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949656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55803.3

申请日:

2009.12.18

公开号:

CN101761516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F15B13/02

主分类号:

F15B13/02

申请人:

竺浩君

发明人:

竺浩君

地址:

315502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工业园区综研路27号宁波市博尔法液压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代理人:

姚娟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其在原有的进回油阀、换向阀、锁阀和多个第一选择阀以及第二选择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还包括辅助溢流阀,该辅助溢流阀的阀体上开有进油孔和回油孔,各第一选择阀的第二油口经各自的允许压力油从第二油口流向辅助溢流阀的第一单向阀后与进油孔相连通,同时第二选择阀的主油口通过允许压力油从主油口流向辅助溢流阀的第二单向阀后与该进油孔相连通,而回油孔与进回油阀的回油口相连通。在同等条件下,本发明可以利用辅助溢流阀节省车辆中水平缸的材料而能明显地降低成本。其次,借助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可以较好地防止使用过程中各油缸无杆腔之间出现的串油现象,以保证在调整一支腿时不影响其它支腿的工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包括依次组装成一体的带主溢流阀(Y1)的进回油阀(1)、换向阀(2)、锁阀(3)和多个第一选择阀(5)以及第二选择阀(4),其中所述进回油阀(1)的阀体上开有进油口(P)和回油口(T);所述锁阀的阀体(31)上具有V油口和H油口,在所述锁阀的阀体(31)内形成有与该V油口相通的L腔、位于L腔一旁的N腔、与H油口相连通的O腔和位于L腔另一旁的M腔,在所述O腔和N腔之间安装有与所述锁阀的阀杆(32)相对并能防止液压油从O腔流向N腔的第三单向阀(6);各所述的第一选择阀阀体(51)上开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各所述的第一选择阀的阀体和阀杆之间形成有五个腔,其中第二腔(G)与上述第二油口相连通,第四腔(R)与第一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选择阀(4)的阀体上则设有主油口(A5),该第二选择阀的阀体(41)和阀杆(42)之间也形成有五个腔,且第二选择阀的第一、第三、第五腔分别与所述各第一选择阀内的第一、第三、第五腔相对应贯通,上述主油口(A5)与所述第二选择阀的第四腔(W)相贯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溢流阀(Y2),该辅助溢流阀的阀体上开有进油孔(k1)和回油孔(h1),各所述第一选择阀的第二油口经各自的允许压力油从所述第二油口流向所述辅助溢流阀(Y2)的第一单向阀(7)后与上述进油孔相连通,同时上述第二选择阀的主油口通过允许压力油从所述主油口流向所述辅助溢流阀的第二单向阀(8)后与该进油孔相连通,而所述的回油孔(h1)与所述的进回油阀的回油口(T)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单向阀(7)插装在所述第一选择阀的阀体(51)内,第二单向阀(8)插装在所述第二选择阀的阀体(41)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选择阀(4)安装在所述的锁阀(3)和第一选择阀(5)之间,并且所述的辅助溢流阀(Y2)安装在所述的第二选择阀(4)的顶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下车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阀阀体(31)内还开有一端与所述第二选择阀上的第三腔(X)相贯通、另一端连通于所述M腔的辅助油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车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油道由直油道(e)和连接在直油道和所述锁阀M腔之间的斜油道(n)组成。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控制阀,具体指一种用于控制汽车起重机等工程车辆支腿伸缩的下车多路换向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起重机、压桩机等工程车辆的液压系统中,使用较多的是多路换向阀,该多路换向阀包含有溢流阀、换向阀、单向阀和多个相同结构的选择阀,该多路换向阀可以制成整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其中,分体式结构便于加工制作,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224944Y的《液压多路换向阀》就披露了分体式结构的多路换向阀,该多路换向阀从溢流阀上P进油口进油,经换向阀进入单向阀,单向阀上V油口接负载,换向阀上B1油口与选择阀组上的C油口连接,选择阀组上的各油口及单向阀上的A1油口接操作油缸,选择阀组上的一回油路经换向阀和溢流阀上O油口回油箱。采用这种多路换向阀,具有成本低,易于维修、拆装,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
但上述多路换向阀中,由于设置的四个选择阀仅控制起重机的四水平缸连接的对应支腿和四垂直缸连接的对应支腿,即它只适用于在车身安装有四水平缸和四垂直缸的车辆,而这种车辆在起吊重物时,由于车头没有支腿的支承,吊臂的工作范围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就是无法进行360°的旋转操作。为了提高起吊范围和效率,人们增加了车头下方的垂直缸和与该垂直缸相连的支腿。相应地,在现有的多路换向阀上增加了可以控制该车头下方的垂直缸的第二选择阀,但由于P进油口的压力较高,而车头底板的强度又弱于车身的底板,若仅增加第二选择阀,势必要提高车头底板的强度。其次,目前的多路换向阀结构中通过各选择阀的换向将压力油流入水平缸或垂直缸的无杆腔中,即要求水平缸与垂直缸具有同等的强度。可实际上对于水平缸而言,仅要求其将水平支腿伸出,其自身承受的压力要低于垂直缸,因此这样的多路换向阀结构也导致了水平缸制造成本的提高。再者,由于上述换向阀上B1油口与选择阀组上的C油口连接是采用外接油管,因而在实际制作,会增加制作工艺,且安装后占用空间大,具有整体结构不够紧凑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满足改良车辆使用要求且能降低车辆上水平缸制作成本的下车多路换向阀。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下车多路换向阀包括依次组装成一体的带主溢流阀的进回油阀、换向阀、锁阀和多个第一选择阀以及第二选择阀,其中所述进回油阀的阀体上开有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锁阀的阀体上具有V油口和H油口,在所述锁阀的阀体内形成有与该V油口相通的L腔、位于L腔一旁的N腔、与H油口相连通的O腔和位于L腔另一旁的M腔,在所述O腔和N腔之间安装有与所述锁阀的阀杆相对并能防止液压油从O腔流向N腔的第三单向阀;各所述的第一选择阀阀体上开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各所述的第一选择阀的阀体和阀杆之间形成有五个腔,其中第二腔与上述第二油口相连通,第四腔与第一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选择阀的阀体上则设有主油口,该第二选择阀的阀体和阀杆之间也形成有五个腔,且第二选择阀的第一、第三、第五腔分别与所述各第一选择阀内的第一、第三、第五腔相对应贯通,上述主油口与所述第二选择阀的第四腔相贯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溢流阀,该辅助溢流阀的阀体上开有进油孔和回油孔,各所述第一选择阀的第二油口经各自的允许压力油从所述第二油口流向所述辅助溢流阀的第一单向阀后与上述进油孔相连通,同时上述第二选择阀的主油口通过允许压力油从所述主油口流向所述辅助溢流阀的第二单向阀后与该进油孔相连通,而所述的回油孔与所述的进回油阀的回油口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单向阀可以插装在所述第一选择阀的阀体内,第二单向阀插装在所述第二选择阀的阀体内,这样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由于第二选择阀的阀体上仅开设一个主油口,因而可以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是,所述的第二选择阀安装在所述的锁阀和第一选择阀之间,并且所述的辅助溢流阀安装在所述的第二选择阀的顶面上,以使辅助溢流阀与第一、第二单向阀的连接更加方便,整体阀块的布置更加合理。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锁阀阀体内还可以开有一端与所述第二选择阀上的第三腔相贯通、另一端连通于所述M腔的辅助油道,利用该辅助油道,可以免装外接油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上述另一种改进方案中,所述的辅助油道由直油道和连接在直油道和所述锁阀M腔之间的斜油道组成,以便于加工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可以利用辅助溢流阀设定所需压力,使第一选择阀的第二油口和第二选择阀的主油口处的油压可以小于第一选择阀第一油口处的油压,因而当第一选择阀的第二油口连接水平缸的无杆腔、第二选择阀主油口连接车头下方垂直缸的无杆腔后,可以确保水平缸无杆腔中的压力和车头垂直缸无杆腔中的压力小于车身下方垂直缸无杆腔中的压力,这样既满足了系统的控制要求,又能在同等条件下节省车辆中水平缸材料而能明显地降低成本,且多个第一选择阀和第二选择阀共用一个辅助溢流阀,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其次,借助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可以较好地防止使用过程中各水平缸无杆腔和车身下方的垂直缸无杆腔之间出现串油现象,以保证在调整一支腿时不影响其它支腿的工作。再者,在锁阀阀体上开设了辅助油道,并利用锁阀M腔与换向阀之间原有的油道结构,使得本发明无需在换向阀上开设原有的B1油口、在第一选择阀上开设原有的C油口以及它们之间的外接油管,这样简便了工艺,节省了空间,又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线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第一选择阀的B-B线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第二选择阀的C-C线剖视图;
图6为图5中辅助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仰视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中E-E线剖视图;
图9为图7中F-F线剖视图;
图10为图3中锁阀的D-D线剖视图;
图11为图3的油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该下车多路换向阀包括通过螺柱、螺母、垫圈依次将进回油阀1、换向阀2、锁阀3、第二选择阀4和四组第一选择阀5以及端盖组合连成一整体,其中进回油阀1为现有技术,进回油阀的阀体上开有进油口P和回油口T,进回油阀1内插装有常规的主溢流阀Y1,该主溢流阀Y1的前腔与进油口P相通,后腔与回油口T相通。若进油口P进入的液压油的压力大于进油口P、回油口T之间的主溢流阀Y1的压力时,主溢流阀打开,多余的压力从回油口T卸掉。
上述换向阀2是一种常规的三位四通换向阀,安装在进回油阀1和锁阀3之间。
上述四组第一选择阀的结构相同,在此选其中与第二选择阀相邻的第一选择阀为例加以说明,如图4所示,第一选择阀5包括第一选择阀阀体51和第一选择阀阀杆52,第一选择阀阀体51上具有用来连接各执行机构的第一油口A1和第二油口B1(其它三个第一选择阀上的第一油口分别标号为A2、A3、A4,第二油口的标号为B2、B3、B4),该第一选择阀的阀体内(即第一选择阀的阀体与第一选择阀阀杆之间)形成有与第二油口B1相通的第二腔G、与第一油口A1相通的第四腔R、位于第二腔与第四腔之间的第三腔S以及位于第二油腔右侧的第一油腔U和位于第四油腔左旁的第五油腔Q。各第一选择阀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单向阀,即在各第一选择阀的阀体内插装有第一单向阀7,第一单向阀7包括钢球和与钢球相抵的弹簧,各第一单向阀的前腔与对应的第一选择阀的第二腔G相通,各第一单向阀的弹簧腔分别通过油路互为贯通。
上述第二选择阀4安装在第一选择阀5和锁阀3之间,它包括第二选择阀阀体41和第二选择阀阀杆42,请参见图5,第二选择阀阀体41上具有用来连接车头支腿垂直油缸的主油口A5和朝向锁阀3的接口V1,该第二选择阀阀体内也形成有五个腔(即第二选择阀阀体与第二选择阀阀杆之间形成有五个腔),其中,第二选择阀的第四腔W与主油口A5相通,第三腔X和上述接口V1相连通,且第二选择阀的第一腔Z、第三腔X、第五腔V分别通过阀体内的各自油路与上述各第一选择阀内的第一腔U、第三腔S、第五腔Q相一一对应贯通,同时该第二选择阀的阀体41内还插装有第二单向阀8,该第二单向阀也采用钢球和与钢球相抵的弹簧的结构,第二单向阀8的前腔与第二选择阀的第四腔W相通,第二单向阀的弹簧腔通过油路与上述各第一单向阀的弹簧腔相贯通。第二选择阀的其它结构与第一选择阀相同,在此不再叙述。
同时在上述第二选择阀顶面上还安装有辅助溢流阀Y2,如图5至图9所示,该辅助溢流阀Y2采用与上述主溢流阀相同的结构,该辅助溢流阀的阀体上开有进油孔k1和回油孔h1,该辅助溢流阀的前腔D连通于进油孔k1,且该进油孔k1通过第二选择阀阀体上的第一油道a、第三油道c后与第二单向阀8的弹簧腔相贯通,该辅助溢流阀的后腔F连通回油孔h1,该回油孔h1通过第二选择阀阀体上的第二油道b后与第二选择阀的第一腔Z相贯通。
上述锁阀3包括锁阀阀体31和锁阀阀杆32,锁阀阀体上31具有用来连接负载的V油口和用来连通水平缸和垂直缸有杆腔的H油口,如图10所示,在锁阀阀体内形成有与V油口相通的L腔、位于L腔一旁的N腔、与H油口相连通的O腔和位于L腔另一旁的M腔,在O腔和N腔之间安装有与锁阀的阀杆相对并能防止液压油从O腔流向N腔的第三单向阀6。该锁阀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辅助油道,即锁阀阀体内还开有一端与第二选择阀上的接口V1相对接、另一端连通于M腔的辅助油道。为了便于加工,该辅助油道由直油道e和连接在直油道e和M腔之间的斜油道n组成。
当上述下车多路换向阀安装在起重机的液压系统中时,使各第一选择阀的第一油口(即标号为A1、A2、A3和A4的油口)分别连通于车身底部对应的四个垂直缸的无杆腔,各第一选择阀的第二油口(即标号为B1、B2、B3和B4的油口)分别连通于车身底部对应四个水平缸的无杆腔。第二选择阀的主油口B连接车头底部的垂直缸无杆腔。锁阀上的V油口接液压系统中其它控制阀的进油口,H油口接各水平缸和垂直缸的有杆腔。
使用时,压力油从进回油阀1的进油口P处进入,请参见图11,当各阀均保持在中位时,压力油经V油口流出,到其它控制阀的进油口。当系统的工作压力高于主溢流阀Y1所设定的值时,油压打开主溢流阀Y1的阀芯,从回油口T卸荷。
当需要各支腿伸出时,可让换向阀阀杆处于外拉的位置,压力油经换向阀2流入锁阀的M腔中,并经斜通道n、直通道e和第二选择阀的接口V1后进入各第一选择阀内的第三腔S和第二选择阀的第三腔中。这时,先手动推动各第一选择阀的阀杆到推的位置,第一选择阀中的第三腔与第二腔相通,压力油经锁阀的M、辅助油道后进入到第一、第二选择阀的第三腔中,使各第一选择阀的第二油口接通压力油,随之使与各水平缸活塞杆连接的支腿伸出。接着手动推动各第一、第二选择阀的阀杆到外拉的位置,这时各第一选择阀第四腔与第三腔相通,第一油口接通压力油,使与车身下方各垂直缸连接的支腿伸出。同时第二选择阀的第三腔与第四腔相通,第二选择阀的主油口接通压力油,使与车头下方的垂直缸活塞杆连接的支腿伸出。同时压力油进入锁阀的M腔后,推动锁阀阀芯向右移,顶开第三单向阀6,各水平缸、垂直缸的有杆腔油液全部经锁阀上的H油口、锁阀、换向阀内部油道后由进回油阀的回油口T流回油箱。
当各第一选择阀的第二腔或/和第二选择阀的第四腔中的压力达到辅助溢流阀所设定的压力值时,第一选择阀第二油口的液压油先顶开第一单向阀或第二选择阀主油口的液压油先顶开第二单向阀,随后顶开辅助溢流阀的阀芯,使多余的压力从该辅助溢流阀的前腔至后腔并流回油箱,以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当换向阀阀杆处于往里推的位置时,压力油经换向阀流入锁阀的N腔中,使锁阀阀芯左移,同时使第三单向阀6打开,压力油经锁阀上的H油口流入各水平缸和垂直缸的有杆腔中。这时,先手动推动各第一选择阀的阀杆到外拉的位置,使各第一选择阀的第一油口接通第三腔S腔,垂直缸无杆腔内的油液经第二选择阀上的接口V1、直油道e、斜油道n、锁阀内的M腔后经换向阀和进回油阀的回油口T流回油箱,使与各垂直缸活塞杆相连的支腿收缩。同时,第二选择阀的阀杆也外拉,使车头底部的垂直缸活塞杆相连的支腿也收缩。接着手动推动各第一选择阀的阀杆到推的位置,使各第一选择阀的第二油口接通第三腔S,同理,水平缸无杆腔内的油液经接口V1、直油道e、斜油道n、锁阀内的M腔后,再经换向阀和进回油阀的回油口T流回油箱,使与各水平缸相连的支腿收缩。

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车多路换向阀,其在原有的进回油阀、换向阀、锁阀和多个第一选择阀以及第二选择阀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即还包括辅助溢流阀,该辅助溢流阀的阀体上开有进油孔和回油孔,各第一选择阀的第二油口经各自的允许压力油从第二油口流向辅助溢流阀的第一单向阀后与进油孔相连通,同时第二选择阀的主油口通过允许压力油从主油口流向辅助溢流阀的第二单向阀后与该进油孔相连通,而回油孔与进回油阀的回油口相连通。在同等条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