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012811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32681.X

申请日:

2007.12.18

公开号:

CN101194713A

公开日:

2008.06.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A23L 1/29合同备案号:2013440000321让与人:华南农业大学受让人:广州市金妮宝食用油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申请日:20071218申请公布日:20080611授权公告日:20110518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3062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23L1/29; A23D9/02

主分类号:

A23L1/29

申请人:

华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吴雪辉; 黄永芳; 成 莲

地址:

510642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丽明;任 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茶油加工方法,包括油茶籽去茶壳干燥,粉碎;蒸炒油茶籽;茶油的提取和茶油精炼步骤。本发明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改造传统茶油生产工艺,提高毛油质量,减少精炼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油的精炼损失,提高产油率,并减少精炼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损失,提高茶油中VE、角鲨烯等活性物质的含量,提高成品茶油的质量和其保健功能作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油茶籽去茶壳干燥,粉碎;
(2)蒸炒油茶籽;
(3)茶油的提取;
(4)茶油精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油茶籽粉碎的粒度为40~80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蒸炒油茶籽是将油茶籽蒸炒至油茶籽水分含量达到1%~8%。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茶油提取是将油茶籽放置于超临界CO2容器中进行萃取,萃取釜压力15Mpa~35MPa,萃取温度35℃~60℃,解析釜压力4Mpa~8MPa,解析温度35℃~60℃,CO2流量8L/h~14L/h,萃取时间0.5h~2.5h。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茶油精炼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水化法脱胶;
(B)采用碱炼脱酸方法脱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脱胶是在茶油中加入0.3%~0.6%的柠檬酸,搅拌,与非水化磷脂充分反应;加1%~5%的水,搅拌;静置,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得脱胶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时间为10min~20min。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是在40℃~60℃下保温静置1h~3h。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脱酸是以脱胶油重量的0.5%~1.2%往脱胶油中加入浓度为10%~18%的烧碱溶液,搅拌20min~30min,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用水洗至中性;干燥即得。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是在105℃下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0.2%。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
技术背景
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不含黄曲霉毒素、芥酸、棉酚等人体有害物质,富含天然VA、VD、VE、VK、胡萝卜素,以及茶多酚、角鲨烯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分泌,防止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近年来,随着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茶油以其丰富的营养和功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发展迅速。
目前,茶油的生产方法主要是经过压榨或浸出提取毛油,然后经过过滤、脱胶、脱酸、脱臭、脱色、冬化等工序精制而成。公开号为CN1746283A的发明专利“精制山茶油的方法”,提出的食用茶油的生产方法是,将茶籽毛油经脱杂、脱胶后,进行物理脱酸与碱炼脱酸相结合,然后经脱色、脱臭,即得精制山茶油。公开号为CN1667105A的发明专利“一种茶油加工新工艺”,提出的食用茶油的生产方法是,通过对浸出的毛茶油进行磷酸脱胶、碱炼、低温过滤、脱色等工序进行加工。现有技术中茶油生产主要采用压榨或浸出法,提取的毛油杂质多,颜色深,需要经过过滤、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冬化等精炼工序,才能达到食用茶油的质量标准。精炼过程需要的时间长,一般要5~7天,造成中性油损失大,约15%~20%,成品油产率低,而且需要的设备多。繁多的精炼工艺,引起茶油中生物活性物质与营养成分的破坏和损失大,例如成品茶油中VE的含量一般只有1mg/kg~10mg/kg,降低茶油的保健功能作用,同时也严重影响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新的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改造传统茶油生产工艺,提高毛油质量,减少精炼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油的精炼损失,提高产油率,并减少精炼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损失,提高茶油中VE、角鲨烯等活性物质的含量,提高成品茶油的质量和其保健功能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油茶籽去茶壳干燥,粉碎;
(2)蒸炒油茶籽;
(3)茶油的提取;
(4)茶油精炼。
步骤(1)所述油茶籽粉碎的粒度为40~80目。
步骤(2)所述蒸炒油茶籽是采用蒸炒方法使油茶籽中蛋白质完全变性,将油茶籽蒸炒至油茶籽水分含量达到1%~8%。
步骤(3)所述的茶油提取是将油茶籽放置于超临界CO2容器中进行萃取,萃取釜压力15Mpa~35MPa,萃取温度35℃~60℃,解析釜压力4Mpa~8MPa,解析温度35℃~60℃,CO2流量8L/h~14L/h,萃取时间0.5h~2.5h。
步骤(4)所述茶油精炼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水化法脱胶;
(B)采用碱炼脱酸方法脱酸。
步骤(A)所述脱胶是在茶油中加入0.3%~0.6%的柠檬酸,搅拌,与非水化磷脂充分反应;加1%~5%的水,搅拌;静置,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得脱胶油。上述搅拌时间皆为10min~20min。所述静置是在40℃~60℃下保温静置1h~3h。
步骤(B)所述脱酸是以脱胶油重量的0.5%~1.2%往脱胶油中加入浓度为10%~18%的烧碱溶液,搅拌20min~30min,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用水洗至中性;在105℃下干燥至水分含量小于0.2%即得。
本发明比现有的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成品茶油中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含量高,VE的含量可达80mg/kg~120mg/kg,为目前产品的8~10倍;(2)茶油提取温度低,一般为35℃~50℃,提油率高,可达到95%以上,毛茶油质量好,除酸价和不溶性杂质,其余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一级食用茶油标准;(3)精炼工序少,精炼设备投入低,精炼时间短,茶油损失少,成品油得率高,精炼过程由原来的6道工序简化为脱酸、脱胶2道工序,精炼时间由5~7天缩短为6~8小时,茶油精炼损失由15%~20%减少为2%~5%;(4)工艺简单,条件容易控制;(5)成品油中无溶剂残留;(6)提取过程中不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操作安全、无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油茶籽经过去茶壳、干燥,粉碎至粒度大小为40~80目,通过蒸炒使原料水分含量达到4.5%~5.0%,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0℃,解析压力6MPa,解析温度50℃,CO2流量10L/h,萃取时间1h,得到毛茶油,加入0.4%的柠檬酸,搅拌15min,与非水化磷脂充分反应,再加2%的水,搅拌15min,然后在50℃下保温静置2h,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得脱胶油,在脱胶油中加入浓度为12%的烧碱溶液0.8%,慢速搅拌25min,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用水洗至中性,然后在105℃下干燥至水分含量0.2%以下,即可得到营养保健食用茶油。
实施例2
油茶籽经过去茶壳、干燥,粉碎至粒度大小为40~80目,通过蒸炒使原料水分含量达到4.0%~4.5%,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35℃,解析压力4MPa,解析温度35℃,CO2流量8L/h,萃取时间2.5h,得到毛茶油,加入0.3%的柠檬酸,搅拌10min,与非水化磷脂充分反应,再加1%的水,搅拌10min,然后在40℃下保温静置1h,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得脱胶油,在脱胶油中加入浓度为10%的烧碱溶液1%,慢速搅拌20min,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用水洗至中性,然后在105℃下干燥至水分含量0.2%以下,即可得到营养保健食用茶油。
实施例3
油茶籽经过去茶壳、干燥,粉碎至粒度大小为40~80目,通过蒸炒使原料水分含量达到5.0%~5.5%,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60℃,解析压力8MPa,解析温度60℃,CO2流量14L/h,萃取时间0.5h,得到毛茶油,加入0.6%的柠檬酸,搅拌20min,与非水化磷脂充分反应,再加5%的水,搅拌20min,然后在60℃下保温静置3h,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得脱胶油,在脱胶油中加入浓度为18%的烧碱溶液0.5%,慢速搅拌30min,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用水洗至中性,然后在105℃下干燥至水分含量0.2%以下,即可得到营养保健食用茶油。
实施例4
油茶籽经过去茶壳、干燥,粉碎至粒度大小为40~80目,通过蒸炒使原料水分含量达到1%~5.0%,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60℃,解析压力8MPa,解析温度60℃,CO2流量14L/h,萃取时间0.5h,得到毛茶油,加入0.6%的柠檬酸,搅拌20min,与非水化磷脂充分反应,再加5%的水,搅拌20min,然后在60℃下保温静置3h,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得脱胶油,在脱胶油中加入浓度为18%的烧碱溶液1.2%,慢速搅拌30min,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用水洗至中性,然后在105℃下干燥至水分含量0.2%以下,即可得到营养保健食用茶油。
实施例5
油茶籽经过去茶壳、干燥,粉碎至粒度大小为40~80目,通过蒸炒使原料水分含量达到7.0%~8.0%,采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解析压力4MPa,解析温度40℃,CO2流量14L/h,萃取时间0.5h,得到毛茶油,加入0.6%的柠檬酸,搅拌20min,与非水化磷脂充分反应,再加5%的水,搅拌20min,然后在60℃下保温静置3h,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得脱胶油,在脱胶油中加入浓度为18%的烧碱溶液0.5%,慢速搅拌30min,经过滤或离心分离后,用水洗至中性,然后在105℃下干燥至水分含量0.2%以下,即可得到营养保健食用茶油。

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食用茶油的加工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茶油加工方法,包括油茶籽去茶壳干燥,粉碎;蒸炒油茶籽;茶油的提取和茶油精炼步骤。本发明采用先进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改造传统茶油生产工艺,提高毛油质量,减少精炼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油的精炼损失,提高产油率,并减少精炼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损失,提高茶油中VE、角鲨烯等活性物质的含量,提高成品茶油的质量和其保健功能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