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钢条的单触式快速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钢条的单触式快速接头,更具体地,涉及一
种用于连接钢条的触觉快速接头,其利用楔形紧固单元以紧固钢条,这些
紧固单元具有于其上形成的锯齿、与主体。
背景技术
为了要连接在各种不同建筑场所的混凝土结构中所使用的钢条,现有
技术通过使用钢线将钢条重叠与捆绑以将钢条彼此固定。不过,由于采用
此固定钢条的方法,操作者要将钢线缠绕钢条周围数次,然后捆绑钢线,
故操作颇麻烦且钢条不彼此垂直而弯曲。此外,由于钢线的强度较弱,故
易断裂,且连接可能松开。
为了要解决此一问题,通过除了钢条以外的构件,一些确实容易连接
钢条连接的钢条连接装置(耦合装置)已发展与使用。
不过,大部分已知开发的钢条连接装置通过先将钢条插入壳体,接着
锁紧螺丝固定壳体,以将钢条固定,此通常结构复杂,不易连接钢条,因
此,操作上需要较多时间、费力且高成本。
例如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韩国专利第0439305号(2004年6月28
日)、第04622901号(2004年12月8日)、与第1003302号披露可以容易
连接钢条的单触式钢条接头。
不过,当钢条的肋部为两边对称时,现有技术单触式类型钢条接头可
以提供强的结合力,但在钢条的两边不对称肋部的情况,则无法提供强的
结合力。即是,上述专利的钢条连接装置未商业化,由于当插入两边不对
称肋部的钢条时,钢条的一侧的肋部确实耦合,但相反侧的肋部并未耦合
以致提供弱结合力。此外,存在着钢条连接装置受到热压或其他外力导致
变形或滚球损坏的高度可能性,以致不可能商业化。
使用本申请人的名义所申请与注册的韩国专利第10-1039120号解决
现有技术钢条接头的问题。如图1与2所示,一接头包括:一接头主体(10),
该接头主体有一中空部(11),其两端形成敞开,使得两钢条B插入两端,
且两锥部(12)形成在该中空部(11)的两端内,以致具有一径向朝外减
少的内径;多个滚球组(30),每个滚球组具有多个滚球(31、32、33、
34),这些多个滚球沿着可于轴向移动的轴向而配置于每个锥部(12),且
于该接头主体(10)内具有轴向外减少的直径;及一弹性构件(40),该
弹性构件安装在该接头主体(10)内用以提供弹力,于其中将这些滚球组
(30)轴向推至外部,其中,当钢条B通过该接头主体(10)的两端插入
该中空部(11)时,这些钢条B的外周面的肋部R插入该滚球组(30)
的滚球(31、32、33、34)之间,使得通过这些滚球(31、32、33、34)
与锥部(12)的楔塞作以加压这些钢条B,使其不致脱离。
不过,此一滚球型单触式接头容易耦合钢条且不容易使该一次耦合钢
条脱离,但如果张力逐渐施加于钢条,钢条便会拉伸及脱离。即是,如果
该钢条与该部件主体的耦合部采用一滚球形或渐曲形加以形成,既使有良
好的接着,钢条的肋部便推动该部件主体且脱离。此外,由于钢条有延展
性,且该部件主体利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如果钢条耦合,然后在相反于该
插入方向的方向中拉动,紧固钢条接合的该部件主体的一部分便会加压该
延展性钢条,使钢条的形状变形(即是,钢条变薄或推动接合以致变形与
脱离),且最终,依然是无法获得想要张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意欲解决现有技术上的前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是要提供一
种用于连接钢条的单触式快速接头,其可通过紧固单元的操作而确实及稳
固地紧固钢条,这些紧固单元在该接头中具有于其上形成的锯齿,且亦可
容易制造、具有高度经济有效生产,且由于节省材料费用,具有价格竞争
力。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用于达成目的的本发明的一态样,提供一种用于连接钢条的单触
式快速接头,其具有左和右主体,其中,插入及固定这些钢条的端部,且
左和右紧固单元安装于这些左和右主体内,以紧固这些钢条的端部,其中,
这些左和右主体分别包括前钢条插入孔、侧壁与后孔,这些左和右主体具
有彼此耦合的后部,这些侧壁的每个内径有一斜面锥形,这些左和右紧固
单元的每个外径有一斜面锥形,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的斜部分别与这些侧
壁的内径的斜部协同以执行楔塞作用,藉此加压这些钢条不致脱离,这些
左和右紧固单元的每个内径具有于纵长方向形成的锯齿,且该锯齿的底侧
由凹槽形成,用于接纳这些钢条的接合隆起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的每一者分成多个
部件,这些多个部件从当作中心的钢条插入孔加以径向配置,紧固单元导
引同样地插入于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的这些多个分开部件之间,以形成一
通常圆截面,且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的每一者具有一凹圆内直径部,以紧
固这些钢条,两凸圆侧面向外,且一凸圆外径部向外以接触这些主体的每
一者。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单触式快速接头的优点在于,该接头可通过紧固单元
的操作而确实与稳定地紧固钢条,这些紧固单元具有在该接头中于其上形
成的锯齿,且亦可容易制造、具有高度经济有效生产,且由于节省材料费
用,具有价格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接头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接头的水平截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接头的纵截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接头的水平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接头的一紧固单元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接头的紧固单元的纵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接头的紧固单元的底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接头的紧固单元的平面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一接头的紧固单元的纵截面
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接头的紧固单元的平面图。
图11为图9所示紧固单元的图式,其具有于其上形成的一凹凸槽。
图12为固定至壁面的本发明接头的主体的图式。
图13为“T”形耦合的本发明接头的主体的图式。
图14为“+”形耦合的本发明接头的主体的图式。
图15为“L”形耦合的本发明接头的主体的图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连接钢条的单触式
快速接头的优选具体实施例。
请即参考图3至8,本发明的一接头包括左和右主体(100)(200),
其中,插入及固定钢条(300)的端部,且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
安装在这些左和右主体(100)(200)内,以紧固这些钢条(300)的端部。
为了方便描述,术语“左”与“右”侧分别表示图3所示的左和右侧,且
这些主体与这些紧固单元的左和右侧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与功能。
分别连接钢条(300)彼此的左和右主体(100)(200)包括前钢条插
入孔(101)(201)、侧壁(102)(202)与后孔(103)(203)且有相同结
构。此外,这些左和右主体(100)(200)的后部彼此耦合,使得两钢条
可彼此连接。
左和右主体为分开制造,然后,通过螺纹固定、焊接或类似加以彼此
耦合。这些左和右主体的任一者有一公螺纹,其形成于该主体后孔的外圆
周,且另一主体有一母螺纹,其形成于该主体后孔的内圆周,因此,左和
右主体为可分离地彼此螺纹耦合。
此外,由于这些侧壁(102)(202)的每个内径有一斜面锥形,且这
些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的每个外径也有一斜面锥形,故这些左
和右紧固单元(110)(210)的斜部分别与ㄍ等侧壁(102)(202)的内径
的斜部协同加压这些钢条(300)不致脱离。即是,即使这些左和右钢条
处于钢条彼此连接的状态下拉动,其彼此相当稳固接合,不致受到楔塞作
用而脱离。
此外,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的每一者分成多个部件,
这些多个部件为从当作中心的钢条插入孔径向配置,紧固单元导引(120)
(220)同样地插入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的多个分开部件之
间,以形成一通常圆截面,且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的每一
者有一凹圆内径部,用以紧固该钢条,两凸圆侧面向外,且一凸圆外径部
向外以接触这些左主体(100)或右主体(200)。这些部件的数目至少为2。
同时,为了操作的准确性,该部件具有于两侧面形成的隆起部,且同
样地,该紧固单元导引具有于其上形成的隆起部槽。
在本发明中,这些左和右主体与这些部件可采用一加压模铸工艺、或
一切削工艺的各种方式制造。这些左和右主体利用诸如高于钢条力量的不
锈钢材料制成。
同时,该对应每个部件的紧固单元利用金属或塑料制成。此外,这些
紧固单元导引(120)(220)的后部分别连接左和右导引板(121、221),
而这些导引板具有径向穿过其的多个小孔。
因此,根据本发明,由于该紧固单元的侧面为圆形,即使施加侧力时,
可以分散压力,如此不致发生损坏或变形。因此,即使这些紧固单元较薄,
可以抵抗非常大的力量且确保足够的效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的每个内径
部具有于纵长方向形成的锯齿(600)。该锯齿(600)的这些底侧是由凹
槽(601)形成,其能够接纳这些钢条(300)的这些接合隆起部(301),
每个凹槽(601)形成圆形,且该颗锯齿的每一者具有「
」形状的截
面。
该凹槽在该锯齿的每个底侧内存在着空间,用以在该钢条的该接合隆
起部有较大的高度时,避免减少接触区域,因为一钢条的接合隆起部有一
通常固定隆起高度,但不同的钢条业者可能有不同高度。
同时,该锯齿(600)形成于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的纵
长方向,且形成于该钢条的这些接合隆起部(301)的1/2跨距间隔。因此,
即使接合隆起部形成偏移于一钢条的两侧形成的肋部,仍可容易紧固该钢
条。一钢条处于一状态下可以松开,该状态是为,在制造时,通常于纵长
方向所形成两隆起肋部间的水平方向形成的接合隆起部在两隆起肋部间
的某跨距处的纵长方向形成偏移。
此外,左和右加压线圈弹簧(130)(230)分别安装于这些左和右紧
固单元(110)(210)与这些导引板的部件之间,使得当插入及固定这些
钢条(300)时,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平稳操作。
同时,根据本发明,如图9与10所示,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110)
(210)可由平面形凹槽(601a)形成,而不是由弯形凹槽(601)形成。
同时,如图11所示,每个平面形凹槽(601a)可由通过滚纹的一凹凸部
(602)形成,藉此使用一钢条强化接触区域与压力。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步骤形成于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
的每个外径的钢条侧端,且一对应步骤也形成于这些左和右主体(100)
(200)的每个内径,使得当拉动该钢条(300)时,可以分散施加于这些
左和右紧固单元(110)(210)与这些左和右主体(100)(200)之间的压
力。
此外,这些左或右主体(100)(200)的每个外径的钢条侧端形成斜
面,当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允许充分填补灰泥而没有气孔或空隙。
同时,根据本发明,这些左和右主体彼此耦合且用来连接两钢条,且
其内收容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此外,如图13至15所示,这些左和右主
体耦合至T字形(T)、十字形(+)或肘形(L)的一中空管,如此用来
连接钢条。
同样地,这些左和右主体彼此分隔且其内收容这些左和右紧固单元,
如图12所示,只有左主体(100)或右主体(200)耦合一壁面W且单独
使用,其当这些钢条(300)耦合一壁面时使用。
一种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用于连接钢条的单触式快速接头的具体实施
例披露仅针对说明的目的以帮助对本发明的了解。本发明并未受限于此,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达成各种不同修改与实施,且在文后申请专利范
围的范畴内。
因此,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单触式快速接头的优点在于,该接头通过操
作紧固单元可以确实及稳固地紧固钢条,这些紧固单元在该接头中具有其
上形成的锯齿,且亦容易制造,由于节省材料费用,具有优越的低成本生
产与价格竞争性。
产业适用性
本发明可于建筑工作期间当作单触式快速接头使用,用于彼此连接钢
条以形成建筑工程结构,或连接钢条至一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