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通过捆扎皮子使其上形成深浅不一的斑块图案的变形扎染的效应美术革的生产工艺方法。 效应革实际上仅仅是在普通各色革面上再喷一层细密而又均匀的不规则异色斑点图案,属喷染范畴。
中国传统的扎染工艺经改进后移植嫁接到制革生产上,是制革染色技术的一种创新。包括皮子的预处理、上底色(即第一次染色)、捆花、固色、清洗等工序。《中国皮革》第21卷第6期上介绍了《扎染山羊服装革的研制》,在扎染山羊服装革中的加脂是分两步进行,即在扎花染色前加一半油脂,扎花染色后加一半油脂,其结果会导致染色色彩浑浊模糊,有反旧感觉,不易控制染色。《中国皮革》21卷第11期上介绍了《绵羊皮扎染服装革研究》,绵羊皮扎染服装的坯革皮没经过染色,所以其第一次染色在加脂后进行,其染色上色难,染色不牢,易褪色。
鉴于以上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染色均匀、着色牢,可在皮子上形成深浅不一的斑块图案的效应美术革的生产工艺方法。
本发明生产工艺方法中有皮子地预处理,第一次染色,捆花、固色,冷却清洗,其特征是在第一次染色工序时加脂;在捆花工序时将经第一次染色加脂的皮子一端固定,左右交替、斜起拆皱;在捆花工序和固色工序间采用了套染效应色工序,即将经过捆花的皮子进行称重,在染色容器内放入清水,清水重量为皮子重量的100~1000%,使水温保持在25~95℃,根据所需颜色及其色泽深浅按比例调制所需染液,同时加入匀染剂,扩散剂,将已称重皮子放入染液,定时翻动皮子,染色时间为10~120分钟,在第一次染色工序时加脂,第一次染色均匀、着色牢、且不褪色;在捆花工序时,采用特殊的捆花方法,这样皮子染色后色彩鳞乱而均匀。
在上述套染效应色工序时,清水重最好为皮子重量的300%左右,水温最好为50~55℃,染色时间最好为60分钟,染色效果好。
采用本发明生产出的皮革不仅具有中国扎染艺术特色,而且可套制出深浅不一的斑纹图案如树皮纹、大理石纹等自然无规律的图案的带朦胧色彩或艳丽色彩,皮革美化效果好,不用针扎而采用捆花之方法故而皮革防水性能好。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使用范围不仅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方法是以如下步骤进行的:
1、将选用的猪鲜皮或盐渍猪皮(或其它动物皮也可)为原料经过准备,稀土KMC多金属鞣剂鞣制的原皮再经过片皮、削匀、复鞣、中和后按其所需底色的色彩进行第一次染色加脂固色获得彩色或本色革胚,达到皮张部位差小,染色均匀、身骨柔软,其革坯的含水量应达到10~150%,最好为80~100%。
2、捆花:将制作好的革坯按照所需花型或图案一端垂直固定,左右交替、钭起拆皱,在操作中,应根据花型或图案的要求效果,决定捆扎的部位、方向、拆皱度和松紧度。扎捆或扎结较大花型图案应选用较粗的绳线,而较小的花型图案选用较细的绳线,这样,制成的皮革花型图案协调奔放,自然有朦胧感。
3、套染效应色:将经过上述工序的皮子进行称重(作为以下工序用料基准),在染色容器内放入清水,清水重量为皮子重量的100~1000%(最好为300%),首先调好水温使其在25~95℃间(最好为50~55℃);再按所需的颜色及其色泽深浅程度决定染料种类和用量,按比例配制调好所需的染液,同时加入匀染剂0,扩散剂NNO等。将按比例称重的皮子放入染液中定时翻动皮子5分钟左右(此后每间隔5分钟左右翻动一次);染色时间为10~120分钟(最好为60分钟)。
4、固色:均匀地往染色液中加入固色剂(如甲酸或醋酸等均可)搅匀,按照上述染色操作程序和时限,进行处理。
5、清洗:将固色处理好的皮子捞出,用清水初步冲洗至水清澈为止;用脱水机对皮张进行脱水,再挂晾,干燥后用不含颜料膏的浆液进行整理涂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