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4964933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0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63344.5

申请日:

2011.11.16

公开号:

CN102363987A

公开日:

2012.02.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E04C1/00; C04B28/04; B28B3/00

主分类号:

E04C1/00

申请人:

周远飞

发明人:

周远飞

地址:

405400 重庆市开县汉丰街道办帅乡路18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周维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砌多能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其下表面相对位置设置与凸起相配合的凹腔;砌墙时,将上表面的凸起和下表面的凹腔重叠配合,既可避免上下砖体之间在水平方向发生相互移动,也可连接下面相邻砖块,形成一个整体,起到固定效果,可以不用任何粘合剂即可将其砌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墙体,而且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隔音隔热、节能环保、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干砌多能砖, 包括砖体 (1)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砖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 (2) , 其下 表面相对位置设置与凸起 (2) 相配合的凹腔 (3) ; 所述凸起 (2) 和凹腔 (3) 均为两个分别对 称分布在砖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 凸起和凹腔的中心位置需满足条件 : A=B=C=D=1/4L ; 所 述砖体 (1) 上位于凸起的中心沿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Ⅰ (5) ; 所述砖体的 上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凸起的凹槽Ⅱ (7) , 下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与凹槽Ⅱ (7) 相配合的凹槽Ⅲ (8)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砖体 (1) 上位于两凸起之间沿 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Ⅱ (4)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砖体两端面上均沿竖直方向 对称设置有凹槽Ⅰ (6) 。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砖体 (1) 的下表面边缘沿砖体 长边棱线设置凹槽Ⅳ (9) 。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凸起和凹腔为锥形。
6: 一种权利要求 1 至 5 任一所述的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以下步 骤: a、 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 : 粒径为 5— 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0— 65 份, 河沙 10— 15 份, 粘合剂 10— 15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5— 10 份, 纳米碳酸钙 5— 10 份, 岩砂精 1— 2 份, 早强剂 1— 2 份 ; b, 将步骤 a 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 10 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 15—20 份水, 继续 搅拌 10— 20 分钟 ; c, 将步骤 b 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 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 5— 8 天 即可。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a 中, 所述原材料 包括粒径为 5—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3 份, 河沙 12 份, 粘合剂 13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 物纤维 8 份, 纳米碳酸钙 9 份, 岩砂精 1.5 份, 早强剂 1.5 份。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粘合剂为 525 水 泥。

说明书


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不用粘合剂的干砌多能砖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 我国城乡基建工程迅猛发展, 需要大量的建筑墙体材料, 目前使用普遍的实 心粘土砖墙体材料由于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实心粘土砖 墙体材料国家已经禁止生产。同时, 我国现已研制出利用粉煤灰、 煤矸石、 炉渣、 尾矿石、 陶 粒和工业废渣等生产免烧砖、 空心砌砖等新型建材技术, 虽然它具有节能、 节地、 保温、 隔 热、 抗震、 环保等优势, 但是这些砖块还存在一些不足, 不仅费时费料而且施工技术性强, 在 砌筑时均需要在上面涂抹一层粘合剂, 还得待一定的时日才能完全凝结形成结构力, 以保 证墙体的牢固, 砖块之间的粘合剂多少, 质量的好坏, 砖块摆放的平整度, 都将影响墙体的 质量和美观, 并且防盗性不是很好, 只要扣掉砖缝间的水泥沙灰, 即可抽出砖块。 而且, 循环 利用率较低, 在建筑物需要拆卸的时候, 无法快捷完整地从墙体上将单块砖分离出来, 也就 无法很好的实现资源再次利用, 最快的办法就是将墙体整体推毁, 由此, 产生大量的建筑垃 圾, 清除这些垃圾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一方面建设又需要大量的砖体材料, 制 造—推毁—清除 -- 制造, 无止境的恶性循环, 造成大量的资源白白浪费掉, 而且, 现有普通 砖 (包括空心砖) 均不能满足在砌筑完毕后在墙体内形成竖直或水平方向的通道, 不能满足 任意安装水管、 电线等的要求, 实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
     针对上述不足, 需要研发一种墙体建筑用砖, 能够进行快速的砌筑和拆卸, 不用任 何粘合剂即可达到较好的稳定性, 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而且还可以隔音隔热, 节能环 保, 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 而且可以供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水管或电线的安装需求, 实用性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砖块能够进 行快速的砌筑和拆卸, 不用任何粘合剂即可达到较好的稳定性, 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而 且还可以隔音隔热, 节能环保, 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 而且可以供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水管或 电线的安装需求, 实用性强。
     本发明的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一种干砌多能砖, 包括砖体, 所述砖 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 其下表面相对位置设置与凸起相配合的凹腔 ; 所述凸起和凹腔均 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砖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 凸起和凹腔的中心位置需满足条件 : A=B=C=D=1/4L ; 所述砖体上位于凸起的中心沿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Ⅰ ; 所述砖体的上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凸起的凹槽Ⅱ, 下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与 凹槽Ⅱ相配合的凹槽Ⅲ。
     进一步, 所述砖体上位于两凸起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 Ⅱ;
     进一步, 所述砖体两端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凹槽Ⅰ ; 进一步, 所述砖体的下表面边缘沿砖体长边棱线设置凹槽Ⅳ ; 进一步, 所述凸起和凹腔为锥形。
     另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 : 粒径为 5— 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0— 65 份, 河沙 10— 15 份, 粘合剂 10— 15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5— 10 份, 纳米碳酸钙 5— 10 份, 岩砂精 1— 2 份, 早强剂 1— 2 份 ; b, 将步骤 a 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 10 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 15—20 份水, 继续 搅拌 10— 20 分钟 ; c, 将步骤 b 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 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 5— 8 天 即可。
     进一步, 步骤 a 中, 所述原材料包括粒径为 5—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3 份, 河沙 12 份, 粘合剂 13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8 份, 纳米碳酸钙 9 份, 岩砂精 1.5 份, 早强剂 1.5 份 ; 进一步, 所述粘合剂为 525 水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由于在砖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 其下表面相对位置设置与凸 起相咬合的凹腔, 砌墙时, 将上表面的凸起和下表面的凹腔重叠配合, 或者呈 “品” 字形堆 放, 即可避免上下砖块之间在水平方向发生相互移动, 也可连接下面相邻砖块, 形成一个整 体, 起到固定效果, 可以不用任何粘合剂即可将其砌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墙体, 而且施工效 率大大提高, 同时还可以隔音隔热、 节能环保、 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 ; 同时, 采用本制备方法 制备的砖体, 在预留大量空心结构的情况下, 能够具备较高的强度, 完全满足建筑领域隔墙 或挡墙等的需求, 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 图 1 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 图 4 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 图 5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 图 6 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 图4为 本发明的仰视图 ; 图 5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 图 6 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的干砌多能砖, 包括砖体 1, 所述砖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 2, 其下表 面相对位置设置与凸起 2 相配合的凹腔 3 ; 所述凸起 2 和凹腔 3 均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砖 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 凸起和凹腔的中心位置需满足条件 : A=B=C=D=1/4L ; 所述砖体 1 上 位于凸起的中心沿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Ⅰ 5 ; 所述砖体的上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凸起的凹槽Ⅱ 7, 下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与凹槽Ⅱ 7 相配合的凹槽 Ⅲ 8。施工时, 将上表面的凸起和下表面的凹腔重叠配合, 即可避免上下两块砖之间在水平 方向的发生相互移动, 起到固定效果, 可以不用任何粘合剂即可将其砌成具有一定稳定性 的墙体, 而且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还可以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 或者, 如图 6 所示, 三块砖呈 “品” 字形排列, 依次排列组成整面墙体, 由于上下相邻的两块砖体之间错位摆放, 因此所有 砖体之间相互扣连, 整面墙形成一个整体, 稳定性更强。 另外, 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Ⅰ 5 和贯穿水平方向的通道 (凹槽Ⅱ 7 和凹槽Ⅲ 8 配合形成) , 不仅可以节约材料和减轻砖体的 重量, 还可以在墙体内的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形成通道, 可以用于安装水管、 电缆线等, 以 及隔音隔热, 节能环保, 使用方便。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砖体 1 上位于两凸起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 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Ⅱ 4。 设置通孔可以节约材料, 减轻砖体的重量, 以及隔音隔热, 节 能环保。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砖体两端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凹 槽Ⅰ 6。 施工时, 凹槽Ⅰ 6 与通孔Ⅱ 4 可以形成竖直方向的通道, 可以用于安装水管、 电缆线 等, 使用方便。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砖体 1 的下表面边缘沿砖体长边棱线设置 凹槽Ⅳ 9。施工完成后, 便于墙体表面抹灰时渗透灰浆, 增加稳定性。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凸起和凹腔为锥形。 施工容易, 有利于提高 施工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为 : 实施例 1, 包括以下步骤 : a、 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 : 粒径为 5— 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0 份, 河沙 15 份, 粘合剂 10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10 份, 纳米碳酸钙 5 份, 岩砂精 2 份, 早强剂 1 份 ; b, 将步骤 a 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 10 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 15—20 份水, 继续 搅拌 10— 20 分钟 ; c, 将步骤 b 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 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 5 天即可。
     实施例 2, 包括以下步骤 : a, 所述原材料包括粒径为 5—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3 份, 河沙 12 份, 粘合剂 13 份, 平 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8 份, 纳米碳酸钙 9 份, 岩砂精 1.5 份, 早强剂 1.5 份 ; b, 将步骤 a 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 10 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 18 份水, 继续搅拌 15 分钟 ; c, 将步骤 b 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 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 5 天即可。
     实施例 3, 包括以下步骤 : a、 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 : 粒径为 5— 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5 份, 河沙 10 份, 粘合剂 15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5 份, 纳米碳酸钙 10 份, 岩砂精 1 份, 早强剂 2 份 ; b, 将步骤 a 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 10 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 20 份水, 继续搅拌 10 分钟 ; c, 将步骤 b 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 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 5— 8 天 即可。上述 3 实施例中, 所述粘合剂均为 525 水泥。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6398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2.29 CN 102363987 A *CN102363987A* (21)申请号 201110363344.5 (22)申请日 2011.11.16 E04C 1/00(2006.01) C04B 28/04(2006.01) B28B 3/00(2006.01) (71)申请人 周远飞 地址 405400 重庆市开县汉丰街道办帅乡路 180 号 (72)发明人 周远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275 代理人 周维锋 (54) 发明名称 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 (57)。

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砌多能砖, 包括砖体, 所 述砖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 其下表面相对位置设 置与凸起相配合的凹腔 ; 砌墙时, 将上表面的凸 起和下表面的凹腔重叠配合, 既可避免上下砖体 之间在水平方向发生相互移动, 也可连接下面相 邻砖块, 形成一个整体, 起到固定效果, 可以不用 任何粘合剂即可将其砌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墙 体, 而且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还可以隔音隔 热、 节能环保、 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CN 102364006 A1/1 页 。

3、2 1. 一种干砌多能砖, 包括砖体 (1)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砖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 (2) , 其下 表面相对位置设置与凸起 (2) 相配合的凹腔 (3) ; 所述凸起 (2) 和凹腔 (3) 均为两个分别对 称分布在砖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 凸起和凹腔的中心位置需满足条件 : A=B=C=D=1/4L ; 所 述砖体 (1) 上位于凸起的中心沿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 (5) ; 所述砖体的 上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凸起的凹槽 (7) , 下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与凹槽 (7) 相配合的凹槽 (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砌多能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砖体 (。

4、1) 上位于两凸起之间沿 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 (4)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砖体两端面上均沿竖直方向 对称设置有凹槽 (6)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砌多能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砖体 (1) 的下表面边缘沿砖体 长边棱线设置凹槽 (9) 。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凸起和凹腔为锥形。 6. 一种权利要求 1 至 5 任一所述的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以下步 骤 : a、 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 : 粒径为 5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065 份, 河沙 1015 。

5、份, 粘合剂 1015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510 份, 纳米碳酸钙 510 份, 岩砂精 12 份, 早强剂 12 份 ; b, 将步骤a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10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1520份水, 继续 搅拌 1020 分钟 ; c, 将步骤 b 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 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 58 天 即可。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a 中, 所述原材料 包括粒径为 5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3 份, 河沙 12 份, 粘合剂 13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 物纤维 8 份, 纳米。

6、碳酸钙 9 份, 岩砂精 1.5 份, 早强剂 1.5 份。 8.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粘合剂为 525 水 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63987 A CN 102364006 A1/4 页 3 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不用粘合剂的干砌多能砖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 我国城乡基建工程迅猛发展, 需要大量的建筑墙体材料, 目前使用普遍的实 心粘土砖墙体材料由于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实心粘土砖 墙体材料国家已经禁止。

7、生产。同时, 我国现已研制出利用粉煤灰、 煤矸石、 炉渣、 尾矿石、 陶 粒和工业废渣等生产免烧砖、 空心砌砖等新型建材技术, 虽然它具有节能、 节地、 保温、 隔 热、 抗震、 环保等优势, 但是这些砖块还存在一些不足, 不仅费时费料而且施工技术性强, 在 砌筑时均需要在上面涂抹一层粘合剂, 还得待一定的时日才能完全凝结形成结构力, 以保 证墙体的牢固, 砖块之间的粘合剂多少, 质量的好坏, 砖块摆放的平整度, 都将影响墙体的 质量和美观, 并且防盗性不是很好, 只要扣掉砖缝间的水泥沙灰, 即可抽出砖块。 而且, 循环 利用率较低, 在建筑物需要拆卸的时候, 无法快捷完整地从墙体上将单块砖分。

8、离出来, 也就 无法很好的实现资源再次利用, 最快的办法就是将墙体整体推毁, 由此, 产生大量的建筑垃 圾, 清除这些垃圾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另一方面建设又需要大量的砖体材料, 制 造推毁清除 - 制造, 无止境的恶性循环, 造成大量的资源白白浪费掉, 而且, 现有普通 砖 (包括空心砖) 均不能满足在砌筑完毕后在墙体内形成竖直或水平方向的通道, 不能满足 任意安装水管、 电线等的要求, 实用性受到极大的限制。 0003 针对上述不足, 需要研发一种墙体建筑用砖, 能够进行快速的砌筑和拆卸, 不用任 何粘合剂即可达到较好的稳定性, 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而且还可以隔音隔热, 节能环。

9、 保, 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 而且可以供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水管或电线的安装需求, 实用性强。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砌多能砖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砖块能够进 行快速的砌筑和拆卸, 不用任何粘合剂即可达到较好的稳定性, 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而 且还可以隔音隔热, 节能环保, 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 而且可以供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水管或 电线的安装需求, 实用性强。 0005 本发明的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一种干砌多能砖, 包括砖体, 所述砖 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 其下表面相对位置设置与凸起相配合的凹腔 ; 所述凸起和凹腔均 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砖体的上表。

10、面和下表面 , 凸起和凹腔的中心位置需满足条件 : A=B=C=D=1/4L ; 所述砖体上位于凸起的中心沿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 ; 所述砖体的上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凸起的凹槽, 下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与 凹槽相配合的凹槽。 0006 进一步, 所述砖体上位于两凸起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 ; 说 明 书 CN 102363987 A CN 102364006 A2/4 页 4 进一步, 所述砖体两端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凹槽 ; 进一步, 所述砖体的下表面边缘沿砖体长边棱线设置凹槽 ; 进一步, 所述凸起和凹腔为锥形。 0007 另外, 本发明还提供。

11、一种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a、 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 : 粒径为 5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065 份, 河沙 1015 份, 粘合剂 1015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510 份, 纳米碳酸钙 510 份, 岩砂精 12 份, 早强剂 12 份 ; b, 将步骤a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10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1520份水, 继续 搅拌 1020 分钟 ; c, 将步骤 b 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 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 58 天 即可。 0008 进一步, 步骤a中, 所述原材料包括粒径为510mm的建筑垃圾粒料63份, 河沙。

12、12 份, 粘合剂 13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8 份, 纳米碳酸钙 9 份, 岩砂精 1.5 份, 早强剂 1.5 份 ; 进一步, 所述粘合剂为 525 水泥。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由于在砖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 其下表面相对位置设置与凸 起相咬合的凹腔, 砌墙时, 将上表面的凸起和下表面的凹腔重叠配合, 或者呈 “品” 字形堆 放, 即可避免上下砖块之间在水平方向发生相互移动, 也可连接下面相邻砖块, 形成一个整 体, 起到固定效果, 可以不用任何粘合剂即可将其砌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墙体, 而且施工效 率大大提高, 同时还可以隔音隔热、 节能环保、 循环利用, 节。

13、约资源 ; 同时, 采用本制备方法 制备的砖体, 在预留大量空心结构的情况下, 能够具备较高的强度, 完全满足建筑领域隔墙 或挡墙等的需求, 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 图 1 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 图 4 为本发明的仰视图 ; 图 5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 图 6 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图 1 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 图 4 为 本发明的仰视图 ; 图 5 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 图 6 为本发明的使用。

14、状态图。 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的干砌多能砖, 包括砖体 1, 所述砖体上表面设置有凸起 2, 其下表 面相对位置设置与凸起2相配合的凹腔3 ; 所述凸起2和凹腔3均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砖 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 凸起和凹腔的中心位置需满足条件 : A=B=C=D=1/4L ; 所述砖体 1 上 位于凸起的中心沿竖直方向设置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 5 ; 所述砖体的上表面沿砖体 说 明 书 CN 102363987 A CN 102364006 A3/4 页 5 长度方向设置贯穿凸起的凹槽 7, 下表面沿砖体长度方向设置与凹槽 7 相配合的凹槽 8。施工时, 将上表面的凸起和下表面的凹腔重叠配合。

15、, 即可避免上下两块砖之间在水平 方向的发生相互移动, 起到固定效果, 可以不用任何粘合剂即可将其砌成具有一定稳定性 的墙体, 而且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还可以循环利用, 节约资源, 或者, 如图 6 所示, 三块砖呈 “品” 字形排列, 依次排列组成整面墙体, 由于上下相邻的两块砖体之间错位摆放, 因此所有 砖体之间相互扣连, 整面墙形成一个整体, 稳定性更强。 另外, 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5 和贯穿水平方向的通道 (凹槽 7 和凹槽 8 配合形成) , 不仅可以节约材料和减轻砖体的 重量, 还可以在墙体内的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形成通道, 可以用于安装水管、 电缆线等, 以 及隔音隔热, 节能。

16、环保, 使用方便。 0012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砖体 1 上位于两凸起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 贯通砖体上下表面的通孔4。 设置通孔可以节约材料, 减轻砖体的重量, 以及隔音隔热, 节 能环保。 0013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砖体两端面上均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凹 槽6。 施工时, 凹槽6与通孔4可以形成竖直方向的通道, 可以用于安装水管、 电缆线 等, 使用方便。 0014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砖体 1 的下表面边缘沿砖体长边棱线设置 凹槽 9。施工完成后, 便于墙体表面抹灰时渗透灰浆, 增加稳定性。 0015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凸。

17、起和凹腔为锥形。 施工容易, 有利于提高 施工效率。 0016 本发明所述的干砌多能砖的制备方法为 : 实施例 1, 包括以下步骤 : a、 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 : 粒径为 5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0 份, 河沙 15 份, 粘合剂 10 份, 平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10 份, 纳米碳酸钙 5 份, 岩砂精 2 份, 早强剂 1 份 ; b, 将步骤a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10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1520份水, 继续 搅拌 1020 分钟 ; c, 将步骤b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5天即可。 0017 实施例 2, 包括以下步骤。

18、 : a, 所述原材料包括粒径为 5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3 份, 河沙 12 份, 粘合剂 13 份, 平 均长度为 3cm 的植物纤维 8 份, 纳米碳酸钙 9 份, 岩砂精 1.5 份, 早强剂 1.5 份 ; b, 将步骤 a 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 10 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 18 份水, 继续搅拌 15 分钟 ; c, 将步骤b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5天即可。 0018 实施例 3, 包括以下步骤 : a、 按重量份取以下原材料 : 粒径为 510mm 的建筑垃圾粒料 65 份, 河沙 10 份, 粘合剂 15 份, 平均长度。

19、为 3cm 的植物纤维 5 份, 纳米碳酸钙 10 份, 岩砂精 1 份, 早强剂 2 份 ; b, 将步骤 a 中所取原材料用搅拌机充分搅拌 10 分钟后, 加入重量份 20 份水, 继续搅拌 10 分钟 ; c, 将步骤 b 中所得搅拌料导入模具, 通过模压成型, 24 小时候脱模, 自然风干 58 天 即可。 说 明 书 CN 102363987 A CN 102364006 A4/4 页 6 0019 上述 3 实施例中, 所述粘合剂均为 525 水泥。 0020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20、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102363987 A CN 102364006 A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63987 A CN 102364006 A2/4 页 8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63987 A CN 102364006 A3/4 页 9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63987 A CN 102364006 A4/4 页 10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63987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