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4964234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9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43095.3

申请日:

2011.11.02

公开号:

CN102380620A

公开日:

2012.03.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B22F9/24; B22F1/02

主分类号:

B22F9/24

申请人:

厦门大学

发明人:

陈远志; 陈小真; 佘厚德; 彭栋梁; 岳光辉

地址:

361005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金属纳米粒子。将氯金酸和三苯基膦分别溶于乙醇中,过滤、清洗、烘干,得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再与烷基胺混合,得混合液A,再将贵金属盐与有机溶剂A混合,加入混合液A升温反应后,冷却,得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将所得到的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B中,注入所得到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在120~160℃下保温20min~1h,金将被还原出来并包覆在已形成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上,得到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将所得的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1g氯金酸和1.36g三苯基膦分别溶于50mL和35mL乙醇中,再将产物过滤、清
洗、烘干,得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2)将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得混合液A,再将贵金属盐与有机溶剂A
混合,加入混合液A升温反应后,冷却,得磁性金属纳米粒子;
3)将步骤1)所得到的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B中,注入步骤2)
所得到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在120~160℃下保温20min~1h,金将被还原出来并包覆在已形
成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上,得到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4)将步骤3)所得的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清洗,离心分离,干燥,得粉
体产物,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将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是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磁性金属前
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选自铁、钴、镍的乙酰丙酮化合物或乙酸盐中的至少
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烷基胺选自油胺、十二胺、十六胺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贵金属盐选自氯金酸或硝酸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有机溶剂A选自苯甲醚、乙醇、甲苯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加入混合液A升温反应的条件,是在50~90℃通氩气搅拌5~30min,再升温
至175~250℃,保温15min~1h后再冷却;所述冷却的温度是冷却至120~16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中,所述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烷基胺、贵金属盐、有机溶剂A的配比为磁性金属
前驱体化合物:0.1~1mmol;烷基胺:4~20mL;贵金属盐:0.005~0.05mmol;有机溶剂A:
0.5~3mL。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3)中,所述有机溶剂B选自苯甲醚、二苄醚、氯仿中的一种;所述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
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B的配比最好为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0.05~1mmol;有机
溶剂B 0.5~5mL。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4)中,所述清洗,是采用乙醇、己烷和丙酮的混合液清洗;所述清洗,离心分离的步骤
最好重复3~5次;所述干燥采用真空干燥。

说明书

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纳米粒子,尤其是涉及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其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具有常规块体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而
被逐渐重视,但其表面活性高,易团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特别是磁性金属(Fe、Co、Ni)
纳米粒子在空气中更易被氧化,大大限制了其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若将惰性层包覆磁性金
属纳米粒子,形成核壳结构,则可以解决纳米粒子的氧化问题,而且不会对粒子的磁学特性
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金作为一种贵金属,不仅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而且拥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生物
分子亲和能力,在光电元器件的研制、催化及化学分析有广泛的应用。利用金纳米粒子可以
显著增加光谱信号强度或者改变光谱的特性,可以使其在基于光谱特性变化的传感器中得到
应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可以用于DNA的分析检测,能将生物识别反应转
换成一个放大的光学或者电学信号;金的大吸收截面的特性使得金纳米粒子对光的反射很低,
而热转化效率很高,从而可以作为光热疗法试剂。此外,金纳米粒子还具有极高的化学活性
和催化特性。

如果将金和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复合起来,形成核壳结构,就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异特
性。例如,金包覆磁性金属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由于粒子核为磁性金属,因而具有磁控特性,
便于操纵和回收分离,而金壳层又很好的保护了磁性金属核不被氧化。同时,金的表面还可
修饰特定的有机分子和生物分子,便于实现其生物和医学方面的应用。

关于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报道并不常见。Xu等(Adv.Mater.2008,20,
994-999)采用物理方法(磁控溅射法)制备了金包覆钴的纳米粒子,粒径总体较为均匀,但
产量少、成本高、壳层不明显。相对于一般的物理制备法相比,液相法具有成本相对低廉、
技术路线相对简单和容易实现放大生产等优点。Lu等(Adv.Mater.2010,22,1407-1411)报道
了金包覆钴的核壳纳米粒子的液相法制备,制备出的纳米颗粒分散性较好,但其粒径较大,
超过100纳米。Chen等(Chem.Mater.2007,19,3399-3405)在水相条件下制备出了金包覆镍
的核壳结构。由水相法制备核壳型磁性金属纳米粒子的好处在于磁性金属盐易被还原,反应
温度低,但由于还原速度较快,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难以控制,壳层金属易单独成核,包
覆率不高。若采用有机液相法则容易制备出尺寸较为均一、结晶好的纳米粒子,但壳层金属
的生成控制却是一个难点。目前,也尚有采用有机液相法制备出具有明显核壳结构的金包覆
磁性金属的纳米粒子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金包覆磁性金属的核壳型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包覆率不高,
难以获得明显核壳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获得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壳层厚度可调的磁性金
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1g氯金酸和1.36g三苯基膦分别溶于50mL和35mL乙醇中,再将产物过滤、清
洗、烘干,得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2)将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得混合液A,再将贵金属盐与有机溶剂A
混合,加入混合液A升温反应后,冷却,得磁性金属纳米粒子;

3)将步骤1)所得到的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B中,注入步骤2)
所得到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在120~160℃下保温20min~1h,金将被还原出来并包覆在已形
成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上,得到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4)将步骤3)所得的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清洗,离心分离,干燥,得粉
体产物,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

在步骤2)中,所述将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可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磁
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所述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可选自铁、钴、镍的乙酰丙
酮化合物或乙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烷基胺可选自油胺、十二胺、十六胺等中的一种;所
述贵金属盐可选自氯金酸或硝酸银等;所述有机溶剂A可选自苯甲醚、乙醇、甲苯等中的一
种;所述加入混合液A升温反应的条件,可在50~90℃通氩气搅拌5~30min,再升温至175~
250℃,保温15min~1h后再冷却;所述冷却的温度可冷却至120~160℃;所述磁性金属前驱
体化合物、烷基胺、贵金属盐、有机溶剂A的配比可为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0.1~1mmol;
烷基胺:4~20mL;贵金属盐:0.005~0.05mmol;有机溶剂A:0.5~3mL。

在步骤3)中,所述有机溶剂B可选自苯甲醚、二苄醚、氯仿等中的一种;所述金与三
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有机溶剂B的配比可为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0.05~
1mmol;有机溶剂B 0.5~5mL。

在步骤4)中,所述清洗,可采用乙醇、己烷和丙酮的混合液清洗;所述清洗,离心分
离的步骤可重复3~5次;所述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

本发明通过选用适当的壳层前驱体化合物,并辅以注射反应的方式来调控壳层的形成,
保障壳层的有效包覆,以获得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壳层厚度可调的核壳型纳米粒子。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是以微量的贵金属盐为成核促进剂,先让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在烷基胺体系中
于一定的反应温度发生还原,生成磁性金属纳米粒子,然后在合适的温度快速注入溶有预先
制备好的金的有机化合物,让还原出来的金包覆在已生成的磁性金属核上,形成核壳结构。

用本发明得到的纳米粒子形貌基本呈球形,核壳结构明显,其粒径可在20~60nm之间。
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不同的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来分别形成以单一的镍、
钴为核,或者铁、钴、镍三者之间形成的合金为核,金为壳层的核壳结构。本发明所采用的
在适当温度快速注射金的有机化合物的办法,很好地控制了金的还原速度,保障了壳层的有
效包覆。制备出的金包覆磁性金属的核壳型纳米粒子具有可利用磁场进行回收、分离,同时
不易被氧化等优点,因此其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催化、生物和医疗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高角环形暗场像电镜照片。在图1
中,标尺为30nm,可明显看到,外层较亮的是金,而中间发暗的区域对应于镍核。

图2是实施例1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在图2中,横坐标为能量
Energy(keV),纵坐标为计数率Counts;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可以看出镍的信号较强;
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铜的信号来自于TEM铜网。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3中,标尺为
20nm,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图4为实施例3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4中,标尺为
20nm,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图5为实施例4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5中,标尺为
20nm,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图6为实施例5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6中,标尺为
20nm,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图7为实施例6制备的金包覆钴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7中,标尺为
10nm,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图8为实施例6制备的金包覆钴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在图8中,横坐标为能量
Energy(keV),纵坐标为计数率Counts。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可以看出钴的信号较强;
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铜的信号来自于TEM铜网。

图9为实施例7制备的金包覆钴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9中,标尺为
5nm,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图10为实施例8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10中,
标尺为10nm,可看出壳和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图11是实施例8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在图11中,横坐
标为能量Energy(keV),纵坐标为计数率Counts。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可以看出镍、钴
的信号较强;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铜的信号来自于TEM
铜网。

图12为实施例9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12中,
标尺为5nm,可看出壳和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图13为实施例9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在图13中,横坐
标为能量Energy(keV),纵坐标为计数率Counts。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可以看出镍、钴
的信号较强;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铜的信号来自于TEM
铜网。

图14为实施例10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14中,
标尺为5nm,可看出壳和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图15为实施例10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在图15中,横坐
标为能量Energy(keV),纵坐标为计数率Counts。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可以看出镍、钴
的信号较强;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铜的信号来自于TEM
铜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0.5mmol乙酰丙酮镍、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再将
0.012mmol氯金酸、0.3ml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升温至50℃,保温
10min,然后升温至200℃,保温20min,然后冷却至150℃。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
金的有机化合物与2ml氯仿的混合物,在14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丙酮使纳米粒
子沉淀下来,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离
心三次,最后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实施例2

将0.5mmol乙酰丙酮镍、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再将
0.012mmol氯金酸、0.3ml乙醇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升温至50℃,保温10min,
然后升温至200℃,保温20min,然后冷却至150℃。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金的有机
化合物与2ml氯仿的混合物,在13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丙酮使纳米粒子沉淀下
来,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离心3次,
最后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如图3所示,其能谱图与图2类似。

实施例3

将0.5mmol乙酰丙酮镍、5ml油胺、2ml十二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
合,再将0.012mmol氯金酸、0.3ml甲苯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升温至50℃,
保温10min,然后升温至210℃,保温20min,然后冷却至150℃。快速注入0.3mmol预先制
备的金的有机化合物与3ml氯仿的混合物,在13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丙酮使纳
米粒子沉淀下来,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三次,最后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如图4所示,其能谱图与图2类似。

实施例4

将0.5mmol乙酰丙酮镍、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再将
0.01mmol硝酸银、0.3ml二卞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升温至50℃,保温
10min,然后升温至220℃,保温20min,然后冷却至150℃。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
金的有机化合物与3ml苯甲醚的混合物,在14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丙酮使纳米
粒子沉淀下来,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三次,最后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如图5所示,其能谱图与图2类似。

实施例5

将0.5mmol醋酸镍、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再将0.01mmol
硝酸银、0.3ml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升温至50℃,保温10min,然
后升温至195℃,保温20min,然后冷却至160℃。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金的有机化
合物与3ml氯仿的混合物,在135℃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丙酮使纳米粒子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离心三次,最后
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如图6所示,其能谱图与图2类似。

实施例6

将0.5mmol乙酰丙酮钴、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再将
0.012mmol氯金酸、0.3ml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升温至50℃,保温
10min,然后升温至230℃,保温20min,然后冷却至150℃。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
金的有机化合物与2ml苯甲醚的混合物,在14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丙酮使纳米
粒子沉淀下来,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三次,最后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

实施例7

将0.5mmol乙酰丙酮钴、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再将
0.012mmol氯金酸、0.3ml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升温至50℃,保温
10min,然后升温至230℃,保温20min,然后冷却至150℃。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
金的有机化合物与3ml氯仿的混合物,在12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丙酮使纳米粒
子沉淀下来,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离
心三次,最后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如图9所示,其能谱图与图8类似。

实施例8

将0.3mmol乙酰丙酮镍、0.2mmol乙酰丙酮钴、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
下搅拌混合,再将0.012mmol氯金酸、0.3ml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
升温至50℃,保温10min,然后升温至220℃,保温30min,然后冷却至145℃。快速注入0.5mmol
预先制备的金的有机化合物与2ml苯甲醚的混合物,在14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
丙酮使纳米粒子沉淀下来,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
反复洗涤,离心三次,最后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10和图
11所示。

实施例9

将0.3mmol乙酰丙酮镍、0.2mmol醋酸钴、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下搅
拌混合,再将0.012mmol氯金酸、0.3ml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升温
至50℃,保温10min,然后升温至210℃,保温30min,然后冷却至150℃。快速注入0.5mmol
预先制备的金的有机化合物与2ml苯甲醚的混合物,在14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
丙酮使纳米粒子沉淀下来,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
反复洗涤,离心三次,最后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12和图
13所示。

实施例10

将0.4mmol醋酸镍、0.1mmol醋酸钴、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
合,再将0.012mmol氯金酸、0.3ml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搅拌10min后升温至50
℃,保温10min,然后升温至195℃,保温30min,然后冷却至150℃。快速注入0.5mmol预
先制备的金的有机化合物与2ml苯甲醚的混合物,在140℃保温30min后自然冷却,加入丙
酮使纳米粒子沉淀下来,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然后使用乙醇,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反
复洗涤,离心三次,最后真空干燥,得到粉体产物,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14和图15
所示。

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38062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3.21 CN 102380620 A *CN102380620A* (21)申请号 201110343095.3 (22)申请日 2011.11.02 B22F 9/24(2006.01) B22F 1/02(2006.01) (71)申请人 厦门大学 地址 361005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 422 号 (72)发明人 陈远志 陈小真 佘厚德 彭栋梁 岳光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54) 发明名称 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 法 (57) 。

2、摘要 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 法, 涉及一种金属纳米粒子。将氯金酸和三苯基 膦分别溶于乙醇中, 过滤、 清洗、 烘干, 得金与三苯 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再与烷基胺混合, 得混合 液 A, 再将贵金属盐与有机溶剂 A 混合, 加入混合 液 A 升温反应后, 冷却, 得磁性金属纳米粒子 ; 将 所得到的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溶于有 机溶剂 B 中, 注入所得到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 在 120 160下保温 20min 1h, 金将被还原出来 并包覆在已形成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上, 得到呈 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 将所得的呈 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清洗。

3、, 离心分 离, 干燥, 得粉体产物, 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 粒子。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4 页 CN 102380635 A1/1 页 2 1. 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1)将1g氯金酸和1.36g三苯基膦分别溶于50mL和35mL乙醇中, 再将产物过滤、 清洗、 烘干, 得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 2)将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 得混合液A, 再将贵金属盐与有机溶剂A混 合, 加入混合液 A 升温反应后, 冷却。

4、, 得磁性金属纳米粒子 ; 3) 将步骤 1) 所得到的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 B 中, 注入步骤 2)所得到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 在120160下保温20min1h, 金将被还原出来并包覆 在已形成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上, 得到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 4) 将步骤 3) 所得的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清洗, 离心分离, 干燥, 得粉 体产物, 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 2) 中, 所述将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是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磁性金 属前。

5、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 2) 中, 所述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选自铁、 钴、 镍的乙酰丙酮化合物或乙酸盐中的至 少一种。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 2) 中, 所述烷基胺选自油胺、 十二胺、 十六胺中的一种。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 2) 中, 所述贵金属盐选自氯金酸或硝酸银。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

6、在于在 步骤 2) 中, 所述有机溶剂 A 选自苯甲醚、 乙醇、 甲苯中的一种。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 2) 中, 所述加入混合液 A 升温反应的条件, 是在 50 90通氩气搅拌 5 30min, 再 升温至 175 250, 保温 15min 1h 后再冷却 ; 所述冷却的温度是冷却至 120 160。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 2) 中, 所述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 烷基胺、 贵金属盐、 有机溶剂 A 的配比为磁性金属 前驱体化合物 : 0.1 。

7、1mmol ; 烷基胺 : 4 20mL ; 贵金属盐 : 0.005 0.05mmol ; 有机溶剂 A : 0.5 3mL。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 3) 中, 所述有机溶剂 B 选自苯甲醚、 二苄醚、 氯仿中的一种 ; 所述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 有机化合物、 有机溶剂 B 的配比最好为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0.05 1mmol ; 有 机溶剂 B 0.5 5mL。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 步骤 4) 中, 所述清洗, 是采用乙醇、 己烷和丙酮的混合液清洗。

8、 ; 所述清洗, 离心分离的步骤 最好重复 3 5 次 ; 所述干燥采用真空干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380620 A CN 102380635 A1/5 页 3 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纳米粒子, 尤其是涉及一种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金属纳米粒子由于其尺寸小, 比表面积大, 具有常规块体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性 能, 而被逐渐重视, 但其表面活性高, 易团聚,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特别是磁性金属 (Fe、 Co、 Ni)纳米粒子在空气中更易被氧化, 大大限制了其使用性能和应用范围。

9、。 若将惰性层包覆磁 性金属纳米粒子, 形成核壳结构, 则可以解决纳米粒子的氧化问题, 而且不会对粒子的磁学 特性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3 金作为一种贵金属, 不仅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而且拥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和生物分子亲和能力, 在光电元器件的研制、 催化及化学分析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金纳米粒 子可以显著增加光谱信号强度或者改变光谱的特性, 可以使其在基于光谱特性变化的传感 器中得到应用 ; 金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可以用于 DNA 的分析检测, 能将生物识 别反应转换成一个放大的光学或者电学信号 ; 金的大吸收截面的特性使。

10、得金纳米粒子对光 的反射很低, 而热转化效率很高, 从而可以作为光热疗法试剂。此外, 金纳米粒子还具有极 高的化学活性和催化特性。 0004 如果将金和磁性金属纳米粒子复合起来, 形成核壳结构, 就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 优异特性。例如, 金包覆磁性金属的核壳型纳米粒子, 由于粒子核为磁性金属, 因而具有磁 控特性, 便于操纵和回收分离, 而金壳层又很好的保护了磁性金属核不被氧化。同时, 金的 表面还可修饰特定的有机分子和生物分子, 便于实现其生物和医学方面的应用。 0005 关于磁性金属-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报道并不常见。 Xu等(Adv.Mater.2008, 20, 994-999) 采用。

11、物理方法 ( 磁控溅射法 ) 制备了金包覆钴的纳米粒子, 粒径总体较为 均匀, 但产量少、 成本高、 壳层不明显。相对于一般的物理制备法相比, 液相法具有成本 相对低廉、 技术路线相对简单和容易实现放大生产等优点。Lu 等 (Adv.Mater.2010, 22, 1407-1411) 报道了金包覆钴的核壳纳米粒子的液相法制备, 制备出的纳米颗粒分散性较 好, 但其粒径较大, 超过 100 纳米。Chen 等 (Chem.Mater.2007, 19, 3399-3405) 在水相条件 下制备出了金包覆镍的核壳结构。 由水相法制备核壳型磁性金属纳米粒子的好处在于磁性 金属盐易被还原, 反应温度。

12、低, 但由于还原速度较快, 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貌难以控制, 壳 层金属易单独成核, 包覆率不高。 若采用有机液相法则容易制备出尺寸较为均一、 结晶好的 纳米粒子, 但壳层金属的生成控制却是一个难点。 目前, 也尚有采用有机液相法制备出具有 明显核壳结构的金包覆磁性金属的纳米粒子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金包覆磁性金属的核壳型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包覆 率不高, 难以获得明显核壳结构的不足, 提供一种可获得具有明显核壳结构、 壳层厚度可调 说 明 书 CN 102380620 A CN 102380635 A2/5 页 4 的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0。

13、007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 0008 1) 将 1g 氯金酸和 1.36g 三苯基膦分别溶于 50mL 和 35mL 乙醇中, 再将产物过滤、 清洗、 烘干, 得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 0009 2) 将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 得混合液 A, 再将贵金属盐与有机溶 剂 A 混合, 加入混合液 A 升温反应后, 冷却, 得磁性金属纳米粒子 ; 0010 3)将步骤1)所得到的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B中, 注入步 骤 2) 所得到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 在 120 160下保温 20min 1h, 金将被还原出来并 包覆在已形成的磁性金属纳米粒子上, 得到。

14、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 ; 0011 4) 将步骤 3) 所得的呈金与磁性金属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清洗, 离心分离, 干燥, 得粉体产物, 磁性金属 - 金核壳型纳米粒子。 0012 在步骤 2) 中, 所述将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可在惰性气体的保护 下将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与烷基胺混合 ; 所述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可选自铁、 钴、 镍的 乙酰丙酮化合物或乙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烷基胺可选自油胺、 十二胺、 十六胺等中的一 种 ; 所述贵金属盐可选自氯金酸或硝酸银等 ; 所述有机溶剂 A 可选自苯甲醚、 乙醇、 甲苯等 中的一种 ; 所述加入混合液 A 升温反应的条件, 。

15、可在 50 90通氩气搅拌 5 30min, 再 升温至 175 250, 保温 15min 1h 后再冷却 ; 所述冷却的温度可冷却至 120 160 ; 所述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 烷基胺、 贵金属盐、 有机溶剂 A 的配比可为磁性金属前驱体化 合物 : 0.1 1mmol ; 烷基胺 : 4 20mL ; 贵金属盐 : 0.005 0.05mmol ; 有机溶剂 A : 0.5 3mL。 0013 在步骤 3) 中, 所述有机溶剂 B 可选自苯甲醚、 二苄醚、 氯仿等中的一种 ; 所述金 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溶剂 B 的配比可为金与三苯基膦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0.05 1mm。

16、ol ; 有机溶剂 B 0.5 5mL。 0014 在步骤 4) 中, 所述清洗, 可采用乙醇、 己烷和丙酮的混合液清洗 ; 所述清洗, 离心 分离的步骤可重复 3 5 次 ; 所述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 0015 本发明通过选用适当的壳层前驱体化合物, 并辅以注射反应的方式来调控壳层的 形成, 保障壳层的有效包覆, 以获得具有明显核壳结构、 壳层厚度可调的核壳型纳米粒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微量的贵金属盐为成核促进剂, 先让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在烷基 胺体系中于一定的反应温度发生还原, 生成磁性金属纳米粒子, 然后在合适的温度快速注 入溶有预先制备好的金的有机化合物, 让还原出来的金包覆在已。

17、生成的磁性金属核上, 形 成核壳结构。 0016 用本发明得到的纳米粒子形貌基本呈球形, 核壳结构明显, 其粒径可在 20 60nm 之间。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温度、 保温时间和不同的磁性金属前驱体化合物来分别形成以单 一的镍、 钴为核, 或者铁、 钴、 镍三者之间形成的合金为核, 金为壳层的核壳结构。本发明所 采用的在适当温度快速注射金的有机化合物的办法, 很好地控制了金的还原速度, 保障了 壳层的有效包覆。制备出的金包覆磁性金属的核壳型纳米粒子具有可利用磁场进行回收、 分离, 同时不易被氧化等优点, 因此其适用范围广, 可应用于催化、 生物和医疗等领域。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10238。

18、0620 A CN 102380635 A3/5 页 5 0017 图 1 为实施例 1 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高角环形暗场像电镜照片。 在图 1 中, 标尺为 30nm, 可明显看到, 外层较亮的是金, 而中间发暗的区域对应于镍核。 0018 图2是实施例1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 在图2中, 横坐标为 能量 Energy(keV), 纵坐标为计数率 Counts ; 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 可以看出镍的信号 较强 ; 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 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 铜的信号来自于 TEM 铜网。 0019 图 3 为实施例 2 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

19、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 3 中, 标尺为 20nm, 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0020 图 4 为实施例 3 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 4 中, 标尺为 20nm, 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0021 图 5 为实施例 4 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 5 中, 标尺为 20nm, 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0022 图 6 为实施例 5 制备的金包覆镍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 6 中, 标尺为 20nm, 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0023 图 7 为实施例 。

20、6 制备的金包覆钴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 7 中, 标尺为 10nm, 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0024 图8为实施例6制备的金包覆钴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 在图8中, 横坐标为 能量 Energy(keV), 纵坐标为计数率 Counts。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 可以看出钴的信号 较强 ; 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 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 铜的信号来自于 TEM 铜网。 0025 图 9 为实施例 7 制备的金包覆钴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图 9 中, 标尺为 5nm, 可看出壳与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0026 图 10 为实。

21、施例 8 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 图 10 中, 标尺为 10nm, 可看出壳和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0027 图11是实施例8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 在图11中, 横坐标为能量 Energy(keV), 纵坐标为计数率 Counts。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 可以看出 镍、 钴的信号较强 ; 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 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铜的信号来自 于 TEM 铜网。 0028 图 12 为实施例 9 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 图 12 中, 标尺为 5nm, 可看出壳和核由于成分不同而。

22、造成的明暗差别。 0029 图13为实施例9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 在图13中, 横坐标为能量 Energy(keV), 纵坐标为计数率 Counts。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 可以看出 镍、 钴的信号较强 ; 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 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铜的信号来自 于 TEM 铜网。 0030 图 14 为实施例 10 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照片。在 图 14 中, 标尺为 5nm, 可看出壳和核由于成分不同而造成的明暗差别。 0031 图 15 为实施例 10 制备的金包覆镍钴合金的核壳型纳米粒子的能谱图。在图 15 中, 横坐标为。

23、能量 Energy(keV), 纵坐标为计数率 Counts。上边的谱图是对核的分析, 可以 看出镍、 钴的信号较强 ; 下边的谱图来自于壳层的分析, 可以看出只有金的信号。铜的信号 来自于 TEM 铜网。 说 明 书 CN 102380620 A CN 102380635 A4/5 页 6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实施例 1 0033 将 0.5mmol 乙酰丙酮镍、 6ml 油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 再将 0.012mmol 氯金酸、 0.3ml 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 10min 后升温至 50, 保温 10min, 然后升温至200, 保温20min, 。

24、然后冷却至150。 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金 的有机化合物与 2ml 氯仿的混合物, 在 140保温 30min 后自然冷却, 加入丙酮使纳米粒子 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三 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0034 实施例 2 0035 将 0.5mmol 乙酰丙酮镍、 6ml 油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 再 将 0.012mmol 氯金酸、 0.3ml 乙醇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 10min 后升温至 50, 保温 10min, 然后升温。

25、至 200, 保温 20min, 然后冷却至 150。快速注入 0.5mmol 预先制备的 金的有机化合物与 2ml 氯仿的混合物, 在 130保温 30min 后自然冷却, 加入丙酮使纳米粒 子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 3 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镜图如图 3 所示, 其能谱图与图 2 类似。 0036 实施例 3 0037 将 0.5mmol 乙酰丙酮镍、 5ml 油胺、 2ml 十二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护下搅 拌混合, 再将 0.012mmol 氯金酸、 0.3ml 甲苯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

26、拌 10min 后升温至 50, 保温 10min, 然后升温至 210, 保温 20min, 然后冷却至 150。快速注入 0.3mmol 预 先制备的金的有机化合物与 3ml 氯仿的混合物, 在 130保温 30min 后自然冷却, 加入丙酮 使纳米粒子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 洗涤, 离心三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镜图如图4所示, 其能谱图与图2类似。 0038 实施例 4 0039 将 0.5mmol 乙酰丙酮镍、 6ml 油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 再将 0.01mmol 硝酸银、 0.3ml 。

27、二卞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 10min 后升温至 50, 保温 10min, 然后升温至220, 保温20min, 然后冷却至150。 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金 的有机化合物与 3ml 苯甲醚的混合物, 在 140保温 30min 后自然冷却, 加入丙酮使纳米粒 子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 三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镜图如图 5 所示, 其能谱图与图 2 类似。 0040 实施例 5 0041 将 0.5mmol 醋酸镍、 6ml 油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 再将 0.01m。

28、mol 硝酸银、 0.3ml 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 10min 后升温至 50, 保温 10min, 然后升温至195, 保温20min, 然后冷却至160。 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金 的有机化合物与 3ml 氯仿的混合物, 在 135保温 30min 后自然冷却, 加入丙酮使纳米粒子 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三 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镜图如图 6 所示, 其能谱图与图 2 类似。 0042 实施例 6 0043 将 0.5mmol 乙酰丙酮钴、 6ml 油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

29、护下搅拌混合, 再将 0.012mmol 氯金酸、 0.3ml 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 10min 后升温至 50, 保温 说 明 书 CN 102380620 A CN 102380635 A5/5 页 7 10min, 然后升温至230, 保温20min, 然后冷却至150。 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金 的有机化合物与 2ml 苯甲醚的混合物, 在 140保温 30min 后自然冷却, 加入丙酮使纳米粒 子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 三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 7 和图。

30、 8 所示。 0044 实施例 7 0045 将 0.5mmol 乙酰丙酮钴、 6ml 油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混合, 再将 0.012mmol 氯金酸、 0.3ml 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 10min 后升温至 50, 保温 10min, 然后升温至230, 保温20min, 然后冷却至150。 快速注入0.5mmol预先制备的金 的有机化合物与 3ml 氯仿的混合物, 在 120保温 30min 后自然冷却, 加入丙酮使纳米粒子 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三 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

31、镜图如图 9 所示, 其能谱图与图 8 类似。 0046 实施例 8 0047 将0.3mmol乙酰丙酮镍、 0.2mmol乙酰丙酮钴、 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 护下搅拌混合, 再将 0.012mmol 氯金酸、 0.3ml 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 10min 后升温至 50, 保温 10min, 然后升温至 220, 保温 30min, 然后冷却至 145。快速注入 0.5mmol 预先制备的金的有机化合物与 2ml 苯甲醚的混合物, 在 140保温 30min 后自然冷 却, 加入丙酮使纳米粒子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 。

32、合溶液反复洗涤, 离心三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 10 和图 11 所示。 0048 实施例 9 0049 将0.3mmol乙酰丙酮镍、 0.2mmol醋酸钴、 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护下 搅拌混合, 再将0.012mmol氯金酸、 0.3ml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10min后升温 至 50, 保温 10min, 然后升温至 210, 保温 30min, 然后冷却至 150。快速注入 0.5mmol 预先制备的金的有机化合物与 2ml 苯甲醚的混合物, 在 140保温 30min 后自然冷却, 加入 丙酮使纳米粒子沉淀下来, 通过。

33、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液 反复洗涤, 离心三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 12 和图 13 所示。 0050 实施例 10 0051 将0.4mmol醋酸镍、 0.1mmol醋酸钴、 6ml油胺加入三口瓶中, 在氩气的保护下搅拌 混合, 再将 0.012mmol 氯金酸、 0.3ml 苯甲醚的混合液加入三口瓶中, 搅拌 10min 后升温至 50, 保温 10min, 然后升温至 195, 保温 30min, 然后冷却至 150。快速注入 0.5mmol 预 先制备的金的有机化合物与 2ml 苯甲醚的混合物, 在 140保温 。

34、30min 后自然冷却, 加入丙 酮使纳米粒子沉淀下来, 通过离心取出反应母液, 然后使用乙醇, 丙酮, 正己烷混合溶液反 复洗涤, 离心三次, 最后真空干燥, 得到粉体产物, 其电镜图和能谱图分别如图14和图15所 示。 说 明 书 CN 102380620 A CN 102380635 A1/4 页 8 图 1 图 2 图 3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80620 A CN 102380635 A2/4 页 9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80620 A CN 102380635 A3/4 页 10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80620 A CN 102380635 A4/4 页 11 图 13 图 14 图 1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380620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铸造;粉末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