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03753.X
2008.04.10
CN101264162A
2008.09.17
撤回
无权
登录超时
A61K36/804; A61K9/20; A61K9/16; A61K9/48; A61K9/14; A61P11/00; A61P29/00; A61P11/04; A61P11/02
A61K36/804
北京中泰天和科技有限公司
何俊保
100107北京市朝阳区清林东路世纪龙祥嘉园9-2-602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及其制备工艺。该中成药是由麻黄、金银花、黄芩、柴胡、野菊花、忍冬藤、熟大黄、熟地黄、甘草、栀子、陈皮共十一味中药材按比例组配而成的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能。本发明药物对感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发热、恶寒、流涕、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的:麻黄60~150重量份 金银花80~200重量份 黄芩80~200重量份柴胡60~150重量份 野菊花80~200重量份 忍冬藤80~200重量份熟大黄50~100重量份 熟地黄50~100重量份 甘草60~150重量份栀子80~200重量份 陈皮80~200重量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各中药的重量份配比是:麻黄120重量份 金银花160重量份 黄芩160重量份柴胡120重量份 野菊花160重量份 忍冬藤160重量份熟大黄80重量份 熟地黄80重量份 甘草120重量份栀子160重量份 陈皮160重量份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该中成药的制备工艺为:(1)取方中金银花、柴胡,加水蒸馏,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备用;(2)取方中麻黄、黄芩、熟大黄、甘草,粉碎成粗粉,混和,用6~10倍药材量的60~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5次,每次1小时。收集乙醇提取液,分次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后,加等量的水,冷藏12小时。取上清夜,60℃水浴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5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3)取工艺(1)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与方中野菊花、忍冬藤、熟地黄、栀子、陈皮,混和,再加适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水浴挥发溶剂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V/V),冷藏静置过液。取上清夜,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后,水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1.38(80℃)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4)将上述细粉混匀,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喷入挥发油,制成可供临床应用的口服制剂。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用于该制剂的药物矫味剂包括:甜菊素、蔗糖、单糖浆、枸橼糖浆及人工合成的香料等;药物赋形剂包括:糊精、淀粉、淀粉-糊精在不同比例下的混合物、硬脂酸镁、滑石粉及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该口服制剂包括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但不限于此。
说明书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成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背景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普通感冒,医学上称为“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 感冒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鼻炎,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感冒发作后继发细菌感染。感冒起病时鼻内有干燥感及痒感、打喷嚏、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以后渐有鼻塞、嗅觉减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若无并发症,病程约为7~10天。 感冒可能会引发细菌感染,但是千万不可随便使用药物治疗。在人体免疫系统杀死病毒后,绝大部分感染会自动痊愈。盲目药物治疗会增强细菌抗药性,从而损害人体免疫系统。世界上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杀死感冒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体免疫系统。所以感冒应以支持疗法为主,特别注意休息、大量饮水、饮食清淡。这可给免疫系统充分的体力支持。 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其风寒型感冒的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这时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及其制备工艺,以能更好地满足治疗需要。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中成药: 麻黄60~150重量份 金银花80~200重量份 黄芩80~200重量份 柴胡60~150重量份 野菊花80~200重量份 忍冬藤80~200重量份 熟大黄50~100重量份 熟地黄50~100重量份 甘草60~150重量份 栀子80~200重量份 陈皮80~200重量份 2、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重量份配比是: 麻黄120重量份 金银花160重量份 黄芩160重量份 柴胡120重量份 野菊花160重量份 忍冬藤160重量份 熟大黄80重量份 熟地黄80重量份 甘草120重量份 栀子160重量份 陈皮160重量份 3、制备方法: (1)取方中金银花、柴胡,加水蒸馏,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备用; (2)取方中麻黄、黄芩、熟大黄、甘草,粉碎成粗粉,混和,用6~10倍药材量的60~ 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5次,每次1小时。收集乙醇提取液,分次滤过,滤 液减压回收乙醇后,加等量的水,冷藏12小时。取上清夜,60℃水浴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5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取工艺(1)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与方中野菊花、忍冬藤、熟地黄、栀子、陈皮、混和,再加适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水浴挥发溶剂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V/V),冷藏静置过液。取上清夜,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后,水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1.38(80℃)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4)将上述细粉混匀,加入适量的药物矫味剂或/和药物赋形剂,喷入挥发油,制成可供临床应用的口服制剂。 本发明制得的中成药是由麻黄、金银花、黄芩、柴胡、野菊花、忍冬藤、熟大黄、熟地黄、甘草、栀子、陈皮共十一味中药材按比例组配而成的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能。本发明药物对感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发热、恶寒、流涕、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丸剂 采用以下配方: 麻黄120g 金银花160g 黄芩160g 柴胡120g 野菊花160g 忍冬藤160g 熟大黄80g 熟地黄80g 甘草120g 栀子160g 陈皮160g 制备工艺: (1)取方中金银花160g、柴胡120g,加水蒸馏,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备用; (2)取方中麻黄120g、黄芩160g、熟大黄80g、甘草120g,粉碎成粗粉,混和,用8倍药材量的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1小时。收集乙醇提取液,分次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后,加等量的水,冷藏12小时。取上清夜,60℃水浴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5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取工艺(1)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与方中野菊花160g、忍冬藤160g、熟地黄80g、栀子160g、陈皮160g,混和,再加适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水浴挥发溶剂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V/V),冷藏静置过液。取上清夜,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后,水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1.38(80℃)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4)将上述细粉混匀,喷入挥发油,每100g粉末加中蜜90~110g,制成大蜜丸1000丸,即得。 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胶囊剂 采用以下配方: 麻黄60g 金银花80g 黄芩80g 柴胡60g 野菊花80g 忍冬藤80g 熟大黄50g 熟地黄50g 甘草60g 栀子80g 陈皮80g 制备工艺: (1)取方中金银花80g、柴胡60g,加水蒸馏,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备用; (2)取方中麻黄60g、黄芩80g、熟大黄50g、甘草60g,粉碎成粗粉,混和,用6倍药材量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收集乙醇提取液,分次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后,加等量的水,冷藏12小时。取上清夜,60℃水浴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5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取工艺(1)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与方中野菊花80g、忍冬藤80g、熟地黄50g、栀子80g、陈皮80g,混和,再加适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水浴挥发溶剂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V/V),冷藏静置过液。取上清夜,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后,水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1.38(80℃)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4)将上述细粉混匀,喷入挥发油,混匀,密闭2小时,装胶囊,制得胶囊剂。 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颗粒剂 采用以下配方: 麻黄150g 金银花200g 黄芩200g 柴胡150g 野菊花200g 忍冬藤200g 熟大黄100g 熟地黄100g 甘草150g 栀子200g 陈皮200g 制备工艺: (1)取方中金银花200g、柴胡150g,加水蒸馏,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备用; (2)取方中麻黄150g、黄芩200g、熟大黄100g、甘草150g,粉碎成粗粉,混和,用10倍药材量的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5次,每次1小时。收集乙醇提取液,分次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后,加等量的水,冷藏12小时。取上清夜,60℃水浴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5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3)取工艺(1)中蒸馏后的水溶液和药渣,与方中野菊花200g、忍冬藤200g、熟地黄100g、栀子200g、陈皮200g,混和,再加适量的水,煎煮三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水煎液,滤过。滤液水浴挥发溶剂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V/V),冷藏静置过液。取上清夜,减压回收至无醇味后,水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1-1.38(80℃)的稠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备用; (4)将上述细粉混匀,用含有0.5%的甜菊素的80%的乙醇制粒,干燥,放凉后喷入挥发油,充分混匀,过筛整粒,制得颗粒剂。
《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及其制备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及其制备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及其制备工艺。该中成药是由麻黄、金银花、黄芩、柴胡、野菊花、忍冬藤、熟大黄、熟地黄、甘草、栀子、陈皮共十一味中药材按比例组配而成的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能。本发明药物对感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发热、恶寒、流涕、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