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囊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4981237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70756.6

申请日:

2006.12.27

公开号:

CN101209331A

公开日:

2008.07.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1/02; G01N30/90; G01N30/02; A61K33/06(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杨文龙

发明人:

杨文龙

地址:

331200江西省樟树市药都南大道15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囊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将儿茶粉碎,加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A,备用;将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B;将清膏A和清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粉碎成细粉,乙醇制粒,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制得的中药胶囊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携带方便、生物利用度高、产品精制程度高、服用方便的优点,可用于治疗胃火上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病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治疗胃火上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的胶囊制剂,包括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的活性成分:
石膏800-1000   知母200-400    地黄350-500  玄参350-550
川木通200-400  淡竹叶200-400  青蒿200-350  甘草40-120
板蓝根350-600  芦竹根300-450  儿茶150-30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成分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石膏800-900    知母220-350    地黄400-450  玄参350-450
川木通200-300  淡竹叶200-300  青蒿220-300  甘草50-100
板蓝根400-500  芦竹根400-450  儿茶200-25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成分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石膏843      知母253      地黄422    玄参422
川木通253    淡竹叶253    青蒿253    甘草64
板蓝根422    芦竹根422    儿茶253。

4.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儿茶粉碎,加水适量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A,备用;将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为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总重量的6~10倍;
将清膏A和清膏B混合均匀,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乙醇制粒,干燥,得干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膏A和清膏B在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7;所述的稠膏在65℃时测相对密度为1.30-1.35。

6.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醇制粒所用的乙醇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95%。

7.  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其定性鉴别方法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几种:
【鉴别】(1)取本品6g,倾出内容物,研细,加水30ml,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乙醚3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液挥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蒿对照药材1g,加水40ml,煎煮5分钟,滤过,滤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15g,倾出内容物,研细,加乙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加氨试液洗涤5次,每次2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加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至近中性,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玄参对照药材2.5g,加水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30ml,加水饱和的正丁醇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剩余的供试品溶液,加乙醇20ml,再加盐酸2ml,加热回流1小时,再置水浴上蒸至无醇味,加水10ml使溶解,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氯仿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酣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10粒,倾出内容物,研细,加乙醚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儿茶对照药材0.25g,加水20ml,加热使溶解,放冷,用乙醚提取两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2-5μl,供试品溶液1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12∶3∶0.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本品10粒,倾出内容物,研细,加氯仿30ml,盐酸1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供试品溶液1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5∶10∶4∶0.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L)。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y以0.04mol/L枸橼酸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儿茶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儿茶素、表儿茶素对照品各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儿茶素150μg,表儿茶素0.1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研细,取0.4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入甲醇40ml,超声处理(90W,25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粒含儿茶以儿茶素(C15H14O6)和表儿茶素(C15H14O6)的总量计,应不少于10.0mg。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胶囊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胶囊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火上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的中药胶囊制剂,本发明也涉及该中药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口炎的临床表现为口炎生疮、牙龈肿痛,是较常见的口腔疾病。西医一般采用抗生菌、维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会破坏肌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容易引起医源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的副作用,不易长期服用。
目前市场之用于治疗口炎的中药有口炎颗粒,但是具有易吸湿结块,性状不稳定的缺陷;口炎颗粒中辅料用量大,制剂精制程度低,且服用时需要开水溶化,服用不便。市场上有口炎颗粒剂(冲剂)和片剂,而且无糖型颗粒剂(冲剂)和片剂的制备方法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已经公开,申请号分别为:93111896.4和200610055014.9,但由于上述剂型存在口感差、服用不方便、生物利用度低的局限,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和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携带方便、生物利用度高、产品精制程度高、服用方便的用于治疗口腔疾病的中药胶囊制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发明人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及创造性的劳动设计出一种新的用于治疗胃火上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的胶囊制剂,包括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的活性成分:
石膏    800-1000    知母    200-400    地黄  350-500    玄参  350-550
川木通  200-400     淡竹叶  200-400    青蒿  200-350    甘草  40-120
板蓝根  350-600     芦竹根  300-450    儿茶  150-300。
优选地,所述的活性成分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石膏    800-900     知母    220-350    地黄  400-450    玄参  350-450
川木通  200-300     淡竹叶  200-300    青蒿  220-300    甘草  50-100
板蓝根  400-500     芦竹根  400-450    儿茶  200-250。
最优选地,所述的活性成分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石膏    843        知母     253        地黄  422        玄参  422
川木通  253        淡竹叶   253        青蒿  253        甘草  64
板蓝根  422        芦竹根   422        儿茶  253。
一种制备所述的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儿茶粉碎,加水适量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A,备用;将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个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0-1.25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为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总重量的6~10倍;
将清膏A和清膏B混合均匀,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25~1.4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乙醇制粒,干燥,得干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所述的清膏A和清膏B在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7;所述的稠膏在65℃时测相对密度为1.30-1.35。
所述的乙醇制粒所用的乙醇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95%。
发明人对制剂的成型工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成型工艺。本制剂为浸膏制剂,粘性较强,故选择乙醇作润湿剂,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试验。方法为:按处方比例取细粉适量,加入淀粉适量,混匀,用不同比例的乙醇进行制粒,结果见表1。
表1润湿剂的选择结果
  试验号  乙醇浓度(体  积比)  试验结果  1  60%  物料结块,不易干燥  2  65%  颗粒松紧适宜,易于压片  3  70%  颗粒松紧适宜,易于压片  4  75%  颗粒松紧适宜,易于压片  5  85%  颗粒松紧适宜,易于压片  6  90  颗粒松紧适宜,易于压片  7  95%  颗粒松紧适宜,易于压片  8  98%  颗粒松紧适宜,细粉较多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选用体积百分比为65-95%的乙醇作为制粒的润湿剂。
药效学研究表明,本发明的药物能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垫肿胀;抑制2,4-二硝基氯苯所至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体外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甲、乙均有抑制作用。从而为治疗阴虚咳嗽,咽干咽痛,痰少而粘,舌红少苔等提供了药效学依据。因此,药效学研究证明了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为该制剂用于胃火上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提供了实验依据。
药效学研究
本发明的药物由石膏、知母、地黄、玄参、青蒿、川木通、淡竹叶、板兰根、儿茶、芦竹根、甘草十一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胃火上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以口炎颗粒、口炎片为阳性对照药物,进行了本发明药物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1实验材料
动物:雄性SD大鼠,NIH小鼠,均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药品与试剂:试验组所用制剂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即小试药物,批号060816,由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物1:口炎颗粒,批号060414,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其药物比例符合发明专利《无糖口炎冲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93111896.4)公开内容。对照药物2:口炎片,批号060223,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其药物比例符合《新型口炎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61005514.9)公开内容。醋酸地塞米松片,由河南省华鑫制药厂生产,批号060708。头孢拉定片,由山东济南齐鲁制药厂生产,批号06050722。阿斯匹林肠溶片,由江苏徐州制药厂生产,批号060102。
仪器:岛津UV-260分光光度计。
试剂:伊文斯兰,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厂,批号061117。角叉菜胶,日本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产品,批号AX0602。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其中敏感菌5株、耐药菌5株);肺炎双球菌10株;溶血性链球菌甲、乙各10株。上述细菌由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提供,菌株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并经鉴定。5株耐药金葡菌均经检测为β-内酰胺酶阳性。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SD雄性大鼠70只,体重120-180g,随机分为7组。乙醚麻醉,消毒,背部切1cm小口,皮下植入20mg的高压灭菌棉球,随即缝合皮肤。从手术当日开始,连续灌胃给药6天,第7天断头处死。剥高棉球肉芽肿,烘干,称重,减去棉球重量,即为肉芽重量。地塞美松组灌服0.96mg/kg,小试药物胶囊的三个剂量组(2.0,4.0,6.0g/kg)、口炎颗粒组和口炎片组均为灌胃给药10mL/kg,空白对照组灌服等容积1%生理盐水,结果见表2。
表2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x±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表2结果表明,地塞美松组和胶囊的中、高剂量组均有抑制慢性肉芽肿增生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垫肿胀的影响
雄性SD大鼠70只,体重120~150g,随机分为7组,用毛细血管排水法测定各组大鼠右后足体积,于给药前0.5h在大鼠右后足垫皮内注射1%角叉菜胶溶液0.1mL/只,每隔1h测定一次右后足体积,共6h,观察其肿胀程度。阿司匹林组灌服0.06g/kg,小试药物胶囊的三个剂量组(2.0,4.0,6.0g/kg)、口炎颗粒组和口炎片组均为灌胃给药10mL/kg,空白对照组灌服等容积1%生理盐水,结果见表3。
表3对角叉菜胶引起大鼠足垫肿胀的影响(x±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
由表3可见,角叉菜胶足垫皮内注射能使大鼠右后足肿胀,体积增大,3h肿胀达高峰,6h尚未恢复正常。预先灌胃给予阿斯匹林60mg/kg,小试药物胶囊的三个剂量组(2.0,4.0,6.0g/kg)均可明显减轻足肿胀程度,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作用维持4h以上。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体外抑菌作用
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效果,取直径为6mm的圆形滤纸片570片于121℃下湿热灭菌备用。90片为1组,分别放入浓度为1g/ml的两种植株的不同器官提取液中浸泡3min。将10-4供试菌液各取0.1ml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制成含菌平板,然后取含药液浸出汁的滤纸片贴在平板上,每皿贴5片,每菌做3份平行。另外,每个菌种用未浸泡的俺纸片做1份空白对照。10min后倒置于37℃下培养24h,测定滤纸片的抑菌圈大小(含滤纸片大小),比较抑菌效果,结果见表4。
表4对各种致病菌的作用

结果表明,小试药物胶囊在一定浓度时,对金葡菌(敏感株和耐药株)、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甲、乙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金葡菌抑制作用明显。
2.4对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NIH小鼠70只,雌雄各半,体重24-26g,随机分为7组,分组与给药见表4,用1.25%2,4-二硝基氯苯丙酮液给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以致敏,每只0.02ml。致敏后1天,开始灌胃给药20ml/kg,对照组给与等容积1%CMC,连续9天,第10天用0.25%2,4-二硝基氯苯丙酮液注于小鼠右足垫皮下,每只0.02ml,对侧足注射相同容积的丙酮液作对照,38h后从踝关节处剪下二足,在电子天平上称重,以二足的重量差值为肿胀度。结果见表5。
表5对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x±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
表5结果可见,灌胃给与阿司匹林5.0mg/kg,小试药物胶囊三个剂量组均可抑制2,4-二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右后足肿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药效学的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的药物能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垫肿胀;抑制2,4-二硝基氯苯所至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体外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甲、乙均有抑制作用。从而为治疗阴虚咳嗽,咽干咽痛,痰少而粘,舌红少苔等提供了药效学依据。因此,药效学研究证明了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为该制剂用于胃火上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提供了实验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处方:石膏800g、知母350g、地黄380g、玄参500g、川木通300g、淡竹叶280g、青蒿220g、甘草40g、板蓝根550g、芦竹根340g、儿茶180g;
制备方法:
将儿茶粉碎,加水适量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A,备用;将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为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总重量的10、8倍;
将清膏A和清膏B混合均匀,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乙醇溶液制粒,干燥,得干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二
处方:石膏950g、知母200g、地黄500g、玄参380g、川木通220g、淡竹叶400g、青蒿300g、甘草110g、板蓝根350g、芦竹根320g、儿茶150g;。
制备方法:
将儿茶粉碎,加水适量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A,备用;将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为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总重量的8、10、6倍;
将清膏A和清膏B混合均匀,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4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5%乙醇溶液制粒,干燥,得干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三
处方:石膏1000g、知母290g、地黄350g、玄参480g、川木通200g、淡竹叶220g、青蒿350g、甘草50g、板蓝根415g、芦竹根300g、儿茶270g;
制备方法:
将儿茶粉碎,加水适量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A,备用;将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为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总重量的8、6倍;
将清膏A和清膏B混合均匀,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体积百分比浓度为75%乙醇溶液制粒,干燥,得干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四
处方:石膏830g、知母400g、地黄450g、玄参400g、川木通400g、淡竹叶200g、青蒿240g、甘草120g、板蓝根600g、芦竹根380g、儿茶300g;
制备方法:
将儿茶粉碎,加水适量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7的清膏A,备用;将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35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为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总重量的6、7、9倍;
将清膏A和清膏B混合均匀,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体积百分比浓度为85%乙醇溶液制粒,干燥,得干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实施例五
处方:石膏900g、知母220g、地黄480g、玄参350g、川木通280g、淡竹叶350g、青蒿290g、甘草70g、板蓝根450g、芦竹根450g、儿茶220g;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六
处方:石膏810g、知母270g、地黄400g、玄参450g、川木通350g、淡竹叶240g、青蒿200g、甘草100g、板蓝根380g、芦竹根360g、儿茶290g;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二。
实施例七
处方:石膏850g、知母310g、地黄475g、玄参415g、川木通240g、淡竹叶300g、青蒿270g、甘草415g、板蓝根500g、芦竹根400g、儿茶240g;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三。
实施例八
处方:石膏843g、知母253g、地黄422g、玄参422g、川木通253g、淡竹叶253g、青蒿253g、甘草84g、板蓝根422g、芦竹根422g、儿茶253g;
制备方法:
将儿茶粉碎,加水适量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7的清膏A,备用;将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17的清膏B;其中加水量为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总重量的8、8倍;
将清膏A和清膏B混合均匀,浓缩至65℃时测相对密度为1.30-1.35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乙醇溶液制粒,干燥,得干颗粒,装入胶囊,即得。
质量控制方法:其定性鉴别方法包括如下的一种或几种:
【鉴别】(1)取本品6g,倾出内容物,研细,加水30ml,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乙醚30ml振摇提取,分取乙醚液挥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青蒿对照药材1g,加水40ml,煎煮5分钟,滤过,滤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9∶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15g,倾出内容物,研细,加乙醇6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加氨试液洗涤5次,每次2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加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至近中性,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玄参对照药材2.5g,加水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30ml,加水饱和的正丁醇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鉴别](2)项下剩余的供试品溶液,加乙醇20ml,再加盐酸2ml,加热回流1小时,再置水浴上蒸至无醇味,加水10ml使溶解,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氯仿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酣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10粒,倾出内容物,研细,加乙醚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儿茶对照药材0.25g,加水20ml,加热使溶解,放冷,用乙醚提取两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2-5μl,供试品溶液1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甲酸(12∶3∶0.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本品10粒,倾出内容物,研细,加氯仿30ml,盐酸1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供试品溶液1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5∶10∶4∶0.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 L)。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y以0.04mol/L枸橼酸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45∶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儿茶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儿茶素、表儿茶素对照品各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儿茶素150μg,表儿茶素0.1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内容物,研细,取0.4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入甲醇40ml,超声处理(90W,25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粒含儿茶以儿茶素(C15H14O6)和表儿茶素(C15H14O6)的总量计,应不少于10.0mg。

一种胶囊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胶囊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胶囊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胶囊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胶囊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囊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将儿茶粉碎,加水溶解,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A,备用;将石膏、知母、地黄、玄参、川木通、淡竹叶、青蒿、甘草、板蓝根、芦竹根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B;将清膏A和清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粉碎成细粉,乙醇制粒,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制得的中药胶囊制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携带方便、生物利用度高、产品精制程度高、服用方便的优点,可用于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