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利用多相化学反应器中颗粒的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收利用多相化学反应器中颗粒的方法及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7731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30 CN 102477314 A *CN102477314A* (21)申请号 201010582393.3 (22)申请日 2010.11.29 C10J 3/54(2006.01) C10J 3/56(2006.01) C10J 3/84(2006.01) C10J 3/46(2006.01) C10J 3/48(2006.01) C10J 3/06(2006.01) C10J 3/20(2006.01) C10J 3/72(2006.01) (71)申请人 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地址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
2、市三河道 300 号 (72)发明人 徐春发 吴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24 代理人 刘粉宝 (54) 发明名称 回收利用多相化学反应器中颗粒的方法及装 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回收利用多相化学反应 器中细灰颗粒的方法及装置, 其中煤在多相化学 反应器中部分氧化生成携带有细灰颗粒的出口气 流, 其中多相化学反应器包括温度等于或高于细 灰颗粒熔点的高温区, 出口气流中基本所有的细 灰颗粒被送回至高温区从而提高碳转化率并减少 飞灰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3、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页 1/2 页 2 1. 一种回收多相化学反应器中细灰颗粒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煤在多相化学反应器中 部分氧化以生成出口气流, 其携带有细灰颗粒, 其中多相化学反应器包括温度等于或高于 细灰颗粒熔点的高温区, 该方法包括 : a) 将细灰颗粒从出口气流中分离的步骤 ; 以及 b) 将上述步骤 a) 中收集到的细灰颗粒返回至高温区的步骤。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相化学反应器选自固定床反应器、 流 化床反应器以及气流床反应器。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相化学反应。
4、器为流化床反应器。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用于煤的气化。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垂直的反应容器, 其 包括密相段、 位于密相段上方的稀相段以及位于反应容器密相段中定义反应床底部的分布 板, 其中高温区位于该分布板的上方并且细灰颗粒经由分布板被送回至高温区中。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细灰颗粒通过气力输送系统被送回至所述 高温区。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力输送系统的载气不含有氧气。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力输送系。
5、统的载气包括二氧化碳、 氮 气、 合成气、 蒸汽或其混合物。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一级或多级旋风分离器、 一个或多个布袋过 滤系统、 一个或多个陶瓷过滤器、 一个或多个静电除尘器或其结合用于从出口气流中分离 或收集细灰颗粒。 10. 一种多相化学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煤在多相化学反应器中部分氧化生成携带有细 灰颗粒的出口气流, 其中多相化学反应器包括温度等于或高于细灰颗粒熔点的高温区, 该 多相化学反应器包括 : 用于将细灰颗粒从出口气流中分离的细灰颗粒收集系统以及用于将 细灰颗粒送回至高温区的细灰颗粒输送系统。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多相化学反应器,。
6、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相化学反应器选自固 定床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以及气流床反应器。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多相化学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相化学反应器为流化 床反应器。 13.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多相化学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化床反应器用于煤的 气化。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多相化学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垂直 的反应容器, 其包括密相段、 位于密相段上方的稀相段以及位于反应容器密相段中定义反 应床底部的分布板, 其中高温区位于该分布板的上方并且细灰颗粒经由分布板被送回至高 温区中。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多相化学反应器。
7、,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灰颗粒通过气力输送 系统被送回至高温区。 16.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多相化学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力输送系统的载气不 含有氧气。 17.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多相化学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力输送系统的载气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77314 A 2 2/2 页 3 括二氧化碳、 氮气、 合成气、 蒸汽或其混合物。 18.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多相化学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 其特征在于, 一级或多级旋风 分离器、 一个或多个布袋过滤系统、 一个或多个陶瓷过滤器、 一个或多个静电除尘器或其结 合用于从出口气流中分离或收集细灰颗粒。 。
8、19. 一种流化床煤气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 含煤燃料颗粒与氧气以及蒸汽反应生成合成 气, 该系统包括 : 1) 流化床反应容器, 其包括 a) 上部, 其中流化床区域在工作过程中形成, 并产生携带有飞灰颗粒的出口气流 ; b) 下部, 与上部分开 ; c) 圆锥形分布板, 将上部与下部分开, 该分布板顶端朝下, 于分布板上设有穿孔并且 一中心开口设于顶端处, 其中形成于流化床中的底灰从中心开口掉落并收集于反应容器下 部 ; d) 通入所述中心开口的气体进口, 向分布板的上方区域通入富氧的进口气流, 在工作 期间由于该区域中增强的碳质燃烧形成高温区 ; 2) 飞灰收集子系统, 从出口气流中分离。
9、并收集飞灰颗粒 ; 以及 3) 飞灰回收子系统, 将飞灰收集子系统收集到的飞灰颗粒直接送回至高温区。 20. 如权利要求 19 所述的流化床煤气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飞灰回收子系统包括 一级或多级旋风分离器、 一个或多个布袋过滤系统、 一个或多个陶瓷过滤器、 一个或多个静 电除尘器或其结合。 21. 如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流化床煤气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飞灰回收子系统包括 用于传送飞灰的气力输送系统。 22. 如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流化床煤气化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力输送系统包括通 入分布板的射流出口, 将飞灰直接输送进入分布板上方的高温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
10、02477314 A 3 1/6 页 4 回收利用多相化学反应器中颗粒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及回收利用诸如流化床反应器、 气流床反应器以及固定 床反应器等多相化学反应器中, 尤其是用于煤气化的多相化学反应器中细微固体颗粒的方 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工业化学工程中, 多种反应器被广泛用于进行各种多相化学反应。典型的多相 反应器包括固定床(逆流固定床或并流固定床)、 流化床反应器以及气流床。 其经常被用于 煤、 生物质以及城市垃圾 (municipal solid waste) 的气化中。 0003 具体来说, 逆流固定床 (“向上流动” ) 气化器包。
11、括以碳为燃料 ( 如煤、 生物质或 城市垃圾 ) 的固定床, 气化剂 ( 水蒸汽、 二氧化碳、 氧气和 / 或空气 ) 以逆流形式流过其中。 并流固定床 (“向下流动” ) 气化器与逆流型类似, 但气化剂气体随着燃料以并流形式 ( 通 常向下, 因此称为 “下吸式气化器” )。灰以干灰或灰渣形式去除。 0004 通常将干粉燃料加入气流床气化器的氧化剂中。 燃料及氧气以并流形式流动形成 极小微粒的浓雾, 在其中发生气化反应。高温以及高压通常能带来更好的转化率以及单个 气化反应器的更高产出。然而在一些情况中, 仍然会发现灰形式的相当大的碳损失。 0005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 高速的流体使颗粒状固体。
12、悬浮并使其具有流体的性质。该过 程称为流化, 其具有许多重要的优势, 因此用于许多工业应用中, 包括煤的气化。在流化床 煤气化中, 原料颗粒与氧气以及蒸汽反应生成 “合成气” , 其为一氧化碳、 氢气、 二氧化碳以 及其他少量气体的混合物。流化床区域的直接产物称为出口气流, 其包含气体产物混合物 以及含有煤和灰的固体颗粒。通常灰以干灰 ( 颗粒或飞灰 ) 或非流化的重结块 ( 底灰 ) 形 式去除。 0006 飞灰的回收利用是流化床反应器中典型的技术问题。流化床反应器通常在 800 至 1,100的温度下工作, 该温度低于多数煤及生物质材料 900 至 1,300的灰熔点温度 ( 软 化温度)。
13、。 由于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工作, 一些燃料颗粒在离开反应区域前未完全反应转化 为煤气。大量未完全反应的燃料颗粒随着出口气流从反应器顶部离开。飞灰通常含有大约 10至 60的未反应碳。 0007 为了使大多数固体颗粒进行反应并减少细粉在顶部的损失, 在这些多相反应器中 通常采用一级或多级旋风分离器。收集到的细微颗粒可在另一反应器中燃烧, 但这将需要 其他设备进行并增加大量经营成本。 0008 另一利用收集到的高碳含量飞灰的典型方法是将其回收到气化反应器中进一步 反应。然而, 回收的飞灰不容易进行化学反应, 尤其是当反应器中温度不高的时候。在该情 况下, 飞灰的循环没有对气化工作效率带来任何明显提。
14、高。 0009 因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说 明 书 CN 102477314 A 4 2/6 页 5 0010 如上所述, 现有技术中飞灰通常被送回气化器中试图回收及再利用飞灰中含有的 碳并减少灰的数量, 但结果都不甚理想。 本发明可简化气化系统并减少投入资金, 并且限制 了或至少缓解了排出的原料中细粉含量。 0011 本发明人第一次认识到先前尝试的失败是部分由于不能将灰持续地送回到高温 区。事实上, 在本发明出现之前, 没有人尝试过将飞灰持续地送回到流化床的高温区。就流 化床反应器而言, 部分原因在于飞灰通过与收集飞灰的旋风分离器或布袋。
15、连接的料腿被送 回至流化床区域。由于在高温区中的高温及颗粒的高速, 料腿不能到达高温区域或很快并 容易被侵蚀。 0012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颖及创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从而出人意料地、 显著地提高碳转化率并减少煤气化中飞灰的高输出量。 0013 在一个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多相化学反应器中细灰颗粒的方法, 其中 煤在多相化学反应器中部分氧化以生成出口气流, 其携带有细灰颗粒, 其中多相化学反应 器包括温度等于或高于细灰颗粒熔点的高温区, 该方法包括 : a) 将细灰颗粒从出口气流分 离的步骤 ; 以及 b) 将上述步骤 a) 中收集到的细灰颗粒返回至高温区的步骤。 0014 。
16、本发明进一步包括用于上述方法使用的多相化学反应器。 0015 在一个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多相化学反应器是固定床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或气 流床反应器。 0016 在一个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多相化学反应器用于煤及城市垃圾的气化。 0017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垂直的反应容器, 其包括密相段、 位于密 相段上方的稀相段以及位于反应容器密相段中定义反应床底部的分布板, 其中高温区位于 该分布板的上方并且细灰颗粒经由分布板被送回至高温区中。 0018 在一个实施例中, 细灰颗粒通过气力输送系统被送回至高温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 用于气力输送系统的载气不含有氧气。在一实施例中, 用于气。
17、力输送系统的载气包括二氧 化碳、 氮气、 合成气、 蒸汽或其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001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一级或多级旋风分离器、 一个或多个布袋过滤系统、 一 个或多个陶瓷过滤器、 一个或多个静电除尘器或其结合用于从出口气流中分离或收集细灰 颗粒。 002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化床煤气化反应器系统, 其中含煤燃料颗 粒与氧气以及蒸汽反应生成合成气。在一个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系统包括 : 1) 流化床反应 容器, 其包括 a) 上部, 其中流化床区域在工作过程中形成, 并产生携带有飞灰颗粒的出口 气流 ; b) 下部, 与上部分开 ; c) 圆锥形分布板, 将上部与下。
18、部分开, 该分布板顶端朝下, 于分 布板上设有穿孔并且一中心开口设于顶端处, 其中形成于流化床中的底灰从中心开口掉落 并收集于反应容器下部 ; d) 通入所述开口的气体进口, 向分布板上方的区域通入富氧的进 口气流, 在工作期间由于该区域中增强的碳质燃烧形成高温区 ; 2) 飞灰收集子系统, 从出 口气流中分离并收集飞灰颗粒 ; 以及 3) 飞灰回收子系统, 将飞灰收集子系统收集到的飞灰 颗粒直接被送回至高温区。 0021 在一实施例中, 流化床煤气化系统中飞灰回收子系统包括一级或多级旋风分离 器、 布袋、 陶瓷过滤器、 静电除尘器或其结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 根据本发明的流化床煤气化 系统中。
19、飞灰回收子系统包括用于传送飞灰的气力输送系统。 说 明 书 CN 102477314 A 5 3/6 页 6 0022 在一实施例中, 流化床煤气化系统包括气力输送系统, 其包括通入分布板的射流 出口, 其中射流出口具有将飞灰直接输送进入分布板上方的高温区的开口。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显示了用于煤气化的典型流化床气化器系统的示意图。 0024 图 2 显示了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 其中从出口气流收集的飞灰颗粒经由分布板直 接被送入高温区。 0025 图 3 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与分布板连接用于将飞灰送入高温区的管道的 具体结构。 0026 图 4 显示了高温区在 (a) 上流式固。
20、定床气化器 (updraft fixed gasifier) ; (b) 下吸式固定床气化器(drowndraft fixed gasifier) ; (c)顶烧式水煤浆进渣气流床气化器 (top-fired coal-water slurry feed slagging entrained flow gasifier) ; (d)顶烧式 干煤进渣气流床气化器(top-fired dry-coal feed slagging entrained flowgasifier) ; (e) 侧烧式干煤进渣气流床气化器 (side-fred dry-coal feed slaggingentraine。
21、d flow gasifier) 的位置。 0027 图 5 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当飞灰被送回高温区时飞灰尺寸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置以及相关方法, 有利于诸如固定床反应器、 气流床反应器以 及流化床反应器的多相反应器回收利用从出口气流收集到的细灰颗粒。较佳地, 本发明的 装置及方法用于煤或生物质气化的反应器中。当用于煤或生物质气化时, 本发明的装置及 方法能够可靠地、 持续地将飞灰送入反应器的高温区中以提高煤的转化率并减少飞灰量。 0029 测试表明在一实施例中, 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将反应煤中几乎所有的碳转化为合成 气, 并将碳转化率从 85 95提高至高于 99,。
22、 几乎所有的灰以底灰的形式从流化床反 应器中收集, 而飞灰能够被送回至反应区域被充分地再次利用。 00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出口气流中的飞灰通过旋风分离器或布袋或其结合收 集, 并被送回至气化器中的高温区。 在高温区中, 飞灰的细微颗粒能够与蒸汽及氧气迅速反 应。由于灰颗粒的尺寸小、 温度高 ( 等于或高于灰颗粒熔融温度 ) 并且在反应区域中发生 高速碰撞, 因此灰颗粒会粘结形成较大尺寸的颗粒, 并以底灰形式从气化器底部排出, 从而 极大地减少了其作为出口气体中的飞灰被吹出的机会。 003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认识到在多相反应器中存在浓度最高的区域。例 如, 在煤气化器的反应区。
23、中将氧气引入煤, 氧气含量比其他区域高的区域会产生快速或增 强的燃烧反应从而比其他反应区域具有更高的温度。为了便于描述, 煤气化器的高温区的 温度不低于飞灰颗粒的熔点, 通常不低于 1,000, 较佳的是不低于 1,100。对于流化煤 气化器来说, 通常高温区是指进入的氧气量占气化器消耗的氧气总量 10至全部 (100 ) 的区域。较佳地, 高温区是进入的氧气占气化器消耗的氧气总量 20至 100, 或 30至 100, 或 40至 100, 或 50至 100, 或 60至 100的区域。 0032 图1显示了典型的煤气化流化床反应系统。 其核心部件包括反应容器1, 其通常呈 圆柱形并由内衬。
24、耐火材料制成。在所述实施例中, 反应容器 1 的下部窄于上部。较窄的下 说 明 书 CN 102477314 A 6 4/6 页 7 部也被称为反应容器的密相段 I, 上部称为稀相段或扩大段 II。一分布板 2 设置于反应容 器 1 较窄的下部并定义了流化床底面。分布板 2 的中部可以是圆锥形或圆柱形并设有一通 道, 通常位于分布板 2 的中心。于通道底部设有具有固定开口的窄部, 该开口定义了文丘里 管喉道的尺寸以提供统一的向上气流 ( 氧气 / 空气及蒸汽 ) 进入反应容器 1 的速度从而进 入流化床。在分布板 2 上方的合适位置, 煤或其他含煤物质通过一个或多个管道 6 被引入 反应容器 。
25、1 中部分氧化并与气流反应以生成合成气。将高速气流经由文丘里管或通道引入 反应容器 1 中会使灰颗粒结块并最终通过通道及文丘里喉道排出。额外的气体或氧化剂可 通过另一进口 3 提供, 并通过分布板 2 的穿孔蔓延进入反应区中。如上所述, 在现有技术的 装置中会产生飞灰并随着气体产物一起从反应容器 1 的顶部排出。 0033 反应容器的顶部与一级旋风分离器 11 连接, 该一级旋风分离器还进一步与可选 的二级旋风分离器 14 连接。通过可选的部件诸如余热回收装置 17 以及飞灰过滤器 19( 可 以是布袋或其他过滤装置 ), 将出口气流分成净合成气和飞灰。 003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飞。
26、灰经由分布板 2 被送回至反应区中。 0035 旋风分离器是一利用离心力将流体与携带于流体中的颗粒分离的装置。 流化床反 应器中的传统旋风分离器用于将气体与固体颗粒分离。 旋风分离器具有至少一载有固体颗 粒气流的切线进口, 一载有较少固体颗粒气体的出口以及另一收集固体颗粒出口。对于大 多数传统旋风分离器, 气 - 固进口通常位于侧壁, 气体出口位于顶部, 固体颗粒出口位于底 部。 0036 高温区 25 形成于分布板 2 的上方并且位于将氧化剂引入流化床区域的文丘里管 出口的附近。如上所述, 该区域 25 充满大量氧气, 因此更多的煤进行燃烧反应使整个反应 容器 1 保持一定温度, 该区域 2。
27、5 中的温度高于反应容器 1 中其他区域的温度并且高于飞灰 的熔点。 现有技术的装置中, 许多飞灰被向上吹起并离开高温区25, 并且在其粘结或完全与 氧气反应前随着合成气排出。 0037 图 2 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其中从排出气流收集到的飞灰细微颗粒经 由分布板 2 被直接送入高温区 25。在一个实施例中, 通过气力输送系统中输送载气射流的 管道 24 实现上述传送, 该管道 24 的出口可伸出分布板 2 大约 0 至 1,000mm。 0038 载气可为氮气、 二氧化碳、 合成气、 蒸汽或者两种或多种气体以任何适当比例的混 合。期望的是载气不含有氧气以降低在高温下氧气与飞灰中碳发。
28、生反应的风险, 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调节用于将飞灰输送至高温区 25 中的载气的数量、 气压以及 速度以确保所有或基本上所有的飞灰进入并保持在高温区域中, 从而剩余的碳转化为合成 气产物并且灰颗粒粘结以形成大颗粒并以底灰形式排出反应容器。 0039 图 3 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与分布板 2 连接用于将飞灰送入高温区的 管道 24 接头 26 的具体结构。较佳地, 该接头具有用于支撑的筋板 261 以及防止高温的耐 磨衬套 262。 0040 图 4 显示了固定床和气流床中的高温区。在所述两种例子中, 高温区都被定义为 温度高于反应容器 1 中其他部分温度的区域, 通常。
29、是氧气喷嘴或进口周围的区域。在气流 床气化器中, 该区域的温度也高于灰熔点。 0041 本发明能够获得很高的碳转化率并降低从气化器排出的飞灰量。本发明能够通 过以下作为参考的实例更容易地被理解, 该实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及实施 说 明 书 CN 102477314 A 7 5/6 页 8 例, 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所述部件的其他排列组合也 能够同样地实现将含碳飞灰直接送入流化床反应器高温区 25 的目的。例如在一个实施例 中, 本发明的装置还包括余热回收装置 17、 飞灰锁斗 21、 飞灰输送斗 23。 实例 0042 例 1 0043 气力输送系统用。
30、于将具有或没有二级旋风分离器的布袋收集到的细微飞灰输送 进入高温区 25( 高于飞灰的半球温度或 T3), 该区域也是气化器中富含 O2的 ( 10 ) 的 区域。 0044 气力输送系统设计 采用全自动可编程逻辑控制 (PLC) 系统并设计互锁保护。通 过与垂直中心管5约呈45角的D80管实现与气化器的连接, 并经由分布板或栅板2进入。 0045 进行对照实验, 其中飞灰不被送回高温区25。 具体来说, 如图1描述的煤气化系统 工作 48 小时, 而飞灰不被送回气化器 1 中。 0046 随后系统工作 72 小时, 其中飞灰经由分布板 2 返回高温区 25。在两阶段中其他 条件保持不变。采用。
31、煤、 纯氧 (99.6 ) 以及蒸汽。反应容器中的压力为 321kPa, 温度约为 1020-1024。用于将飞灰输送至气化器 1 的载气含有 70的 CO2, 剩余为 H2以及 CO。所 用的煤具有如下特性 : 表 1 进入气化器 1 的煤的组成 成分, wt 值 碳 55.58 氢 3.62 氧 8.56 氮 0.94 硫 1.10 灰分 25.92 水分 4.28 0047 含碳细微灰粒一旦回到高温区时, 其约在 0.2 秒内几乎完全被燃尽, 灰粒熔化或 变软从而其浓度增加。如以下表 2 以及图 5 所示, 熔化或变软的灰粒在反复相互碰撞后粘 结并且尺寸变大。作为对比, 燃烧前的细微煤颗。
32、粒具有较高的熔融温度因此不能熔化或变 软或与其他碳颗粒熔合。表 2 灰颗粒的尺寸比较 灰的尺寸范围 (mm) 3.35 2.36-3.35 1.18-2.36 0.83-1.18 0.27-0.83 0.27 对照实验 ( ) 6.39 5.17 10.64 5.1 25.91 46.79 测试 ( ) 5.54 2.81 5.96 4.31 67.87 13.51 说 明 书 CN 102477314 A 8 6/6 页 9 0048 碳转化率 ; 碳 - 净合成气率 ; 以及底灰分析 0049 通过灰平衡以及碳平衡方法进行计算, 我们测得碳转化率为 99.2, 误差率小于 0.1。我们也计。
33、算煤 - 煤气转化率以及底灰中的碳含量。测试结果以下如表 3 所示。表 3 碳转化率、 冷煤气效率以及底灰碳含量 指标 碳转化率 冷煤气效率 底灰中残碳 wt 对照实验 85.2 70.8 6.6 测试 99.1 81.1 1.5 0050 结论 0051 以上测试表明实际的碳转化率达到 99.2, 作为对比在对照实验中仅仅略高于 85。几乎所有的灰都作为底灰释放并没有飞灰产生。该测试获得 1.32NM3/kg 的煤 - 合 成气转化率, 煤的低位热值 (LHV) 为 4550kcal/kg。其意味着以气化器 7500NM3/h 的产出计 算, 每天可减少 15的煤消耗量或节省 20 吨的煤。。
34、 0052 该测试表明通过利用本发明的方法, 由于至少可省略二级旋风分离器或其他飞灰 捕捉元件 ( 至少可减少总布袋或过滤器 ) 可简化煤气化系统并降低资金投入, 同时煤的消 耗量减少而煤气产出增加。此外, 不受 0.15mm 至 15煤颗粒尺寸的限制。 说 明 书 CN 102477314 A 9 1/4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77314 A 10 2/4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77314 A 11 3/4 页 1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77314 A 12 4/4 页 1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77314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