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5014612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7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80033973.9

申请日:

2006.09.14

公开号:

CN101262905A

公开日:

2008.09.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N 1/30公开日:2008091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N1/30; A61M25/00

主分类号:

A61N1/30

申请人:

TTI优而美株式会社

发明人:

秋山英郎; 川上浩良; 中山鸠夫; 松村健彦; 松村昭彦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5.9.16 JP 270862/2005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郭晓东;马少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10),在内窥镜装置(20)的柔性线缆(18)的前端具有小的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通过将它们前端的第1离子交换膜(44)以及第4离子交换膜(54)例如紧贴在消化器官的癌变部位上并进行离子电渗治疗,能够使药液在目标定点处渗透,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安装在杆状部件(16)的前端,该杆状部件(16)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柔性线缆(18)的前端并可以一体更换。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具有为了通过离子电渗投放离子性药剂而使用的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不同的极性与这些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相连的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
具有支承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上述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的杆状部件、支承该杆状部件并使该杆状部件能够自由装卸的内窥镜装置,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设置在上述杆状部件的前端,并且,在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相互之间设有一定距离的间隙,上述杆状部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在柔性线缆的前端,该柔性线缆以能够弯曲的方式由上述内窥镜装置中的柔性管支承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子性药剂为吸收光后进行工作的光敏反应物质,上述内窥镜装置具有照射光学系统,该照射光学系统经由上述柔性管,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的前端附近照射光。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窥镜装置具有内窥镜光学系统,该内窥镜光学系统包括向身体内照射光的照射光用光纤和将其反射光导引至外部的反射光用光纤,上述照射光学系统为上述照射光用光纤。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配线容置在上述柔性线缆内,并具有经由该配线与直流电源的不同极性相连的电源侧作用电极端子以及电源侧非作用电极端子,
上述杆状部件在向上述柔性线缆进行装卸的装卸侧基端上具有在装卸时与上述电源侧作用电极端子以及电源侧非作用电极端子连接或分离开的作用电极侧触点以及非作用电极侧触点,
这些作用电极侧触点以及非作用电极侧触点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中的作用侧电极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窥镜装置内设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置在上述电源侧作用电极端子以及电源侧非作用电极端子与上述直流电源之间的电源电路中,调节通电时的电流值以及作为投放时间的通电时间中的至少电流值。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相平行的方式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向着前端方向扩展开的方式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在前端方向上相交叉的方式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具有:
上述作用侧电极,其相连于上述直流电源中的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同种的极性;
电解液保持部,其设置在该作用侧电极的前面并保持电解液;
第2离子交换膜,其设置在该电解液保持部的前面并选择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相反的离子;
药液保持部,其设置在该第2离子交换膜的前面并保持上述离子性药剂;
作为上述离子交换膜的第1离子交换膜,其设置在该药液保持部的前面并选择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同种的离子,
上述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具有:
上述非作用侧电极,其相连于上述直流电源中的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相反的极性;
第2电解液保持部,其设置在该非作用侧电极的前面并保持第2电解液;
第3离子交换膜,其设置在该第2电解液保持部的前面并选择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同种的离子;
第3电解液保持部,其设置在该第3离子交换膜的前面并保持第3电解液;
作为上述离子交换膜的第4离子交换膜,其设置在该第3电解液保持部的前面并选择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相反的离子。

说明书

说明书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药剂离子投放至身体中的离子电渗疗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这样的离子电渗疗装置能够使药液渗透到皮肤或粘膜中,以往,在小的情况下也以直径为20mm左右的较宽面积的皮肤或粘膜为对象。
另一方面,将药剂直接注入至成为内窥镜下外科手术的对象的区域、鼻腔内粘膜、口腔内粘膜、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区域的一部分或肺癌治疗中的腹腔镜手术时的患病部位、在开腹手术等中露出的身体的一部分(目标定点)能够增大治疗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与注射相比,通过离子电渗使药剂渗透是非侵入性的,因此较为理想。
另外,虽然在PDT(光动态疗法)时,在投放了光敏反应物质之后,照射光并期待产生抗癌作用,但是,由于光敏反应物质会在体内游历,因此,患者必须不照射太阳光,另外,游历至患病部位以外还会产生副作用。因此,在PDT中,希望仅对患病部位投放光敏反应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离子电渗疗装置,适用于在利用内窥镜或腹腔镜进行治疗、处理的情况下,例如使药液渗透至癌变部位等身体的一部分。
通过以下各种实施例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具有为了通过离子电渗投放离子性药剂而使用的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不同的极性与这些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相连的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上述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的杆状部件、支承该杆状部件并使该杆状部件能够自由装卸的内窥镜装置,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设置在上述杆状部件的前端,并且,在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相互之间设有一定距离的间隙,上述杆状部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支承在柔性线缆的前端,该柔性线缆以能够弯曲的方式由上述内窥镜装置中的柔性管支承着。
(2)根据(1)记载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离子性药剂为吸收光后进行工作的光敏反应物质,上述内窥镜装置具有照射光学系统,该照射光学系统经由上述柔性管,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的前端附近照射光。
(3)根据(2)记载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窥镜装置具有内窥镜光学系统,该内窥镜光学系统包括向身体内照射光的照射光用光纤和将其反射光导引至外部的反射光用光纤,上述照射光学系统为上述照射光用光纤。
(4)根据(1)~(3)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配线容置在上述柔性线缆内,并具有经由该配线与直流电源的不同极性相连的电源侧作用电极端子以及电源侧非作用电极端子,上述杆状部件在向上述柔性线缆进行装卸的装卸侧基端上具有在装卸时与上述电源侧作用电极端子以及电源侧非作用电极端子连接或分离开的作用电极侧触点以及非作用电极侧触点,这些作用电极侧触点以及非作用电极侧触点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中的作用侧电极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相连。
(5)根据(4)记载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窥镜装置内设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设置在上述电源侧作用电极端子以及电源侧非作用电极端子与上述直流电源之间的电源电路中,调节通电时的电流值以及作为投放时间的通电时间中的至少电流值。
(6)根据(1)~(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相平行的方式设置。
(7)根据(1)~(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向着前端方向扩展开的方式设置。
(8)根据(1)~(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在前端方向上相交叉的方式设置。
(9)根据(1)~(8)中任意一项记载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具有:上述作用侧电极,其相连于上述直流电源中的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同种的极性;电解液保持部,其设置在该作用侧电极的前面并保持电解液;第2离子交换膜,其设置在该电解液保持部的前面并选择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相反的离子;药液保持部,其设置在该第2离子交换膜的前面并保持上述离子性药剂;作为上述离子交换膜的第1离子交换膜,其设置在该药液保持部的前面并选择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同种的离子,上述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具有:上述非作用侧电极,其相连于上述直流电源中的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相反的极性;第2电解液保持部,其设置在该非作用侧电极的前面并保持第2电解液;第3离子交换膜,其设置在该第2电解液保持部的前面并选择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同种的离子;第3电解液保持部,其设置在该第3离子交换膜的前面并保持第3电解液;作为上述离子交换膜的第4离子交换膜,其设置在该第3电解液保持部的前面并选择与上述离子性药剂的带电离子相反的离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涉及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例子的离子电渗疗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放大显示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为显示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的另一设置例的平面图;
图4为显示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的又一设置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涉及该最佳实施方式的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10具有用于投放离子性药剂而使用的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一体支承这些结构体的杆状部件16、以不同的极性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相连的直流电源30而构成。
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安装在杆状部件16的前端,该杆状部件16可自由装卸地支承在柔性线缆18的前端,由此,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可以与杆状部件16一体更换。
上述柔性线缆18,通过内窥镜装置20的柔性管22,而以可自由弯曲的方式被支承着,在从该柔性管22伸出的前端,可自由装卸地安装着上述杆状部件16。
上述内窥镜装置20具有通过上述柔性管22内并包括照射光用光纤24和反射光用光纤26的内窥镜光学系统。上述照射光用光纤24从前端射射出照射光,上述反射光用光纤26捕捉从照射光用光纤24射出的照射光在身体内的患病部位等处产生的放射光,并导引至外部。在上述照射光用光纤24中,从后面所述的激光光源58射入白色光。
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经由电源电路(图中省略)连接至上述直流电源30的不同极性。
在上述杆状部件16的柔性线缆18侧的端部设有与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相连的作用侧电极端子32以及与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相连的非作用侧电极端子34。
这些作用侧电极端子3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端子34在将杆状部件16安装在柔性线缆18上时,分别与该柔性线缆18侧的电源侧作用电极端子33以及电源侧非作用电极端子35相连。
上述电源侧作用电极端子33以及电源侧非作用电极端子35经由上述电源电路28,与设置在内窥镜装置20的更外部的上述直流电源30相连。
上述杆状部件16为直径与上述柔性线缆18相同的圆柱状部件,并且通过外螺纹部16A拧入并安装在柔性线缆18前端的内螺纹部18A,并且,通过向相反方向旋转,能够将其卸下。
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如图2中放大显示的那样,以它们各自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式设置。另外,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从杆状部件16侧,按作用侧电极36、电解液保持部38、第2离子交换膜40、药液保持部42、第1离子交换膜44的顺序层叠这些部件而构成,并形成为直径2~6mm左右的圆盘状。
上述作用侧电极36可以由涂布在基片13的一个面上的例如混合有电极糊等非金属导电填充物的导电涂料构成。虽然也可以由铜板或金属薄膜构成该作用侧电极36,但是,考虑到从该处溶解析出的金属在投放药剂时会移动至身体,因此优选非金属性。
上述电解液保持部38例如由涂布在上述作用侧电极36上的电解质涂料构成。该电解质涂料为含有电解质的涂料,特别优选使用通过水的电解反应(在正极氧化以及在负极还原)也易于氧化或还原的电解质,例如抗坏血酸(维生素C)或抗坏血酸钠等医药用剂、乳酸、草酸、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及/或其盐,由此可以抑止氧气或氢气的产生,另外,通过混合在溶剂中溶解时形成缓冲电解液的组合的多种电解质,还能够抑止通电中PH的变化。
在电解质涂料中,为了提高作为涂料的涂布性或成膜性,可以混合聚乙烯醇、聚丙烯醇、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等亲水性高分子,另外,可以混合适当量的用于调整电解质涂料的粘度的水、乙醇、丙醇等溶剂。另外,也可以混合增粘剂、触变剂、消泡剂、颜料、香料、着色剂等适当的添加成分。
通过在上述电解液保持部38上涂布第2离子交换涂料,形成上述第2离子交换膜40。
该第2离子交换涂料为后面所述的含有导入了离子交换基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涂料,其中该离子交换基是以导电型与药液保持部42中的药物离子相反的离子为反离子的离子交换基,在使用药液保持部42中的药效成分离解为正药物离子的药剂时,混合阴离子交换树脂,相反,在使用药效成分离解为负药物离子的药剂时,混合阳离子交换树脂。
上述药液保持部42由涂布在上述第2离子交换膜40上的药剂涂料形成,其为含有药剂成分通过在水等溶剂中溶解等方式离解为正或负离子(药物离子)的药剂(含有药剂的前驱体)的涂料,作为药剂成分离解为正离子的药剂,例如可采用作为麻醉药的盐酸赛罗卡因、作为麻醉药的盐酸吗啡等,作为药剂成分离解为负离子的药剂,例如可采用作为维生素制剂的抗坏血酸等。
上述第1离子交换膜44由涂布在药液保持部42上的第1离子交换涂料形成。该第1离子交换涂料为含有导入了离子交换基的离子交换树脂的涂料,其中该离子交换基是以导电型与药液保持部42中的药物离子相同的离子为反离子的离子交换基,药液保持部42的药效成分在使用离解为正或负药物离子的药剂的情况下,应混合阴离子交换树脂或阳离子交换树脂。
作为上述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在聚苯乙烯或烯酸类树脂等烃类树脂或具有全氟化碳结构的氟类树脂等具有3元网格结构的高分子中,使用导入了碳酸基、羧酸基、膦酸基等阳离子交换基(反离子为阳离子的交换基)的离子交换树脂而没有限制。
另外,作为上述阴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在具有与上述阳离子交换树脂相同的3元网格结构的高分子中,使用导入1~3级氨基、4级铵基、吡啶基、咪唑基、4级吡啶基、4级吡啶(イミダゾリウム)基等阴离子交换基(反离子为阴离子的交换基)的离子交换树脂而没有限制。
上述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以设置在非作用侧基片15的一个面侧的非作用侧电极46、第2电解液保持部48、第3离子交换膜50、第3电解液保持部52、第4离子交换膜54的顺序层叠这些部件而构成,并与上述作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相同而形成为圆盘状。
上述非作用侧电极46采用了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中的作用侧电极36相同的结构,另外,上述第2电解液保持部48以及第3电解液保持部52的结构以及成分也与上述电解液保持部38相同。
另外,上述第3离子交换膜50由涂布在上述第2电解液保持部48上的离子交换涂料形成。该离子交换涂料与形成上述第1离子交换膜44的第1离子交换涂料相同,能够起到与第1离子交换涂膜44相同的离子交换膜的功能。
上述第4离子交换膜54由涂布在上述第3电解液保持部52上的与上述相同的第2离子交换涂料形成。该第4离子交换膜54能够起到与第2离子交换膜40相同的离子交换膜的功能。
在上述基片13的另一个面上,设有作用侧电极端子板32A,该作用侧电极端子板32A通过设置在基片13上的通孔与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的作用电极36导通,并且与上述作用侧电极端子32相连。
同样,在上述非作用侧基片15的另一个面上设有非作用侧电极端子板34A,该非作用侧电极端子板34A通过形成于非作用侧基片15上的通孔与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的非作用侧电极46导通,并且与上述非作用侧电极端子34相连。
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都分别使它们前端的上述第1交换膜44以及第4交换膜54露出,以便接触身体侧。
上述直流电源30例如由AC/DC变频器构成,在该直流电源30与上述电源侧作用电极端子33以及电源侧非作用电极端子35之间的上述电源电路28中设有控制装置56,该装置用于调整通电时的电流值以及作为投放时间的通电时间中的至少一个电流值,以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电流值以及投放时间。
此处,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各自前端的第1交换膜44以及第4交换膜54设有一定的间隙S,以便在通电时在这两个膜之间没有电流直接流过。该间隙S与上述第1交换膜44以及第4交换膜54的直径大致相等。
在治疗时,从上述照射光用光纤24照射白色光,通过反射光用光纤26将反射光(像)导引至外部,对其进行观察,并确定患病部位,将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按压在该处即可。在离子电渗治疗中,并不照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虽然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以它们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安装,但是,本发明不应局限于此,例如如图3所示,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以它们的中心轴线向着前端方向交叉成60°的方式设置,另外,也可以如图4所示,以中心轴线扩展开的方式形成。
在这些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由于在内窥镜装置20中的柔性线缆18的前端,以具有间隙S的方式设置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因此,例如,在使药液渗透至消化器官的癌变部位时,医生握住内窥镜装置20,使柔性线缆18前端的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前端的第1交换膜44紧贴癌变部位,同时,也使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前端的第4离子交换膜54紧贴附近的粘膜等并通电,则能够以目标定点方式,使目的药液容易地渗透至目标部位。
另外,由于能够与杆状部件16一起,从柔性线缆18上拆卸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药液的更换。
上述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10能够用于例如在癌细胞上涂布光敏反应物质之后照射光并使其吸收的抗癌疗法,即在通过PDT进行体内治疗时,例如,治疗表在型食道癌、表在型胃癌、宫颈癌等时使用。另外,除了PDT以外,也可用于体内的治疗,例如胃溃疡、大肠炎等的治疗。
对于PDT而言,在上述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中的药液保持部42中保持光敏反应物质,由控制装置56控制而从激光光源58供给应由光敏反应物质吸收的波长的光、例如紫外线,并从上述照射光用光纤24照射患病部位。
虽然在用于PDT时光敏反应物质采用了具有灵敏度的波长的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另外设置射出该波长的光的光源,通过对照射光用光纤24进行输入切换的输入切换装置(图中未示出),能够选择性地切换白色光或该波长的光。另外,不使用新的光源,也可以使用白色光中仅使该波长的光透过的滤光器。
工业实用性
在本发明中,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中的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设置在内窥镜装置中的柔性线缆的前端,例如通过离子电渗使抗癌剂渗透至消化器官中的癌变部位等目标定点,从而能够减小副作用并有效地进行治疗。另外,若在PDT之后立刻更换作用侧电极结构体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并投放抗癌剂,则能够同时进行治疗以及防止其复发。

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探针式离子电渗疗装置(10),在内窥镜装置(20)的柔性线缆(18)的前端具有小的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通过将它们前端的第1离子交换膜(44)以及第4离子交换膜(54)例如紧贴在消化器官的癌变部位上并进行离子电渗治疗,能够使药液在目标定点处渗透,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2)以及非作用侧电极结构体(14)安装在杆状部件(16)的前端,该杆状部件(16)可自由装卸地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