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回路中的油补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冷回路中的油补偿.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4965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19 CN 103649654 A (21)申请号 201180072382.3 (22)申请日 2011.07.19 F25B 43/02(2006.01) F25B 41/00(2006.01) (71)申请人 开利公司 地址 美国康涅狄格州 (72)发明人 S. 赫尔曼 A. 塔姆博夫特塞夫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 司 72001 代理人 成城 杨炯 (54) 发明名称 制冷回路中的油补偿 (57) 摘要 用于在制冷循环 (1) 中从制冷剂 - 油混合物 分离出油的油分离装置 。
2、(14) , 该油分离装置 (14) 包括 : 第一制冷剂导管, 其至少具有为第一直径 (d1) 的第一部分 (16) ; 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导 管下游且与其连接的第二制冷剂导管, 该第二制 冷剂导管至少具有为第二直径 (d2) 的第二部分, 该第二直径 (d2) 小于所述第一直径 (d1) ; 其中所 述第二制冷剂导管的具有所述第二直径 (d2) 的 所述第二部分 (18) 延伸到所述所述第一制冷剂 导管的所述第一部分 (16) 内从而在所述第二部 分 (18) 的外径和所述第一部分 (16) 的内径之间 形成油分离穴 (32) ; 以及具有入口端 (19) 的吸油 管线 (20) , 该。
3、吸油管线开通到所述油分离穴 (32) 内并且被构造成从所述油分离穴 (32) 吸油。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1.17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P2011/062356 2011.07.19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10583 EN 2013.01.24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49654 A CN 103649654 A 1/2 页 2 1.。
4、 一种用于在制冷循环 (1) 中从制冷剂 - 油混合物分离出油的油分离装置 (14) , 所述 油分离装置 (14) 包括 : 第一制冷剂导管, 其至少具有为第一直径 (d1) 的第一部分 (16) ; 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导管下游且与其连接的第二制冷剂导管, 所述第二制冷剂导管 至少具有为第二直径 (d2) 的第二部分 (18) , 所述第二直径 (d2) 小于所述第一直径 (d1) ; 其中具有所述第二直径 (d2) 的所述第二部分 (18) 延伸到所述第一部分 (16) 内从而在 所述第二部分 (18) 的外径和所述第一部分 (16) 的内径之间形成油分离穴 (32) ; 以及 吸油管线。
5、 (20) , 其具有开通到所述油分离穴 (32) 内的入口端 (19) 并且被构造成从所 述油分离穴 (32) 吸油。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还包括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 所述低 压制冷剂返回管线具有开通到所述第二制冷剂导管内的出口端 (23) 。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其中, 所述出口端 (23) 开通到具有较小直 径 (d2) 的部分内。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其中, 所述出口端 (23) 在所述油分离 穴 (32) 下游的位置处开通到所述第二制冷剂导管内。 5. 根据。
6、权利要求 2 至 4 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其中, 所述低压制冷剂返回 管线 (24) 的所述出口端 (23) 延伸到所述第二制冷剂导管内。 6. 根据权利要求 2 至 5 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其中, 所述低压制冷剂返回 管线 (24) 的所述出口端 (23) 是倾斜的, 其中所述出口端 (23) 的最远地延伸到所述第二制 冷剂导管内的部分位于上游方向。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还包括分离容器 (22) , 其中 所述吸油管线 (20) 的出口端 (21) 开通到所述分离容器 (22) 内。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
7、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其中, 所述吸油管线 (20) 的所述出口端 (21) 被设置在所述分离容器 (22) 的侧壁处。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或 8 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其中所述吸油管线 (20) 的所述出 口端 (21) 被设置在高于所述分离容器 (22) 的底部的高度处, 使得油收集在所述分离容器 (22) 的底部处。 10. 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其中, 所述低压制冷剂返回 管线 (24) 的入口端 (25) 开通到所述分离容器 (22) 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其中, 所述低压制冷剂返。
8、回管线 (24) 的 所述入口端 (25) 在所述分离容器 (22) 的中部或上部高度处开通到所述分离容器 (22) 内。 12. 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 还包括连接到所述分离容 器 (22) 的底部部分的油提取管线 (30) 。 13. 一种制冷循环 (1) , 所述制冷循环包括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油分离装置 (14) 以及油接收器 (28) , 其中所述油提取管线 (30) 将所述分离容器 (22) 连接到所述油接收器 (28) 。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还包括被设置在将所述分离容器 (22) 连接 到所述油接收器。
9、 (28) 的所述油提取管线 (30) 内的油阀或孔口 (38) 。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其中, 所述油阀 (38) 是单向阀或电磁阀。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49654 A 2 2/2 页 3 16. 根据权利要求 13 至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还包括将所述油接收器 (28) 连接到所述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的油接收器通流管线 (33) 。 17. 根据权利要求 13 至 16 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还包括 : 具有低压入口和高压出口的压缩机 (2) ; 冷凝器 (4) ; 喷射器 (6) ; 制冷剂。
10、接收器 (8) ; 和 蒸发器 (12) ; 其中所述油分离装置 (14) 被设置在位于所述蒸发器 (12) 和所述喷射器 (6) 之间的制 冷剂导管内。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还包括供油管线 (29) , 所述供油管线将所 述油接收器 (28) 连接到所述压缩机 (2) 的所述入口或连接到通向所述压缩机 (2) 的吸油管 线。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 或 18 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还包括将所述油接收器 (28) 连接到 所述压缩机 (2) 的压力管线的高压管线 (41) 。 20. 根据权利要求 15 至 19 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 (2) ,。
11、 还包括被设置在所述油接 收器通流管线 (33) 、 所述供油管线 (29) 和 / 或所述高压管线 (41) 内的至少一个可切换阀 (34, 36, 40) 。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 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可切换阀 (34, 36, 40) 的控制单元 (26) 。 22. 根据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油接收器 (28) 和 / 或 所述压缩机 (2) 内的油量的至少一个传感器 (42, 44) 。 23. 根据权利要求 21 或 22 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 (26) 被构造成在 正常操作中打开所。
12、述油接收器通流管线 (33) 内的所述通流阀 (34) 并且关闭所述高压管线 (33) 和所述供油管线 (29) 内的阀 (36, 40) , 以便在所述油接收器 (28) 内收集油。 24. 根据权利要求 22 或 23 所述的制冷循环 (1) , 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 (26) 被构造成, 在所述传感器 (42, 44) 感测到所述油接收器 (28) 内的油量超出上限和/或所述压缩机 (2) 内的油量已经降低到下限之下的情况下, 关闭所述油接收器通流管线 (33) 内的所述通流阀 (34) 并打开所述高压管线 (41) 内和所述供油管线 (29) 内的所述阀 (36, 40) 以便从所述 。
13、油接收器 (28) 向所述压缩机 (2) 供油。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49654 A 3 1/7 页 4 制冷回路中的油补偿 0001 本发明涉及在具有喷射器的制冷回路中的油补偿。 0002 术语 “喷射器回路” 指的是包括喷射器的制冷回路, 该喷射器被构造成使得来自于 设置在压缩机下游的排热热交换器的制冷剂膨胀以及用于同时从蒸发器吸入气相制冷剂。 0003 喷射器通过在将蒸汽压缩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膨胀至降低的压力的同时将膨胀 能量转换成压力能量来增加压缩机的吸入压力, 这将热量从低温侧传递到高温侧。 0004 在通过减压器件 (例如通过膨胀阀) 以等熵方式减小制冷剂的压力的常规。
14、制冷回 路中, 从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蒸发器。另一方面, 在喷射器回路中, 从喷射器流出的制 冷剂流入气液分离器中, 而在气液分离器中被分离的液相制冷剂被供应到蒸发器并且在气 液分离器中被分离出的气相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 0005 换言之, 常规膨胀阀回路具有单个制冷剂流, 其中制冷剂按照次序循环通过压缩 机、 冷凝器、 膨胀阀、 蒸发器和所述压缩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 在喷射器回路中, 存在两种 不同的制冷剂流。一种流允许制冷剂按照次序循环通过压缩机、 冷凝器、 喷射器、 气液分离 器和所述压缩机, 在下文中这种流被称为驱动流, 而另一流允许制冷剂按照次序循环通过 气液分离器、 蒸发器、 。
15、喷射器和气液分离器, 在下文中这种流被称为抽吸流。 0006 在操作期间, 润滑压缩机所必要的少量的油溶解到流过压缩机的制冷剂中, 从而 与制冷剂一同离开压缩机。 溶解在制冷剂中的油聚积在被收集在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的 液体部分中, 而从气液分离器流到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气体部分几乎不包括油。 0007 因此, 在操作一段时间之后, 压缩机内的油位降低并且压缩机将无润滑地运转。 因 此, 与制冷剂一同离开压缩机的油需要被替换以便防止压缩机卡住和损坏。 0008 因此, 有益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从制冷剂 - 油混合物提取油并将被提取的油传递到 压缩机的机构。 0009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包括用于在制冷。
16、循环中从制冷剂 - 油混合物分离出油的 油分离装置, 该油分离装置包括 : 第一制冷剂导管, 其至少具有为第一直径的第一部分 ; 设 置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导管下游且与其连接的第二制冷剂导管, 该第二制冷剂导管至少具有 为第二直径的第二部分, 该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具有所述第二直径的所述第二部 分延伸到所述第一部分内从而在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和所述第一部分的内径之间形成油 分离穴。油分离装置还包括吸油管线, 其具有开通到所述油分离穴内的入口端并且被构造 成从所述油分离穴吸油。 0010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还包括制冷循环, 其包括如本文所述的油分离装置以及油 接收器, 其中油提取管线将分离容器。
17、连接到油接收器。 0011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中 : 图 1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喷射器和油补偿装置的冷却回路的示 意图 ; 以及 图 2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油分离装置的细节放大图。 0012 图1所示的具有喷射器6的示例性制冷回路1包括制冷剂接收器8, 其作为液气分 离器操作并且是在高压下操作的驱动回路 3 和在低压下操作的抽吸回路 5 的一部分。 说 明 书 CN 103649654 A 4 2/7 页 5 0013 驱动回路3包括流体连接到制冷剂接收器8的上部的压缩机2, 以便在操作中从制 冷剂接收器 8 吸入气态制冷剂, 。
18、该气态制冷剂聚积在制冷剂接收器 8 的上部。所述气态制 冷剂被压缩机 2 压缩至例如 90-95 巴的高压并且被供应到排热热交换器 4(冷凝器) , 在此 通过从制冷剂向环境传热来冷却该制冷剂。 0014 离开排热热交换器 4 的制冷剂被设置在冷凝器 4 下游的喷射器 6 膨胀到例如 35 巴的中等压力, 并且已膨胀制冷剂被馈回接收器 8 内, 从而闭合该驱动回路 3。 0015 抽吸回路 5 在比驱动回路 3 更低的压力水平下操作, 并且包括被连接到制冷剂接 收器 8 的下部的制冷剂管线 9, 以便向膨胀装置 10 供应收集在制冷剂接收器 8 的底部的液 体制冷剂。膨胀装置 10 将液体制冷。
19、剂从在制冷剂接收器 8 中所存在的例如 35 巴的中等压 力膨胀成例如 28 巴的低压。来自膨胀装置 10 的已膨胀制冷剂流入吸热热交换器 12 (蒸发 器) 内, 其通过从吸热热交换器 12 吸热来蒸发制冷剂。吸热热交换器 12 可以在制冷应用 (例如制冷设施、 空气调节器等等) 中用作散热器。 0016 蒸发器 12 的出口被流体连接到喷射器 6 的第二入口。喷射器 6 被构造成使得, 在 驱动回路 3 内循环并经由其第一入口进入喷射器 6 的高压制冷剂流将来自蒸发器 12 的低 压制冷剂吸入喷射器 6, 从而驱动抽吸回路 5 中的流体流。来自驱动回路以及来自源自蒸 发器 12 的抽吸回路。
20、的制冷剂被输送到制冷剂接收器 8, 所述制冷剂在此被分离成气相和液 相。 0017 因此, 喷射器 6 和制冷剂接收器 8 将驱动回路 3 和抽吸回路 5 连接到彼此, 并且允 许油从驱动回路不期望地传递到抽吸回路。 0018 油在制冷剂的液相中的溶解比在制冷剂的气相中的溶解要多得多。因此, 被用于 润滑压缩机 2 并已溶解到离开压缩机 2 的制冷剂中的油将聚积在被收集在制冷剂接收器 8 中的制冷剂的液体部分中并且与液体制冷剂一同在抽吸回路 5 中循环。这导致驱动回路 3 中的油损耗, 以致如果从驱动回路 3 输送到抽吸回路 5 中的油没有被充分更换则压缩机 2 将无润滑地运转。 0019 为。
21、了将油从在抽吸回路5中循环的制冷剂再次输送到驱动回路3且具体地再次输 送到压缩机 2,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油分离装置 14 被设置在抽吸回路 5 中且位于蒸 发器 12 的出口和喷射器 6 的入口之间。 0020 在图 2 中被放大以更具体示出的油分离装置 14 包括第一制冷剂导管的第一部分 16 和第二制冷剂导管的第二部分 18, 与连接到蒸发器 12 的出口的制冷剂导管 15 的直径相 比, 该第一部分16具有扩大的直径d1, 该第二部分18具有比第一部分16的直径d1更小的 直径 d2。第二部分 18 被设置在第一部分 16 下游并且同轴地延伸到第一部分 16 的中心部 分内。第一。
22、部分 16 的下游端 16b 被密封地连接到第二部分 18 的外周界, 从而在第一部分 16 和第二部分 18 之间形成油分离穴 32, 所述油分离穴 32 由第二部分 18 的外径和第一部 分 16 的内径限定。 0021 因为导管内的制冷剂流的速度沿从导管的中心向其外周界的径向方向减小, 所以 当包括油的制冷剂进入扩大的第一部分 16 内时被包括在循环制冷剂内的油的大部分聚积 在第一部分 16 的侧壁处。油聚积在第一部分 16 的外周界处, 并且进入第二部分 18 内的制 冷剂流的中心部分与进入第一部分 16 内的制冷剂相比包括显著更少的油, 所述第二部分 18 被设置在第一部分 16 的。
23、中心部分处且具有比第一部分 16 更小的直径。 说 明 书 CN 103649654 A 5 3/7 页 6 0022 通过提供满意的油分离所必须的最小流动距离来限定扩大的第一部分 16 沿流动 方向的最小长度。在扩大的第一部分 16 的上游端 16a 和第二部分 18 的上游端 18a 之间的 距离可以例如在 0.25 m 至 1 m 的范围内并且具体地是 0.5 m。 0023 为了从所述油分离穴 32 输送已经被收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 16、 18 之间所形成的 油分离穴 32 内的油, 吸油管线 20 的入口端 19 开通到所述油分离穴 32 内。设置在吸油管 线 20 的相反端处的出口。
24、端 21 开通到靠近第一和第二部分 16、 18 设置的油分离容器 22 内。 0024 如果吸油管线 20 的出口端 21 被设置在比吸油管线 20 的入口端 19 更低的高度, 则已经被收集在油分离穴 32 内的油可以借助于重力从油分离穴 32 流到油分离容器 22。 0025 替代性地或者附加地, 通过将油分离容器 22 内的压力降低到比油分离穴 32 内的 压力更低的值, 可以经由吸油管线 20 将油从油分离穴 32 吸入到油分离容器 22。 0026 借助于具有入口端 25 的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实现这种压力降低, 该入口端 25 开通到油分离容器 22 的中部或上部。具体地,。
25、 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在油分离容器 22 内 竖直取向, 且其出口端25被设置成其顶部位于油分离容器22所收集的油的油位上方, 以便 避免油被吸入到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内。 0027 设置在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的相反端处的出口端 23 在位于第一部分 16 下游 的位置处开通到第二制冷剂管线内。在第二制冷剂管线内的流过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的入口端 23 的制冷剂流导致从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到第二制冷剂管线内的流动, 从而 将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和油分离容器 22 内的压力降低到油分离口穴 32 内的压力之下。 油分离容器 22 和油分离穴 32 之间的这种压。
26、力差导致油和包括大比例的油的制冷剂 (其已 经被收集在油分离穴 32 中) 从油分离穴 32 通过吸油管线 20 流入油分离容器 22。为了有 助于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内的压力降低, 位于第二部分 18 内的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的出口端 23 相对于第二制冷剂管线内的制冷剂流动方向倾斜。 0028 由于重力原因, 已经从油分离穴 23 吸出并进入油分离容器 22 的制冷剂 - 油混合 物内所包括的油收集在油分离容器 22 的底部, 而从油分离穴 23 吸出的气态制冷剂收集在 容器 22 的上部。气态制冷剂从分离容器 22 上部经由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被吸入到第 二制冷剂管线。。
27、 0029 油提取管线 30 将油分离容器 22 的底部流体连接到被设置在油分离容器 22 下方 的高度处的油接收器28。 油提取管线30允许已经被收集在油分离容器22底部处的油从油 分离容器 22 输送到油接收器 28。 0030 因此, 在抽吸回路 5 内循环的制冷剂 - 油混合物内所包括的油部分可以从制冷剂 部分分离出, 并且被分离出的油被收集在油接收器 28 内以用于进一步使用。 0031 可以为可切换阀、 单向阀或孔口 38 的限流装置被设置在将油分离容器 22 连接到 油接收器 28 的油提取管线 30 内。 0032 油接收器 28 被进一步连接到管线 29、 33、 41 的接。
28、头, 所述管线中的每一个各自配 置有可切换阀 36、 40、 34, 从而允许通过打开和关闭可切换阀 36、 40、 34 来控制至和自油接 收器 28 的油的输送, 如下文具体描述的。 0033 包括可切换通流阀 34 的油接收器通流管线 33 将油接收器 28 流体连接到低压制 冷剂返回管线 24。通过打开通流阀 34 并且将油接收器 28 连接到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油接收器 28 内的压力被降低以便支持油从油分离容器 22 经由油提取管线 30 到油接收器 说 明 书 CN 103649654 A 6 4/7 页 7 28 内的流动。因此, 油通流阀 34 将被打开, 以用于在油。
29、接收器 28 内收集油。 0034 通过包括可切换高压阀40的高压管线41, 油接收器28被流体连接到压缩机22的 高压出口侧。油接收器 28 经由包括可切换供油阀 36 的供油管线 29 被进一步流体连接到 压缩机 2 的低压入口侧。 0035 为了将已经从在抽吸回路5内循环的制冷剂-油混合物分离出且已经收集在油接 收器 28 内 (如已经如上所述的) 的油从油接收器 28 输送到压缩机 2, 设置在将油接收器 28 连接到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的油接收器通流管线 33 内的油通流阀 34 被关闭并且设置 在供油管线 29 内的供油阀 36 打开。 0036 当供油阀 36 打开时, 来。
30、自油接收器 28 的油可以流过供油管线 29 而到达压缩机 2 从而升高压缩机 2 内的油位。可以通过增加油接收器 28 内的压力来支持和增强油的所述 流动。为了增加油接收器 28 内的压力, 通过打开高压阀 40, 油接收器 28 经由高压管线 41 被流体连接到压缩机 2 的高压出口侧。被设置在油提取管线 30 内的限流装置 38 避免了油 接收器 28 内的增加压力经由油提取管线 30 立即均衡到油分离容器 22 内。 0037 可切换阀 34、 36、 40 被连接到控制单元 26, 该控制单元 26 被构造成用于控制阀 34、 36、 40 以便在两种操作模式之间切换, 所述两种操作。
31、模式已经在前文被描述, 即油收集 模式和油供应模式, 在油收集模式中油从在抽吸回路 5 内循环的制冷剂 - 油混合物被提取 并被收集在油接收器 28 内, 在油供应模式中已经被收集在油接收器 28 内的油从油接收器 28 输送到驱动回路 3、 并且具体地输送到驱动回路 3 的压缩机 2。 0038 油接收器 28 和 / 或压缩机 2 配置有油传感器 42、 44, 以便分别感测接收器 28 或 压缩机 2 内的油位。知晓接收器 28 和 / 或压缩机 2 内的油位会允许基于所述油位在油收 集模式和油供应模式之间切换。具体地, 如果压缩机 44 内的油位下降到预定最小油位之下 和 / 或如果油。
32、接收器 28 内的油位升高到预定最大油位之上, 则控制单元 26 可以从油收集 模式切换到油供应模式。 0039 替代性地或者附加地, 在预定操作时间期满之后, 可以从油收集模式切换到油供 应模式。如果仅基于操作时间而不基于接收器 28 和 / 或压缩机 2 内的油位来触发所述切 换, 则油传感器 42、 44 不是必要的。这降低了用于制造和维护制冷回路 1 的成本。 0040 图 1 中示出的制冷回路 1 的示例性实施例仅包括一个压缩机 2、 一个膨胀装置 10、 一个蒸发器 12 和一个排热热交换器 (冷凝器) 4。但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 的是, 制冷回路也可以包括多个压缩。
33、机 2、 膨胀装置 10、 蒸发器 12 和 / 或排热热交换器 4。 0041 图 1 中示出的制冷回路 1 的示例性实施例是亚临界制冷回路, 其中制冷剂在排热 热交换器 4 内液化。但是如本文所述的油分离装置也可以被用于跨临界制冷回路, 其中例 如 CO2的制冷剂也可以不被液化。 0042 应该注意到, 不需要例如泵的额外运动元件来从制冷剂分离油。通过将制冷 剂 - 油混合物供应到具有扩大的横截面的制冷剂导管 15 的一部分并且在于导管 15 的外周 界处形成的油分离穴 32 内收集制冷剂中的油部分, 从制冷剂 - 油混合物分离出油。借助于 使用制冷剂流本身来从分离穴 32 提取被分离的油。
34、的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24 来产生压力 差。 0043 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制冷循环中从制冷剂 - 油混合物分离油的 油分离装置中, 油在第一制冷剂导管的壁处作为环流流动, 并且由于压力的下降, 油从油分 说 明 书 CN 103649654 A 7 5/7 页 8 离穴流动通过吸油管线到达分离容器, 并且被分离的油将通过油提取管线离开分离容器并 且被收集在油接收器内以用于将来使用。 剩余制冷剂将经由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流回到第 二制冷剂导管。 0044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在制冷循环中从制冷剂 - 油混合物分离油的油 分离装置提供了有效的油分离, 特别是在喷射器循环中。这里。
35、, 因为由压缩机从接收器 / 收 集箱吸出的蒸汽几乎没有油, 所以在蒸发器回路中聚积油, 而压缩机在操作期间仍损耗油。 足以通过使用被收集在油接收器中的油来时常更换被收集的油。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 的用于在制冷循环中从制冷剂 - 油混合物分离油的油分离装置是更廉价的, 通过使用简单 的基本部件能够被容易制造, 并且需要更少的空间。 0045 油分离装置可以包括具有出口端的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该出口端开通到具有制 冷剂导管的较小直径的第二部分内并且被构造成降低吸油管线内的压力。 这样的低压制冷 剂返回管线允许提供降低的压力来从油分离穴吸油而不需使用额外的泵, 从而节省用于提 供并操作这样的。
36、额外泵的成本。 0046 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的出口端可以在油分离穴下游的位置处开通到具有较小直 径的第二部分内, 以便在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内提供有效压力降低。 0047 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的出口端可以延伸到第二制冷剂导管内以便有助于压力降 低。 0048 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的出口端的最远地延伸到第二制冷剂导管内的部分可以倾 斜。倾斜端增强了由流过该端的流体在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内导致的压降。 0049 油分离装置可以包括分离容器, 其中吸油管线的入口端开通到所述分离容器内。 操作所述容器允许从制冷剂 - 油混合物的制冷剂部分进一步分离出油部分。 0050 吸油管线的出口端可以被设置在油分离容器的。
37、侧壁处以用于将从油分离穴吸出 的流体传递到油分离容器内。 从侧面进入油分离容器的流体允许从流体的制冷剂部分有效 分离出油部分。 0051 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的入口端可以开通到分离容器内以便允许降低分离容器内 的压力。降低分离容器内的压力允许将已经被收集在油分离穴内的流体吸入到分离容器 内。 0052 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的入口端开通到分离容器的上部或中部。 这允许通过从分离 容器吸出气态制冷剂来降低分离容器内的压力, 而不将通常被收集在分离容器的底部的油 吸出到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内并使其返回到在抽吸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 0053 油分离装置可以包括油提取管线, 其被连接到分离容器的底部部分以用于。
38、从分离 容器提取油。 0054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还包括具有如前所述的油分离装置和油接收器的制冷循 环, 其中油提取管线将分离容器流体连接到油接收器, 从而允许在油接收器内收集并存储 由分离容器分离的油以用于进一步使用。 0055 制冷循环可以包括被设置在将分离容器连接到油接收器的油提取管线内的可切 换阀、 单向阀或孔口, 以便避免已经在油接收器内产生的升高压力经由油提取管线均衡到 分离容器中。 0056 制冷循环可以包括将油接收器连接到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的油接收器通流管线。 说 明 书 CN 103649654 A 8 6/7 页 9 通过将油接收器连接到低压制冷剂返回管线, 油接收器内的。
39、压力可以被降低以便增强从分 离容器到油接收器内的油流动。 0057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还包括制冷循环, 其包括 : 具有低压入口和高压出口的压 缩机 ; 冷凝器 ; 喷射器 ; 接收器 ; 以及蒸发器。在制冷剂导管内在蒸发器和喷射器之间设置 已经如前所述被构造的油分离装置, 用于将油输送回压缩机, 以便补偿当压缩机操作且油 溶解到流过压缩机的制冷剂内时所发生的油损耗。 0058 制冷循环可以包括将油接收器连接到压缩机的低压入口侧的供油管线。 这样的供 油管线允许将油从油接收器输送到压缩机以补偿当压缩机操作时所发生的油损耗。 0059 制冷循环可以包括将油接收器连接到压缩机的高压出口侧的高压管。
40、线。 这样的高 压管线允许将油接收器连接到压缩机的高压出口侧, 从而增加油接收器内的压力, 以便支 持油从油接收器向压缩机的输送。 由接收油的压缩机提供升高压力会允许在没有额外的压 力产生装置的情况下支持至压缩机内的油流动。 0060 制冷循环可以包含被分别设置在油接收器通流管线、 供油管线和 / 或高压管线内 的至少一个可切换阀。被分别设置在油接收器通流线、 供油管线和 / 或高压管线内的可切 换阀允许通过打开和关闭分别将油接收器连接到高压出口侧或低压入口侧的阀来选择性 增加和降低油接收器内的压力, 以便支持油从分离容器向油接收器内以及从油接收器到压 缩机的输送。 0061 制冷循环可以进一。
41、步包含用于控制可切换阀的控制单元, 以便选择性地支持从分 离容器向油接收器和 / 或从油接收器向压缩机的输油。 0062 制冷循环可以包含用于感测油接收器内和 / 或压缩机内的油量的至少一个传感 器, 以便允许控制单元基于油接收器和 / 或压缩机内的油位来控制至和自油接收器的输 油。 0063 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在正常操作中打开油接收器通流管线内的阀并且关闭高 压管线和供油管线内的阀, 以便在油接收器内收集油。 0064 控制单元可以被构造成, 当传感器感测到油接收器内存储的油量超出上限和 / 或 压缩机内的油量已经降低到下限之下时关闭油接收器通流管线内的阀并打开高压管线内 的高压阀和供油管。
42、线内的供油阀, 以便从油接收器向压缩机供油。这提供了有效的油补偿 从而防止压缩机在无油情况下运转。 0065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 在不背 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修改并且其元素可以被等价物替代。此外, 在不背离 其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改良以便使得具体情况和材料适于本发明的教导。因此, 本 发明不试图被限制于被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而是本发明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的所有实施例。 0066 附图标记列表 : 1 制冷循环 2 压缩机 3 驱动回路 4 排热热交换器 (冷凝器) 5 抽吸回路 说 明 书 CN 103649654 A。
43、 9 7/7 页 10 6 喷射器 8 制冷剂接收器 10 膨胀装置 12 吸热热交换器 14 油分离装置 16 第一制冷剂导管的第一部分 16a 第一部分的上游端 16b 第一部分的下游端 18 第二制冷剂导管的第二部分 18a 第二部分的上游端 18b 第二部分的下游端 19 吸油管线的入口端 20 吸油管线 21 吸油管线的出口端 22 分离容器 23 制冷剂返回管线的出口端 24 制冷剂返回管线 25 制冷剂返回管线的入口端 26 控制单元 28 油接收器 29 供油管线 30 油提取管线 32 油分离穴 33 油接收器通流管线 34 通流阀 36 供油阀 38 限流装置 40 高压阀 41 高压管线 42、 44 油传感器 说 明 书 CN 103649654 A 10 1/2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49654 A 11 2/2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49654 A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