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或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4975209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0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07105.2

申请日:

2006.07.15

公开号:

CN101066306A

公开日:

2007.11.0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A61K36/739(2006.01); A61K36/74(2006.01); A61K9/08(2006.01); A61K9/10(2006.01); A61K9/16(2006.01); A61K9/20(2006.01); A61K9/48(2006.01); A61P7/04(2006.01); A61P15/00(2006.01); A61P9/14(2006.01); A61P11/02(2006.01)

主分类号:

A61K36/739

申请人:

广西玉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欧彪; 马声宏; 钟技; 叶志文; 何丹旋; 赵平

地址:

53700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城站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玉林市宇林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吴安仪;邱振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妇科出血(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间出血,放环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扶芳藤、地榆、黄芪、蒲公英按一定配比制备而成。该中药组合物可制备成各种不同的临床剂型。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益气止血的功能,适用于治疗妇科出血(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间出血,放环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等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82.2%。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或鼻衄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扶芳藤2~6份、地榆1~3份、黄芪1~3份和蒲公英0.5~2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扶芳藤4份、地榆2份、黄芪1.6份和蒲公英1.2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原料还含有:旱莲草、仙鹤草、茜草,各原料的配比为:扶芳藤2~6份、地榆1~3份、黄芪1~3份、蒲公英0.5~2份、旱莲草1~3份、仙鹤草1~3份、茜草1~3份。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各原料的用量为:扶芳藤4份、地榆2份、黄芪1.6份、蒲公英1.2份、旱莲草2份、仙鹤草2份、茜草1.6份。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通过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丸剂中的任一剂型。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所说的辅料是选自矫味剂、分散剂、粘合剂、增稠剂、稀释剂、崩解剂、防腐剂、着色剂、溶剂、增凝剂当中的一种或几种。

7、  用于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或鼻衄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取组合物中的0.1~0.4份地榆粉碎成细粉,剩余地榆与扶芳藤、黄芪、蒲公英三味药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2~5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50℃~9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组合物药材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2~5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组合物中的0.1~0.4份地榆粉碎成细粉,剩余地榆与扶芳藤、黄芪、蒲公英、旱莲草、仙鹤草、茜草六味药一起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2~5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50℃~9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10、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组合物药材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2~5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11、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将所制得的活性组分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丸剂中的任一剂型,即可。

说明书

说明书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或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治疗妇科出血(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间出血,放环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间出血,放环出血等属临床常见妇科血症,患者较多,出血时间长,给妇女生活、工作带来痛苦和不便,出血时间过长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盆腔炎或继发性贫血,因此及时治疗颇为重要。目前在临床上西医治疗妇科出血症主要采用性激素人工周期法、安络血等止血药物、抗生素药物防止感染等方法进行治疗,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改善症状,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月经,但大部分患者停药后会出现复发;同时服用外源性激素类药物会加剧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其毒副作用较大,使用过多容易引发乳腺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痔疮出血和鼻衄也是临床常见出血症,西药对这两种出血无较好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对妇科血症和痔疮出血及鼻衄等症早有认识,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气虚、血热、血瘀三个因素有关,并认为气虚血热为其主要病因。故上述血症治疗可用清热解毒、益气止血之法。目前治疗这三种出血症的中药主要以内服中药为主,内服药包括血安胶囊、固经丸、妇科止血灵、断血流胶囊、宫血宁胶囊、宫血停颗粒等,这些药虽然有效但针对性不强。现有专利文献中公开了许多治疗妇科出血症的中药,如:CN03156290.6公开了一种治疗月经过多的中药组合物及其药物制剂和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由地榆、旱莲草、栀子、槐花、侧柏叶、蒲黄;仙鹤草、拳参、大蓟、陈棕炭、丹皮、茜草、生地、白芍、黄芩、贯众、当归共十七味中药组成。该药物可以增强凝血止血功能,增强离体及在体子宫的收缩作用,参与激素及周期的调节;CN200510012664.0中公开了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月经过多症的妇科中药制剂,该制剂由党参、女贞子、补骨脂、阿胶、海螵蛸、地榆、茜草、仙鹤草、三七共九味中药组成。该制剂具有益气养阴、活血止血的功效;CN200510081665公开了一种治疗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热型月经过多的药物制剂,该制剂由其山药、茯苓、当归、白术、黄芪、远志、续断、地榆、大蓟、小蓟、乌梅、桑寄生、麦冬、枸杞子、炙甘草、柏子仁、党参、藕节共十六味药组成。这些药物,有些疗效缺乏实验资料加以证实,有些虽有疗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因此,人们对疗效更好的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的中药制剂仍存在需求。本发明人经反复研究,并通过动物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针对性更强、疗效更好的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的中药内服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为有效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的一种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扶芳藤、地榆、黄芪和蒲公英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其中选用扶芳藤是因为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性味微苦微温,归肝、肾、胃经,具有益气血,补肝肾,舒筋活络的功效,尤善于益气补血止血,用于气血虚弱,咯血、吐血、血崩、月经不调、腰肌劳损、风湿痹痛、跌打骨折、创伤出血。《本草纲目》日:“扶芳藤,主治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大主风血腰脚,去百病。”选用地榆,是因为地榆性味苦、酸、涩,归肝、大肠经,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地榆能清热、凉血而止血,可用于各种出血,尤善于治下部出血,效果尤佳,用于治疗崩漏、痔血、血痢、便血。黄芪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血虚萎黄等。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方中扶芳藤益气补血,活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地榆凉血止血,长于治疗下部血热出血;脾虚失摄,经血妄行,故用黄芪益气摄血,二者可加强君药的益气止血作用,共为方中的臣药。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为佐药。诸药相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益气止血之功。
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本发明还与旱莲草、仙鹤草、茜草组合。这是因为旱莲草性味甘、酸、寒,归肾、肝经,具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为妇科出血症常用之药。仙鹤草,性味苦、涩、平,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的功效,常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痈肿疮毒。茜草性味苦、寒,归肝经,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以上三药,旱莲草重在滋补肝肾,仙鹤草重在收敛止血,茜草重在祛瘀止血,共同佐助君臣之药增强止血作用。
将这七味药进行组合,清热凉血解毒、益气止血功效更强,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的疗效更佳。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所得的,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疗效:
扶芳藤2~6份、地榆1~3份、黄芪1~3份和蒲公英0.5~2份。
优选为:
扶芳藤4份、地榆2份、黄芪1.6份和蒲公英1.2份。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用量还可以是:
扶芳藤2~6份、地榆1~3份、黄芪1~3份、蒲公英0.5~2份、旱莲草1~3份、仙鹤草1~3份、茜草1~3份。
优选为:
扶芳藤4份、地榆2份、黄芪1.6份、蒲公英1.2份、旱莲草2份、仙鹤草2份、茜草1.6份。
本发明中所述的扶芳藤是卫矛科植物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Turcz.)Hand.-Mazz.、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L.或无柄卫矛Euonymus subsessilis Sprague干燥的地上部分。
本发明中所述的旱莲草是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丸剂中的任一剂型。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粉碎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除0.1~0.4份地榆粉碎成细粉外一起水煎煮,然后浓缩水煎液,得清膏,放冷,加入乙醇,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浓缩,得稠膏,与地榆细粉混匀制成;或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煮,然后浓缩水煎液,得稠膏,放冷,加入乙醇,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浓缩成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制成。但是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优选为,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
1、如果取本组合物中的0.1~0.6份地榆粉碎成细粉,然后余下药材水煎煮:
a)剩余地榆与扶芳藤、黄芪、蒲公英三味药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稠膏;
b)冷却至40℃左右,加入1~4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
c)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50℃~9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2、如果全部药材水煎煮:
取本组合物药材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稠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1~4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0(80℃)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如果还与旱莲草、仙鹤草、茜草组合,其制备方法为:
1、如果取本组合物中的0.1~0.6份地榆粉碎成细粉,然后余下药材水煎煮:
a)剩余地榆与扶芳藤、黄芪、蒲公英、旱莲草、仙鹤草、茜草六味药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稠膏;
b)冷却至40℃左右,加入1~5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
c)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50℃~9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2、如果全部药材水煎煮:
a)取本组合物药材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稠膏;
b)冷却至40℃左右,加入1~5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
c)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0(80℃)的稠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就制备成了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步骤a)中将药材加水煎煮提取时,优选提取二次,每次2.5小时;优选第一次加水8倍量,第二次加水6倍量。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矫味剂、分散剂、粘合剂、增稠剂、稀释剂、崩解剂、防腐剂、着色剂、溶剂、增凝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丸剂等。
与现有技术的同类药物组合物相比,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止血的功能,可用于治气虚血热所致的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间出血,放环出血,痔疮出血,鼻衄等症的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它无意于限制发明申请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胶囊剂制备
扶芳藤4kg、地榆2kg、黄芪1.6kg、蒲公英1.2kg、
以上四味,取地榆280g粉碎成细粉,粉头及剩余的地榆与扶芳藤等三味加水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2~4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45℃~10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即可。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片剂制备
扶芳藤4kg、地榆2kg、黄芪1.6kg、蒲公英1.2kg
以上四味,取地榆300g粉碎成细粉,粉头及剩余的地榆与扶芳藤等三味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1~3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45℃~10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羧甲淀粉钠、磷酸氢钙,混匀,制成颗粒,压片,包衣即可。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颗粒剂制备
扶芳藤2.5kg、黄芪1.5kg、蒲公英1.3kg、地榆1.5kg
以上四味,取地榆300g粉碎成细粉,剩余的地榆与扶芳藤等三味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1~3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口服液体制备
扶芳藤2kg、地榆1.5kg、黄芪1kg、蒲公英1.2kg
以上四味,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1~3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30(80℃)的清膏,加水配置总量,即得。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胶囊剂制备
扶芳藤2kg、地榆1.5kg、黄芪1kg、蒲公英1.2kg
以上四味,加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3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加入淀粉适量作崩解剂和填充剂,混匀,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片剂制备
扶芳藤2kg、黄芪1kg、蒲公英1.2kg、地榆1.5kg
以上四味,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4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加入淀粉适量作崩解剂和填充剂,混匀,制粒,压片,包衣即得。
[实施例7]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胶囊剂制备
扶芳藤3kg、地榆2kg、黄芪2kg、蒲公英2kg、
旱莲草2kg、仙鹤草2kg、茜草1.6kg
以上七味,取地榆400g粉碎成细粉,剩余地榆与扶芳藤、黄芪、蒲公英、旱莲草、仙鹤草、茜草六味药加水煎煮2~3次,每次2~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2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50℃~90℃下真空干燥,粉碎成细粉,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8]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片剂制备
扶芳藤2kg、地榆1.5kg、黄芪1.3kg、蒲公英2kg、
旱莲草2kg、仙鹤草2kg、茜草1.6kg
以上七味,取地榆500g粉碎成细粉,剩余地榆与扶芳藤、黄芪、蒲公英、旱莲草、仙鹤草、茜草六味药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1~4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并干燥,压片即可。
[实施例9]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口服液体制备
扶芳藤2kg、黄芪1kg、蒲公英1.2kg、地榆1.5kg、
蒲公英2kg、旱莲草2kg、仙鹤草2kg、茜草1.6kg
以上七味,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1~4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5(80℃)的稠膏,加水配置总量,即得。
[实施例10]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颗粒剂制备
扶芳藤2.5kg、黄芪1.5kg、蒲公英1.3kg、地榆1.5kg、
旱莲草2kg、仙鹤草2kg、茜草1.6kg
以上七味,取地榆300g粉碎成细粉,剩余地榆与扶芳藤、黄芪、蒲公英、旱莲草、仙鹤草、茜草六味药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1~4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5(80℃)的稠膏,加入上述地榆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即可。
[实施例1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胶囊剂制备
扶芳藤2.5kg、黄芪1.5kg、蒲公英1.3kg、地榆1.5kg、
旱莲草2kg、仙鹤草2kg、茜草1.6kg
以上七味药,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1~4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加入淀粉作崩解剂和填充剂,混匀,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1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片剂制备
扶芳藤2.5kg、黄芪1.5kg、蒲公英1.3kg、地榆1.5kg、
旱莲草2kg、仙鹤草2kg、茜草1.6kg
以上七味药,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3(80℃)的清膏,冷却至40℃左右,加入1~4倍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0(80℃)的清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加入淀粉作崩解剂和填充剂,混匀,制粒,压片,包衣即得。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以下称止血灵胶囊)的药效学试验和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止血作用的药效学试验
试验材料:使用实施例1、2的活性提取物、止血芳酸。
试验方法:取成年家兔10只,分成三组。剃去耳缘毛后,以锋利刀片割破耳缘静脉,记录自割破血管至血流自行停止时间,连续割切4次(4个刀口),取其均值(T1),然后灌服供试药液(0.75g/kg,20ml),1.5小时后于另一侧耳缘同法测定,取给药后4次均值(T2),计出各兔给药前后出血时间之比值(R=T2/T1),与对照组(给蒸馏水)比较。
结果表明,给药组动物给药后出血时间较给药前明显缩短,给药前后出血时间的比值平均为0.62,对照组的比值平均为1.14,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果见表1。
表1家兔给药前(T1)后(T2)止血时间(分)的比值(R=T2/T1)  给药组  蒸馏水对照组  止血芳酸组(iv)  T1  T2  R  T1  T2  R  T1  T2  R  3.15   2.42  3.72  3.02  1.92   1.42  1.70  2.55  0.61  0.59  0.46  0.84   3.60  3.08  2.98  1.67   3.05  3.35  4.30  1.96   0.85  1.09  1.44  1.16   3.25  3.68     2.12  2.80     0.65  0.76     X±SD                 0.62±0.16  P<0.025  1.14±0.24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凝血时间的药效学试验
试验材料:使用实施例4、5的活性提取物、蒸馏水。
试验方法:取成年家兔10只,分成两组。以利刀片割破耳缘静脉采血,每支小试管收集0.5ml,置于37℃水浴中保温,测定凝血时间,连续4次,然后灌服供试药品(0.75g/kg),对照组给等体积蒸馏水,1.5小时后于另耳同法测定,计出各兔给药前后凝血时间的均值及其比值。
结果表明,给药组动物给药后凝血时间平均缩短40%,给药前后凝血时间的比值平均为0.60,对照组的比值平均为0.94,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P<0.025)。
表3家兔给药前(T1)后(T2)凝血时间(分)的比值(R=T1/T2)  给药组  对照组  T1  T2  R  T1  T2  R  5.9  3.4  3.8  4.3  1.8  5.1  2.4  2.0  2.25  1.5  0.86  0.70  0.52  0.52  0.39  3.1  4.1  3.3  4.0  6.2  3.5  3.0  4.6  4.0  5.7  1.13  0.73  0.93  1.00  0.92  X±SD                  0.6±0.18  0.94±0.14
[试验例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子宫收缩作用的药效学试验
试验材料:使用实施例10、11、12的活性提取物、缩宫素。
试验方法:取成年大白鼠子宫作体外收缩性试验,供试药液为水浸(0.25%)后经离心的上清液。
结果表明,本品可使大鼠离体子宫收缩,与缩宫素比较,本品0.13g其收缩子宫的作用强度与缩宫素0.06单位相似(见表2),将供试品经灰化后取其水溶液(调PH近中性)再作试验,其收缩子宫的作用基本消失。说明其收缩子宫的作用成份不是无机盐类。
表2止血灵胶囊(T)与缩宫素对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作用(高度,mm)      S1(0.004u)  T(0.13g)  S1(0.006u) 1.      45 2.      60 3.      49 4.      46 5.      49  60  75  88  86  61  65  80  63  58  68 平均值  49.8  74.0  66.0
[试验例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间期出血、放环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的III期临床观察
1.一般资料
使用实施例1的药物止血灵胶囊,对各种出血病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共观察360例。360例合格受试者中,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期出血、放环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各60例。
(1)年龄分布:
                          表4年龄(岁)分布  例数  ~27  ~37  ~47  ~57  58~  子宫肌瘤出血  恶露不净  经间出血  放环出血  痔疮出血  鼻衄  60  60  60  60  60  60  2  25  38  10  10  24  21  35  15  42  23  19  31  0  7  8  13  11  4  0  0  0  10  5  2  0  0  0  4  1
(2)病程分布:
                   表5子宫肌瘤出血病程(年)分布  例数  ~1年  ~3年  ~5年  ~10年  11年~  60  33  12  7  7  1
                   表6恶露不净病程(周)分布  例数  ~3周  ~4周  ~5周  ~6周  7周~  60  32  14  8  3  3
                     表7经间出血病程(年)分布  例数  ~1年  ~3年  ~5年  ~10年  11年~  60  52  7  1  0  0
                     表8放环出血病程(年)分布  例数  ~1年  ~3年  ~5年  ~10年  11年~  60  11  32  9  8  0
                     表9痔疮出血病程(年)分布  例数  ~1年  ~3年  ~5年  ~10年  11年~  60  13  29  12  6  0
                  表10鼻衄病程(天)分布  例数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0  38  17  2  2  1
(3)治疗前总积分分布:
     表11治疗前总积分(X±SD)分布  例数  治疗前积分  肌瘤出血  恶露不净  经间出血  放环出血  痔疮出血  鼻衄  60  60  60  60  60  60  14.6±3.56  16.01±4.56  12.67±2.25  13.57±2.89  27.49±4.49  14.00±3.93
2、诊断标准
(1)子宫肌瘤
①西医诊断标准:
组织学检查可见瘤体由漩涡状排列的平滑肌与纤维结缔组织交叉组成,根据子宫肌瘤生长于子宫部位的不同、与子宫肌壁的关系而分为肌间壁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3种类型,其诊断标准如下:
肌间壁肌瘤:生长于子宫壁肌肉层内,初发病时无均为此类,往往影响子宫的收缩能力,致经血量增多,经期延长,临床最多见。
浆膜下肌瘤:向子宫表面突出,与浆膜层直接接触,月经正常。
粘膜下肌瘤:向子宫腔内生长,与粘膜层直接接触,有时可从子宫腔长出伸到阴道内,往往形成带蒂肌瘤,最易引起出血。
②中医辨证气滞血瘀证:
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乳房胀痛。小腹作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舌质暗红,边有瘀紫斑点。脉濡细、沉弦或细涩。
(2)产后恶露不绝:
①西医诊断标准:产后血性或浆液性恶露持续3周以上;
②中医辨证血热证:产后恶露持续3周以上仍淋漓不断,量较多,色深红,质粘稠,有臭秽气,面色潮红,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而数。
(3)放环出血:
①西医诊断标准:既往无月经失调病史;放环后经期延长超过7天仍淋漓不断者。
②中医辨证血热证:放环后经期延长超过7天仍淋漓不断者,量较多,色深红,质粘稠,有臭秽气,面色潮红,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而数。
(4)经间出血:
①西医诊断标准:周期性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子宫出血。
②中医辨证湿热证:经间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红质粘腻,无血块,或如赤白带、赤带,神疲乏力,骨节酸楚,胸闷烦燥,纳食较差,小便短赤,平时带下亦多,质粘腻,舌苔黄白腻,要根部稍厚,脉细弦。
(5)痔疮:
①西医诊断标准:
症状:便时肛门部出血,或滴血,或射血;便时或劳累后,痔脱出肛门外,能自行复位,或需手法复位;便时肛门部不适,伴坠痛。
视疹:肛门缘痔红肿,增加腹压时痔核变大,部分患者内痔脱出肛外。
肛镜检查:直肠下段有隆起的痔核,痔粘膜充血,或伴糜烂。
上述3项凡符合症状中2项和视诊和肛镜检查中的1项,即可诊断。
痔的分类:
a内痔:发生在直肠上静脉丛的曲张静脉团块,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常见于左侧、右前及右后3处。
b外痔:发生在直肠下静脉丛的曲张静脉团块,位于齿状线以上,表面为肛管皮肤所覆盖。单纯外痔见于肛门周围,常因静脉内血栓形成面突出在外。可分为:
炎性外痔:肛缘皮肤皱壁突起,有红、热、肿、痛等炎性表现,常与肛窦炎、肛裂并发。
血栓性外痔:初起肛缘一侧核状隆起,红热肿痛,继而肿块呈淡蓝黑色,或溃破、或肿痛逐渐消退、或血栓机化。
静脉曲张性外痔:排便后肛缘皮下肿胀,可见曲张的静脉团,肛门坠胀,微痛,常与内痔并发。
C混合痔:由于直肠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互相影响,因而痔块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粘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
内痔的分期:
I期:以便血为主,便血分为大便带血、滴血、射血。肛门镜检查:有内痔核形成,痔粘膜充血或糜烂。
II期:大便时内痔核脱出,便后内痔可自行复位,有时伴有便血。肛门镜检查:内痔多呈右前、右后和左侧。
III期:大便时内痔核脱出,便后内痔不能自行复位,需用手托回。肛门镜检查:内痔多呈环形,齿线以下常伴有痔变。
IV期:平时痔脱出肛门外(常以混合痔出现)。肛门镜检查:除内痔呈环状外,齿状线以下肛管、肛缘也有明显痔变。
痔如发炎,常呈血栓炎性痔、嵌顿性内痔。
②中医辨证  湿热证:肛门肿痛,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大便干燥或秘结,小便色黄,便时滴血。
(6)鼻衄:
①西医诊断标准:以鼻腔出血为主要症状。气候干燥、恼怒、饮酒、鼻部外伤等所致或诱发。鼻腔检查有出血点。尽可能作引起鼻衄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应与出血性疾病、肿瘤引起的鼻衄相鉴别。
②中医辨证  肺经热盛证:鼻衄点滴渗出,血色鲜红,伴鼻塞,咳嗽,或有发热。舌质偏红,脉数。
3、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凡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者均可纳入观察对象。
(2)排除标准:
①子宫体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瘤体在6CM以上之子宫肌瘤患者;
②由血液系统疾病、宫内组织残留、妇科肿瘤、外伤或剖宫产术后所致之恶露不绝者;
③合并有肛瘘、肛周脓肿、直肠息肉、肛乳头瘤之痔疮患者;
④由出血性疾病、肿瘤引起的鼻衄患者;
⑤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
⑥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
⑦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4、观察方法
(1)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进行观察。共观察360例。
(2)给药方法及服药疗程:本发明药物止血灵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疗程为7天。
(3)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
5、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控制出血后,连续3个月经周期、经期、血量均正常,自觉症状消失,血色素在10g以上,能恢复正常排卵,黄体期不少于12天。或更年期妇女止血后绝经者。
显效:控制出血后,月经周期、血量基本正常,但经期仍较长(7天以上,10天以下),自觉症状消失,血色素在10g以上者。
有效:月经周期、经期、部分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量减少、血色素在8g以上者。
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者。
6、治疗结果
(1)总疗效:
                          表12总疗效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360  97(26.9)  199(55.3)  64(17.8)  296(82.2)
(2)不同病种疗效:
表13不同病种疗效比较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肌瘤出血  恶露不净  经间出血  放环出血  痔疮出血  鼻衄  60  60  60  60  60  60  7(11.7)  12(20.0)  9(15.0)  11(18.3)  14(23.3)  44(73.3)  39(65.0)  36(60.0)  38(63.3)  35(58.3)  35(58.3)  16(26.7)  14(23.3)  12(20.0)  13(21.7)  14(23.3)  11(18.3)  0  46(76.7)  48(80.0)  47(78.3)  46(76.7)  49(81.7)  60(100)
(3)临床症状疗效
         表14子宫肌瘤出血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分布  例数  改善3级  改善2级  改善1级  无改善  经血量多  60  1  14  31  14  经血性状  60  2  16  33  9  乳房胀痛  60  0  20  35  5  小腹胀痛  60  2  22  28  8
            表15恶露不绝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分布  例数  改善3级  改善2级  改善1级  无改善  持续时间  60  8  17  23  12  恶露血量  60  9  19  23  9  恶露性状  60  2  13  40  5  小腹胀痛  60  4  13  27  4
              表16放环出血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分布  例数 改善3级  改善2级  改善1级  无改善  经期延长  60  0  8  36  16  经血量多  60  0  8  33  19  经血性状  60  4  9  33  14  口干口苦  60  2  8  40  4
             表17经间出血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分布  例数  改善3级  改善2级  改善1级  无改善  经血量多  60  2  13  32  13  经血性状  60  0  6  41  13  胸闷烦燥  60  3  20  30  7  小便色黄  60  4  17  35  4
              表18痔疮出血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分布  例数  改善3级  改善2级  改善1级  无改善  肛门肿胀  60  0  9  40  11  便血  60  0  14  35  11  口干口苦  60  5  14  35  6  大便秘结  54  3  11  36  4  小便色黄  60  6  13  38  3  痔核脱垂  44  0  6  28  10  痔核红肿  60  0  7  42  11
                     表19鼻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分布  例数  改善3级  改善2级  改善1级  无改善  鼻腔出血  60  0  29  29  2  鼻塞  60  0  11  46  3  咳嗽  52  0  6  36  10  发热  49  0  7  40  2

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或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或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或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或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或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妇科出血(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间出血,放环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扶芳藤、地榆、黄芪、蒲公英按一定配比制备而成。该中药组合物可制备成各种不同的临床剂型。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益气止血的功能,适用于治疗妇科出血(子宫肌瘤出血,恶露不净,经间出血,放环出血)、痔疮出血和鼻衄等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8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