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06115.3
2008.05.08
CN101264265A
2008.09.17
撤回
无权
登录超时
A61K36/904; A61K9/20; A61K9/14; A61K9/48; A61K9/16; A61K47/26; A61K47/36; A61P11/14; A61P11/10; A61P11/00
A61K36/904
北京天科仁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伍荣林
100101北京市南沙滩2号院天和人家2-3-2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它是由桔梗、枇杷叶、麻黄、甘草、百部、金银花、青风藤、荆芥穗、苦杏仁、葛根、茯苓共十一味中药为原料制成的颗粒剂、胶囊剂、散剂和片剂。该药根据中医理论配方,集温、润、清、宣于一方。全方散中有收,温中有润,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凉不寒。本发明对于感冒、咳嗽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重量单位按克计的以下中药制得的:桔 梗60-120克 枇杷叶40-90克 麻 黄20-80克甘 草20-80克 百 部60-120克 金银花60-120克青风藤40-90克 荆芥穗60-120克 苦杏仁20-80克葛 根40-90克 茯 苓40-90克。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中药组分的重量克配比是:桔 梗90克 枇杷叶70克 麻 黄50克甘 草50克 百 部90克 金银花90克青风藤70克 荆芥穗90克 苦杏仁50克葛 根70克 茯 苓70克。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取方中十一味,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8~12倍,第二次加水量6~10倍,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水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40~60%,静置过夜。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1.39(65~75℃)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混匀,以适当的润湿剂制粒后,经干燥、整粒、分装等常规工序操作制得的中药药物。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适宜的药用辅料包括:淀粉、蔗糖、乳糖、糊精、磷酸氢钙、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硬脂酸镁、滑石粉等。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药物的剂型可以是颗粒剂、胶囊剂、散剂、片剂等。
说明书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草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 技术背景 咳嗽是呼吸道发炎或受到异物刺激时,发出信号给咳嗽中枢,产生的生理反射。良性咳嗽可保持呼吸道畅通、预防感染。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却可将病菌扩散至肺内其他部分,排至空气中还会传染别人;剧烈咳嗽还可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呼吸道出血、自发性气胸;长期咳嗽可能造成肺气肿,影响睡眠,消耗体力。 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燥邪伤肺,则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痰湿蕴肺,则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痰热郁肺,则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肝火犯肺,则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肺阴亏耗,则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咳嗽是气管遭受某种刺激所引起的防卫动作,痰则是细菌或灰尘和气管分泌物所形成的。咳嗽可分干、湿两种。干咳,会有昏昏沉沉、灼热的感觉,又咳不出痰。经常见于感冒、支气管炎及肺炎初期。长时间持续的干咳,可能是肺结核。湿咳的症状是咳个不停,且喉咙带痰。若干咳的症状加剧,会演变成湿咳。常发生于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及心脏瓣膜等疾病。咳嗽严重或咳嗽时痰中带血或呈绿色,最好能尽快接受医生诊治,此外,也须留意有无胸痛、头痛、腹痛或发烧等症状。在家中静养时,尽量不要消耗体力。 急性咳嗽多为病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炎症等急性肺疾患的主要表现。慢性咳嗽多为久咳失治或治而不当,或饮食宜忌不分所致。治疗上应治病求本综合治疗。单从咳嗽药来说有中枢镇咳药、祛痰止咳药及平喘药之分。有句广告语“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对症的药物才是最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并且提供了该药的中药组方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制成的: 桔 梗60-120克 枇杷叶40-90克 麻 黄20-80克 甘 草20-80克 百 部60-120克 金银花60-120克 青风藤40-90克 荆芥穗60-120克 苦杏仁20-80克 葛 根40-90克 茯 苓40-90克 2、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重量配比是: 桔 梗90克 枇杷叶70克 麻 黄50克 甘 草50克 百 部90克 金银花90克 青风藤70克 荆芥穗90克 苦杏仁50克 葛 根70克 茯 苓70克 3、制备方法: 取方中十一味,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8~12倍,第二次加水量6~10倍,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水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40~60%,静置过夜。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1.39(65~75℃)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宜的药用辅料,混匀,以适当的润湿剂制粒后,经干燥、整粒、分装等常规工序操作制得的中药药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颗粒剂、胶囊剂、散剂和片剂。该药根据中医理论配方,集温、润、清、宣于一方。全方散中有收,温中有润,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凉不寒。本发明对于感冒、咳嗽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例基于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但不限于以下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颗粒剂 采用以下中药组合组方: 桔 梗90克 枇杷叶70克 麻 黄50克 甘 草50克 百 部90克 金银花90克 青风藤70克 荆芥穗90克 苦杏仁50克 葛 根70克 茯 苓70克 其制备方法为: 取方中十一味,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10倍,第二次加水量10倍,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水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置过夜。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6(65℃)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蔗糖粉约72g,混匀,用水制粒,鼓风干燥,过筛整粒,分装成袋,即得。 实施例2:散剂 采用以下中药组合组方: 桔 梗85克 枇杷叶55克 麻 黄35克 甘 草35克 百 部85克 金银花85克 青风藤55克 荆芥穗85克 苦杏仁35克 葛 根55克 茯 苓55克 其制备方法为: 取方中十一味,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10倍,第二次加水量8倍,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水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静置过夜。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6(7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制得散剂。 实施例3:胶囊剂 采用以下中药组合组方: 桔 梗60克 枇杷叶40克 麻 黄20克 甘 草20克 百 部60克 金银花60克 青风藤40克 荆芥穗60克 苦杏仁20克 葛 根40克 茯 苓40克 其制备方法为: 取方中十一味,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8倍,第二次加水量8倍,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水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50%,静置过夜。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7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乳糖约85g,滑石粉约26g,混匀,用8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即得。 实施例4:片剂 采用以下中药组合组方: 桔 梗120克 枇杷叶90克 麻 黄80克 甘 草80克 百 部120克 金银花120克 青风藤90克 荆芥穗120克 苦杏仁80克 葛 根90克 茯 苓90克 其制备方法为: 取方中十一味,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12倍,第二次加水量10倍,每次煎煮2小时,合并水煎液,静置,滤过,滤液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置过夜。取上清夜,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75℃)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淀粉和糊精比例为5∶2的混合物约162g及硬脂酸镁约16g,混匀,用水制粒,鼓风干燥,压制成1000片,即得。
《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的药物。它是由桔梗、枇杷叶、麻黄、甘草、百部、金银花、青风藤、荆芥穗、苦杏仁、葛根、茯苓共十一味中药为原料制成的颗粒剂、胶囊剂、散剂和片剂。该药根据中医理论配方,集温、润、清、宣于一方。全方散中有收,温中有润,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不凉不寒。本发明对于感冒、咳嗽有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