆柱形的概念包括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每一个都是圆柱形,且具有其侧壁的一部分被切去,或者具有略微不同的形状等。 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每一个可以具有顶端,该顶端连接到集尘容器140的顶端。 优选地,依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集尘容器140形成集尘装置的外部,且具有可开启的顶部。 更详细的,集尘容器140包括具有开启顶部的圆柱形主体141,以及用于开启/关闭圆柱形主体顶端的上盖142。 据此,上盖142可开启地安装在集尘容器140的顶部。 优选地,初级气旋器111和112具有连接到上盖142的顶端,以及接近于集尘容器140内壁的外侧圆周,以使初级气旋器的尺寸最大化。 “接近”的概念包括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外侧圆周与集尘容器140的内侧圆周表面接触,或者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外侧圆周表面与集尘容器140之间具有小间隙。 当然,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外壁的一部分可以形成为具有集尘容器的主体141的内壁的单元。 参照图6,上盖142具有出口142a,用以排放在初级气旋器111和112处清洁的空气。 为了便于说明,参照集尘装置100安装在吸尘器主体(未示出)的情况,位于集尘容器140左侧的初级气旋器称为左侧气旋器111,而位于集尘容器140右侧的初级气旋器称为右侧气旋器112。 参照图5到图7,左侧气旋器的入口111a形成于左侧气旋器外侧圆周的左侧,而右侧气旋器的入口112a形成于右侧气旋器外侧圆周的右侧,从而左侧气旋器的入口111a与右侧气旋器112a的入口相对。 抽吸导向部的导向面113a具有连接到左侧气旋器的入口111a的后边缘的左端,连接到右侧气旋器的入口112a的后边缘的右端,以及越靠近中间越向前突起的中间部113b。 同时,集尘容器140包括具有从外侧圆周表面的上部中央突起的入口的吸入管143,以及穿过初级气旋单元110中间部的轴线。 当从集尘容器140的上侧观察时,吸入管143的轴线等分初级气旋单元110,且用来将包含灰尘的空气引导至初级气旋单元110。 更详细的,吸入管143的后端具有相对的侧壁,每个该侧壁连接于左侧气旋器111的外侧圆周表面和右侧气旋器112的外侧圆周表面,二者均形成抽吸导向部113的入口,以及从集尘容器的主体141的上部中央突起预定高度的前端,以形成入口的一部分。 如果吸入管143的入口形成在集尘容器主体141的上部中央,则吸尘器主体的吸入流路和吸入管143基本上呈直线,导致减少了流阻和流程,并且改善了吸入流路和吸入管143之间的气密性。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吸入管143的后端可以直接连接于左侧气旋器的入口111a的前边缘以及右侧气旋器的入口112a的前边缘,但是优选地,左侧气旋器的入口111a的前边缘和右侧气旋器的入口112a的前边缘之间的宽度小于吸入管143的宽度。 当从上部观察集尘容器140时,吸入管143的轴线通过导向面的中间部113b,以将整个集尘容器140等分为左侧和右侧。 在这种情况下,吸入管143的轴线可以水平地形成,或当其更趋向后侧时,以预定角度向下倾斜。 此外,优选地,在初级气旋器111和112中的每一个中具有空心的空气排放构件114。 更详细的,空气排放构件114与初级气旋器的出口142a相通,且具有位于外侧圆周表面的具有预定尺寸的通孔114a,用以排放空气。 这样,空气排放构件114的顶端开启,以使空气能够排放,且可拆卸地连接于初级气旋器的出口142a的边缘。 在空气排放构件114的底端,具有越向下侧面积越大的具有水平截面形状的防飞扬构件115,用以使初级灰尘存储部130内由于螺旋环流引起的灰尘的飞扬最小化。 空气排放构件114可以为圆柱形,或具有如下形状:其穿过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越靠近下侧变得越小。 同时,初级气旋单元110位于集尘容器140的一个侧部,而次级气旋单元120位于集尘容器140的另一侧部。 在该实施例中,次级气旋单元120位于初级气旋单元110的后侧。因此,初级气旋单元110位于集尘容器140的前侧,而次级气旋单元120位于后侧。 下面参照图8到图10详细描述次级气旋单元120。 次级气旋单元120包括位于集尘容器140后侧的多个次级气旋器121。 次级气旋器121分别具有垂直轴线,且分别具有位于底端处的灰尘出口121a。 每个次级气旋器121包括次级气旋器主体121b,该主体121b呈圆柱形或具有如下形状:垂直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越向下越变小,以及位于次级气旋器主体121b、用以在次级气旋器主体121b内形成螺旋环流的螺旋环流形成构件。 当然,次级气旋器主体121b的形状可以为两种形状的组合。例如,次级气旋单元121可以包括圆柱形上部主体和位于主体下端的下部主体,其具有垂直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越向下越变小的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下部主体的底端开启,以形成灰尘出口121a。 螺旋环流形成构件包括位于次级气旋器主体121b内部的至少一个叶片121c。在这种情况下,该至少一个叶片121c位于次级气旋器主体121b的上侧。 更详细的,该至少一个叶片121c位于空气排放管122的外侧圆周表面,以插入到次级气旋器主体121b的上侧。 优选地,空气排放管122用以排放在次级气旋器121处清洁的空气,且为圆柱形。 这种情况下,叶片121c可以具有和空气排放管122的外侧圆周表面成一体的内表面,以及和次级气旋器主体121b的内侧圆周表面成一体的外表面。 优选地,多个叶片121c沿空气排放管的圆周方向以规则间距位于空气排放管122的外侧圆周表面。 次级气旋器121可在初级气旋器的后侧上排列成两排,或在集尘容器140内部的预定区域内沿集尘容器的圆周方向排列成一排。 同时,在集尘容器140的另一侧,即集尘容器140的后侧,布置有与初级灰尘存储部130分离的次级灰尘存储部150,用以存储在次级气旋单元120处分离的灰尘。 这种情况下,优选的,初级灰尘存储部的外侧壁的一部分形成集尘容器140的外侧壁的一部分,且次级灰尘存储部150的外侧壁的一部分形成集尘容器140的外侧壁的一部分。 更优选的,通过使初级灰尘存储部130的外侧壁形成集尘容器140的外侧壁的主要部分,以及使次级灰尘存储部150的外侧壁形成集尘容器140的外侧壁的其余部分,而使得包括初级灰尘存储部130和次级灰尘存储部150在内的灰尘存储部的容量最大化。 为此,优选的,集尘容器140包括环绕次级气旋器121的内部集尘容器144,其底端与集尘容器140的底部紧密接触。 该实施例中,内部集尘容器144的后外侧壁形成集尘容器140的后外侧壁。 当然,内部集尘容器144的后外侧壁可以接触集尘容器140的后内侧壁。 集尘容器140的底部形成初级灰尘存储部130和次级灰尘存储部150的底部,且优选地,集尘容器140的底部可开启,以易于从初级灰尘存储部130和次级灰尘存储部150排放灰尘。 此外,优选的,初级灰尘存储部130的底部面积大于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底部面积。 更详细的,由于初级气旋器111和112沿上/下方向位于内部集尘容器144和集尘容器140的外壁的空间内,因此初级灰尘存储部130的底部面积大于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底部面积。 因此,初级灰尘存储部130变得具有更大的容量。此外,由于当灰尘通过初级气旋器111和112底端时,在离心力作用下,当以放射性模式向初级灰尘存储部130内壁螺旋循环时,灰尘下落,从而通过初级气旋器111和112排放的空气来防止将灰尘吸入空气排放构件114。 此外,集尘容器140进一步包括分隔壁以分隔初级灰尘存储部130。 分隔壁145将初级灰尘存储部130等分为左侧灰尘存储部130和右侧灰尘存储部,因此,由左侧气旋器111分离的灰尘和由右侧气旋器112分离的灰尘不会互相混合。 此外,分隔壁145防止由左侧气旋器111和右侧气旋器112形成的螺旋循环空气互相施加影响,因此防止了扬尘,并使噪音最小化。 此外,为了能够确定存储在初级灰尘存储部130和次级灰尘存储部150中的灰尘量,优选地,灰尘容器140的外壁由可看透的材料制成。 同时,虽然未示出,但是在上盖142的顶部具有帽状物,用于形成气流室,以使空气由初级气旋器111和112流向次级气旋器121。 优选地,该帽状物可开启地设置至上盖142,且在连接到空气排放管122的后侧内具有多个空气排放孔。 下面描述具有本发明所述集尘装置100的真空吸尘器的操作。 在真空吸尘器投入运行时,外部污染的空气穿过吸嘴和经由吸入管143的连接管以及抽吸导向部113,提供给初级气旋器111和112。 更详细的,通过吸入管143导入抽吸导向部113的空气被初级气旋器111和112的内壁所引导,以在初级气旋器111和112中进行螺旋循环。 据此,根据气旋原理,相对较重和大颗粒的灰尘被分离,下降,并存储在初级灰尘存储部130中。通过飞扬预防构件115阻止了存储在初级灰尘存储部130中的灰尘的飞扬。 通过空气排放构件114和出口142a,由其分离出的具有相对大颗粒的空气排放到上盖142的上侧,且导入多个次级气旋器121,以再次进行灰尘分离步骤。 这种情况下,叶片121c在次级气旋器121的内部形成螺旋循环空气。 由次级气旋器121再次清洁的空气通过空气排放管122而被排放,穿过位于吸尘器主体以及电扇组件内的预定空气排放通路,并排放到吸尘器主体的外部。 同时,本发明的集尘装置可适用于罐式真空吸尘器和立式真空吸尘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地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或精神的条件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 所以,本发明意于覆盖包含于后附权利要求和其等价范围中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形。 工业适用性 具有前述设计的本发明的集尘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两个初级气旋器的平行排列改善了分离大部分灰尘的初级气旋单元的集尘性能,进而总体上改善了集尘装置的性能。 第二,通过提供用于将空气引导至两个平行初级气旋器的吸入管,从而改善了吸尘器主体的气密性,且能够便于制造。 第三,灰尘存储部的截面积大于气旋器的底部的截面积,这使排放空气对灰尘的影响最小化,因此改善了灰尘分离性能。 第四,通过在集尘容器内使初级灰尘存储部和次级灰尘存储部的相邻布置,使得便于灰尘容器的清洁,以及便于灰尘的移除。 第五,便于确定存储灰尘主要部分的初级灰尘存储部内的灰尘量,而易于选择清空集尘容器的时间。 第六,通过提供具有预定形状布置在集尘容器内部一侧上的两个平行气旋器的初级气旋单元,以及布置在集尘容器内部另一侧的多个次级气旋器,可在总体上使集尘装置制造紧凑。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100),其集尘性能得到改善。为此,该集尘装置(100)包括:具有两个平行的初级气旋器(111,112)的初级气旋单元(110),用以通过气旋原理从导入的空气中分离灰尘;以及次级气旋单元(120),其位于初级气旋器(111,112)的下游,用以通过气旋原理再次清洁空气。。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