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946363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0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62822.1

申请日:

2010.04.29

公开号:

CN101816993A

公开日:

2010.09.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B05B17/06; B05B15/00

主分类号:

B05B17/06

申请人:

冯泽基

发明人:

冯泽基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窖镇广教工业开发区2号佛山市顺德区机灵电器有限公司内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所述雾化腔包括呈盆状的底容腔、盖在底容腔上的顶盖和超声雾化器。所述顶盖呈盆状并且顶盖侧壁插入底容腔内,顶盖侧壁与底容腔侧壁之间前后间隙排列,顶盖侧壁的下端面与底容腔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出雾口设置在顶盖的顶壁上。这样顶盖沉入底容腔内的水中并借助于底容腔内的水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雾化水汽只能从出雾口溢出。上述结构巧妙地利用了水作为所述雾化腔的密封装置,大大简化了密封结构,而且清洗、维修底容腔、顶盖、超声雾化器等内部部件时仅仅只需将所述顶盖揭开即可,非常便利。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可以使本发明的结构能广泛地应用在加湿风扇类产品中。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所述雾化腔包括呈盆状的底容腔和盖在所述底容腔上的顶盖,所述底容腔和顶盖所包容的空间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顶盖的顶盖顶壁上设置出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呈盆状并且所述顶盖的顶盖侧壁插入所述雾化腔的底容腔内,位于所述顶盖侧壁两侧的水可以流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位于所述超声雾化器上面的所述顶盖顶壁内侧设置金属薄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风道,所述加压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加压风机,出风口伸入到所述顶盖内的空气腔中。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风道与所述超声雾化器左右分布,所述加压风道的出风口背向所述超声雾化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超声雾化器之间设置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固连在所述顶盖的顶盖顶壁的内侧,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雾化腔的最高水位的上方。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容腔的侧壁上设置溢流孔。

说明书

说明书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超声雾化器对水等液体予以雾化的装置所使用的雾化腔结构。所述雾化腔包括呈盆状的底容腔和盖在所述底容腔上的顶盖,所述底容腔和顶盖所包容的空间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超声雾化装置,它们基本上都是首先利用超声雾化器将水雾化并使雾化水汽散布到空气中去。当需要将雾化水汽输送到比较远的地方时,就需要首先将雾化水汽予以收集,更有可能需要向所述雾化腔内施加辅助气压帮助输送雾化水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人们一般采用将雾化腔设置为底容腔和顶盖,所述底容腔与顶盖之间通过密封装置连接从而使它们组合成相对密封的空间,例如将所述底容腔与顶盖之间接触的部位设置为止口结构并通过螺丝紧固,或者直接利用机器的外壳体之间组合形成雾化腔。很显然这样的结构不仅组装、拆卸维修和清洗麻烦而且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当所述雾化腔设置在机器的外部时,或者说需要随时拆开所述雾化腔的顶盖以便于清洗腔内空间或更换维修雾化器时,设计一种简单的所述雾化腔的顶盖结构及顶盖与底容腔之间的配合结构,是本发明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所述雾化腔包括呈盆状的底容腔和盖在所述底容腔上的顶盖,所述底容腔和顶盖所包容的空间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所述顶盖的顶盖顶壁上设置出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呈盆状并且所述顶盖的顶盖侧壁插入所述雾化腔的底容腔内,位于所述顶盖侧壁两侧的水可以流通。
所述超声雾化器,是设置有雾化片并在电信号的控制下高频振动从而可以将水雾化的器件。其次为了加大雾化量,可以在所述雾化腔内设置多个雾化器,并且最好每个雾化器的并排排列从而高度一致,从而便于统一设计和控制雾化的最佳水位;在设置多个超声雾化器的结构中,不仅可以多个所述超声雾化器各自独立地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还可以是将各个超声雾化器的芯部集中密封设置在一个金属壳体内形成一个多头式的雾化器;选择多头式或多个排列式,还可以降低所述雾化腔的高度,从而节省材料。
所述雾化腔的顶盖设置为呈盆状的结构,为此所述顶盖具有顶盖顶壁和顶盖侧壁,所述出雾口设置在所述顶盖的顶盖顶壁上,所述顶盖侧壁插入所述雾化腔的底容腔内。这样实际上在安装所述顶盖到所述底容腔上时,所述底容腔的底容腔侧壁位于所述顶盖侧壁的外围,两者之间前后排列甚至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前后间隙;所述顶盖自由扣装在所述底容腔,所述顶盖侧壁下端面与所述底容腔底壁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从而使所述顶盖侧壁两边的液体如水等可以绕过该底部间隙自由流通,但液体上面的空气或雾化水汽仅仅只能从所述出雾口流出。当然为实现所述顶盖侧壁两边的液体可以自由流通的目的,即实现间隙的方案可以有多种等同实施方案,例如在所述顶盖侧壁下端面设置间隙排列的凸台,或者在所述顶盖侧壁下端部设置过水孔,或者在所述底容腔底壁上设置间隙排列的凸台并通过所述凸台支撑所述顶盖侧壁下端面,或者所述顶盖侧壁的高度稍小于所述底容腔侧壁的深度等等。为此所述位于所述顶盖侧壁两侧的水可以流通,首先是指所述顶盖侧壁两侧的空间可以连通的状态,其次也指当所述底容腔内盛水后水可以在所述顶盖侧壁两侧无需借助于外动力而自由流动;当然在所述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在制造、运输或存储时,所述底容腔内不可能存在被雾化的水。
这样当所述顶盖其自由扣装在所述底容腔内时,所述顶盖侧壁依靠其自重或辅助重力沉入所述底容腔内的水中,所述顶盖的内腔借助于所述底容腔内的水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所述超声雾化器产生的雾化水汽只能从所述出雾口溢出。上述结构简单巧妙地利用了水作为所述雾化腔的特别是雾化水汽的密封装置,大大简化了密封结构,而且清洗、维修所述底容腔、顶盖、超声雾化器等内部部件时仅仅只需将所述顶盖揭开即可,非常便利。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至少在位于所述超声雾化器上面的所述顶盖顶壁内侧设置金属薄板。在水被雾化的过程中不同水滴的雾化高度也存在差别,个别的水滴可能高于平均爆破高度的一倍以上,为此为了使所述雾化器使用中不会对位于其上的顶盖造成损伤,在所述顶盖的顶壁内侧特别是位于所述雾化器上面的内侧壁上增设金属薄板,以抵挡水滴爆破时对顶盖的顶壁造成的破坏;所述金属薄板可以粘结、敷设在内壁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的辅助固定部件或固定结构固定在内壁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加压风道,所述加压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加压风机,出风口伸入到所述顶盖内的空气腔中。由于雾化水汽的自然飘移的高度很难抵达比较远的位置,为此为了增加出汽量和雾化水汽的输送距离,在所述雾化腔上增设加压风机和加压风道,所述加压风机通过所述加压风道向所述雾化腔内鼓入空气进而将所述雾化腔内的雾化水汽强行带出;所述加压风机可以设置在所述雾化腔的下面、侧面或顶面的合适位置并位于所述加压风道的进口处,而所述加压风道的出风口必须位于雾化腔内空气腔中,即当所述超声雾化器工作时的最高水位线的上方位置,防止雾化腔内的水倒灌到所述加压风道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加压风道与所述超声雾化器左右分布并且所述加压风道的出风口背向所述超声雾化器,从而避免出风口的风直接吹击被所述超声雾化器振起的雾化水柱即防止破坏雾化水的爆破点,提高雾化效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加压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超声雾化器之间设置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固连在所述顶盖的内侧,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雾化腔的最高水位的上方。这样利用所述分隔板对从所述加压风道出口区域流出到雾化器区域的气体予以缓冲,气体在所述分隔板与水之间的空隙平缓流过,进一步减少急促气流直接对雾化爆破点的直接冲击。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底容腔侧壁上设置溢流孔。这样可以通过所述溢流孔形成所述雾化腔的最该水位的控制。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可以使本发明的结构能广泛地应用在加湿风扇类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雾化腔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的雾化腔结构的所述顶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产品做出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所述雾化腔包括呈盆状的底容腔2和盖在所述底容腔上的顶盖1,所述底容腔2和顶盖1所包容的空间内设置有超声雾化器3;其中:
所述底容腔2呈盆状并具有底容腔底壁22和底容腔侧壁21,所述顶盖1也呈盆状,从而具有顶盖侧壁11和顶盖顶壁12,当所述顶盖1插入所述雾化腔的底容腔2内时,所述顶盖1的顶盖侧壁11与所述底容腔侧壁21之间前后间隙排列,所述底容腔侧壁21包绕在所述顶盖侧壁11的外围,位于所述顶盖侧壁11外围的所述顶盖顶壁12的凸出外周边搭接在所述底容腔侧壁21的上面,并且使所述顶盖侧壁11的下端面高于所述底容腔的底容腔底壁22的上表面,即让所述顶盖侧壁11的下端面与所述底容腔底壁22之间具有间隙,这样所述顶盖侧壁11的两侧的液体可以流通,让位于所述顶盖侧壁11外侧的水不断地补充到所述顶盖侧壁11的内侧空间的所述超声雾化器3的周围,但水上面的空气或雾化水汽仅仅只能从所述出雾口10流出。
在所述顶盖的顶盖顶壁12上设置出雾口10,并且最好使所述出雾口10位于所述超声雾化器3的中央上部,从而减少雾化量损失。还可以在所述出雾口10上连接输送管从而便于将雾化水汽输送到更远的地方。
所述超声雾化器3,是设置有雾化片并在电信号的控制下高频振动从而可以将水雾化的器件。其次为了加大雾化量,可以在所述雾化腔内设置多个雾化器,并且最好每个雾化器的并排排列从而高度一致,从而便于统一设计和控制雾化的最佳水位;在设置多个超声雾化器3的结构中,不仅可以多个所述超声雾化器3各自独立地设置在所述雾化腔内,还可以是将各个超声雾化器3的芯部集中密封设置在一个金属壳体内形成一个多头式的雾化器;选择多头式或多个排列式,还可以降低所述雾化腔的高度,从而节省材料。
这样当所述顶盖1自由扣装在所述底容腔2内时,所述顶盖侧壁11依靠其自重或辅助重力沉入所述底容腔2内的水中,所述顶盖1的内腔借助于所述底容腔2内的水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所述超声雾化器3产生的雾化水汽只能从所述出雾口10溢出。上述结构简单巧妙地利用了水作为所述雾化腔的特别是雾化水汽的密封装置,大大简化了密封结构,而且清洗、维修所述底容腔2、顶盖1、超声雾化器3等内部部件时仅仅只需将所述顶盖1揭开即可,非常便利。
在水被雾化的过程中不同水滴的爆破雾化高度也存在差别,个别的水滴可能高于平均爆破高度的一倍以上,为此为了使所述雾化器3使用中不会对位于其上的顶盖1造成损伤,特别是位于所述超声雾化器3上面的所述顶盖顶壁12不被超声爆破的水滴损坏,在所述顶盖顶壁12的内侧设置金属薄板6。所述金属薄板6可以粘结、敷设在所述顶盖顶壁12的内壁上,也可以通过其他公知的辅助固定部件或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顶盖顶壁12的内壁上。
如图1所示,由于雾化水汽的自然飘移的高度很难抵达比较远的位置,为此为了增加出汽量和雾化水汽的输送距离,在所述雾化腔上还设置加压风道4,所述加压风道4的进风口设置加压风机5,所述加压风道4的出风口41伸入到所述顶盖1内的空气腔中,所述加压风机5通过所述加压风道4向所述雾化腔内鼓入空气进而将所述雾化腔内的雾化水汽强行带出;所述加压风机5可以设置在所述雾化腔的下面、侧面或顶面的合适位置并位于所述加压风道4的进口处,而所述加压风道4的出风口41必须位于雾化腔内空气腔中,即当所述超声雾化器3工作时的最高水位线A的上方位置,防止雾化腔内的水倒灌到所述加压风道中。
如图1所示,所述加压风道4与所述超声雾化器3左右分布并且所述加压风道4的出风口41背向所述超声雾化器3,从而避免出风口41的风直接吹击被所述超声雾化器3振起的雾化水柱即防止破坏雾化水的爆破点,提高雾化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加压风道4的出风口41与所述超声雾化器3之间设置分隔板13,所述分隔板13固连在所述顶盖1的顶盖顶壁12的内侧,并且所述分隔板13位于所述雾化腔的最高水位A的上方。这样利用所述分隔板13对从所述加压风道4的出口区域流出到雾化器区域的气体予以缓冲,气体在所述分隔板13与水之间的空隙平缓流过,进一步减少急促气流直接对雾化爆破点的直接冲击。
如图1所示,所述底容腔侧壁21上设置溢流孔23。这样可以通过所述溢流孔23形成所述雾化腔的最高水位A的自动控制,控制结构简单。当然作为等同的实施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底容腔的侧壁21或底壁22上设置管孔,在该管孔中密封设置一段管道,该管道的进水口位于最高水位A,这样所述管道的进水口也就确定了所述最高水位A,高于所述最高水位A的水从所述管道排出。

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雾化装置的雾化腔结构,所述雾化腔包括呈盆状的底容腔、盖在底容腔上的顶盖和超声雾化器。所述顶盖呈盆状并且顶盖侧壁插入底容腔内,顶盖侧壁与底容腔侧壁之间前后间隙排列,顶盖侧壁的下端面与底容腔底壁之间具有间隙,出雾口设置在顶盖的顶壁上。这样顶盖沉入底容腔内的水中并借助于底容腔内的水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雾化水汽只能从出雾口溢出。上述结构巧妙地利用了水作为所述雾化腔的密封装置,大大简化了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喷射或雾化;对表面涂覆液体或其他流体的一般方法〔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