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966090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7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91816.3

申请日:

2011.07.08

公开号:

CN102291672A

公开日:

2011.12.2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H04W4/02(2009.01)I; H04W64/00(2009.01)I; H04W84/18(2009.01)I; H04B17/00

主分类号:

H04W4/02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发明人:

吴宝明; 高丹丹; 王圣超; 闫庆广; 冯正权

地址: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谢殿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战场上的士兵和救护人员均随身携带传感器,将各节点分别标记唯一的ID,并以自组织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2)节点之间实时发送自身数据信息和接收邻居节点的RSSI数据;3)救护人员节点终端接收士兵节点RSSI数据,并判断和汇总接收信号的存在信息,生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连通关系图;4)救护人员节点汇总RSSI数据,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5)当有伤员呼救时,救护人员根据其ID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伤员的位置。本发明的方法能对战场伤员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不借助GPS,也不使用锚点,适于战场实现。

权利要求书

1.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下步骤:
1)战场上的士兵和救护人员均随身携带传感器,将各节点分别标记唯一的
ID,并以自组织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2)节点之间实时发送自身数据信息和接收邻居节点的RSSI数据;
3)救护人员节点终端接收士兵节点RSSI数据,并判断和汇总接收信号的
存在信息,生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连通关系图;
4)救护人员节点汇总网络节点RSSI数据,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
5)当有伤员呼救时,救护人员根据其ID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伤员的位
置,并予以施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计算各节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
标的具体步骤如下:
41)将各士兵节点所围图形的质心平移到坐标原点;
42)计算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测量距离d′ij与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uij,
得到最短路径矩阵U;
43)将最短路径矩阵U中各元素uij平方得到矩阵U2;
44)将矩阵U2双中心化得矩阵B;
45)奇异值分解矩阵B,得到相对坐标矩阵X;
46)提取最大的两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该特征向量所构成的矩阵
即为士兵节点的二维相对坐标矩阵X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42)中,通过下式计算每一节点对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测量距
离:
d ij = d 0 10 P T - P r ( d ) - P L ( d 0 ) + X σ 10 η ; ]]>
其中Pr(d)单位为dBm,表示距离发射点d处士兵节点接收到数据信号强度;
Pt表示该士兵节点发射信息的功率;PL(d0)表示士兵节点收到在参考距离d0处发
送数据信号的强度;η表示路径衰减因子;Xσ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
随机变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42)中,通过下式计算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uij:
uij=min(d′ik+d′kj)
uij表示节点i、j之间的最小路径距离。d′ik表示i、k之间的测量距离;d′kj表
示k、j之间的测量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44)中采用如下方法将矩阵U2双中心化得B,令J=E-1/nI,
E为单位矩阵,I为1矩阵,在最小二乘法原则下,通过下式获得矩阵B:
- 1 2 JU 2 J = 1 2 J ( 2 B ) J = X p X p T = B . ]]>

说明书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
锚点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的激烈军事对抗,导致大批量伤员的产生,伤情
复杂、严重。在野战中能否实现伤员的快速定位,已成为伤员快速施救的关
键。目前GPS(全球定位系统)已被应用于战场伤员的搜救,但基于卫星的全
球导航系统,容易受到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多径误差、天
线相位中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作为一种“公开”导航系统,其接
收信号容易受敌方阻塞式干扰和欺骗性控制,从而使其定位精度降低或产生
误导。因此,十分有必要发展新型的非卫星依赖的伤员定位方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已成功应用于
矿井矿工、病房患者位置定位,但传统的无线传感器定位技术往往需要锚点,
这在战场环境往往无法实现。

公开号为CN198855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用于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分布式节点定位方法,但该方法需要从全网最小ID
编号的节点出发,这对于战场环境下士兵节点随机分配并不适应。该方法中
虚拟锚点逐渐增广到全网内所有节点,增加了遍历时间,不适合快速反应的
部队作战。另外该算法仅限于定位区域较小和士兵节点较多的情况,有一定
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
法,能对战场伤员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不借助GPS,也不使用锚点,适于战场
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战场上的士兵和救护人员均随身携带传感器,将各节点分别标记唯一的
ID,并以自组织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2)节点之间实时发送自身数据信息和接收邻居节点的RSSI数据;

3)救护人员节点终端接收士兵节点RSSI数据,并判断和汇总接收信号的
存在信息,生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连通关系图;

4)救护人员节点汇总RSSI数据,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

5)当有伤员呼救时,救护人员根据其ID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伤员的位
置。

进一步,步骤42)中,通过下式计算每一节点对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测量距
离:


其中Pr(d)单位为dBm,表示距离发射点d处士兵节点接收到数据信号强度;
Pt表示该士兵节点发射信息的功率;PL(d0)表示士兵节点收到在参考距离d0处发
送数据信号的强度;η表示路径衰减因子;Xσ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
随机变量。

进一步,步骤42)中,通过下式计算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uij:


uij表示节点i、j之间的最小路径距离。d′ik表示i、k之间的测量距离;d′kj表
示k、j之间的测量距离。

进一步,步骤44)中采用如下方法将矩阵U2双中心化得B,令
E为单位矩阵,I为1矩阵,在最小二乘法原则下,通过下式获得矩阵B:

- 1 2 JU 2 J = 1 2 J ( 2 B ) J = X p X p T = B . ]]>

本发明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战场伤员定位,不受轨道误差、电离层误
差、对流层误差、多径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无需锚点,适
合于战场实现,定位准确,误差较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的流程
示意图;

图2示出了仿真试验中,某次随机均匀分布的定位图;其中:

图2(a)示出了士兵节点分布图;图2(b)示出了士兵节点连通关系图;

图2(c)示出了士兵节点相对坐标图;图2(d)示出了定位误差图;

图3示出了仿真试验中,某次随机网格分布的定位图;其中:

图3(a)示出了士兵节点分布图;图3(b)示出了士兵节点连通关系图;

图3(c)示出了士兵节点相对坐标图;图3(d)示出了定位误差图

图4示出了伤员搜救过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士兵节点密度与平均定位误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1)战场上的士兵和救护人员均随身携带传感器,将各节点分别标记唯一的
ID,并以自组织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2)节点之间实时发送自身数据信息和接收邻居节点的RSSI数据;

3)救护人员节点终端接收士兵节点RSSI数据,并判断和汇总接收信号的
存在信息,生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连通关系图;

4)救护人员节点汇总RSSI数据,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

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的具体步骤如下:

41)将各士兵节点所围图形的质心平移到坐标原点;

42)计算各节点对之间的测量距离d′ij与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uij,得到
最短路径矩阵U;各节点的测量距离通过下式计算:


其中Pr(d)单位为dBm,表示距离发射点d处士兵节点接收到数据信号强度;
Pt表示该士兵节点发射信息的功率;PL(d0)表示士兵节点收到在参考距离d0处发
送数据信号的强度;η表示路径衰减因子;Xσ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高斯
随机变量。

通过下式计算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uij:


uij表示节点i、j之间的最小路径距离。d′ik表示i、k之间的测量距离;d′kj表
示k、j之间的测量距离。

43)将最短路径矩阵U中各元素uij平方得到矩阵U2;

44)当网络的几何结构符合已知的相异性信息时,令E为单位
矩阵,I为1矩阵。在最小二乘法原则下,将矩阵U2双中心化得到矩阵B:

- 1 2 JU 2 J = 1 2 J ( 2 B ) J = X p X p T = B . ]]>

45)由线性代数知识知B是实对称方阵,必然存在正交矩阵
和对角矩阵使得

B = VAV T = VA 1 2 A 1 2 V T = VA 1 2 ( VA 1 2 ) T ]]>

对矩阵B奇异值分解,得到V、A和相对坐标矩阵X。

X = VA 1 2 ; ]]>

46)提取最大的两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这两个特征向量所构成的
矩阵即为士兵节点的二维相对坐标矩阵X2。

5)当有伤员呼救时,救护人员根据其ID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伤员的位
置。

仿真与性能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存在反转、平移和偏转等因素,节点的相对坐标必然
存在定位误差。定义定位误差为计算位置到真实位置的欧式距离与通信半径的
比值。平均定位误差如式6所示,其中(x,y)表示真实位置,表示计算位置,
为计算位置到真实位置的欧式距离,m为士兵节点个数,r为士兵
节点之间通信半径。本文选择在绝对坐标下比较相对定位误差。


设定仿真区域为200×200的矩形,分别按照随机均匀分布、随机网格分布
部署节点。设定节点密度25,通信半径200。图2为某次随机均匀分布的定位
图,士兵节点分布在定位区域的概率相等如图2(a)所示,士兵节点连通图如
图2(b)所示,士兵的相对坐标图如图2(c)所示。定位误差图如图2(d)
所示,“○”为定位位置,为士兵节点定位位置与实际位置的连线。此时网
络的平均连通度为21.56,网络节点定位误差为0.156。图3为某次随机网格分
布的定位图,士兵节点按照一定的网格宽度分布在整个定位区域内,节点之间
呈正方形网络状分布。此时网络的平均连通度为22.32,网络节点的定位误差为
0.126。

伤员搜救过程如图4所示,从图2中随机提取节点1和节点2,选取节点1
作为卫生员,用“○”表示;节点2作为某伤员,用“∴”表示;质心点用“*”
表示。t0、t1、t2表示在搜救过程中的三个时刻。某士兵受伤报警t0时,卫生员
与伤员之间的距离为116.54,卫生员为顶点,节点2与质心点之间的夹角α为
37.96°,卫生员沿α方向前往伤员地点。由于该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动态的
网络,在行进过程中,网络质心和相对坐标系不断的变化。在t1、t2时刻,夹角
α变化为β=104.85°、γ=101.36°,节点1与节点2的距离为67.22、26.97。
实验表明,无论夹角α怎样变化,节点1和节点2之间的绝对距离都是在减小,
只要卫生员沿距离减小的方向行进,就可以到达伤员地点。

为了进一步研究接点分布对定位的影响,在仿真过程中,设未知士兵节点
密度设置为9、16、25、36,通信半径设为200,士兵节点密度与平均定位误
差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当未知节点密度增大时,无论是随机均匀分
布节点还是随机网格分布节点,两种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都随之减小,随机均
匀分布的平均定位误差从24%下降到10.9%,随机网格分布从22.1%下降到
10.3%。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间的通信采用无线传输信道,随机均匀分布节点的
无线传输信道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干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差,所以随
机网格分布定位精度仍然明显高于随机均匀分布。实验表明,随未知节点密度
增大,网络中节点的连通度逐渐增大,当未知节点密度达到300时,两者之间
平均定位误差差距接近0。但是在定位区域内节点部署过于密集,消息会产生
拥塞。

上述实验表明,在随机均匀分布和随机网格分布中,该方法均能够有效的
实现定位;在相同环境下,随机网格分布的定位效果相对更好;卫生员沿距离
减小的方向行进,能够到达伤员位置。

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
本发明创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创造。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仍然可以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总之,一切不脱离本发明创造
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中。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916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2.21 CN 102291672 A *CN102291672A* (21)申请号 201110191816.3 (22)申请日 2011.07.08 H04W 4/02(2009.01) H04W 64/00(2009.01) H04W 84/18(2009.01) H04B 17/0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 附属医院 地址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 10 号 (72)发明人 吴宝明 高丹丹 王圣超 闫庆广 冯正权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

2、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谢殿武 (54) 发明名称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 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 公开 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 位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战场上的士兵和救护 人员均随身携带传感器, 将各节点分别标记唯一 的 ID, 并以自组织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 2) 节点之间实时发送自身数据信息和接收邻居节点 的RSSI数据 ; 3)救护人员节点终端接收士兵节点 RSSI 数据, 并判断和汇总接收信号的存在信息, 生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连通关系图 ; 4) 救护人 员节点汇总 RSSI 数。

3、据, 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 ; 5)当有伤员呼救时, 救护人员根据其ID确定无线 传感器网络中伤员的位置。本发明的方法能对战 场伤员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不借助 GPS, 也不使用 锚点, 适于战场实现。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CN 102291689 A1/1 页 2 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如下步骤 : 1) 战场上的士兵和救护人员均随身携带传感器, 将各节点分别标记唯一的 ID, 并以自 组织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 2) 节点之。

4、间实时发送自身数据信息和接收邻居节点的 RSSI 数据 ; 3) 救护人员节点终端接收士兵节点 RSSI 数据, 并判断和汇总接收信号的存在信息, 生 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连通关系图 ; 4) 救护人员节点汇总网络节点 RSSI 数据, 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 ; 5) 当有伤员呼救时, 救护人员根据其 ID 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伤员的位置, 并予以施 救。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步骤 4) 中, 计算各节点之间的距离, 然后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的具体步骤如下 : 41) 将各士兵节点所围图形的质心平移到坐标原点 ; 42) 。

5、计算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测量距离 d ij与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 uij, 得到最 短路径矩阵 U ; 43) 将最短路径矩阵 U 中各元素 uij平方得到矩阵 U2; 44) 将矩阵 U2双中心化得矩阵 B ; 45) 奇异值分解矩阵 B, 得到相对坐标矩阵 X ; 46) 提取最大的两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该特征向量所构成的矩阵即为士兵节 点的二维相对坐标矩阵 X2。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步骤 42) 中, 通过下式计算每一节点对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测量距离 : 其中 Pr(d) 单位为 dBm, 表示距离发射点 d。

6、 处士兵节点接收到数据信号强度 ; Pt表示该 士兵节点发射信息的功率 ; PL(d0) 表示士兵节点收到在参考距离 d0处发送数据信号的强 度 ; 表示路径衰减因子 ; X表示均值为 0, 方差为 2的高斯随机变量。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步骤 42) 中, 通过下式计算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 uij: uij min(d ik+dkj) uij表示节点 i、 j 之间的最小路径距离。d ik表示 i、 k 之间的测量距离 ; dkj表示 k、 j 之间的测量距离。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

7、场伤员定位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步骤 44) 中采用如下方法将矩阵 U2双中心化得 B, 令 J E-1/nI, E 为单位矩阵, I 为 1 矩阵, 在最小二乘法原则下, 通过下式获得矩阵 B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91672 A CN 102291689 A1/4 页 3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定 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的激烈军事对抗, 导致大批量伤员的产生, 伤情复杂、 严 重。在野战中能否实现伤员的快速定位, 已成为伤员快速施救。

8、的关键。目前 GPS( 全球定 位系统 ) 已被应用于战场伤员的搜救, 但基于卫星的全球导航系统, 容易受到轨道误差、 电 离层误差、 对流层误差、 多径误差、 天线相位中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作为一种 “公 开” 导航系统, 其接收信号容易受敌方阻塞式干扰和欺骗性控制, 从而使其定位精度降低或 产生误导。因此, 十分有必要发展新型的非卫星依赖的伤员定位方法。 0003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 已成功应用于矿井矿 工、 病房患者位置定位, 但传统的无线传感器定位技术往往需要锚点, 这在战场环境往往无 法实现。 0004 公开号为 CN1988550A 的中国。

9、发明专利公开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 网络的无锚点分布式节点定位方法, 但该方法需要从全网最小 ID 编号的节点出发, 这对于 战场环境下士兵节点随机分配并不适应。该方法中虚拟锚点逐渐增广到全网内所有节点, 增加了遍历时间, 不适合快速反应的部队作战。另外该算法仅限于定位区域较小和士兵节 点较多的情况, 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能 对战场伤员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不借助 GPS, 也不使用锚点, 适于战场实现。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0007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10、, 包括如下步骤 : 0008 1) 战场上的士兵和救护人员均随身携带传感器, 将各节点分别标记唯一的 ID, 并 以自组织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 0009 2) 节点之间实时发送自身数据信息和接收邻居节点的 RSSI 数据 ; 0010 3) 救护人员节点终端接收士兵节点 RSSI 数据, 并判断和汇总接收信号的存在信 息, 生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连通关系图 ; 0011 4) 救护人员节点汇总 RSSI 数据, 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 ; 0012 5) 当有伤员呼救时, 救护人员根据其 ID 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伤员的位置。 0013 进一步, 步骤 42) 中, 通过下式计算每一节点。

11、对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测量距离 : 0014 说 明 书 CN 102291672 A CN 102291689 A2/4 页 4 0015 其中 Pr(d) 单位为 dBm, 表示距离发射点 d 处士兵节点接收到数据信号强度 ; Pt表 示该士兵节点发射信息的功率 ; PL(d0)表示士兵节点收到在参考距离d0处发送数据信号的 强度 ; 表示路径衰减因子 ; X表示均值为 0, 方差为 2的高斯随机变量。 0016 进一步, 步骤 42) 中, 通过下式计算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 uij: 0017 0018 uij表示节点 i、 j 之间的最小路径距离。d ik表示 i、 k 之间的测量距离 。

12、; dkj表 示 k、 j 之间的测量距离。 0019 进一步, 步骤 44) 中采用如下方法将矩阵 U2双中心化得 B, 令E 为单 位矩阵, I 为 1 矩阵, 在最小二乘法原则下, 通过下式获得矩阵 B : 0020 0021 本发明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战场伤员定位, 不受轨道误差、 电离层误差、 对流 层误差、 多径误差、 天线相位中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 无需锚点, 适合于战场实现, 定位准 确, 误差较小。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 ; 0023 图 2 示出了仿真试验中, 某次随机均匀分布的定位图 ; 其中。

13、 : 0024 图 2(a) 示出了士兵节点分布图 ; 图 2(b) 示出了士兵节点连通关系图 ; 0025 图 2(c) 示出了士兵节点相对坐标图 ; 图 2(d) 示出了定位误差图 ; 0026 图 3 示出了仿真试验中, 某次随机网格分布的定位图 ; 其中 : 0027 图 3(a) 示出了士兵节点分布图 ; 图 3(b) 示出了士兵节点连通关系图 ; 0028 图 3(c) 示出了士兵节点相对坐标图 ; 图 3(d) 示出了定位误差图 0029 图 4 示出了伤员搜救过程示意图 ; 0030 图 5 示出了士兵节点密度与平均定位误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如图 1 所示,。

14、 本实施例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锚点战场伤员定位方法, 包括 如下步骤 : 0032 1) 战场上的士兵和救护人员均随身携带传感器, 将各节点分别标记唯一的 ID, 并 以自组织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 0033 2) 节点之间实时发送自身数据信息和接收邻居节点的 RSSI 数据 ; 0034 3) 救护人员节点终端接收士兵节点 RSSI 数据, 并判断和汇总接收信号的存在信 息, 生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连通关系图 ; 0035 4) 救护人员节点汇总 RSSI 数据, 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 ; 0036 计算各节点的相对坐标的具体步骤如下 : 0037 41) 将各士兵节点所围图形的质心。

15、平移到坐标原点 ; 说 明 书 CN 102291672 A CN 102291689 A3/4 页 5 0038 42) 计算各节点对之间的测量距离 d ij与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 uij, 得到最 短路径矩阵 U ; 各节点的测量距离通过下式计算 : 0039 0040 其中 Pr(d) 单位为 dBm, 表示距离发射点 d 处士兵节点接收到数据信号强度 ; Pt表 示该士兵节点发射信息的功率 ; PL(d0)表示士兵节点收到在参考距离d0处发送数据信号的 强度 ; 表示路径衰减因子 ; X表示均值为 0, 方差为 2的高斯随机变量。 0041 通过下式计算节点两跳内最短路径距离 uij。

16、: 0042 0043 uij表示节点 i、 j 之间的最小路径距离。d ik表示 i、 k 之间的测量距离 ; dkj表 示 k、 j 之间的测量距离。 0044 43) 将最短路径矩阵 U 中各元素 uij平方得到矩阵 U2; 0045 44)当网络的几何结构符合已知的相异性信息时, 令E为单位矩阵, I 为 1 矩阵。在最小二乘法原则下, 将矩阵 U2双中心化得到矩阵 B : 0046 0047 45)由线性代数知识知B是实对称方阵, 必然存在正交矩阵和对 角矩阵使得 0048 0049 对矩阵 B 奇异值分解, 得到 V、 A 和相对坐标矩阵 X。 0050 0051 46) 提取最大。

17、的两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这两个特征向量所构成的矩阵即 为士兵节点的二维相对坐标矩阵 X2。 0052 5) 当有伤员呼救时, 救护人员根据其 ID 确定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伤员的位置。 0053 仿真与性能分析 0054 在实验过程中, 由于存在反转、 平移和偏转等因素, 节点的相对坐标必然存在定位 误差。定义定位误差为计算位置到真实位置的欧式距离与通信半径的比值。平均定位误差 如式 6 所示, 其中 (x, y) 表示真实位置,表示计算位置,为计算位置到真 实位置的欧式距离, m 为士兵节点个数, r 为士兵节点之间通信半径。本文选择在绝对坐标 下比较相对定位误差。 0055 0056 。

18、设定仿真区域为 200200 的矩形, 分别按照随机均匀分布、 随机网格分布部署节 点。设定节点密度 25, 通信半径 200。图 2 为某次随机均匀分布的定位图, 士兵节点分布在 定位区域的概率相等如图2(a)所示, 士兵节点连通图如图2(b)所示, 士兵的相对坐标图如 说 明 书 CN 102291672 A CN 102291689 A4/4 页 6 图 2(c) 所示。定位误差图如图 2(d) 所示,“” 为定位位置,为士兵节点定位位置与实 际位置的连线。此时网络的平均连通度为 21.56, 网络节点定位误差为 0.156。图 3 为某次 随机网格分布的定位图, 士兵节点按照一定的网格。

19、宽度分布在整个定位区域内, 节点之间 呈正方形网络状分布。此时网络的平均连通度为 22.32, 网络节点的定位误差为 0.126。 0057 伤员搜救过程如图 4 所示, 从图 2 中随机提取节点 1 和节点 2, 选取节点 1 作为卫 生员, 用 “” 表示 ; 节点 2 作为某伤员, 用 “” 表示 ; 质心点用 “*” 表示。t0、 t1、 t2表示在 搜救过程中的三个时刻。某士兵受伤报警 t0时, 卫生员与伤员之间的距离为 116.54, 卫生 员为顶点, 节点 2 与质心点之间的夹角 为 37.96, 卫生员沿 方向前往伤员地点。由 于该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 在行进过程中。

20、, 网络质心和相对坐标系不断的变 化。在 t1、 t2时刻, 夹角 变化为 104.85、 101.36, 节点 1 与节点 2 的距离 为 67.22、 26.97。实验表明, 无论夹角 怎样变化, 节点 1 和节点 2 之间的绝对距离都是在 减小, 只要卫生员沿距离减小的方向行进, 就可以到达伤员地点。 0058 为了进一步研究接点分布对定位的影响, 在仿真过程中, 设未知士兵节点密度设 置为 9、 16、 25、 36, 通信半径设为 200, 士兵节点密度与平均定位误差如图 5 所示。由图 5 可 以看出, 当未知节点密度增大时, 无论是随机均匀分布节点还是随机网格分布节点, 两种算 。

21、法的平均定位误差都随之减小, 随机均匀分布的平均定位误差从 24下降到 10.9, 随机 网格分布从 22.1下降到 10.3。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间的通信采用无线传输信道, 随机 均匀分布节点的无线传输信道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较差, 所 以随机网格分布定位精度仍然明显高于随机均匀分布。 实验表明, 随未知节点密度增大, 网 络中节点的连通度逐渐增大, 当未知节点密度达到 300 时, 两者之间平均定位误差差距接 近 0。但是在定位区域内节点部署过于密集, 消息会产生拥塞。 0059 上述实验表明, 在随机均匀分布和随机网格分布中, 该方法均能够有效的实现定 位 ; 在。

22、相同环境下, 随机网格分布的定位效果相对更好 ; 卫生员沿距离减小的方向行进, 能 够到达伤员位置。 0060 应当指出, 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 创造, 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创造。 因此, 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 造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但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仍然可以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修改 或者等同替换, 总之, 一切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 其均应涵 盖在本发明创造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102291672 A CN 102291689 A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1672 A CN 102291689 A2/3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1672 A CN 102291689 A3/3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91672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