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器外风路结构.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4893504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0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38842.2

申请日:

2014.10.13

公开号:

CN104242554A

公开日:

2014.12.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K 9/14申请日:20141013|||公开

IPC分类号:

H02K9/14; H02K5/20

主分类号:

H02K9/14

申请人:

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晓林; 刘国徽; 熊礼华; 沈国新

地址:

214131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高浪东路77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代理人:

曹祖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冷却器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包括冷却器主体,所述冷却器主体的出风口密闭连接有进出风罩,进出风罩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进出风罩内腔分为上风路、下风路,进出风罩内腔中还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通过电机轴定位于隔板的自由端外侧,进出风罩上对应于风扇的上端位置设有挡风盖板,进出风罩上对应于上风路出口端设置有出风百叶窗。本发明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外形美观,使用本产品能有效解决立式电机侧面出风冷却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产品中的进出风罩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隔板在进出风罩内部隔出上、下两个风路,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冷却器主体(6),所述冷却器主体(6)的出风口密闭连接有进出风罩(3),进出风罩(3)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进出风罩(3)内腔分为上风路(8)、下风路(7),进出风罩(3)内腔中还设置有风扇(1),所述风扇(1)通过电机轴定位于隔板的自由端外侧,进出风罩(3)上对应于风扇(1)的上端位置设有挡风盖板(2),进出风罩(3)上对应于上风路(8)出口端设置有出风百叶窗(5)。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外风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9),其中所述第一隔板(4)连接于进出风罩(3)内壁、并沿进风方向在进出风罩(3)内腔中延伸至风扇(1)一侧边缘处,第二隔板(9)连接于进出风罩(3)封闭端的挡板上,且第二隔板(9)延伸至风扇(1)另一侧边缘处。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外风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进出风罩(3)呈“L”型。

说明书

说明书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冷却器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部分立式电机由于各种限制,存在通风环境比较恶劣,需要侧面出风的情况,此类型冷却器需寻找一种相适应的冷却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采用该结构的冷却器外风路能有效解决立式电机侧面出风的问题。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冷却器主体,所述冷却器主体的出风口密闭连接有进出风罩,进出风罩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进出风罩内腔分为上风路、下风路,进出风罩内腔中还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通过电机轴定位于隔板的自由端外侧,进出风罩上对应于风扇的上端位置设有挡风盖板,进出风罩上对应于上风路出口端设置有出风百叶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其中所述第一隔板连接于进出风罩内壁、并沿进风方向在进出风罩内腔中延伸至风扇一侧边缘处,第二隔板连接于进出风罩封闭端的挡板上,且第二隔板延伸至风扇另一侧边缘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出风罩呈“L”型。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外形美观,使用本产品能有效解决立式电机侧面出风冷却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产品中的进出风罩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隔板在进出风罩内部隔出上、下两个风路,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风扇1、挡风盖板2、进出风罩3、第一隔板4、出风百叶窗5、冷却器主体6、下风路7、上风路8、第二隔板9等。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包括冷却器主体6,所述冷却器主体6的出风口密闭连接有进出风罩3,进出风罩3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进出风罩3内腔分为上风路8、下风路7,进出风罩3内腔中还设置有风扇1,所述风扇1通过电机轴定位于隔板的自由端外侧,进出风罩3上对应于风扇1的上端位置设有挡风盖板2,进出风罩3上对应于上风路8出口端设置有出风百叶窗5。
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9,其中所述第一隔板4连接于进出风罩3内壁、并沿进风方向在进出风罩3内腔中延伸至风扇1一侧边缘处,第二隔板9连接于进出风罩3封闭端的挡板上,且第二隔板9延伸至风扇1另一侧边缘处。
所述进出风罩3呈“L”型。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冷却器主体6下方进风,然后冷却风由冷却器主体6进入通风装置,此时冷却风已经过热交换,温度升高,再通过风扇1由下风路7走到上风路8,然后通过出风百叶窗5排入大气中。主要运行方式为:冷却器主体6上部风扇1通过旋转,让冷却风从冷却器本体6底下进入冷却器主体6,在冷却器主体6内部发生热交换,冷却风温度升高,冷却风通过冷却器主体6后,进入进出风罩3,由于有挡风盖板2的存在,冷却风不得向风扇1正上方出风,第一隔板4刚好可以把冷却风从进出风罩3下风路输送到上风路8,最后进出风罩3于相应出风百叶窗5的位置开一个出风区域,于此区域出风,这样就完成了外风路的循环。

冷却器外风路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冷却器外风路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冷却器外风路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却器外风路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却器外风路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4255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2.24 CN 104242554 A (21)申请号 201410538842.2 (22)申请日 2014.10.13 H02K 9/14(2006.01) H02K 5/20(2006.01) (71)申请人 中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4131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高浪东路 777 号 (72)发明人 黄晓林 刘国徽 熊礼华 沈国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2104 代理人 曹祖良 (54) 发明名称 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

2、 涉及一种用于立 式电机的冷却器结构, 具体地说是一种冷却器外 风路结构, 包括冷却器主体, 所述冷却器主体的出 风口密闭连接有进出风罩, 进出风罩内腔中设置 有隔板, 所述隔板将进出风罩内腔分为上风路、 下 风路, 进出风罩内腔中还设置有风扇, 所述风扇通 过电机轴定位于隔板的自由端外侧, 进出风罩上 对应于风扇的上端位置设有挡风盖板, 进出风罩 上对应于上风路出口端设置有出风百叶窗。本发 明产品结构简单合理, 外形美观, 使用本产品能有 效解决立式电机侧面出风冷却的问题 ; 同时本发 明产品中的进出风罩结构设计巧妙合理, 通过隔 板在进出风罩内部隔出上、 下两个风路, 有效提高 空间利用率。

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42554 A CN 104242554 A 1/1 页 2 1. 一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其特征是 : 包括冷却器主体 (6) , 所述冷却器主体 (6) 的出 风口密闭连接有进出风罩 (3) , 进出风罩 (3) 内腔中设置有隔板, 所述隔板将进出风罩 (3) 内腔分为上风路 (8) 、 下风路 (7) , 进出风罩 (3) 内腔中还设置有风扇 (1) , 所述风扇 (1) 通过 电。

4、机轴定位于隔板的自由端外侧, 进出风罩 (3) 上对应于风扇 (1) 的上端位置设有挡风盖 板 (2) , 进出风罩 (3) 上对应于上风路 (8) 出口端设置有出风百叶窗 (5) 。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其特征是 : 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 (4) 、 第二隔板 (9) ,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 (4) 连接于进出风罩 (3) 内壁、 并沿进风方向在进出风罩 (3) 内腔中延伸至风扇 (1) 一侧边缘处, 第二隔板 (9) 连接于进出风罩 (3) 封闭端的挡板上, 且第二隔板 (9) 延伸至风扇 (1) 另一侧边缘处。 3.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5、 其特征是 : 所述进出风罩 (3) 呈 “L” 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42554 A 2 1/2 页 3 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换热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用于立式电机的冷却器结构, 具体地说是一 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技术中, 部分立式电机由于各种限制, 存在通风环境比较恶劣, 需要侧面出 风的情况, 此类型冷却器需寻找一种相适应的冷却器结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采用该结构的冷却器外风路 能有效解决立式电机侧面出风的问题。 0004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一种冷却器外风。

6、路结构, 其特征是 : 包括冷却器主体, 所 述冷却器主体的出风口密闭连接有进出风罩, 进出风罩内腔中设置有隔板, 所述隔板将进 出风罩内腔分为上风路、 下风路, 进出风罩内腔中还设置有风扇, 所述风扇通过电机轴定位 于隔板的自由端外侧, 进出风罩上对应于风扇的上端位置设有挡风盖板, 进出风罩上对应 于上风路出口端设置有出风百叶窗。 00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 第二隔板,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 连接于进出风罩内壁、 并沿进风方向在进出风罩内腔中延伸至风扇一侧边缘处, 第二隔板 连接于进出风罩封闭端的挡板上, 且第二隔板延伸至风扇另一侧边缘处。 0006 作为本发明的。

7、进一步改进, 所述进出风罩呈 “L” 型。 0007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 本发明产品结构简单合理, 外形美观, 使用本产品能有效 解决立式电机侧面出风冷却的问题 ; 同时本发明产品中的进出风罩结构设计巧妙合理, 通 过隔板在进出风罩内部隔出上、 下两个风路, 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0 图 1 中, 包括风扇 1、 挡风盖板 2、 进出风罩 3、 第一隔板 4、 出风百叶窗 5、 冷却器主 体 6、 下风路 7、 上风路 8、 第二隔板 9 等。 0011 。

8、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是一种冷却器外风路结构, 包括冷却器主体 6, 所述冷却器主 体 6 的出风口密闭连接有进出风罩 3, 进出风罩 3 内腔中设置有隔板, 所述隔板将进出风罩 3 内腔分为上风路 8、 下风路 7, 进出风罩 3 内腔中还设置有风扇 1, 所述风扇 1 通过电机轴 定位于隔板的自由端外侧, 进出风罩 3 上对应于风扇 1 的上端位置设有挡风盖板 2, 进出风 罩 3 上对应于上风路 8 出口端设置有出风百叶窗 5。 说 明 书 CN 104242554 A 3 2/2 页 4 0012 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 4、 第二隔板 9,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 4 连接于进出风罩 3 。

9、内 壁、 并沿进风方向在进出风罩 3 内腔中延伸至风扇 1 一侧边缘处, 第二隔板 9 连接于进出风 罩 3 封闭端的挡板上, 且第二隔板 9 延伸至风扇 1 另一侧边缘处。 0013 所述进出风罩 3 呈 “L” 型。 0014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 冷却器主体6下方进风, 然后冷却风由冷却器主体6进入 通风装置, 此时冷却风已经过热交换, 温度升高, 再通过风扇 1 由下风路 7 走到上风路 8, 然 后通过出风百叶窗 5 排入大气中。主要运行方式为 : 冷却器主体 6 上部风扇 1 通过旋转, 让 冷却风从冷却器本体 6 底下进入冷却器主体 6, 在冷却器主体 6 内部发生热交换, 冷却风温 度升高, 冷却风通过冷却器主体 6 后, 进入进出风罩 3, 由于有挡风盖板 2 的存在, 冷却风不 得向风扇 1 正上方出风, 第一隔板 4 刚好可以把冷却风从进出风罩 3 下风路输送到上风路 8, 最后进出风罩3于相应出风百叶窗5的位置开一个出风区域, 于此区域出风, 这样就完成 了外风路的循环。 说 明 书 CN 104242554 A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242554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