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894080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57665.X

申请日:

2014.11.18

公开号:

CN104396749A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H 4/00申请公布日:201503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H4/00申请日:20141118|||公开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罗翼

发明人:

罗翼

地址:

545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羊角山镇阳和村六队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主要通过对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以及炼苗移栽的步骤,达到了增殖速度快、遗传性状稳定、繁殖系数高、试管苗生长旺盛的优良效果,野棉花的愈伤组织的萌动率达到了96%,增殖倍数达到了7.3倍,生根率达到了98%,最终的成活率达到了96%。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于4~7月采取生长健壮的野棉花幼嫩茎段作外植体;(2)材料处理方法:先用软毛刷将野棉花表面的灰尘轻轻刷去,用流水冲洗1分钟后用紫外灯照射25min,转入超净工作台,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乙醇浸泡20秒,然后再转入滴加了2~3滴土温80的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最后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材料,茎段切割成0.6~0.8cm长;(3)初代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步骤(2)得到的外植体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该培养基是在1/2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1.6mg/L的6-BA、0.6mg/L的NAA、2.2mg/L的GA,PH 6.4,培养温度为28℃,光照周期13h/d,光强度为2000-2200lux,待新芽长至2.0cm左右时,即开始下一个阶段;(4)增殖培养:将初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该培养基是在1/2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1.6mg/L的6-BA、0.6mg/L的NAA、2.2mg/L的GA,PH 6.4,培养温度为28℃,光照周期13h/d,光强度为2000-2200lux,待新芽长至2.0cm时,即开始下一个阶段;(5)生根培养:将继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该培养基是在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2.6mg/L的IBA、0.7mg/L的NAA,1.8mg/L的KT,PH 6.6,培养温度为22℃,光照周期11h/d, 光强度为1800lux,待新苗长至2.0cm时,即开始下一个阶段;(6)炼苗移栽:先将培养瓶移至温室,自然条件下炼苗7d,然后解开封口膜,炼苗3d,炼苗期间适当遮光,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65%,炼苗完成后取出小苗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到经消毒的重量比砻糠灰∶沙子:蛭石=2∶1:1的混合基质中,温度控制在25℃,前5d湿度控制在8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湿度,直至将移栽苗置于自然条件下。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野棉花(学名:Anemone vitifolia Buch.-Ham.)是草本植物,植株高60-100厘米。根状茎斜,木质,叶片心状卵形或心状宽卵形。花葶粗壮,聚伞花序长20-60厘米,苞片3,形状似基生叶,萼片5,白色或带粉红色,倒卵形,花丝丝形;心皮约400,聚合果球形,瘦果有细柄。7月至10月开花。生山地草坡、沟边或疏林中。分布于中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和印度。
目前,利用组培技术繁育野棉花的技术尚未有人研究,组织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尚未完成,苗木供求矛盾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野棉花的园林应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于4~7月采取生长健壮的野棉花幼嫩茎段作外植体;
(2)材料处理方法:先用软毛刷将野棉花表面的灰尘轻轻刷去,用流水冲洗1分钟后用紫外灯照射25min,转入超净工作台,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乙醇浸泡20秒,然后再转入滴加了2~3滴土温 80的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最后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材料,茎段切割成0.6~0.8cm长;
(3)初代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步骤(2)得到的外植体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该培养基是在1/2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1.6mg/L的6-BA、0.6mg/L的NAA、2.2mg/L的GA,PH 6.4,培养温度为28℃,光照周期13h/d,光强度为2000-2200lux,待新芽长至2.0cm左右时,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4)增殖培养:将初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该培养基是在1/2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1.6mg/L的6-BA、0.6mg/L的NAA、2.2mg/L的GA,PH 6.4,培养温度为28℃,光照周期13h/d,光强度为2000-2200lux,待新芽长至2.0cm时,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5)生根培养:将继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该培养基是在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2.6mg/L的IBA、0.7mg/L的NAA,1.8mg/L的KT,PH 6.6,培养温度为22℃,光照周期11h/d,光强度为1800lux,待新苗长至2.0cm时,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6)炼苗移栽:先将培养瓶移至温室,自然条件下炼苗7d,然后解开封口膜,炼苗3d,炼苗期间适当遮光,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65%,炼苗完成后取出小苗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到经消毒的重量比砻糠灰∶沙子:蛭石=2∶1:1的混合基质中,温度控制在25℃,前5d湿度控制在8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湿度,直至将移栽苗置于自然条件下。
有益效果:本发明对野棉花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以嫩茎段为外植体,经外植体灭菌、初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步骤,研究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营养需求、激素对苗木生长分化的调控,解决野棉花的微体快速增殖、诱导生根的重要技术问题,建立了完善的野棉花组织培养体系,达到了高效诱导外植体分化增殖和高质量保证幼苗成活的目的,并且保存了母体的全部优良性状,遗传性状稳定。这种方法可在短期内形成大量优良试管苗,进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对本发明并没有限制。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于4~7月采取生长健壮的野棉花幼嫩茎段作外植体;
(2)材料处理方法:先用软毛刷将野棉花表面的灰尘轻轻刷去,用流水冲洗1分钟后用紫外灯照射25min,转入超净工作台,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乙醇浸泡20秒,然后再转入滴加了3滴土温80的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1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最后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材料,茎段切割成0.7cm长;
(3)初代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步骤(2)得到的外植体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该培养基是在1/2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1.6mg/L的6-BA、0.6mg/L的NAA、2.2mg/L的GA,PH 6.4,培养温度为28℃,光照周期13h/d,光强度为2100lux,待新芽长至2.0cm左右时,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4)增殖培养:将初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该培养基是在1/2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1.6mg/L的6-BA、0.6mg/L的NAA、2.2mg/L的GA,PH 6.4,培养温度为28℃,光照周期13h/d,光强度为2100lux,待新芽长至2.0cm时,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5)生根培养:将继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生根培养 基上,该培养基是在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2.6mg/L的IBA、0.7mg/L的NAA,1.8mg/L的KT,PH 6.6,培养温度为22℃,光照周期11h/d,光强度为1800lux,待新苗长至2.0cm时,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6)炼苗移栽:先将培养瓶移至温室,自然条件下炼苗7d,然后解开封口膜,炼苗3d,炼苗期间适当遮光,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65%,炼苗完成后取出小苗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栽到经消毒的重量比砻糠灰∶沙子:蛭石=2∶1:1的混合基质中,温度控制在25℃,前5d湿度控制在80%左右,以后逐渐降低湿度,直至将移栽苗置于自然条件下。
经过上述步骤的培养,野棉花的愈伤组织的萌动率达到了96%,增殖倍数达到了7.3倍,生根率达到了98%,最终的成活率达到了96%。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57665.X (22)申请日 2014.11.18 A01H 4/00(2006.01) (71)申请人 罗翼 地址 545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 羊角山镇阳和村六队 10 号 (72)发明人 罗翼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54) 发明名称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主要通过对初代培养、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以及炼 苗移栽的步骤, 达到了增殖速度快、 遗传性状稳 定、 繁殖系数高、 试管苗生长。

2、旺盛的优良效果, 野 棉花的愈伤组织的萌动率达到了 96, 增殖倍数 达到了7.3倍, 生根率达到了98, 最终的成活率 达到了 96。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9674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1 CN 104396749 A 1/1 页 2 1.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 (1) 外植体的选择 : 于 4 7 月采取生长健壮的野棉花幼嫩茎段作外植体 ; (2) 材料处理方法 : 先用软毛刷将野棉花表面的灰尘轻轻刷去。

3、, 用流水冲洗 1 分钟后用 紫外灯照射25min, 转入超净工作台, 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乙醇浸泡20秒, 然后再转 入滴加了 2 3 滴土温 80 的 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 1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 2 3 次, 最 后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材料, 茎段切割成 0.6 0.8cm 长 ; (3) 初代培养 : 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步骤 (2) 得到的外植体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 该培 养基是在 1/2MS 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 1.6mg/L 的 6-BA、 0.6mg/L 的 NAA、 2.2mg/L 的 GA, PH 6.4, 培养温度为28, 光照周期13h/d, 光强度为2000-220。

4、0lux, 待新芽长至2.0cm左右时, 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 (4) 增殖培养 : 将初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 该培养基是在 1/2MS 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 1.6mg/L 的 6-BA、 0.6mg/L 的 NAA、 2.2mg/L 的 GA, PH 6.4, 培养 温度为28, 光照周期13h/d, 光强度为2000-2200lux, 待新芽长至2.0cm时, 即开始下一个 阶段 ; (5) 生根培养 : 将继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 该培养基是在 MS 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 2.6mg/L 的 IBA、 0.7mg/L 的 NAA, 1.8mg/L 。

5、的 KT, PH 6.6, 培养温度为 22, 光照周期 11h/d, 光强度为 1800lux, 待新苗长至 2.0cm 时, 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 (6) 炼苗移栽 : 先将培养瓶移至温室, 自然条件下炼苗 7d, 然后解开封口膜, 炼苗 3d, 炼苗期间适当遮光, 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 65, 炼苗完成后取出小苗洗净根部附着的培 养基, 移栽到经消毒的重量比砻糠灰沙子 : 蛭石 2 1 : 1 的混合基质中, 温度控制在 25, 前 5d 湿度控制在 80左右, 以后逐渐降低湿度, 直至将移栽苗置于自然条件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96749 A 2 1/2 页 3 一种野。

6、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野棉花 ( 学名 : Anemone vitifolia Buch.-Ham.) 是草本植物, 植株高 60-100 厘 米。根状茎斜, 木质, 叶片心状卵形或心状宽卵形。花葶粗壮, 聚伞花序长 20-60 厘米, 苞片 3, 形状似基生叶, 萼片 5, 白色或带粉红色, 倒卵形, 花丝丝形 ; 心皮约 400, 聚合果球形, 瘦 果有细柄。7 月至 10 月开花。生山地草坡、 沟边或疏林中。分布于中国、 缅甸、 不丹、 锡金、 尼泊尔和印度。 0003 目前, 利用组培技术繁育野棉花的。

7、技术尚未有人研究, 组织培养体系尚未建立, 优 良品种的推广普及尚未完成, 苗木供求矛盾日益加剧, 严重影响了野棉花的园林应用和推 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上述目的。 0006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包括下列步骤 : 0007 (1) 外植体的选择 : 于 4 7 月采取生长健壮的野棉花幼嫩茎段作外植体 ; 0008 (2) 材料处理方法 : 先用软毛刷将野棉花表面的灰尘轻轻刷去, 用流水冲洗 1 分钟 后用紫外灯照射25min, 转入超净工作台, 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乙醇浸泡20秒, 然后 再转。

8、入滴加了23滴土温80的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1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 最后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材料, 茎段切割成 0.6 0.8cm 长 ; 0009 (3) 初代培养 : 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步骤 (2) 得到的外植体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 该 培养基是在 1/2MS 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 1.6mg/L 的 6-BA、 0.6mg/L 的 NAA、 2.2mg/L 的 GA, PH 6.4, 培养温度为28, 光照周期13h/d, 光强度为2000-2200lux, 待新芽长至2.0cm左右 时, 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 0010 (4) 增殖培养 : 将初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

9、养基上, 该培养基是 在 1/2MS 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 1.6mg/L 的 6-BA、 0.6mg/L 的 NAA、 2.2mg/L 的 GA, PH 6.4, 培 养温度为28, 光照周期13h/d, 光强度为2000-2200lux, 待新芽长至2.0cm时, 即开始下一 个阶段 ; 0011 (5) 生根培养 : 将继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 该培养基是 在 MS 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 2.6mg/L 的 IBA、 0.7mg/L 的 NAA, 1.8mg/L 的 KT, PH 6.6, 培养温 度为 22, 光照周期 11h/d, 光强度为 1800lux, 待新苗长。

10、至 2.0cm 时, 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 0012 (6) 炼苗移栽 : 先将培养瓶移至温室, 自然条件下炼苗 7d, 然后解开封口膜, 炼苗 3d, 炼苗期间适当遮光, 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 65, 炼苗完成后取出小苗洗净根部附着的 培养基, 移栽到经消毒的重量比砻糠灰沙子 : 蛭石 2 1 : 1 的混合基质中, 温度控制在 说 明 书 CN 104396749 A 3 2/2 页 4 25, 前 5d 湿度控制在 80左右, 以后逐渐降低湿度, 直至将移栽苗置于自然条件下。 0013 有益效果 : 本发明对野棉花采用组织培养技术, 以嫩茎段为外植体, 经外植体灭 菌、 初代培养、 增殖。

11、培养、 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步骤, 研究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营养需求、 激 素对苗木生长分化的调控, 解决野棉花的微体快速增殖、 诱导生根的重要技术问题, 建立了 完善的野棉花组织培养体系, 达到了高效诱导外植体分化增殖和高质量保证幼苗成活的目 的, 并且保存了母体的全部优良性状, 遗传性状稳定。 这种方法可在短期内形成大量优良试 管苗, 进行规模化、 工厂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对本 发明并没有限制。 0015 一种野棉花的组培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 0016 (1) 外植体的选择 : 于 4 。

12、7 月采取生长健壮的野棉花幼嫩茎段作外植体 ; 0017 (2) 材料处理方法 : 先用软毛刷将野棉花表面的灰尘轻轻刷去, 用流水冲洗 1 分钟 后用紫外灯照射25min, 转入超净工作台, 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乙醇浸泡20秒, 然后 再转入滴加了 3 滴土温 80 的 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 1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 3 次, 最后在 无菌条件下切割材料, 茎段切割成 0.7cm 长 ; 0018 (3) 初代培养 : 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步骤 (2) 得到的外植体接种在初代培养基上, 该 培养基是在1/2MS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1.6mg/L的6-BA、 0.6mg/L的NAA、 2.2m。

13、g/L的GA, PH 6.4, 培养温度为 28, 光照周期 13h/d, 光强度为 2100lux, 待新芽长至 2.0cm 左右时, 即开 始下一个阶段 ; 0019 (4) 增殖培养 : 将初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继代培养基上, 该培养基是 在 1/2MS 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 1.6mg/L 的 6-BA、 0.6mg/L 的 NAA、 2.2mg/L 的 GA, PH 6.4, 培 养温度为 28, 光照周期 13h/d, 光强度为 2100lux, 待新芽长至 2.0cm 时, 即开始下一个阶 段 ; 0020 (5) 生根培养 : 将继代培养的外植体新芽剪下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上。

14、, 该培养基是 在 MS 常规培养基中添加了 2.6mg/L 的 IBA、 0.7mg/L 的 NAA, 1.8mg/L 的 KT, PH 6.6, 培养温 度为 22, 光照周期 11h/d, 光强度为 1800lux, 待新苗长至 2.0cm 时, 即开始下一个阶段 ; 0021 (6) 炼苗移栽 : 先将培养瓶移至温室, 自然条件下炼苗 7d, 然后解开封口膜, 炼苗 3d, 炼苗期间适当遮光, 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 65, 炼苗完成后取出小苗洗净根部附着的 培养基, 移栽到经消毒的重量比砻糠灰沙子 : 蛭石 2 1 : 1 的混合基质中, 温度控制在 25, 前 5d 湿度控制在 80左右, 以后逐渐降低湿度, 直至将移栽苗置于自然条件下。 0022 经过上述步骤的培养, 野棉花的愈伤组织的萌动率达到了 96, 增殖倍数达到了 7.3 倍, 生根率达到了 98, 最终的成活率达到了 96。 说 明 书 CN 104396749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