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顶隔热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98205 上传时间:2018-02-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0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92375.2

申请日:

2013.09.02

公开号:

CN103469976A

公开日:

2013.12.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D 13/16申请日:20130902|||公开

IPC分类号:

E04D13/16; E04D11/02

主分类号:

E04D13/16

申请人:

罗治成

发明人:

罗治成

地址:

529733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宅梧镇宅梧圩宅新路7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冯剑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顶隔热方法,施工步骤如下:1)在楼顶的楼面上铺上一层由水泥砂浆形成的找平层;2)待找平层干燥后,在找平层上均匀涂刷上防水层;3)将防水层划分为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的面积在16m2以下,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出膨胀缝;4)待防水层固化后,在防水层上均匀铺上保护层,同时在保护层上铺贴白瓷砖;5)单元格内的白瓷砖之间的缝隙在3mm以内,此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相邻的单元格之间的膨胀缝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采用本方法能有效防止建筑物顶层的室内温度升高,隔热效果非常明显,建筑物顶层的室内温度与其它楼层的室内温度基本相同。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1)       在楼顶的楼面上铺上一层由水泥砂浆形成的找平层(1),所述找平层(1)的顶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其倾斜的斜度为1:100,以保证落下的雨水能流向楼顶安装的排水管(2);
2)       待找平层(1)干燥后,在找平层(1)上均匀涂刷上防水层(3),防水层(3)的厚度为2mm以上;
3)       将防水层(3)划分为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的面积在16m2以下,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出膨胀缝(4),膨胀缝(4)的宽度为6~8mm;
4)       待防水层(3)固化后,在防水层(3)上均匀铺上保护层,同时在保护层上铺贴白瓷砖(5),白瓷砖(5)位于单元格所围区域内,所述白瓷砖(5)上的白釉的白度在95%以上;
5)       单元格内的白瓷砖(5)之间的缝隙在3mm以内,此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相邻的单元格之间的膨胀缝(4)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涂刷防水层(3)时共涂刷两遍,第二遍的涂刷方向与第一遍的涂刷方向垂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防水层(3)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白瓷砖(5)的顶面上凸出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为颗粒状和/或条纹状和/或花纹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的高度为1.2mm ~1.8m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白瓷砖(5)的厚度为6~10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保护层由水泥砂浆形成,保护层的厚度为20~30mm。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保护层包括均匀铺设在防水层(3)上的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一防护层(6),所述第一防护层(6)上均匀铺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保温层(7),保温层(7)上均匀铺设有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所述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上均匀铺设有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二防护层(9),所述白瓷砖(5)铺设于第二防护层(9)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6)的厚度为20~30mm,保温层(7)的厚度为40~60mm,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的厚度为40~50mm,第二防护层(9)的厚度为20~30mm。

说明书

一种楼顶隔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顶隔热方法。
背景技术
夏天太阳强烈,天气炎热,尤其是住在顶楼的住户,温度会更高,特别难受。现在经常会在楼顶加装隔热层,现在有些建筑物楼顶采用水泥砖、四方砖或长方火砖等砖块来进行隔热,这些砖块通常为颜色较深,容易吸收热量,是吸热快、散热慢的物体,太阳晒在隔热层水泥砖块上面,会吸入大量热能,反而加热楼面,使楼面温度更高,散热时间长,影响楼顶隔热,所以达不到预计的隔热效果,建筑物顶层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另外,这些砖块一般体积和重量都较大,其铺设在楼顶,还会还会加重楼顶压力,同时也造成材料浪费。此外,这些砖块在铺设前,要等到之前铺设的水泥砂浆完全干燥后才能铺设,因此也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另外,有些建筑物上采用隔空隔热砖来进行隔热,这种隔空隔热砖包括砖体和四支砖脚,砖脚使砖体悬空来进行隔热。这种隔空隔热砖一般高度比较大,虽然有一点隔热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这种隔空隔热砖如果制作的高度太大,则浪费材料,还会影响人们在楼顶的活动,如果制作的高度太小,则隔热效果差。
此外,有些建筑物是在楼顶涂上一层防晒隔热涂料,防晒隔热涂料能对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进行高反射,不让热量在楼顶进行累积升温,因此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但是这些隔热涂料易脱落,耐久性差,且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这样就使得楼顶的空气质量不会很好,会影响人们在楼顶的活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方便、隔热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建筑物顶层的温度的隔热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楼顶隔热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1)    在楼顶的楼面上铺上一层由水泥砂浆形成的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的顶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其倾斜的斜度为1:100,以保证落下的雨水能流向楼顶安装的排水管;
2)       待找平层干燥后,在找平层上均匀涂刷上防水层,防水层的厚度为2mm以上;
3)       将防水层划分为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的面积在16m2以下,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出膨胀缝,膨胀缝的宽度为6~8mm;
4)       待防水层固化后,在防水层上均匀铺上保护层,同时在保护层上铺贴白瓷砖,白瓷砖位于单元格所围区域内,所述白瓷砖上的白釉的白度在95%以上;
5)       单元格内的白瓷砖之间的缝隙在3mm以内,此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相邻的单元格之间的膨胀缝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
本发明中,步骤2)中涂刷防水层时共涂刷两遍,第二遍的涂刷方向与第一遍的涂刷方向垂直。
本发明中,步骤2)中的防水层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形成。
本发明中,步骤4)中的白瓷砖的顶面上凸出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为颗粒状和/或条纹状和/或花纹状。
本发明中,所述防滑部的高度为1.2mm ~1.8mm。
本发明中,步骤4)中的白瓷砖的厚度为6~10mm。
本发明中,步骤4)中的保护层由水泥砂浆形成,保护层的厚度为20~30mm。
本发明中,步骤4)中的保护层包括均匀铺设在防水层上的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上均匀铺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保温层,保温层上均匀铺设有细石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细石钢筋混凝土层上均匀铺设有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二防护层,所述白瓷砖铺设于第二防护层上。
本发明中,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材料。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厚度为20~30mm,保温层的厚度为40~60mm,细石钢筋混凝土层的厚度为40~50mm,第二防护层的厚度为20~3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找平层,可以保证落在白瓷砖上的雨水都能流入排水管内,楼顶不会积水;在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了膨胀缝,膨胀缝内填入白玻璃胶,由于白玻璃胶具有弹性,白玻璃胶两侧的白瓷砖因天气变化造成其收缩或膨胀时可以拉伸或挤压白玻璃胶,楼顶上铺设的白瓷砖不易开裂;白瓷砖铺设于楼顶上,其白釉的白度非常高,能对阳光进行充分的反射,因此能有效防止建筑物顶层的室内温度升得太高,隔热效果明显。另外,相比于大体积的隔热砖块,本发明中白瓷砖的重量较轻,铺设起来比较方便和快速,能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楼顶铺设白瓷砖的平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楼顶铺设白瓷砖的剖视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中楼顶铺设白瓷砖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三实施例中楼顶铺设白瓷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楼顶铺设白瓷砖5的平面图,楼顶设有围墙10和散水坡11,楼顶的防水层3被划分为多个相邻的单元格后,单元格所围的区域内铺设有白瓷砖5,白瓷砖5位于单元格所围区域内,白瓷砖5与散水坡11之间的缝隙用白水泥来填充,在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有膨胀缝4,膨胀缝4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单元格内的白瓷砖5之间的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排水管2处铺设白瓷砖5时,可以先将白瓷砖5切割成小块,然后再拼接在一起。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建筑物内安装有供暖设施时,则无论楼顶的楼面面积的大小,都可以采用本实用例的施工方法来进行隔热。从图2中可以看出,铺设在楼顶的各层,从下往上依次为:找平层1、防水层3、第一防护层6、保温层7、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第二防护层9、白瓷砖5。
在进行施工时,先楼顶的楼面上铺上一层由水泥砂浆形成的找平层1,所述找平层1的顶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其倾斜的斜度为1:100,以保证落下的雨水能流向楼顶安装的排水管2;
待找平层1干燥后,在找平层1上均匀涂刷上防水层3,防水层3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形成。防水层3的厚度为2mm以上;在涂刷防水层3时共涂刷两遍,第二遍的涂刷方向与第一遍的涂刷方向垂直,这样可以消除第一遍涂刷时防水层3上出现的孔隙。聚氨酯防水材料的使用相当方便,可在现场混合、涂布后在常温下固化,即可得到具有无接缝、橡胶弹性的防水层3,且其损坏后易修复,因此防渗漏效果很好。
将防水层3划分为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的面积在16m2以下,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出膨胀缝4,膨胀缝4的宽度为6~8mm。水泥砂浆形成的垫层会产生热胀冷缩,如果没有膨胀缝4的话,地面的面层材料就会因膨胀而拱起。所以,必须要在垫层中加设伸缩缝。如果单元格的面积大于16m2,则最后铺设的白瓷砖5容易开裂,在白瓷砖5上会产生裂缝,而且白瓷砖5也容易拱起。在相邻的单元格之间的膨胀缝4内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由于白玻璃胶具有弹性,白玻璃胶两侧的白瓷砖5因天气变化造成其收缩或膨胀时可以拉伸或挤压白玻璃胶,楼顶上铺设的白瓷砖5不易开裂。另外,白玻璃胶也能起到反光的作用,防止热量在楼顶积聚。
单元格内的白瓷砖5之间的缝隙在3mm以内,此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以将各个白瓷砖5连接在一起,而且白水泥也能起到反光的作用,防止热量在楼顶积聚。
待防水层3固化后,在防水层3上均匀铺上保护层,保护层包括第一防护层6、保温层7、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和第二防护层9。所述第一防护层6的厚度为20~30mm,保温层7的厚度为40~60mm,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的厚度为40~50mm,第二防护层9的厚度为20~30mm。第一防护层6均匀铺设在防水层3上,其由水泥砂浆形成,所述第一防护层6上均匀铺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保温层7,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材料。保温层7上均匀铺设有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以进一步防止楼面开裂。所述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上均匀铺设有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二防护层9,在铺设第二防护层9的同时,可以在第二防护层9上铺贴白瓷砖5,白瓷砖5的厚度为6~10mm,所述白瓷砖5上的白釉的白度在95%以上。白瓷砖5铺设于楼顶上,其白釉的白度非常高,能对阳光进行充分的反射,因此能有效防止建筑物顶层的室内温度升得太高,隔热效果明显。另外,相比于大体积的隔热砖块,本发明的白瓷砖5的重量较轻,铺设起来比较方便,能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在白瓷砖5的顶面上凸出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的高度为1.2mm。所述防滑部为颗粒状和/或条纹状和/或花纹状。防滑部的设置,可以方便脚踩在白瓷砖5上,不会影响到脚在白瓷砖5上的行走,在白瓷砖5上行走时不容易滑倒,也不会令脚踩在白瓷砖5上感觉不适。另外,防滑部2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砖体1上的白釉3,能有效防止白釉3被大面积擦伤而影响楼顶的隔热效果。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楼面面积大于150m2且建筑物内部无供暖设施时,或者建筑物为自建的民房时,可以采用第二实施例的施工方法进行隔热。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护层减少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防护层6、保温层7和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保护层只剩下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防护层9,第二防护层9的厚度为20~30mm,然后再在第二防护层9上铺贴上厚度为6~10mm的白瓷砖5。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常年气温较高,并无必要在楼顶设置保温层7,因此可以取消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防护层6、保温层7和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这样可以节省材料、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这几层后,能极大地减少施工时间和缩短施工工期。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楼面面积小于120 m2时,天气变化对楼顶的影响比较小,楼顶在热胀冷缩时变形较小,不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在楼顶上不设置防水层3也可。自建的民房可以采用第三实施例的铺设方法来进行隔热。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取消了第二实施例中的找平层1和防水层3,直接在楼面上铺上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二防护层9,即保护层只剩下第二防护层9。此后再在第二防护层9上铺设白瓷砖5。采用这种结构,虽然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可以很快地在楼顶铺上一层白瓷砖5。必须注意,本实施例中,在铺第二防护层9时,第二防护层9也要进行找坡,即第二防护层9的顶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其倾斜的斜度为1:100,以保证落下的雨水能流向楼顶安装的排水管2,这样楼顶就不容易积水。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楼顶隔热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楼顶隔热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楼顶隔热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楼顶隔热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楼顶隔热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469976A43申请公布日20131225CN103469976ACN103469976A21申请号201310392375222申请日20130902E04D13/16200601E04D11/0220060171申请人罗治成地址529733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宅梧镇宅梧圩宅新路76号72发明人罗治成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代理人冯剑明54发明名称一种楼顶隔热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顶隔热方法,施工步骤如下1)在楼顶的楼面上铺上一层由水泥砂浆形成的找平层;2)待找平层干燥后,在找平层上均匀涂刷上防水层;3)将防水层划分为多个单元格,。

2、每个单元格的面积在16M2以下,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出膨胀缝;4)待防水层固化后,在防水层上均匀铺上保护层,同时在保护层上铺贴白瓷砖;5)单元格内的白瓷砖之间的缝隙在3MM以内,此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相邻的单元格之间的膨胀缝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采用本方法能有效防止建筑物顶层的室内温度升高,隔热效果非常明显,建筑物顶层的室内温度与其它楼层的室内温度基本相同。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469976ACN103469976A1/1页21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

3、如下1在楼顶的楼面上铺上一层由水泥砂浆形成的找平层(1),所述找平层(1)的顶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其倾斜的斜度为1100,以保证落下的雨水能流向楼顶安装的排水管(2);2待找平层(1)干燥后,在找平层(1)上均匀涂刷上防水层(3),防水层(3)的厚度为2MM以上;3将防水层(3)划分为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的面积在16M2以下,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出膨胀缝(4),膨胀缝(4)的宽度为68MM;4待防水层(3)固化后,在防水层(3)上均匀铺上保护层,同时在保护层上铺贴白瓷砖(5),白瓷砖(5)位于单元格所围区域内,所述白瓷砖(5)上的白釉的白度在95以上;5单元格内的白瓷砖(5)之间的缝隙在3。

4、MM以内,此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相邻的单元格之间的膨胀缝(4)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涂刷防水层(3)时共涂刷两遍,第二遍的涂刷方向与第一遍的涂刷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防水层(3)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白瓷砖(5)的顶面上凸出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为颗粒状和/或条纹状和/或花纹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部的高度为12MM18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

5、的白瓷砖(5)的厚度为61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保护层由水泥砂浆形成,保护层的厚度为203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保护层包括均匀铺设在防水层(3)上的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一防护层(6),所述第一防护层(6)上均匀铺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保温层(7),保温层(7)上均匀铺设有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所述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上均匀铺设有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二防护层(9),所述白瓷砖(5)铺设于第二防护层(9)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

6、一种楼顶隔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6)的厚度为2030MM,保温层(7)的厚度为4060MM,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的厚度为4050MM,第二防护层(9)的厚度为2030MM。权利要求书CN103469976A1/4页3一种楼顶隔热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楼顶隔热方法。背景技术0002夏天太阳强烈,天气炎热,尤其是住在顶楼的住户,温度会更高,特别难受。现在经常会在楼顶加装隔热层,现在有些建筑物楼顶采用水泥砖、四方砖或长方火砖等砖块来进行隔热,这些砖块通常为颜色较深,容易吸收热量,是吸热快、散热慢的物体,太阳晒在隔热层水泥砖块上面,会吸入大量热能,反而加热楼面,使楼面温度更高。

7、,散热时间长,影响楼顶隔热,所以达不到预计的隔热效果,建筑物顶层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另外,这些砖块一般体积和重量都较大,其铺设在楼顶,还会还会加重楼顶压力,同时也造成材料浪费。此外,这些砖块在铺设前,要等到之前铺设的水泥砂浆完全干燥后才能铺设,因此也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另外,有些建筑物上采用隔空隔热砖来进行隔热,这种隔空隔热砖包括砖体和四支砖脚,砖脚使砖体悬空来进行隔热。这种隔空隔热砖一般高度比较大,虽然有一点隔热效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而且这种隔空隔热砖如果制作的高度太大,则浪费材料,还会影响人们在楼顶的活动,如果制作的高度太小,则隔热效果差。0003此外,有些建筑物是在楼顶涂上一层防晒隔热涂料。

8、,防晒隔热涂料能对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进行高反射,不让热量在楼顶进行累积升温,因此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但是这些隔热涂料易脱落,耐久性差,且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这样就使得楼顶的空气质量不会很好,会影响人们在楼顶的活动。发明内容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方便、隔热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建筑物顶层的温度的隔热方法。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顶隔热方法,施工步骤如下1在楼顶的楼面上铺上一层由水泥砂浆形成的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的顶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其倾斜的斜度为1100,以保证落下的雨水能流向楼顶安装的排水管;2待找平层干燥后,在找平。

9、层上均匀涂刷上防水层,防水层的厚度为2MM以上;3将防水层划分为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的面积在16M2以下,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出膨胀缝,膨胀缝的宽度为68MM;4待防水层固化后,在防水层上均匀铺上保护层,同时在保护层上铺贴白瓷砖,白瓷砖位于单元格所围区域内,所述白瓷砖上的白釉的白度在95以上;5单元格内的白瓷砖之间的缝隙在3MM以内,此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相邻的单元格之间的膨胀缝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0006本发明中,步骤2)中涂刷防水层时共涂刷两遍,第二遍的涂刷方向与第一遍的涂刷方向垂直。说明书CN103469976A2/4页40007本发明中,步骤2)中的防水层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形成。。

10、0008本发明中,步骤4)中的白瓷砖的顶面上凸出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为颗粒状和/或条纹状和/或花纹状。0009本发明中,所述防滑部的高度为12MM18MM。0010本发明中,步骤4)中的白瓷砖的厚度为610MM。0011本发明中,步骤4)中的保护层由水泥砂浆形成,保护层的厚度为2030MM。0012本发明中,步骤4)中的保护层包括均匀铺设在防水层上的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一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上均匀铺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保温层,保温层上均匀铺设有细石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细石钢筋混凝土层上均匀铺设有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二防护层,所述白瓷砖铺设于第二防护层上。0013本发明中,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材料。0。

11、014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防护层的厚度为2030MM,保温层的厚度为4060MM,细石钢筋混凝土层的厚度为4050MM,第二防护层的厚度为2030MM。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找平层,可以保证落在白瓷砖上的雨水都能流入排水管内,楼顶不会积水;在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了膨胀缝,膨胀缝内填入白玻璃胶,由于白玻璃胶具有弹性,白玻璃胶两侧的白瓷砖因天气变化造成其收缩或膨胀时可以拉伸或挤压白玻璃胶,楼顶上铺设的白瓷砖不易开裂;白瓷砖铺设于楼顶上,其白釉的白度非常高,能对阳光进行充分的反射,因此能有效防止建筑物顶层的室内温度升得太高,隔热效果明显。另外,相比于大体积的隔热砖块,本发明中白瓷砖的重量较轻。

12、,铺设起来比较方便和快速,能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7图1是本发明中楼顶铺设白瓷砖的平面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楼顶铺设白瓷砖的剖视图;图3是第二实施例中楼顶铺设白瓷砖的剖视图;图4是第三实施例中楼顶铺设白瓷砖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图1示出了本发明楼顶铺设白瓷砖5的平面图,楼顶设有围墙10和散水坡11,楼顶的防水层3被划分为多个相邻的单元格后,单元格所围的区域内铺设有白瓷砖5,白瓷砖5位于单元格所围区域内,白瓷砖5与散水坡11之间的缝隙用白水泥来填充,在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有膨胀缝4,膨胀缝4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单元。

13、格内的白瓷砖5之间的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排水管2处铺设白瓷砖5时,可以先将白瓷砖5切割成小块,然后再拼接在一起。0019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建筑物内安装有供暖设施时,则无论楼顶的楼面面积的大小,都可以采用本实用例的施工方法来进行隔热。从图2中可以看出,铺设在楼顶的各层,从下往上依次为找平层1、防水层3、第一防护层6、保温层7、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第二防护层9、白瓷砖5。说明书CN103469976A3/4页50020在进行施工时,先楼顶的楼面上铺上一层由水泥砂浆形成的找平层1,所述找平层1的顶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其倾斜的斜度为1100,以保证落下的雨水能流向楼顶安装的排水管2。

14、;待找平层1干燥后,在找平层1上均匀涂刷上防水层3,防水层3由聚氨酯防水材料形成。防水层3的厚度为2MM以上;在涂刷防水层3时共涂刷两遍,第二遍的涂刷方向与第一遍的涂刷方向垂直,这样可以消除第一遍涂刷时防水层3上出现的孔隙。聚氨酯防水材料的使用相当方便,可在现场混合、涂布后在常温下固化,即可得到具有无接缝、橡胶弹性的防水层3,且其损坏后易修复,因此防渗漏效果很好。0021将防水层3划分为多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的面积在16M2以下,相邻的单元格之间预留出膨胀缝4,膨胀缝4的宽度为68MM。水泥砂浆形成的垫层会产生热胀冷缩,如果没有膨胀缝4的话,地面的面层材料就会因膨胀而拱起。所以,必须要在垫层中。

15、加设伸缩缝。如果单元格的面积大于16M2,则最后铺设的白瓷砖5容易开裂,在白瓷砖5上会产生裂缝,而且白瓷砖5也容易拱起。在相邻的单元格之间的膨胀缝4内采用白玻璃胶进行填充。由于白玻璃胶具有弹性,白玻璃胶两侧的白瓷砖5因天气变化造成其收缩或膨胀时可以拉伸或挤压白玻璃胶,楼顶上铺设的白瓷砖5不易开裂。另外,白玻璃胶也能起到反光的作用,防止热量在楼顶积聚。0022单元格内的白瓷砖5之间的缝隙在3MM以内,此缝隙采用白水泥进行填充,以将各个白瓷砖5连接在一起,而且白水泥也能起到反光的作用,防止热量在楼顶积聚。0023待防水层3固化后,在防水层3上均匀铺上保护层,保护层包括第一防护层6、保温层7、细石钢。

16、筋混凝土层8和第二防护层9。所述第一防护层6的厚度为2030MM,保温层7的厚度为4060MM,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的厚度为4050MM,第二防护层9的厚度为2030MM。第一防护层6均匀铺设在防水层3上,其由水泥砂浆形成,所述第一防护层6上均匀铺设有由保温材料形成的保温层7,所述保温材料为泡沫材料。保温层7上均匀铺设有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以进一步防止楼面开裂。所述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上均匀铺设有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二防护层9,在铺设第二防护层9的同时,可以在第二防护层9上铺贴白瓷砖5,白瓷砖5的厚度为610MM,所述白瓷砖5上的白釉的白度在95以上。白瓷砖5铺设于楼顶上,其白釉的白度非常高,能对阳。

17、光进行充分的反射,因此能有效防止建筑物顶层的室内温度升得太高,隔热效果明显。另外,相比于大体积的隔热砖块,本发明的白瓷砖5的重量较轻,铺设起来比较方便,能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0024进一步,在白瓷砖5的顶面上凸出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的高度为12MM。所述防滑部为颗粒状和/或条纹状和/或花纹状。防滑部的设置,可以方便脚踩在白瓷砖5上,不会影响到脚在白瓷砖5上的行走,在白瓷砖5上行走时不容易滑倒,也不会令脚踩在白瓷砖5上感觉不适。另外,防滑部2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砖体1上的白釉3,能有效防止白釉3被大面积擦伤而影响楼顶的隔热效果。0025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楼面面积大于150M2且。

18、建筑物内部无供暖设施时,或者建筑物为自建的民房时,可以采用第二实施例的施工方法进行隔热。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保护层减少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防护层6、保温层7和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保护层只剩下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防护层9,第二防护层9的厚度为2030MM,然后再在第二防护层9上铺贴上厚度为610MM的白瓷砖5。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说明书CN103469976A4/4页6由于常年气温较高,并无必要在楼顶设置保温层7,因此可以取消实施例一中的第一防护层6、保温层7和细石钢筋混凝土层8,这样可以节省材料、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这几层后,能极大地减少施工时间和缩短施工工期。00。

19、26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楼面面积小于120M2时,天气变化对楼顶的影响比较小,楼顶在热胀冷缩时变形较小,不容易产生裂缝,因此在楼顶上不设置防水层3也可。自建的民房可以采用第三实施例的铺设方法来进行隔热。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取消了第二实施例中的找平层1和防水层3,直接在楼面上铺上由水泥砂浆形成的第二防护层9,即保护层只剩下第二防护层9。此后再在第二防护层9上铺设白瓷砖5。采用这种结构,虽然可以极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可以很快地在楼顶铺上一层白瓷砖5。必须注意,本实施例中,在铺第二防护层9时,第二防护层9也要进行找坡,即第二防护层9的顶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其倾斜的斜度为1100,以保证落下的雨水能流向楼顶安装的排水管2,这样楼顶就不容易积水。0027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3469976A1/4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3469976A2/4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3469976A3/4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3469976A4/4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3469976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