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安全注射器及安全注射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注射器具,特别是一种具有主动自毁功能的的安全注射器及安全注射针。
技术背景
本发明所述的注射器具主要是指用于医疗目的,通过针刺技术,将药液注射到组织、皮下、血管、肌肉内的器械。它涉及到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注射器及注射(穿刺)针。注射器是可将药液抽取到其内腔的的容器及推压注射工具,而注射(穿刺)针,则是在向注射部位进行准确穿刺后,建立起将药液输注到该部位的液体通道的穿刺及液体流道。二者配合共同实现对药液的注射功能。它们在人类临床诊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治疗用器具。但是,随着自然界疾病的发展与病毒、细菌的变异,随血液或体液接触而发生的交叉感染与疾病传播日趋严重(如:吸毒人员对注射器具的共同或重复使用,导致疾病的迅速传播,还有就是在日常的医疗行为中,注射针对医护人员的针刺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也非常严重,甚至引发AIDS、乙肝、丙肝等疾病传播的发生)。对注射器具的一次性使用的严格要求已上升为各国的法规要求。而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严格规范了安全注射三要素:1、对使用者无害;2、对病人无害;3、对环境无害;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普通注射器,只能完成将药物注射到人体内的目的,存在着以下不安全的因素:注射器不能实现毁形,存在重复使用的可能;注射针在使用后不能隐藏,存在刺伤医护人员或废物处理人员的风险;为此,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公开了大量的安全注射器的技术方案,但是多数存在着诸多不足,使安全注射器的推广使用受到严重限制,目前安全注射器在国内推广使用的步伐非常缓慢。原因是:如中国专利局公开的200余份安全注射器专利中,绝大多数是采用了利用注射器推杆前端的锁闩结构,在药液推注完毕后,将注射针座的相关结构互锁,形成连接,再以人工方式将注射针抽拉离退、缩进注射器筒内,进行保护,然后再把注射器推杆施行手工折断,对注射器毁形。虽然方式不同,但结果目的相同,都是将注射针缩进注射器筒内进行保护的方式。其不足是:
1、所有的技术方案都是将注射针向注射器筒内回缩保护的方式,部分技术方案采用主动式的利用弹簧回位力将注射针弹进注射器筒内的。
2、其中大部分是被动式的利用人工方法将注射针抽拉回注射器筒的保护方案,虽然技术路线不同。
3、绝大多数方案结构复杂,加工不一,造成不同的安全注射器部件不能相互交换替代,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模具制造困难。由于不同的技术方案众多,使生产企业存在研究重复,相互竞争和提防,产品标准难以一致,检测结果难以比对,给国家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监督、管理造成困难,市场风险难以控制,再加上多数安全注射器产品在结构上存在不足,使产品使用习惯与临床注射操作规程不一致,使操作程序增加,使用烦琐,医护人员不能接受,产品不受欢迎等。以上诸多因素,都造成上述安全注射器产品在市场上难以推广和推广缓慢的局面。使我国一次性医疗注射器具的安全自毁产品的技术应用受到干扰。国家和企业难以将现有的资源充分有效的使用到安全可靠、价廉物美、制造容易、符合临床医护注射操作常规和使用习惯的一次性安全注射器具上来。
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一次性使用的具有主动式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器及主动式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针的技术方案被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上述功能要求的一次性使用的具有主动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器及安全注射针。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主动式安全注射器和安全注射针,由外筒、推杆、密封胶塞组成的注射器和由注射针、针座、针尖防护套管、限位索、保护弹簧、密封圈、外鲁尔接口、注射针保护套组成的安全注射针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推杆的十字固定架前端有一触发杆,杆的前端呈V形膨大与开有孔的密封胶塞装配,外筒锥头内孔上段呈梯形缩窄孔,可与触发杆前段V形膨大端互锁;保护弹簧与限位索等长并固定在针座下段与针尖防护套管之间,并被压缩于针尖防护套管3的内空间中。针座与外鲁尔接口之间有密封圈。
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推杆前端的十字固定架的前端正中制有触发杆,触发杆的前端呈V形膨大,并在其中间开有液体导流缝。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外筒前端正中的鲁尔锥头内孔的上段呈梯形缩窄孔。
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密封胶塞的前端正中有一孔,孔径与触发杆紧密配合;密封胶塞安装在推杆上之后,其内部还有一中空,利于沿推杆轴向的压缩。组成安全注射针的保护弹簧释放态与限位索等长,其一端固定在针尖防护套管内的环形突起上,另一端固定在针座下段的突起表面。针座外缘凹槽与外鲁尔接口内孔中段上凹槽之间有密封圈。
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的针尖防护套管的外缘有环形突起,前端有一小孔。注射针的外鲁尔接口的上段内孔为标准6%鲁尔接口,中段内孔直径小于下段,并形成一台阶;内孔下段有环形凹槽,可与针尖防护套管外缘突起紧密嵌合。
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的针座有一通孔,内粘接注射针,针座的上段与中段外径不一,形成一台阶,可与外鲁尔接口内孔台阶相互接触限制。
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自毁功能是在注射完毕后,再次加力压迫推杆,使触发杆前端的V形膨大端进入外筒锥头内孔的梯形缩窄孔下方后相互闭锁实现的;所述的安全注射针的自动保护及与注射器的自动离弃是在药液注射完毕后,再次加力压迫推杆的同时,使针座与针尖防护套管(连带保护弹簧和限位索)一并脱离外鲁尔接口的束缚后,由保护弹簧和限位索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打破了一贯的设计思想,把注射针与注射器分开设计,使主动式自毁注射器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不增加注射器部件数量,不改变临床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实现了注射器的安全自毁的主动设计。是突破现存的所有安全注射器技术方案的创新。应用本发明的产品,其性能价格比突出,器针分离,自动毁形,使用便捷,符合临床使用操作规范。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设计,既把原注射器外筒和推杆模具做简单的修改,就可实现本发明的具有主动自毁功能的安全注射器,利于国内众多生产企业的技术升级与产品换代。
由于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使制造产品的成本没有增加。却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和价值,也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产品。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将针座上段伸入到注射针外鲁尔接口内,并与推杆前端的触发杆相互作用,使得该部位腔隙微小,使本发明的安全注射器具有注射后腔体内药液微残留的特点。
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具有主动式自毁的安全注射针,突破了原来的千方百计要将注射针回缩进注射器外筒的技术方案。使注射针在使用后,在注射器推杆动作下,自动完成注射器的自动毁形和注射针的自毁保护及与注射器的自动分离。具有使用方便,自动毁形、主动保护的功能。注射针自动与注射器分离的特点,适合我国医疗临床的操作常规,也符合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程序,更符合国家相关医疗废弃物处理法规的要求,(因为:临床中,注射器只接触药液,使用后,通过一定的处理,其废料可以回收利用,而注射针,接触病人组织、血液后,属于要严格处理灭菌的危险废弃物,国家有专项法律规定,要求专门管理)。所以,本发明的应用,便于一次性安全注射器具的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组合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药液推注完毕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药液推注后,再次加力压迫推杆,使注射器实现主动自毁、注射针实现自动保护及与注射器筒身离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由图1可知,本发明由注射器和注射针两部分共同组成,注射针部分由注射针保护外套1、注射针2、针尖防护套管3、保护弹簧4、限位索5、密封圈6、针座7、外鲁尔接口8组成;注射器部分由外筒9、推杆11、密封胶塞10组成。其中:在针尖防护套管3的前端开有一孔3a,便于注射针2穿过,其后端外缘制有环形突起3b;限位索5的两端各有一固定用球结5a,限位索长度与保护弹簧4释放态长度等长;针座7的中央有一贯穿孔7c、针座7的下段制有一环形突起7a以固定保护弹簧4和限位索5用,针座7的中段有一凹槽7b以与密封圈6嵌套;外鲁尔接口8的下段较上段缩小,下段可与注射针保护外套1套接,上段外缘制有鲁尔接头突起8a;外筒9的前端中央部制有一带鲁尔螺旋接的注射用锥头9a,推杆11的前端制有十字支架11a,其正中前端制有触发杆11b,杆前端呈V形膨大结构11c,在膨大部的中间垂直开有液体导流缝11d;密封胶塞10的前端正中开有一孔10a,可与推杆前端的触发杆11b外径对应紧密配合,胶塞10嵌套装于推杆11前端的固定十字支架11a上,密封胶塞10内部有中空,可沿轴向压缩。
由图2可知,是本发明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推杆11前端十字架11a上固定有密封胶塞10并安装于外筒9内;注射针2尾端粘接在针座7的内孔7c中。针座7上段端面与推杆11触发杆前端V形膨大部11c底面接触;外筒9的锥头内孔9b上段有梯形缩窄孔9c,可与推杆11上的触发杆11b的前端的V形膨大部11c完全配合接触;限位索5和保护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针尖防护套管3内部的固定环箍3c处,另一端固定在针座7上下段的环形突起7a处;保护弹簧4和针尖防护套管3套装在注射针2的外表面;密封圈6嵌套于针座7外侧的凹槽7b中,然后将针座7与密封圈6一起紧密插入外鲁尔接口8内孔,使其内壁上的环形凹槽8b、8c分别与针尖防护套管3的环形突起3a及密封圈6相对应,并配合嵌套;保护弹簧4与限位索5压缩于针尖防护套管3的内空间里,并随针尖防护套管3一起安装于外鲁尔接口8上;然后将注射针保护外套1套装在外鲁尔接口8的下段外缘,再把安全注射针部分的外鲁尔接口8插旋接在注射器部分的锥头9a上,构成本发明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含安全注射针)的全部。
由图3可知,本发明在临床使用中,将注射针保护套1取下,按操作规程进行注射,当注射完毕时,针座7上段端面与推杆11上的触发杆11b前端的V形膨大部11c的底面接触,外筒锥头内孔梯形缩窄孔9c与推杆11上的触发杆11b前端的V形膨大部11c完全配合接触,保持使用前状态;本发明的安全注射器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由图4可知,本发明在完成注射,注射针2脱离人体后,医护人员再加力压迫注射器推杆11一次,这时,推杆11通过其上的胶塞支架11a压缩密封胶塞10的前端,使其前端的胶质进入其固有的中空部,完成沿轴向的压缩位移;使推杆11上的触发杆11b前端的V形膨大部11c更深入到外筒9锥头内孔9b的梯形缩窄孔台阶9c下方的较大孔径内,完成闭锁。使推杆11不能再次抽出,实现了注射器的主动安全自毁功能;而同时,由于推杆11上的触发杆11b前端的V形膨大部11c的压进,将针座7压迫向下滑动移位,使针座7与密封圈6摆脱与外鲁尔接口8之间的密封固定,并滑出外鲁尔接口内孔中的凹槽8c,进入外鲁尔接口下段较为宽大的空间8d中,使针座7脱离固定;同时,还由于推杆11上的触发杆11b前端的V形膨大部11c的压力作用,通过针座7的压力传递,将针尖防护套管3向下压迫,摆脱外鲁尔接口8上的凹槽8b的束缚,向下脱出;实现了注射针部分组件与注射器部分的自动分离;此时,由于针座7(含密封圈6)、限位索5、保护弹簧4、针尖防护套管3均失去了外部制约。由保护弹簧4的回复伸展和限位索5的共同作用,将针尖防护套管3推向注射针2的针尖端,并将针尖收留于针尖防护套管3中。由于保护弹簧4前段的弯折,使得注射针2的针尖偏离针尖防护套管3的中轴线,并使其不能从针尖防护套管3的内孔3a中外露,同时,由于限位索5的作用,使注射针2的针尖也不能从针尖防护套管3的另一侧露出,并形成了新的针尖保护平衡,实现了注射针的安全保护功能。
由于采用了注射针与注射器的分离式安全保护技术,使本发明便于一次性将注射针离弃入高危险品专用废物筒中,而将注射器筒身丢弃到其他可处理回收利用的废物筒中[因为注射器外筒及其机构,在医疗过程中不接触病人血液和体液(抽血和抽取体液检验除外),化验检验用器具另外有专门规定、按3类实验室规定管理],所以,本专利方案利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和废弃材料的合理回收利用。
由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临床完成注射后,只须单手再次压下推杆,就可完成注射器、注射针的自毁、安全防护及与注射针的主动脱离。实现了一次性使用,避免医护人员被注射针刺伤及交叉感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