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车架脚踏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车架脚踏车.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7562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14 CN 102275622 A *CN102275622A* (21)申请号 201110097426.X (22)申请日 2011.04.15 12/814,203 2010.06.11 US B62K 13/06(2006.01) B62K 13/04(2006.01) B62M 9/04(2006.01) (71)申请人 秦旭昇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 申请人 范姜宗霖 秦芷菁 (72)发明人 秦旭昇 范姜宗霖 秦芷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14 代理人 程伟 王。
2、锦阳 (54) 发明名称 双车架脚踏车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车架脚踏车, 尤指一种可 供两人相平行方式协力踩踏、 且在转弯行进时能 使人体与车体一起平行倾斜而不会翻覆的双车架 脚踏车, 其是于主车体及副车体之间设至少一组 关节式机构, 关节式机构可产生关节式四边形的 变化动作, 另可再通过一拉力机构 ( 具有一弹性 元件且设置于该主车体与该副车体之间 ) 缓冲关 节式机构的变形动作并回复车体的平衡稳定, 使 得双车架脚踏车的重心稳定而不会导致翻覆, 因 此更具有安全性。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
3、书 2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29 页 CN 102275625 A1/2 页 2 1. 一种双车架脚踏车, 包括 : 一主车体, 具有一主车架本体、 一前轮、 一后轮及一脚踏机构, 该前轮及该后轮相隔一 距离枢设于该主车架本体, 该脚踏机构用以驱动该前轮或该后轮 ; 一副车体, 具有一副车架本体及一第一副轮, 该第一副轮枢设于该副车架本体 ; 至少一关节式机构, 具有一第一端、 一第二端及至少二连结部, 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 别连结该主车架本体及该副车架本体, 该等连结部实质上平行地连接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 端之间, 该第一端、 该第二端及该等连结部构成一可活动的四边形 ; 及 一拉力机构。
4、, 具有一弹性元件, 该弹性元件设置于该主车体与该副车体之间。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副车体另外包括一儿童座椅或宠物座 篮, 该儿童座椅或宠物座篮设置于该第一副轮的上方相对位置。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副车体另外包括二固定座、 一主动齿轮、 一从动齿轮及一惰轮箱, 该第一副轮还包括一车辐, 该等固定座分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副轮 的轴心杆二端, 该主动齿轮为固定式齿轮, 该从动齿轮为活动式齿轮, 该主动齿轮及该从动 齿轮设置于该等固定座之间, 该惰轮箱设置于其中一固定座且包覆该主动齿轮及该从动齿 轮, 该轴心杆枢设该主动齿轮以及该从动齿轮在该惰。
5、轮箱中与一惰轮组啮合, 其中该惰轮 组的小惰轮与该主动齿轮相啮合, 该惰轮组的大惰轮与该从动齿轮啮合, 该大惰轮驱动该 从动齿轮且经由该车辐带动该第一副轮而运转。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副车体还包括一竖杆、 一脚踏机构、 一可 变速链轮组及二链圈, 该副车架本体还包括二底侧杆、 二竖侧杆及一副车体后叉架, 该第一 副轮还包括一车辐, 该竖杆的顶端设有一座垫, 该车辐枢设于该第一副轮的轴心杆, 该等底 侧杆及该等竖侧杆枢设于该第一副轮的轴心杆, 该副车体后叉架一端连接该竖杆, 该可变 速链轮组设置于该副车体后叉架的另一端, 该副车体的脚踏机构驱动该副链轮并通过一链 圈。
6、带动该可变速链轮组, 该可变速链轮组再通过另一链圈带动该第一副轮转动。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副车体还包括一脚踏机构、 二副链轮、 一 传动齿轮组及一副车体后叉架, 该传动齿轮组包括二主动齿轮及二从动齿轮, 该等副链轮 枢设于该第一副轮的轴心杆二侧, 该等主动齿轮分别在该第一副轮二侧枢设于该副车体后 叉架, 该等从动齿轮分别设置于相对主动齿轮与副链轮之间, 该副车体的脚踏机构驱动该 等主动齿轮并通过该等从动齿轮带动该等副链轮, 进而使该第一副轮转动。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副车体还包括一脚踏机构、 一第二副轮, 该第一副轮及该第二副轮相隔。
7、一距离枢设于该副车架本体, 该副车体的脚踏机构用以驱动 该第一副轮或该第二副轮。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具有至少一舱 座, 每一舱座具有一舱室, 每一舱室具有一上部及一下部, 该等连结部实质上平行地枢设于 该等舱室的上部及下部。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弹性元件的二端分别连接该关节式机构 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 该弹性元件实质上平行该等连结部。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第一端还包括一第一座部, 该第二端还 包括一第二座部, 该弹性元件的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座部及该第二座部。 10. 如权利要求 9。
8、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拉力机构还包括一第一调整单元及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75622 A CN 102275625 A2/2 页 3 第二调整单元, 该第一调整单元及该第二调整单元设置于该弹性元件的二端, 该第一调整 单元包括一第一步进部分及一第一调整部分, 该第二调整单元包括一第二步进部分及一第 二调整部分, 该第一座部还包括一第一容置空间, 该第二座部还包括一第二容置空间, 该第 一步进部分及该第二步进部分分别穿设过该第一座部及该第二座部, 该第一调整部分及该 第二调整部分分别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及该第二容置空间, 且分别连接该第一步进部分及 该第二步进部分。 11.。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拉力机构的二端分别连接该主车体及 该副车体, 该弹性元件实质上平行该等连结部。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拉力机构的二端分别连接该至少二连 结部, 该弹性元件实质上垂直该等连结部。 13.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拉力机构还包括一第一调整单元及一 第二调整单元, 该第一调整单元及该第二调整单元设置于该弹性元件的二端, 该第一调整 单元包括一第一步进部分及一第一调整部分, 该第二调整单元包括一第二步进部分及一第 二调整部分, 该第一步进部分及该第二步进部分分别穿设过该等连结部, 该第一调整部分 及该第二。
10、调整部分分别连接该第一步进部分及该第二步进部分, 使得该等连结部位于该第 一调整部分与该第二调整部分之间。 14. 如权利要求 1 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关节式机构包括四连结部, 该第一端的相对 二侧及该第二端的相对二侧分别各具有二槽口, 每一连结部的二端轴设于相对的该第一端 的槽口及该第二端的槽口中。 1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中该副车体还包括一辅助轮及一可调杆部, 该可调杆部的一端连接该副车架本体, 该辅助轮设置于该可调杆部的另一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75622 A CN 102275625 A1/9 页 4 双车架脚踏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
11、明涉及一种脚踏车, 详言之, 涉及一种双车架脚踏车。 背景技术 0002 脚踏车是一种相当普遍大众化的人力式交通工具。众所皆知双轮脚踏车在静止 时, 是完全不稳定的, 必须靠乘骑者的脚来维持平衡。由于物体本身的惯性, 当脚踏车转弯 时, 惯性使得车体依照原来的方向行进, 若重心过高、 车速过快或转弯太急, 即使摩擦力足 够提供转弯时所需的向心力, 但是转弯时对质心所产生的力矩, 也会使得车体旋转而翻倒。 0003 而双轮脚踏车行进转弯时, 可通过人体与车体的倾斜, 以产生反方向的力矩, 来减 少由摩擦力所造成向外翻倒的力矩。基于此种原理及现象, 双人脚踏车自然就比三轮或四 轮车辆行驶时更为稳定。
12、。目前, 已有一种并骑式脚踏车, 但该种脚踏车为单一车体, 在车体 上设置前、 后串联式的座椅, 以供双人协力乘骑。 另外, 亦有以固定杆将两个独立车体联结, 以达到平行并骑的效果, 但此种以固定杆联结方式完成的双车体属于速度颇慢的幼童学步 车, 仅能供幼儿学步使用。若是采用可较快速乘骑的脚踏车且利用固定杆将二平行并列的 脚踏车相联结, 在遭遇路面高低不平或是转弯时均无法让联结车体保持稳定, 更有可能导 致翻覆的危险。 0004 因此, 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富有进步性的双车架脚踏车, 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车架脚踏车, 其包括 : 一主车体、 一副车体、 至少一关。
13、节式机构 及一拉力机构。该主车体具有一主车架本体、 一前轮、 一后轮及一脚踏机构, 该前轮及该后 轮相隔一距离枢设于该主车架本体, 该脚踏机构用以驱动该前轮或该后轮。该副车体具有 一副车架本体及一第一副轮, 该第一副轮枢设于该副车架本体。该关节式机构具有一第一 端、 一第二端及至少二连结部, 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连结该主车架本体及该副车架本 体, 该等连结部实质上平行地连接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 该第一端、 该第二端及该等 连结部构成一可活动的四边形。该拉力机构具有一弹性元件, 该弹性元件设置于该主车体 与该副车体之间。 0006 综观本发明的双车架脚踏车, 其可相互平行并列骑乘且能各自。
14、单独踩踏, 并借助 该关节式机构连结该主车体及副车体, 不仅提供平行并骑脚踏车的休闲娱乐效果, 更提供 了行进时更稳定且不会翻倒车体的使用优点, 此外, 因该副车体的结构精简, 故可减少成本 并容易进行维护。再者, 该即可再精简化而降低成本, 以符合经济效益。并且, 利用具有拉 力机构的关节式机构, 该双车架脚踏车可持续保持直立, 且控制更为流畅。 附图说明 0007 图 1A 是显示本发明双车架脚踏车的立体示意图 ; 0008 图 1B 是显示本发明双车架脚踏车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该双车架脚 说 明 书 CN 102275622 A CN 102275625 A2/9 页 5 踏。
15、车的副车架本体具有一辅助轮 ; 0009 图 2A 是显示图 1A 的右侧视图 ; 0010 图 2B 是显示图 1B 的右侧视图 ; 0011 图 2C 是显示图 1A 的俯视图 ; 0012 图 3A 至 3C 是显示本发明双车架脚踏车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 0013 图 4 是显示本发明双车架脚踏车在右转时的动作示意图 ; 0014 图 5 是显示本发明双车架脚踏车在路面凹凸不平时的动作示意图 ; 0015 图 6 是显示本发明关节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7 是显示本发明关节式机构的构造侧视图 ; 0017 图 8 是显示图 7 中关节式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 0018 图。
16、 9 是显示本发明关节式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 0019 图 10 是显示图 9 中关节式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 0020 图 11 是显示本发明关节式机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 0021 图 12 是显示显示图 11 中关节式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 0022 图 13 是显示本发明关节式机构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 0023 图 14 是显示图 13 的右侧视图 ; 0024 图 15 是显示本发明双车架脚踏车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 0025 图 16 是显示图 15 的右侧视图 ; 0026 图 17 是显示图 15 的俯视图 ; 0027 图 18 是显示图 15 副车体的车轮剖。
17、面组合示意图 ; 0028 图 19 是显示本发明副车体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0029 图 20 是显示本发明双车架脚踏车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 0030 图 21 是显示图 20 中传动齿轮组设置于副车体后叉架的示意图 ; 0031 图 22 是显示本发明具有二关节式机构的双车架脚踏车示意图 ; 0032 图 23 是显示本发明具有儿童座椅的副车体示意图 ; 0033 图 24 是显示本发明具有宠物座篮的副车体示意图 ; 及 0034 图25至28分别显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双车架脚踏车的立体图、 侧视图、 俯视图及 后视图。 0035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6 1 主车体 3 副车体。
18、 0037 5 关节式机构 6 副车体 0038 8 双车架脚踏车 10 连接块体 0039 11 顶杆 12 竖套管 0040 13 底杆 14 竖杆 0041 15 座垫 16 后叉架 0042 17 前叉架 18 后轮 0043 19 前轮 20 大链轮 0044 21 小链轮 22 链圈 0045 23 轴管 24 把手 说 明 书 CN 102275622 A CN 102275625 A3/9 页 6 0046 25、 26 脚踏板 30 连接块体 0047 31 顶杆 32 竖套管 0048 33 底杆 34 竖杆 0049 35 座垫 36 齿轮箱 0050 39 轴管 005。
19、1 40 把手 41、 42 脚踏板 0052 43 第一副轮 44 车辐 0053 45、 46 固定座 47 辅助轮 0054 48 可调杆部 50 第一端 0055 51 左舱座 52 右舱座 0056 53、 54 连结部 55 弹性元件 0057 59 第二端 60 连接块体 0058 61 顶杆 62 竖套管 0059 63 底杆 64 竖杆 0060 65 座垫 66 后叉架 0061 68 可变速链轮组 69 轴管 0062 70 把手 71、 72 脚踏板 0063 73 第一副轮 74 车辐 0064 75、 76 固定座 81 副车体 0065 82 副链轮 83 传动齿。
20、轮组 0066 84 副车体后叉架 85 第一副轮 0067 86 脚踏机构 87 主车体 0068 88 前轮 89 后轮 0069 90 第二副轮 91 前叉架 0070 92 回复元件 100 主车架本体 0071 101、 102 剎车手柄 180、 190 轮心轴 0072 200 副车体 201 儿童座椅 0073 202 宠物座篮 203 第一副轮 0074 300 定位孔 301 螺栓 0075 310 副车架本体 331、 332 底侧杆 0076 341、 342 竖侧杆 371 主动齿轮 0077 372 从动齿轮 373 中间齿轮 0078 38 惰轮组 0079 38。
21、0 轴心杆 381 小惰轮 0080 382 大惰轮 411、 421 曲柄杆 0081 430 轴心杆 501、 502 槽口 0082 503 第一座部 511、 521 舱室 0083 512、 513、 522、 523 轴柱 0084 537、 538、 547、 548 穿孔 说 明 书 CN 102275622 A CN 102275625 A4/9 页 7 0085 551 第一调整单元 552 第二调整单元 0086 591、 592 槽口 593 第二座部 0087 631、 632 底侧杆 641、 642 竖侧杆 0088 661、 662 底架杆 671 大链轮 00。
22、89 672 小链轮 673、 674 链圈 0090 681、 682 链轮 711、 721 曲柄杆 0091 730 轴心杆 831 主动齿轮 0092 832 从动齿轮 5511 第一步进部分 0093 5512 第一调整部分 5521 第二步进部分 0094 5522 第二调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95 请先参考图 1A 至 2C 及 6 至 7, 本发明的双车架脚踏车具有一主车体 1、 一副车体 3、 一关节式机构 5 及一拉力机构 4, 其中主车体 1 的座垫 15 及副车体 3 的座垫 35 为左、 右 相邻呈平行并列的状态而非前后串连直线式的状态。 0096 在本实施例中。
23、, 该主车体 1 具有一主车架本体 100、 一前轮 19、 一后轮 18 及一脚踏 机构。其中, 该前轮 19 及该后轮 18 相隔一距离枢设于该主车架本体 100, 该脚踏机构用以 驱动该前轮 19 或该后轮 18。该副车体 3 具有一副车架本体 310 及一第一副轮 43, 该第一 副轮 43 枢设于该副车架本体 310。该关节式机构 5 具有一第一端 50、 一第二端 59 及至少 二连结部 53、 54, 该第一端 50 及该第二端 59 分别连结该主车架本体 100 及该副车架本体 310。在本实施例中, 该等连结部 53、 54 实质上平行地连接于该第一端 50 与该第二端 59。
24、 之 间, 其中该第一端 50、 该第二端 59 及该等连结部 53、 54 构成一可活动的四边形。该可活动 的四边形可相对于地面作垂直方向的活动。 0097 该主车体 1 可为现有市面所销售的传统式脚踏车基本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 该主 车体 1 的主车架本体 100 设有一顶杆 11、 竖套管 12、 底杆 13 及一竖杆 14, 该竖杆 14 顶端 设有一座垫 15。竖套管 12 枢设有一体连结的轴管 23、 前叉架 17 及把手 24, 其中该把手 24 及该前叉架17相对地枢设于该竖套管12二端, 前叉架17底端枢设一前轮19, 竖杆14往后 延伸一后叉架 16, 该后叉架 16 底。
25、端枢设一后轮 18。底杆 13 及竖杆 14 的共同端枢设一前 链轮20及可转动该前链轮20的脚踏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对曲柄杆及脚踏板25、 26, 该 等曲柄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前链轮20的中心二侧, 该等脚踏板25、 26分别连接该等曲柄 杆的另一端 )。后轮 18 同轴固设一后链轮 21, 一链圈 22 啮合于前述前、 后链轮 20、 21 上。 0098 该第一副轮 43 枢设于该副车架本体 310, 其中副车体 3 可不具有前、 后叉架及前、 后轮, 唯独仍设有顶杆 31、 竖套管 32、 底杆 33、 竖杆 34、 座垫 35、 主动齿轮 371、 从动齿轮 372、 一中间齿轮。
26、 373、 轴管 39、 把手 40 及脚踏机构 ( 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对曲柄杆 411、 421 及脚踏板41、 42, 该等曲柄杆411、 421的一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副轮43的轴心杆二端, 该等脚 踏板 41、 42 分别连接该等曲柄杆 411、 421 的另一端 ), 另外, 该副车架本体 310 还包括二底 侧杆 331、 332 及二竖侧杆 341、 342。其中, 该把手 40 枢设于该竖套管 32, 该座垫 35 设置于 该竖杆 34 的顶端, 该副车体 3 的脚踏机构用以驱动该第一副轮 43。 0099 在其它实施例中, 该副车体 3 还包括一辅助轮 47 及一可调杆部 48( 。
27、如图 1B 及 2B 说 明 书 CN 102275622 A CN 102275625 A5/9 页 8 所示 )。该可调杆部 48 的一端连接该副车架本体 310, 该辅助轮 47 设置于该可调杆部 48 的另一端。该可调杆部 48 设置于该竖套管 32, 且该辅助轮 47 的尺寸小于该第一副轮 43 的 尺寸。该前轮 19、 该后轮 18 及该第一副轮 43 接触地面, 该辅助轮 47 可选择性地接触地面 或不接触地面。优选地, 该辅助轮 47 不接触地面, 然而, 在该双车架脚踏车进行转弯或刹车 时, 该辅助轮 47 可接触地面。因此, 即使在较快速的骑乘、 紧急刹车或 / 及路面不平。
28、的情况 下, 本发明的双车架脚踏车同样具有极佳的稳定性且无翻覆的危险。 0100 该底杆 33 及该竖杆 34 其长度较短并分别可由两侧末端延伸出底侧杆 331、 332 及 竖侧杆 341、 342, 二底侧杆 331、 332 及二竖侧杆 341、 342 分别相连在二固定座 45、 46 上, 二 固定座 45、 46 之间则枢设一具有车辐 44 的第一副轮 43, 该第一副轮 43 的轮心处则设有一 轴心杆 430, 而该等固定座 45、 46 分隔地设置于该第一副轮 43 的轴心杆二端。在本实施例 中, 轴心杆 430 的二端分别连接该等固定座 45、 46。该中间齿轮 373 设置。
29、于该主动齿轮 371 与该从动齿轮372之间。 该轴心杆430二侧延伸设有一对具有曲柄杆411、 421的脚踏板41、 42。该从动齿轮 372 枢设于该轴心杆 430, 且依据一车辐转动。通过该脚踏板 41、 42 及该 曲柄杆 411、 421 可带动主动齿轮 371, 以驱动该中间齿轮 373 及该从动齿轮 372。要注意的 是, 依据不同应用的设计需求, 该副车体 3 可选择性地在该主动齿轮 371 与该从动齿轮 372 之间设置多个中间齿轮 373。 0101 参考图3A至3C,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该主动齿轮371为固定式齿轮, 该从动齿 轮 372 为活动式齿轮, 该主动齿轮。
30、 371 及该从动齿轮 372 设置于该等固定座 45、 46 之间, 该 第一副轮 43 的轴心杆 380 枢设该主动齿轮 371 并且该从动齿轮 372 在一齿轮箱 36 中与一 惰轮组 38 啮合。该主、 从动齿轮 371、 372 可被该齿轮箱 36 所包覆, 且该齿轮箱 36 固定于 右侧的固定座 46 上, 且该齿轮箱 36 内设有一可与主、 从动齿轮 371、 372 分别啮合的惰轮组 38, 该惰轮组 38 设有大、 小惰轮 382、 381 并透过该轴心杆 380 连动 ; 前述主动齿轮 371 与惰 轮组 38 的小惰轮 381 啮合, 而前述从动齿轮 372 与惰轮组 3。
31、8 的大惰轮 382 啮合, 可由主动 齿轮 371 带动惰轮组 38 的小惰轮 381 并由同时转动的惰轮组 38 的大惰轮 382 可带动从动 齿轮 372, 使得从动齿轮 372 将车辐 44 带动而使得第一副轮 43 运转。 0102 该拉力机构 4 具有一弹性元件 55, 该弹性元件 55 设置于该主车体 1 与该副车体 3 之间。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A及7, 在本实施例中, 该拉力机构4的二端分别连接该关节式机 构 5 的该第一端 50 及该第二端 59, 且该弹性元件 55 实质上平行该等连结部 53、 54。要注 意的是, 在其它应用中, 该拉力机构4的二端可分别连接该主车体1。
32、及该副车体3, 且该弹性 元件 55 实质上垂直该等连结部 53、 54。 0103 在本实施例中, 该关节式机构5的第一端50, 在本发明中即为左舱座51的末端, 该 左舱座 51 以螺栓 ( 图中未示 ) 固定于主车体竖套管 12 的连接块体 10 上, 其第二端 59, 于 本发明中即为右舱座 52 的末端, 该右舱座 52 则以螺栓 301 穿伸副车体竖套管 32 的连接块 体 30 上的定位孔 300 而锁固于右舱座 52。前述左、 右舱座 51、 52 分别具有一内侧端为开口 并具有舱室 511、 521, 二舱座 51、 52 的舱室 511、 521 内枢设二连结部 53、 5。
33、4。 0104 请同时参考图 6 及 7, 在本实施例中, 该等连结部 53、 54 呈一型状且开口向内。 该等连结部53、 54的两端头可分别设有穿孔537、 538、 547、 548, 被固定于该等舱座51、 52上 的轴柱 512、 513、 522、 523, 该等轴柱 512、 513、 522、 523 的外径小于该等穿孔 537、 538、 547、 548 的内径, 因此在该等穿孔 537、 538、 547、 548 内留有空隙, 形成可让该等连结部 53、 54 具 说 明 书 CN 102275622 A CN 102275625 A6/9 页 9 有些许变动的空间。配。
34、合参考图 7 及 8, 该第一端 50 还包括一第一座部 503, 该第二端 59 还包括一第二座部 593, 该弹性元件 55 的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座部 503 及该第二座部 593。 在本实施例中, 该第一座部 503 及该第二座部 593 为凸部, 该弹性元件 55 的二端分别连接 相应的凸部。当该弹性元件 55 变形时, 会产生一弹性势能, 以提供该关节式机构 5 回复所 需的回复力, 如此可平衡该主车体 1 及该副车体 3。 0105 配合参考图 9 及 10, 在另一实施例中, 该拉力机构 4 可还包括一第一调整单元 551 及一第二调整单元 552。该第一调整单元 551 及该第。
35、二调整单元 552 设置于该弹性元件 55 的二端。 该第一调整单元551包括一第一步进部分5511及一第一调整部分5512, 该第二调 整单元 552 包括一第二步进部分 5521 及一第二调整部分 5522。该第一座部 503 还包括一 第一容置空间504, 该第二座部593还包括一第二容置空间594。 该第一步进部分5511及该 第二步进部分 5521 分别穿设过该第一座部 503 及该第二座部 593。该第一调整部分 5512 及该第二调整部分 5522 分别位于该第一容置空间 504 及该第二容置空间 594, 且分别连接 该第一步进部分 5511 及该第二步进部分 5521。该拉力。
36、机构 4 的二端分别连接该主车体 1 及该副车体 3, 且该弹性元件 55 实质上平行该等连结部 53、 54。通过该第一调整部分 5512 调整该第一步进部分 5511 及 / 或该第二调整部分 5522 调整该第二步进部分 5521, 可改变 该弹性元件55的长度(产生弹性势能), 以提供该关节式机构5回复所需的回复力, 如此可 平衡该主车体 1 及该副车体 3。 0106 要注意的是, 如图 11 及 12 所示, 在其它应用中, 该拉力机构 4 可连接该等连结部 53、 54, 且该弹性元件 55 实质上垂直该等连结部。亦即, 该第一步进部分 5511 及该第二步 进部分 5521 分。
37、别穿设过该等连结部 53、 54, 该第一调整部分 5512 及该第二调整部分 5522 分别连接该第一步进部分5511及该第二步进部分5521, 且该等连结部53、 54位于该第一调 整部分 5512 与该第二调整部分 5522 之间。该第一调整部分 5512 及 / 或该第二调整部分 5522 可调整该第一步进部分 5511 及该第二步进部分 5521, 以改变该弹性元件 55 的长度。 相同地, 通过该第一调整部分 5512 调整该第一步进部分 5511 及 / 或该第二调整部分 5522 调整该第二步进部分 5521, 可改变该弹性元件 55 的长度 ( 产生弹性势能 ), 以提供该关。
38、节 式机构 5 回复所需的回复力, 如此可平衡该主车体 1 及该副车体 3。 0107 配合参考图13及14, 其显示本发明关节式机构的另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关节 式机构 5 实质上相似于图 7 及 8 所示的关节式机构 5, 其中相同的元件赋予相同的元件符 号, 且在此不再加以赘述。在上述二种关节式机构 5 中, 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关节 式机构 5 包括四连结部 53、 54, 其中该第一端 50 的相对二侧 ( 在此为上下二侧 ) 各具有二 槽口 501、 502, 该第二端的相对二侧 ( 在此为上下二侧 ) 各具有二槽口 591、 592。每一连结 部 53、 54 的二端。
39、轴设于相对的该第一端 50 的槽口 501 及该第二端 59 的槽口 591 以及相对 的该第一端 50 的槽口 502 及该第二端 59 的槽口 592 中。 0108 再配合参考图 5、 7 及 8, 就该主车体 1、 该副车体 3 在行进间若遇着有高低落差或 凹凸不平的地面时, 譬如副车体 3 的路面高于左侧主车体 1 的路面时, 由于关节式机构 5 的 第一端 50 的舱座 51 随主车体 1 往下略陷, 借着二连结部 53、 54 两端头为轴动活点, 因此连 结部 53、 54 左端会略为往下倾斜, 同时空隙亦提供些微活动空间, 但副车体 3 与主车体 1 仍 保持相连结的运动状态。。
40、 前述动作还可拉伸张紧弹性元件55及压缩释放弹性元件55, 更可 通过弹性元件 55 的反作用力来辅助变动中双车架脚踏车的稳定性。当双车架脚踏车在进 说 明 书 CN 102275622 A CN 102275625 A7/9 页 10 行转弯动作, 譬如右转动作, 则可如图 4 及 8 所示的状态, 当然, 左转动作则形成与图 4 及 8 相对立性的状态, 于此则不予图示。本发明双车架脚踏车的该主车体 1、 该副车体 3 在运动 中所遇路面不平及进行左、 右转运动的阶段, 连结部 53、 连结部 54、 舱座 51、 舱座 52 所构成 的平行四边形恰如可动式的关节, 不仅不失左、 右平行并。
41、骑的自然协调式, 同时因舱座 51、 52( 舱室 511、 521) 的内端面限制住连结部 53、 54 的动作范围, 亦不会致使双车架脚踏车产 生翻倒的现象。 0109 本发明的舱座 51、 52 及连结部 53、 54 亦为钢性材料 ( 例如 : 钢材 ) 所制成, 优选地 让连结部 53、 54 两端头与舱座 51、 52 加大接触面积, 以免应力太大而变形。 0110 本发明的副车体 3 不仅平行于主车体 1, 而且是副车体 3 所设的第一副轮 43 的轴 心杆 430 处于位在主车体 1 前、 后轮的轮心轴 190、 180 二者之间的状态, 进而言之, 即是副 车体 3 的第一副。
42、轮 43 位于主车体 1 的前轮 19 及后轮 18 二者之间, 可如图 2A 及 2C 所示。 0111 由于本发明主车体1与副车体3共构而成的双车架脚踏车双车架脚踏车将一前轮 19、 一后轮 18 及一第一副轮 43 与地面相接触, 其形成一三角形的底面积, 此种排列方式可 让乘骑者的重心能位于三角形内, 以保持乘骑者的稳定及避免翻倒的可能。 再者, 该副车体 3可以不具有炼条, 且本发明的双车架脚踏车可具有二脚踏机构。 因为该主动齿轮371的轴 杆不会干涉该第一副轮 43( 例如 : 通过设置多个中间齿轮 373 于该主动齿轮 371 与该从动 齿轮 372 之间 ), 五通管 (bot。
43、tom bracket) 可弹性地设计而具有较佳的 BB 值。因此, 大尺 寸或小尺寸的副轮皆可适用于该副车体 3, 且乘骑者重心位于该第一副轮 43 支点的上方相 对位置, 如此可使得乘骑者感觉更舒适, 且维持该双车架脚踏车的稳定及避免翻倒的可能。 0112 该主车体 1、 该副车体 3 设有可自动调整把手 24、 40 高低度的功能, 由于此种技术 为现有已知的技艺, 于此不再多加叙述。而该双车架脚踏车具有前轮 19、 后轮 18 及第一副 轮 43, 因此需由副车体 3 的剎车线接至主车体 1, 此种技术已由之前的申请揭露出, 所以在 此只作一描述, 在图式中不显露该剎车线, 可由主车体。
44、1剎车手柄101驱动的后轮剎车线设 有分路剎车线分别接至主车体 1 的后轮 19 及副车体 3 的第一副轮 43 处的剎车器上, 可提 供安全性。由于副车体 3 不设有前、 后轮, 因此主车体 1 的剎车手柄 102 仅提供驱动前轮剎 车线来控制前轮剎车器。 0113 本发明另一种副车体 6 可如图 15 至 18 所示的实施例, 该副车体 6 如前述副车体 3 可不具有前叉架及前、 后轮, 唯独仍设有顶杆 61、 竖套管 62、 底杆 63、 竖杆 64、 座垫 65、 后 叉架66、 大链轮671、 小链轮672、 轴管69、 把手70及一对脚踏板71、 72, 且该第一副轮73与 一副链。
45、轮同轴枢设于该副车体 6, 另外, 该副车体 6 的副车体支架包括二底侧杆 631、 632 及 二竖侧杆 641、 642。在本实施例中, 该大链轮 671 与该第一副轮 73 同轴枢设于该副车体 6, 因此该大链轮 671 在此可视同副链轮。 0114 该副车体6较前述副车体3增设一后叉架66, 该后叉架66的下端设有底架杆661、 662, 该底杆 63 及该竖杆 64 其长度较短并分别可由两侧末端延伸出底侧杆 631、 632 及竖侧 杆 641、 642, 二底侧杆 631、 632、 二竖侧杆 641、 642 及二底架杆 661、 662 分别相连在二固定 座75、 76上, 而。
46、二固定座75、 76之间则枢设一具有车辐74的第一副轮73, 该第一副轮73的 轮心处则设有一轴心杆 730。 0115 该轴心杆 730 二侧延伸设有一对具有曲柄杆 711、 721 的脚踏板 71、 72, 该脚踏板 71、 72 可带动大链轮 671, 前述车辐 74 上设有该小链轮 672 并与车辐 74 连动, 该副车体后 说 明 书 CN 102275622 A CN 102275625 A8/9 页 11 叉架 66 的一端连接该竖杆 64, 而后叉架 66 的另一端 ( 末端 ) 则设有一可变速链轮组 68, 该可变速链轮组 68 设置于与该大链轮 671 同侧的底架杆 661。
47、, 且与该大链轮 671 位于该底 架杆 661 的相对二端。该可变速链轮组 68 的二链轮 681、 682 与位于第一副轮 73 旁的大链 轮 671 及小链轮 672 分别以二链圈 673、 674 啮合, 可通过踩踏一对脚踏板 71、 72 使大链轮 671 转动, 而可通过一链圈 673 带动可变速链轮组 68 的链轮 681, 使得可变速链轮组 68 的 另一链轮 682 可经由另一链圈 674 带动小链轮 672, 由于该小链轮 672 与车辐 74 为连动因 而可带动第一副轮 73 进行转动, 仅需乘骑者乘坐于座垫 65 上独立踩踏脚踏板 71、 72 以驱 动第一副轮 73 。
48、进行运动。 0116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副车可如图 19 所示, 由副车体 6 移除后叉架 66 并将可变速 链轮组 68 枢设在底杆 63 上, 同样能达到踩踏一对脚踏板 71、 72 而带动第一副轮 73 进行转 动, 并可同时节省材料成本。 0117 图 20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双车架脚踏车示意图 ; 图 21 是图 20 中传动齿轮组 设置于副车体后叉架的示意图。配合参考图 20 及 21, 在本实施例中, 该双车架脚踏车 8 的 副车体 81 包括二副链轮 82、 一传动齿轮组 83、 一副车体后叉架 84、 一第一副轮 85 及一脚 踏机构 86。在本实施例中, 该第一副轮 85 的尺寸小于主车体 87 的前轮 88 及后轮 89 的尺 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