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雨刮装置.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4920347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14003.0

申请日:

2012.10.25

公开号:

CN103373320A

公开日:

2013.10.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登录超时

IPC分类号:

B60S1/04

主分类号:

B60S1/04

申请人:

东洋机电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京豪

地址:

韩国仁川广域市南洞区南村洞616-4番地

优先权:

2012.04.20 KR 10-2012-004160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臧建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雨刮装置,包括:框架,其容纳雨刮器驱动马达;支撑件,其经成形以从框架伸向车身面板;以及接头构件,此接头构件与支撑件相结合,且连接到车身面板,其中接头构件纵剖面呈“L”形,此纵剖面包括接头构件最终被组装到车身面板所沿的方向,且接头构件包括:第一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的一侧;第二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的另一侧;以及突起挡片,其用以防止接头构件或车用雨刮装置沿着平行于车身面板的方向而转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用雨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雨刮装置包括:
框架,其容纳雨刮器驱动马达;
支撑件,其经成形以从所述框架伸向车身面板;以及
接头构件,与所述支撑件相结合,且连接到所述车身面板,
其中,所述接头构件纵剖面呈“L”形,其中所述纵剖面包括所述接头构件最终被组装到所述车身面板所沿的方向,所述接头构件包括:第一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所述车身面板的一侧;第二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所述车身面板的另一侧,从所述第二按压部件最终被组装到所述车身面板所沿的方向来看,所述第二按压部件从所述第一按压部件伸向前方;以及突起挡片,其用以防止所述接头构件或所述车用雨刮装置沿着平行于所述车身面板的方向而转动,
其中,所述突起挡片位于所述第二按压部件的前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雨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构件包括:
减震器,其藉由安装到所述支撑件的末端部件来组装到所述支撑件,所述减震器包括弹性材料以便吸收震动;
基底构件,为了不直接接触所述支撑件,其藉由安装到所述减震器来组装到所述支撑件,所述基底构件包括所述第一按压部件与所述第二按压部件;以及
卡扣构件,其以可拆卸方式组装到所述基底构件,所述卡扣构件包括所述突起挡片。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雨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防脱离边缘,其用以支撑着所述减震器的末端部件以防止所述减震器脱离所述支撑件。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雨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包括防移动凹槽,用以防止所述基底构件脱离所述减震器,且所述基底构件包括防移动钩状物,其插入到所述防移动凹槽内。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雨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构件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根起加固作用的肋条。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雨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雨刮装置包括多个接头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接头构件的至少其一包括辅助挡片,其被形成在所述车身面板中的辅助凹槽以弹性方式卡住,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接头构件不会在非预期外力的作用下脱离所述车身面板。

说明书

说明书车用雨刮装置
相关专利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案主张2012年4月20日于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案第10-2012-0041602号的优先权,其揭示内容已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雨刮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用挡风玻璃雨刮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用雨刮装置是一种使用雨刮片(wiper blades)来擦除挡风玻璃上的雨、雪、灰尘或污点以确保驾驶者视线安全的安全装置。雨刮装置不仅可安装在挡风玻璃上,而且也可安装在后窗玻璃、外面的后视镜、车头灯上等。尤其是,安装在挡风玻璃上的雨刮装置通常包括一对雨刮片,其经由联动工具而连接到马达以便操作雨刮片。已公布的韩国专利第2001-0072421号揭示了雨刮装置的一实例。
此雨刮装置包括:雨刮器马达,其用作驱动源;蜗杆与蜗轮传动装置(worm&worm-wheel gear),其用来变换扭矩以及改变转动方向;以及联动工具,其利用从蜗杆与蜗轮传动装置传递过来的动力使雨刮片来回转动。
此雨刮装置通常是用螺栓和螺母来组装到车身面板。像这样用螺栓和螺母将雨刮装置组装到车身面板会引发一个问题——工作效率降低。此外,传统的组装方式需要将焊接螺母焊接在车身面板上,从而引发另一个问题——无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过几个新方法。举例而言,韩国专利第1045773号揭示了一种雨刮装置,其通过以旋转方式配合(fitted into) 到车身面板内而组装到车身面板。然而,使用此雨刮装置,工作人员很难用肉眼查看雨刮装置是否已完全组装到车身面板。此外,车身面板与雨刮装置之间的震动控制很差,以致于雨刮装置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会传递到车身面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雨刮装置,通过改良此雨刮装置的结构,使之无需使用螺栓或螺母便能够以旋转方式组装到车身面板,此雨刮装置的震动控制得以改良,且工作人员用肉眼便能够查看组装状况。
依照本发明的一观点,提供一种车用雨刮装置,其包括:框架,其容纳雨刮器驱动马达;支撑件,其经成形以从框架伸向车身面板;以及接头构件,此接头构件与支撑件相结合,且连接到车身面板,其中接头构件纵剖面呈“L”形,此纵剖面包括接头构件最终被组装到车身面板所沿的方向,且接头构件包括:第一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的一侧;第二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的另一侧,从第二按压部件最终被组装到车身面板所沿的方向来看,第二按压部件从第一按压部件伸向前方;以及突起挡片(protruding stopper),其用以防止接头构件或车用雨刮装置沿着平行于车身面板的方向而转动,其中突起挡片位于第二按压部件的前端。
接头构件可包括:减震器,其藉由安装到支撑件的末端部件来组装到支撑件,此减震器包括弹性材料以便吸收震动;基底构件,为了不直接接触支撑件,其藉由安装到减震器来组装到支撑件,此基底构件包括第一按压部件与第二按压部件;以及卡扣构件,其以可拆卸方式组装到基底构件,此卡扣构件包括突起挡片。
支撑件可包括防脱离边缘(sill),其用以支撑着减震器的末端部件,以防止减震器脱离支撑件。
减震器可包括防移动凹槽(groove),其用以防止基底构件脱离减震器,且基底构件可包括防移动钩状物,其插入到防移动凹槽内。
基底构件的一侧可形成有至少一根起加固作用的肋条(rib)。
此车用雨刮装置可包括多个接头构件,其中这些接头构件的至少其 一包括辅助挡片,此辅助挡片被形成在车身面板中的辅助凹槽以弹性方式卡住,使得至少一个接头构件不会在非预期外力的作用下脱离车身面板。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结构特征与优点,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一实施例中,一种车用雨刮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图1的雨刮装置的图式。
图3是图1的雨刮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所示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3所示的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接头构件从雨刮装置上脱离的图式。
图7是图6的接头构件的主要元件的分割示意图。
图8与图9显示为将图1的雨刮装置组装到车身面板的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提出的一实施例中,一种车用雨刮装置10的示意图。图2是从不同方向来看的图1的雨刮装置10的图式。图3是图1的雨刮装置10的平面图。图4是沿图3所示的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图3所示的V-V线的剖面图。图6是接头构件30从雨刮装置10上脱离的图式。图7是图6的接头构件30的主要元件的分割示意图。图8与图9显示为将图1的雨刮装置10组装到车身面板100的程序。
请参照图1至图9,雨刮装置10是一种用来清理(例如)车辆的挡风玻璃或后窗玻璃的装置。雨刮装置10包括框架20、支撑件22以及接头构件30。
框架20容纳雨刮器驱动马达。雨刮器驱动马达的输出轴21伸到框架20外。框架20可采用压铸法(die casting)用金属(例如,铝)来制成,或者藉由注入合成树脂来制成。
支撑件22经成形以伸向车身面板100。通常,支撑件22是沿着与输 出轴21相同的方向伸出。支撑件22可与框架20形成一体。支撑件22的末端部件沿着与车身面板100平行的方向而延伸。支撑件22包括支撑着减震器(damper)40的末端部件的防脱离边缘24(下文将做描述),以防止减震器40脱离支撑件22。在支撑件22的末端部件的弯曲部位可形成起加固作用的肋条。
接头构件30与支撑件22相结合。接头构件30是用来将雨刮装置10组装到车身面板100。本发明的关键结构特征在于接头构件30的结构。下面将详细叙述接头构件30。
接头构件30纵剖面呈“L”形,其中纵剖面包括接头构件30最终被组装到车身面板100所沿的方向。接头构件30是按以下步骤组装到车身面板100:使接头构件30沿着输出轴21的方向而被容纳到形成于车身面板100中的第一装配孔110内,然后绕着输出轴21或平行于输出轴21的虚拟输出轴来转动接头构件30。也就是说,随着接头构件30的转动,当突起挡片62被容纳到形成于车身面板100中的第二装配孔120内时,组装完毕,下文将对此做具体描述。
接头构件30包括减震器40、基底构件50以及卡扣构件60。
减震器40藉由安装到支撑件22的末端部件而组装到支撑件22。减震器40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以便吸收震动。减震器40是由诸如橡胶、尿烷(urethane)等材料来制成。减震器40包括防移动凹槽42,以防止基底构件50脱离,下文将对此做具体描述。减震器40的外部框架也包括凸缘形(flange-shaped)边缘,其作用是当基底构件50移动时不直接接触支撑件22。
为了不直接接触支撑件22,基底构件50藉由安装到减震器40来组装到支撑件22。基底构件50纵剖面呈“L”形,其中纵剖面包括基底构件50最终被组装到车身面板100所沿的方向。基底构件50包括第一按压部件51、第二按压部件52以及防移动钩状物54。
第一按压部件51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100的一侧。第一按压部件51是从基底构件50的一侧伸出的机翼形延伸部分(extension)。第二按压部件52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100的另一侧。从第二按压部件52最终被组装到车身面板100所沿的方向来看,第二按压部件52经成形以从第一 按压部件51向前伸出。防移动钩状物54经成形以便与防移动凹槽42相配合。具体而言,防移动钩状物54经成形以便从接头构件30的顶部伸到底部。使防移动钩状物54容纳到减震器40的防移动凹槽42内,便可防止基底构件50相对于减震器40而移动。基底构件50的一侧可形成至少一根起加固作用的肋条56。起加固作用的肋条56是用来阻止用作接头构件30的框架的基底构件50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损坏。
卡扣构件60以可拆卸方式组装到基底构件50。具体而言,卡扣构件60被组装到第二按压部件52。卡扣构件60包括突起挡片62。此突起挡片62是用来防止接头构件30沿着平行于车身面板100的方向而转动。突起挡片62被容纳在形成于车身面板100中的第二装配孔120内。突起挡片62位于第二按压部件52的前端,这使得工作人员容易查看突起挡片62是否已容纳到第二装配孔120内。换言之,由于当组装在一起时第二按压部件52是以交叉方式位于第一按压部件51上,所以在接头构件30被组装到车身面板100的过程中和组装后,第二按压部件52不会被第一按压部件51所覆盖,且始终暴露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中。
有多个接头构件30。这些接头构件30的至少其一包括辅助挡片58。此辅助挡片53包含在基底构件50中。辅助挡片58从基底构件50的第一按压部件51伸出。辅助挡片58起到辅助突起挡片62的功能的作用。也就是说,辅助挡片58经成形以便被形成在车身面板100中的辅助凹槽112(如图8所示)以弹性方式卡住,使得接头构件30(即,基底构件50)不会在非预期外力的作用下脱离车身面板100。
下面将根据(例如)接头构件30与支撑件22相结合的过程和接头构件30与车身面板100相结合的过程来详细阐述雨刮装置10的操作效果。
首先,请参照图7,其以分解元件来显示接头构件30。将接头构件30组装到支撑件22的过程首先是将减震器40安装到支撑件22。在此过程中,由于减震器40是由弹性材料所制成,所以它能越过防脱离边缘24,然后与支撑件22相结合。在减震器40与支撑件22保持结合的状态下,将基底构件50与减震器40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形成在基底构件50中的防移动钩状物54与形成在减震器40中的防移动凹槽42相结合。然后,将卡扣构件60组装到基底构件50。将形成在基底构件50中的凹槽与形成在 卡扣构件60中的突起物(projection)相结合,卡扣构件60便可组装到基底构件50。
下面将参照图8与图9来阐述雨刮装置10被组装到车身面板100的过程。
如图8所示,将接头构件30插入到形成在车身面板100中的第一装配孔110内。此过程是使第一按压部件51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100的一侧的暂时组装状态。此时,如图9所示,雨刮装置10绕着输出轴21或平行于输出轴21的虚拟轴而转动。然后,接头构件30连同第一装配孔110一起转动,使得突起挡片62被容纳在第二装配孔120内。与此同时,辅助挡片58与形成在第一装配孔110附近的辅助凹槽112以弹性方式相结合。藉由上述过程,雨刮装置10可完全组装到车身面板100。换言之,无需使用任何装配工具(如螺栓、螺丝钉等),便能够容易地将雨刮装置10组装到车身面板100。此外,由于接头构件30呈“L”形,其中第一按压部件51支撑着车身面板100的一侧,第二按压部件52支撑着车身面板100的另一侧,且突起挡片62始终暴露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中,所以工作人员容易查看接头构件30是否已完全组装到车身面板100。再者,由于减震器40将基底构件50与支撑件22完全隔开,使得基底构件50与支撑件22两者的各部位之间不存在直接接触,所以来自雨刮器马达的震动不会传递到车身面板100。同理,来自车身面板100的震动也不会传递到雨刮装置10。
另一方面,对辅助挡片58施加外力以使得辅助挡片58脱离辅助凹槽112,然后在脱离状态下沿着组装方向的反方向转动雨刮装置10,雨刮装置10便能够脱离车身面板100。
依照本发明,具有L形装配单元的雨刮装置10使工作人员在将雨刮装置10组装到车身面板100的过程中容易用肉眼确认雨刮装置10的组装状态,从而使装配性能得以改良,且通过改良减震器结构来减小震动与噪音,以防止震动从雨刮装置10传递到车身面板100。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容易理解的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技术方案范围的前提下,当可在形态与细节上做出些许更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 界定者为准。

车用雨刮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车用雨刮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车用雨刮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用雨刮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用雨刮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雨刮装置,包括:框架,其容纳雨刮器驱动马达;支撑件,其经成形以从框架伸向车身面板;以及接头构件,此接头构件与支撑件相结合,且连接到车身面板,其中接头构件纵剖面呈“L”形,此纵剖面包括接头构件最终被组装到车身面板所沿的方向,且接头构件包括:第一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的一侧;第二按压部件,其用以接触并支撑着车身面板的另一侧;以及突起挡片,其用以防止接头构件或车用雨刮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