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1158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1.15 CN 103511582 A (21)申请号 201310479128.6 (22)申请日 2013.10.14 F16H 47/06(2006.01) F16H 57/04(2010.01) F16D 3/50(2006.01) (71)申请人 浙江中柴机器有限公司 地址 31250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省级高新 技术产业园区 (72)发明人 孙天明 陈瑞枫 姚杭杭 徐锦潮 潘路峰 吕坤炯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连平 (54) 发明名称 一种具有。
2、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 器 (57) 摘要 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 器, 包括变速箱、 变矩器组件和液压控制系统组 件, 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和输入轴, 所述壳体固定 在箱体上, 壳体和箱体之间形成腔体, 腔体内设有 油液, 所述液力变矩器设于壳体内, 所述箱体内设 有输入轴、 惰轮轴和输出轴, 输出轴的尾端伸出箱 体、 其成型有螺孔, 柔性联轴器的第二联轴部螺接 在螺孔中 ;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组件包括粗滤器、 油泵、 精滤器、 旁通阀、 节流阀、 微动阀、 缓冲阀、 换 挡阀、 减压阀、 溢流阀、 变矩器、 冷却器、 润滑系统 和可变节流阀。 它通过柔性联轴器来连接驱动。
3、桥, 降低振动对变速器的影响, 提高行车的舒适度, 同 时, 其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降低变速箱热平衡温 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0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11582 A CN 103511582 A 1/2 页 2 1. 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包括变速箱 (100) 、 变矩器组件 (200) 和液压控制系统组件 (300) , 所述变速箱 (100) 包括箱体 (23) 和输入轴 (27) , 所述变 矩器。
4、组件 (200) 包括壳体 (24) 和液力变矩器 (25) , 所述壳体 (24) 固定在箱体 (23) 上, 壳 体 (24) 和箱体 (23) 之间形成腔体, 腔体内设有油液, 所述液力变矩器 (25) 设于壳体 (24) 内, 所述液力变矩器 (25) 的涡轮轴 (251) 插套在壳体 (24) 的后侧壁上成型有的连接通孔 (241) 中,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箱体 (23) 内设有输入轴 (27) 、 惰轮轴 (20) 和输出轴 (37) , 输入 轴 (27) 、 惰轮轴 (20) 和输出轴 (37) 的尾部均铰接在箱体 (23) 的后侧壁上、 另一端均铰接 在壳体 (24) 上,。
5、 输入轴 (27) 的顶端通过输入轴承 (271) 铰接在壳体 (24) 的连接通孔 (241) 的内侧壁中、 并与涡轮轴 (251) 相连接, 输入轴 (27) 外侧壁的靠近尾部和顶部处设置有第 一齿轮 (19) 和第二齿轮 (273) , 惰轮轴 (20)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齿轮 (201) 和第四齿轮 (202) , 输出轴 (37)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齿轮 (22) , 第一齿轮 (19) 与第三齿轮 (201) 相啮 合, 第四齿轮 (202) 与传动齿轮 (22) 相啮合, 输出轴 (37) 的尾端伸出箱体 (23) 、 其成型有螺 孔 (371) , 柔性联轴器 (36) 的。
6、第二联轴部 (361) 螺接在螺孔 (371) 中 ;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组件 (300) 包括粗滤器 (2) 、 油泵 (3) 、 精滤器 (4) 、 旁通阀 (5) 、 节流 阀 (6) 、 微动阀 (7) 、 缓冲阀 (8) 、 换挡阀 (9) 、 减压阀 (12) 、 溢流阀 (13) 、 变矩器 (14) 、 冷却器 (15) 、 润滑系统 (16) 和可变节流阀 (17) , 粗滤器 (2) 固定在壳体 (24) 的侧壁上, 壳体 (24) 的出油口与粗滤器 (2) 的进油口相连通, 油泵 (3) 设置在壳体 (24) 中, 涡轮轴 (251) 插套在 油泵 (3) 的中心通孔中, 。
7、油泵 (3) 的油液入口端与粗滤器 (2) 的出油口相连通, 油泵 (3) 出 口端与精滤器 (4) 的进口端相连通, 精滤器 (4) 固定在箱体 (23) 的后侧壁外壁上, 旁通阀 (5) 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精滤器 (4) 的出口端和进口端相连通, 精滤器 (4) 的出口端还 分别与节流阀 (6) 的进口端和减压阀 (12) 的入口端相连通, 节流阀 (6) 的出口端与微动阀 (7) 的入口端相连通, 微动阀 (7) 的出口端分别与缓冲阀 (8) 和换挡阀 (9) 的入口端相连通, 减压阀 (12) 的出口端与液力变矩器 (25) 的入口端相连通, 减压阀 (12) 与变矩器之间设有 溢。
8、流阀 (13) , 溢流阀 (13) 的入口端与减压阀 (12) 的出口端相连通, 溢流阀 (13) 的溢流口与 冷却器 (15) 的入口端相连通, 冷却器 (15) 的入口端还与液力变矩器 (25) 的出口端相连通, 冷却器 (15) 的出口端与固定在箱体 (23) 的后侧壁上的润滑油压接口 (16) 相连通, 润滑油 压接口 (16) 与输入轴 (27) 的进油口相通 ; 所述旁通阀 (5) 、 节流阀 (6) 、 微动阀 (7) 、 缓冲阀 (8) 、 换挡阀 (9) 、 减压阀 (12) 和溢流阀 (13) 组成阀体总成 (400) , 阀体总成 (400) 固定在箱 体 (100) 。
9、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柔性联轴器 (36) 结构为, 第一联轴部 (362) 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左连接体 (363) , 第二联轴部 (361) 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右连接体 (364) , 中间缓冲块 (365) 一端通过铰接轴 铰接在左连接体 (363) 上、 另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右连接体 (364) 上, 第一联轴部 (362) 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一连接螺柱 (3621) , 第二联轴部 (361) 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二连接螺柱 (3611) , 第二连接螺柱 (3611) 螺接在输出轴 (37) 的尾端的螺孔 (3。
10、71) 中。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箱体 (23) 的下部的后侧壁上成型有通孔 (231) , 输出轴 (37) 的尾部通过轴承铰接 在通孔 (231) 的侧壁上、 其尾端伸出通孔 (231) 并插套在固定在箱体 (23) 的下部的外壁上 的端盖 (38) 中, 端盖 (38) 中设有的密封圈 (381) 的内侧壁弹性压靠在输出轴 (37) 的尾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11582 A 2 2/2 页 3 的外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其特征在 于 : 。
11、所述壳体 (24) 的上部成型有连接通孔 (241) , 连接通孔 (241) 由第一阶梯孔 (2411) 和 第二阶梯孔 (2412) 组成, 第一阶梯孔 (2411) 在壳体 (24) 的后侧壁的靠外内侧面上, 第二阶 梯孔 (2412) 在壳体 (24) 的后侧壁的靠内的内侧面上, 第一阶梯孔 (2411) 的直径大于第二 阶梯孔 (2412) , 第一阶梯孔 (2411) 与第二阶梯孔 (2412) 相连通, 第一阶梯孔 (2411) 的内侧 壁上固定有输入轴承 (271) , 输入轴 (27) 的顶部固定在输入轴承 (271) 的内圈的内侧壁上, 输入轴 (27) 的顶端插套在第二阶。
12、梯孔 (2412) 中, 弹性密封圈 (272) 嵌在输入轴 (27) 的顶 端的外壁成型有的圆形凹槽 (273) 中并弹性压靠在第二阶梯孔 (2412) 的侧壁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精滤器 (4) 设于油泵 (3) 的出口端与减压阀 (12) 入口端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换挡阀 (9) 的 P2 口与离合器 F(10) 的进油口相连通、 换挡阀 (9) 的 P1 口与离合 器 R(11) 的进油口相连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
13、103511582 A 3 1/5 页 4 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设备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 液力传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 0002 目前, 叉车制造领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见图 1 和 2 所示, 其箱体 23a 与驱动桥 4a 刚性连接, 其通过箱体23a的输出轴2a上的主锥齿轮3a直接与驱动桥4a的传动锥齿轮5a 相啮合, 从而带动驱动桥4a运行, 其为刚性连接, 这样发动机的振动使箱体23a内的传动部 件产生振动并直接通过输出轴 2a 上的主锥齿轮 3a 与驱动桥 4a 的传动锥齿轮 5a 传递。
14、给驱 动桥 4a, 这样使得行车舒适性不好, 而且容易使动力主要传递部件主锥齿轮 3a 和动锥齿轮 5a 损坏, 使变速器无法工作。 0003 同时, 现有的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控中的微动阀6a与阀体总成7a是分离的, 微 动阀 6a 固定在箱体 23a 的侧壁上, 这样变速器的侧边的空间体积增大, 影响安装。 0004 而且如图 3 所示, 其精滤器 9a 设于减压阀 12a 之后, 溢流阀 13a 的溢流口与箱体 与壳体组成的油液腔体直接连通, 主要缺点是 : 1、 冷却效果不好, 由于经过溢流阀 13a 从溢 流口流出的油液并未经过冷却器 15a 冷却, 而是直接回流到油液腔体中, 使得。
15、进入油液腔 体的油液温度很高, 从而使变速箱热平衡温度偏高。2、 由于油液只是通过粗滤器 10a 的粗 滤后直接进入减压阀12a和换挡阀11a中, 其润滑油过滤效果不好, 使得液压控制系统中的 各种阀的阀芯故障率高, 使液压控制系统容易产生故障, 降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新型液力传动变速器, 它通过柔 性联轴器来连接驱动桥, 使发动起产生的振动通过柔性联轴器进行吸收, 降低振动对变速 器的影响, 提高行车的舒适度, 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 其采用微动阀整合在一起的 控制阀组件, 控制阀组件均固定在箱体上部, 减少变速器的侧边空间。
16、的占用, 以缩小侧边空 间的占用, 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它能够提高油液的过滤效果, 减少液压控制系统的故障 率, 同时, 其能够提高冷却效果, 降低变速箱热平衡温度, 而且结构简单。 0006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 0007 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包括变速箱、 变矩器组件和液压 控制系统组件, 所述变速箱包括箱体和输入轴, 所述变矩器组件包括壳体和液力变矩器, 所 述壳体固定在箱体上, 壳体和箱体之间形成腔体, 腔体内设有油液, 所述液力变矩器设于壳 体内, 所述液力变矩器的涡轮轴插套在壳体的后侧壁上成型有的连接通孔中, 所述箱体内 设有输入轴、 惰轮轴和输。
17、出轴, 输入轴、 惰轮轴和输出轴的尾部均铰接在箱体的后侧壁上、 另一端均铰接在壳体上, 输入轴的顶端通过输入轴承铰接在壳体的连接通孔的内侧壁中、 并与涡轮轴相连接, 输入轴外侧壁的靠近尾部和顶部处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惰轮 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 输出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齿轮, 第一齿轮 说 明 书 CN 103511582 A 4 2/5 页 5 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第四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 输出轴的尾端伸出箱体、 其成型有螺孔, 柔性联轴器的第二联轴部螺接在螺孔中 ; 0008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组件包括粗滤器、 油泵、 精滤器、 旁通阀、 节流阀、 微动阀、 缓冲。
18、 阀、 换挡阀、 减压阀、 溢流阀、 变矩器、 冷却器、 润滑系统和可变节流阀, 粗滤器固定在壳体的 侧壁上, 壳体的出油口与粗滤器的进油口相连通, 油泵设置在壳体中, 涡轮轴插套在油泵的 中心通孔中, 油泵的油液入口端与粗滤器的出油口相连通, 油泵出口端与精滤器的进口端 相连通, 精滤器固定在箱体的后侧壁外壁上, 旁通阀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精滤器的出 口端和进口端相连通, 精滤器的出口端还分别与节流阀的进口端和减压阀的入口端相连 通, 节流阀的出口端与微动阀的入口端相连通, 微动阀的出口端分别与缓冲阀和换挡阀的 入口端相连通, 减压阀的出口端与液力变矩器的入口端相连通, 减压阀与变矩器之间。
19、设有 溢流阀, 溢流阀的入口端与减压阀的出口端相连通, 溢流阀的溢流口与冷却器的入口端相 连通, 冷却器的入口端还与液力变矩器的出口端相连通, 冷却器的出口端与固定在箱体的 后侧壁上的润滑油压接口相连通, 润滑油压接口与输入轴的进油口相通 ; 所述旁通阀、 节流 阀、 微动阀、 缓冲阀、 换挡阀、 减压阀和溢流阀组成阀体总成, 阀体总成固定在箱体上。 0009 所述柔性联轴器结构为, 第一联轴部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左连接体, 第二联轴部的 内侧面上固定有右连接体, 中间缓冲块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左连接体上、 另一端通过铰 接轴铰接在右连接体上, 第一联轴部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一连接螺柱, 第二联轴部的。
20、外侧端 成型有第二连接螺柱, 第二连接螺柱螺接在输出轴的尾端的螺孔中。 0010 所述箱体的下部的后侧壁上成型有通孔, 输出轴的尾部通过轴承铰接在通孔的侧 壁上、 其尾端伸出通孔并插套在固定在箱体的下部的外壁上的端盖中, 端盖中设有的密封 圈的内侧壁弹性压靠在输出轴的尾端的外壁上。 0011 所述壳体的上部成型有连接通孔, 连接通孔由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组成, 第 一阶梯孔在壳体的后侧壁的靠外内侧面上, 第二阶梯孔在壳体的后侧壁的靠内的内侧面 上, 第一阶梯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孔, 第一阶梯孔与第二阶梯孔相连通, 第一阶梯孔的内 侧壁上固定有输入轴承, 输入轴的顶部固定在输入轴承的内圈的内侧。
21、壁上, 输入轴的顶端 插套在第二阶梯孔中, 弹性密封圈嵌在输入轴的顶端的外壁成型有的圆形凹槽中并弹性压 靠在第二阶梯孔的侧壁上。 0012 所述精滤器设于油泵的出口端与减压阀入口端之间。 0013 所述换挡阀的 P2 口与离合器 F 的进油口相连通、 换挡阀的 P1 口与离合器 R 的进 油口相连通。 0014 本发明的突出效果是 :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它通过柔性联轴器来连接驱动桥, 使发动起产生的振动通过柔 性联轴器进行吸收, 降低振动对变速器的影响, 提高行车的舒适度, 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 命。同时, 其采用微动阀整合在一起的控制阀组件, 控制阀组件固定在箱体上部, 减少变速 器。
22、的侧边空间的占用, 以缩小侧边空间的占用, 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 0016 它将精滤器设于油泵的出口端与减压阀入口端之间, 从而对油液经过二次过滤, 减少油液中的杂质, 从而使进入减压阀和换挡阀的油液更加干净, 降低液压控制系统中的 故障率,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 同时, 其将溢流阀的溢流口流出的油液进行冷却器冷却, 并 再次将冷却后的油液通入润滑系统中, 这样降低了其油液的温度, 降温后的油液可以在润 说 明 书 CN 103511582 A 5 3/5 页 6 滑系统中运行, 使变速箱热平衡温度能够得到降低。 附图说明 : 0017 图 1 是现有液力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23、 2 是图 1 的换角度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3 是现有的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4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5 是图 4 的 A-A 的结构示意图 ; 0022 图 6 是图 5 的局部放大图 ; 0023 图 7 是图 4 的 A1-A1 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8 是图 4 的 K2 向的结构示意图 ; 0025 图 9 是图 8 的 C-C 的结构示意图 ; 0026 图 10 是图 4 的 B-B 的结构示意图 ; 0027 图 11 是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的油路示意图 ; 0028 图 12 是本发明的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
24、实施方式 : 0029 实施例, 见图4至图12所示, 一种具有新型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力传动变速器, 包括 变速箱 100、 变矩器组件 200 和液压控制系统组件 300, 所述变速箱 100 包括箱体 23 和输入 轴 27, 所述变矩器组件 200 包括壳体 24 和液力变矩器 25, 所述壳体 24 固定在箱体 23 上, 壳体 24 和箱体 23 之间形成腔体, 腔体内设有油液, 所述液力变矩器 25 设于壳体 24 内, 所 述液力变矩器 25 的涡轮轴 251 插套在壳体 24 的后侧壁上成型有的连接通孔 241 中, 所述 箱体 23 内设有输入轴 27、 惰轮轴 20 和输出轴。
25、 37, 输入轴 27、 惰轮轴 20 和输出轴 37 的尾部 均铰接在箱体 23 的后侧壁上、 另一端均铰接在壳体 24 上, 输入轴 27 的顶端通过输入轴承 271 铰接在壳体 24 的连接通孔 241 的内侧壁中、 并与涡轮轴 251 相连接, 输入轴 27 外侧壁 的靠近尾部和顶部处设置有第一齿轮 19 和第二齿轮 273, 输入轴 27 的中部设有摩擦片 34、 隔片 33、 离合器活塞 30 和复位弹簧 32, 惰轮轴 20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齿轮 201 和第四 齿轮 202, 输出轴 37 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传动齿轮 22, 第一齿轮 19 与第三齿轮 201 相啮合, 第四。
26、齿轮 202 与传动齿轮 22 相啮合, 输出轴 37 的尾端伸出箱体 23、 其成型有螺孔 371, 柔 性联轴器 36 的第二联轴部 361 螺接在螺孔 371 中 ; 0030 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组件 300 包括粗滤器 2、 油泵 3、 精滤器 4、 旁通阀 5、 节流阀 6、 微动阀 7、 缓冲阀 8、 换挡阀 9、 减压阀 12、 溢流阀 13、 变矩器 14、 冷却器 15、 润滑系统 16 和 可变节流阀 17, 粗滤器 2 固定在壳体 24 的侧壁上, 壳体 24 的出油口与粗滤器 2 的进油口 相连通, 油泵 3 设置在壳体 24 中, 涡轮轴 251 插套在油泵 3 的中心。
27、通孔中, 油泵 3 的油液入 口端与粗滤器 2 的出油口相连通, 油泵 3 出口端与精滤器 4 的进口端相连通, 精滤器 4 固定 在箱体 23 的后侧壁外壁上, 旁通阀 5 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精滤器 4 的出口端和进口端 相连通, 精滤器 4 的出口端还分别与节流阀 6 的进口端和减压阀 12 的入口端相连通, 节流 阀 6 的出口端与微动阀 7 的入口端相连通, 微动阀 7 的出口端分别与缓冲阀 8 和换挡阀 9 的入口端相连通, 减压阀 12 的出口端与液力变矩器 25 的入口端相连通, 减压阀 12 与变矩 说 明 书 CN 103511582 A 6 4/5 页 7 器之间设有溢。
28、流阀 13, 溢流阀 13 的入口端与减压阀 12 的出口端相连通, 溢流阀 13 的溢流 口与冷却器 15 的入口端相连通, 冷却器 15 的入口端还与液力变矩器 25 的出口端相连通, 冷却器 15 的出口端与固定在箱体 23 的后侧壁上的润滑油压接口 16 相连通, 润滑油压接口 16 与输入轴 27 的进油口相通, 从而为箱体 23 中的部件进行润滑 ; 所述旁通阀 5、 节流阀 6、 微动阀 7、 缓冲阀 8、 换挡阀 9、 减压阀 12 和溢流阀 13 组成阀体总成 400, 阀体总成 400 固定 在箱体 2300 上, 其可以是各个阀体相互连接形成阀体总成 400, 也可以采用。
29、市面上的一些 多个阀体集成在一起的壳体中形成阀体总成 400。微动阀 7 在可变节流阀 17 内。 0031 所述柔性联轴器36结构为, 第一联轴部362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左连接体363, 第二 联轴部361的内侧面上固定有右连接体364, 中间缓冲块365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左连接 体 363 上、 另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右连接体 364 上, 第一联轴部 362 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一 连接螺柱 3621, 第二联轴部 361 的外侧端成型有第二连接螺柱 3611, 第二连接螺柱 3611 螺 接在输出轴 37 的尾端的螺孔 371 中。采用此联轴器, 通过中间缓冲块 365 可以降低发动机 通。
30、过变速器传递到驱动桥的振动, 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0032 所述箱体 23 的下部的后侧壁上成型有通孔 231, 输出轴 37 的尾部通过轴承铰接 在通孔 231 的侧壁上、 其尾端伸出通孔 231 并插套在固定在箱体 23 的下部的外壁上的端盖 38 中, 端盖 38 中设有的密封圈 381 的内侧壁弹性压靠在输出轴 37 的尾端的外壁上。 0033 所述壳体24的上部成型有连接通孔241, 连接通孔241由第一阶梯孔2411和第二 阶梯孔 2412 组成, 第一阶梯孔 2411 在壳体 24 的后侧壁的靠外内侧面上, 第二阶梯孔 2412 在壳体24的后侧壁的靠内的内侧面上。
31、, 第一阶梯孔2411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孔2412, 第一 阶梯孔2411与第二阶梯孔2412相连通, 第一阶梯孔2411的内侧壁上固定有输入轴承271, 输入轴 27 的顶部固定在输入轴承 271 的内圈的内侧壁上, 输入轴 27 的顶端插套在第二阶 梯孔 2412 中, 弹性密封圈 272 嵌在输入轴 27 的顶端的外壁成型有的圆形凹槽 273 中并弹 性压靠在第二阶梯孔 2412 的侧壁上。 0034 采用弹性密封圈 272 和密封圈 381 可以防止箱体 23 内的油液出来, 提高密封性。 0035 所述精滤器 4 设于油泵 3 的出口端与减压阀 12 入口端之间。 0036 所述换挡。
32、阀 9 的 P2 口与离合器 F10 的进油口相连通、 换挡阀 9 的 P1 口与离合器 R11 的进油口相连通。离合器 F10 和离合器 R11 指的是前进挡离合器和和后退档离合器。 0037 液压控制系统组件 300 的工作原理为, 壳体 24 和箱体 23 之间形成腔体, 腔体内设 有油液, 油液进入粗滤器 2 进行第一次过滤, 然后通过油泵 3 进入然后经过精滤器 4 再次过 滤, 提高油液的纯净度, 减少其内混有的杂质, 然后油液经过节流阀 6、 微动阀 7 后进入换挡 阀 9, 最后经过换挡阀 9 进入离合器 F10 或离合器 R11 中进行控制, 而经过精滤器 4 的另一 路进入。
33、了减压阀 12 中, 通过减压阀 12 后进入变矩器 14 和溢流阀 13 中, 经过变矩器 14 后 的油液进入冷却器 15 冷却, 而从溢流阀 13 溢流口出来的油液也进入冷却器 15 进行冷却, 最后冷却的油液均进入润滑油压接口 16 中并从输入轴 27 的进油口进入进行对箱体 23 内 的部件进行润滑和降温, 此时的油液温度低, 降低了变速箱热平衡温度。 而油液经过粗滤器 2 和精滤器 4 的二次过滤, 提高其过滤效果, 使得液压控制系统的阀的阀芯不容易损坏, 提 高液压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 0038 本液压控制系统中还设有旁通阀 5, 可以将精滤器 4 中的杂质通过其排出, 防止精 。
34、滤器 4 堵塞。 说 明 书 CN 103511582 A 7 5/5 页 8 0039 图 4 至 8 中的冷却器 15 未显示。 说 明 书 CN 103511582 A 8 1/10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9 2/10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10 3/10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11 4/10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12 5/10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13 6/10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14 7/10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15 8/10 页 16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16 9/10 页 17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17 10/10 页 18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11582 A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